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谥号(历史上第一个有谥号的皇后)

网友提问: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谥号是什么?

优质回答:

末代皇帝溥仪的身份是慈禧太后临终前册立的,时年仅三岁。他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弟弟,以摄政王身份监国。武昌首义后,溥仪于1912年2月被迫颁布退位诏书,立囯268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而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溥仪,去世后葬于何处?是土葬还是火化,包括谥?号?的问题,?都?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几?年?后?,?给?他?的庙?号?为?“宪?宗?”;谥号为:??“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兹?将?此?问题延?伸?、?扩?展?如?下?:?

紫禁城 残阳如血

?一六四四年四月,山海关前,满目素白。在江海呜咽声中,吴三桂摆香案致祭,伏地恸哭。瞬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五万将士齐悲声。

吴梅村的《圆圆曲》: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是江南名士,他被迫仕清后十分后悔,借咏叹吴三桂与陈圆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遣责了吴三桂屈节降清的故事。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吴梅村认为是因为陈圆圆的原因。

初见陈圆圆的少年将军吴三桂惊为天人,一个是芳龄美女,“明眸皓齿无人惜,”一个是少年将军“英雄无奈是多情。”历史在这里惊诧莫名一一一对青年男女的恩恩爱爱竟牵动千里之外(山海关)的“秋风悲画扇”!

这一怒一悲,引进清兵入关,使中华民族的一条长辫子整整拖了二百六十八年之久!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山海关一片石之役,是李自成大顺军走向失败的起点,也是清军入关后第一次,也是决定性的一次胜利。

吴三桂拱手揖让“天下第一关”,胜利的天平倾向盛京!

?头颅大好 金瓯缺

明未的政治格局十分复杂和混乱,清统治者以局外人的角度观察大盘后,政治枭雄多尔兖急忙打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灭流寇以安天下”的旗号,十分霸气侧漏的宣称:“义兵所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敌百姓也,令所诛者唯闯贼,…..”

然而,取得胜利的多尔兖开始勒紧政治之弦,易服剃发,杨州十日屠。如果说吴三桂的下场是遗臭万年的话,辛亥革命的炮声则是震撼了曾经用“背信弃义”而得到的二百六十八年大清帝国宝座!

这次的摄政王没有曾经的多尔衮好当了。腐朽没落的帝国已经在江心倾斜。载沣想重复曾?国?藩?、?左?宗?棠?的?局面,?起?用?岑?春?煊?、?袁?世凯来?挽?救大?清?帝国。?

岑?春?煊?这个老?官?僚才??根本不理?睬?,?泡?在?上?海?滩?作?日光?浴?,?他?根本不?願?去?勒?个?已经?是?袍?哥?当?道?的四川,?去?作?第二个被??砍?脑?壳?的赵?尔丰。?

而?袁?世?凯?更?老?练?,?“足?疾?末?痊?,?难?肩?重?任?。?”老?袁?心?想?:?“项?城?不?是夜?壶?,?想?当初逼?得?老?子?回?彰?德?洹?上?村?蛰?伏?。?”

在武昌革命党人的步步紧逼中,隆裕太后、奕劻等,挤走了摄政王,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时候的袁项城“带病”坚持工作,玩弄大清朝廷于股掌之上。

袁世凯说:要打仗哈?中!拿银子来!请整到钱了的亲贵们助饷一千二百万两,先用到半年再说。特大号贪官奕劻带头捐十万两,那个提劲打靶闹得最凶的王室天棒载泽只有五千两。

面对王爷们的叫穷,袁世凯下令在外国银行查帐、冻结,足足有三千万两银子。

各位王爷顿时噤声,再也不敢对民军言必称“向南方开炮!”

?一个女人的决断

著名的“齐?电?”为?著名的徐?树?增?(?时?任?“第一军?总?参谋长”)?所?撰写,?这是辛?亥?年十二月初?八?,?北?洋?一班?武?人?对?清?室?的最后陈?情?、?恫吓。?文?中?提到“琪?瑞?等?受?国?厚?恩?,?敢?不?以?大?局?为?念???故?敢?比较利?害?,?冒?死?陈?言?,?恳请渙?汗?大?号?,?明?降?谕?旨?,?宣?示?中?外?,?主?定?共?和?之?体?。?”…..

