古代书写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古人为何要从左往右写)

网友提问:

为什么古人书写时,要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来写呢?

优质回答:

大部分人觉得是阅读习惯。可是不应该先有书写载体,才能形成阅读习惯吗?中国古代汉字之所以从右到左书写,主要是因为古人所用的书写载体是竹简,将竹简用线串连起来,然后在上面写字,再卷起来成为“一卷书”。中国讲究顺势,在竹简上写字肯定也是按照竹简的纹路,按照竹简串连的方式书写,于是古代人是竖着写字。至于为什么从右向左写,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从右向右左书写,而是从左向右,由于是右手写字,那岂不是写字的时候,右手会一直压着还没卷开的部分,写字变得不方便。竹简在中国使用了一千多年,从春秋战国到魏晋,隋唐虽然有纸张和绢帛,但是属于过渡期,直到宋以后,纸张才成为主流,作为一千多年的文化载体,竹简及所形成的书写方式、阅读方式早已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基因里面。即使当纸张成为文字载体后,人们还是按照之前方式书写和阅读:从右向左,竖着阅读。

鸦片战争把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明冲击到中国古老文明的方方面面。具体到语言文字,在经历了白话文、简化字之后,古代文言文的书写方式也逐渐在改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由郭沫若等人提议,将汉字竖写左行改为横写右行才正式定调。之后1955年,教育部和文改会联合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全国印刷品从此采用横写印刷。之后,各类报纸书籍都相继改为横排右行,传统的竖写左到右排得到改变。现在竖写左行的书籍基本都是古书的翻印,或者是当做书籍设计的一个创意。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铁匠的头发”好友邀请!

为什么古代汉字书写要由右到左呢?我的回答是:这是根据我国先民留下的“右上文化”而传承下来的。

问题就这么简单!

右为上,是古人留下来的,并一直沿袭至今。

现在的书家创作书法作品,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古人的由右到左的书写习惯。什么是传统?右上文化就是传统。什么是继承?沿袭古人的做法,就是继承。

还有,除了写书法作品之外,现在的人们在迎接客人、请客吃饭时,也在沿袭古人的“右为上”的做法。

其他网友观点

古人书写时是从右到左顺序写字的,,。我们继可以传统也要将从右到右的传统继承下来。古人字是用的木简,竹简,用绳子串起来卷成一捆写字就从右往左展开竹简开写,右手写左手展开以便随展随写,左手展完最后右手这边也就把写完的又卷起来了。所以古人写字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写下来的。到现在搞书法的接过来还是从右往左,从上到下的书写。

其他网友观点

第一,展卷方面的需要。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而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第二,竖立式写字,便于笔势的连贯。

第三,汉字书写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

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右为大,左为小。“无出其右”就是没有超过的意思。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先强调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

竹简作为载体开始,就已经不是刀刻而是手写了。毛笔至少在商朝就已出现。包括甲骨上的文字,也是先写后刻。殷商遗址就出现了写好还未刀刻的骨片。

所以所有用竹简解释的都是错误的。

从右到左是从青铜器铭文做范的需求影响传承下来的。

青铜器的铸造很复杂,要先制作一个母模,再由模翻制成范,然后把铜液浇到范中,等青铜器成型后打碎陶土制成的范,青铜器就大功告成了。

陶范分为内范和外范。铭文就直接刻在内范上,然后烧成陶质。如果要铭文显现在青铜器上,那么范上的铭文就得是凸出的镜像字。

人类在发展中,右撇子为主流居多,为了防止在刻制的过程中损伤泥土制成的柔软的范,就必须从左到右刻铭文,这样右手就不会压坏左边已刻好的铭文。反过来,铸成的铭文便是从右往左的。

由此而来,形成了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书写习惯。

其他网友观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