隆?裕?即?召?集?皇?室?亲?贵?出?示?电?文?,?清?室?主?战?的?鹰?派?载?伟?没有参加,?载?沣?不?到?,?奕?劻?不?到?,?强?硬?派?良?弼?右?脚?被?四川彭?家?珍?炸?断?……

犹如当年的崇?祯?末年一?样,?王?朝?已?是?一?片?风?声?鹤?唳?!?隆?裕?太后抱着小?皇?帝?,?眼泪长?淌?,?对?王?公贵族们?说?:?“你们反?复?推?求?,?迁?延?时?日?,?如果再?没?有?决?断?,?将来准备同?室?操?戈?,?涂?炭?生灵??今?后?这?件事,?由?我?一人?来?担?承?,?喊?你?们?来?商量?,?也?商?量?不?出?个?所以然来!?”

此时的隆?裕?太后,?声?色俱厉地?说:?“为?“让?位?”的?事?,?由?我?宣布了?,?内?阁?撰?拟?宣布共?和?诏?旨?暂?藏?,?等?优?待?条件磋?议?以后,?再?行?颁?布?。?”

话?至?此?己?抽?搐?出?声?,?隆?裕?垂?泪?对?小?皇帝?说:?“你?有?今天的?造?化?,?都?是袁?大?臣?保?全?之?力?,?你?得?谢谢袁?大?臣?。?”

袁世凯瞬间脸色苍白,?跪?地?不?起?!?

结语

溥仪骨灰最终还是迁葬西陵,1995年1月26日,由李淑贤把骨灰捧至穴前,陵园工作人员将骨灰放入水泥“椁”内,取子午向,面南朝北,最后水泥“合龙”。溥仪终于魂归西陵。

其他网友回答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溥仪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大陆的爱新觉罗后裔和台湾的爱新觉罗后裔都有给他上庙号和谥号,但是两者褒贬不一,到底哪一个能真实反映溥仪的一生呢!

简单叙说下溥仪的一生。1908年,3岁的溥仪继位,由隆裕太后和生父载沣摄政,此时清朝已经内忧外患,摇摇欲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袁世凯的压力下,1912年隆裕太后下诏清帝退位,此时的溥仪7岁,还是个小孩子。

溥仪虽然退位,但还生活在紫禁城内,1917年北洋军阀张勋复辟,再次拥立溥仪登基,然而这场复辟闹剧仅仅持续了十余天便惨淡收场,溥仪再次退位。

1922年溥仪在紫禁城大婚,娶婉容为皇后,文绣为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溥仪逃进了日本公使馆,随后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到了天津,在天津生活了7年,周边聚集了一堆满清遗老,仍然想着复辟。

1931年918事变爆发,日本吞并东三省,在土肥原贤二的安排下溥仪前往东北,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建立“伪满洲国”,担任“伪满洲国”执政,1934年改称皇帝,年号为“康德”,与日本人签订了《汤岗子温泉密约》,在“法理”上把东三省送给了日本。

1945年苏联红军进攻东三省,日本投降,溥仪第三次宣布退位,在沈阳机场想要坐飞机逃跑时被苏联红军抓获,随后关押在苏联。期间他曾出席远东军事法庭作证,还申请加入苏共。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将溥仪引渡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和劳动教育。1959年获得特赦,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1964年还担任了政协委员,1967年患尿毒症去世。

溥仪去世之后,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的部分爱新觉罗的后人给他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是“宪宗”,谥号是“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谥号很长,但是核心字眼是“襄”,也可以说溥仪的谥号是“襄”。庙号和谥号都是对皇帝一生的概括,那么“宪宗”和“襄”代表的什么意思呢?

根据《谥法》,“宪”有如下的含义:

行善可记曰宪 ,在约纯思曰宪 ,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 ,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

总结来说,“宪”有赞美的意思,历史上的宪宗有唐宪宗李纯、明宪宗朱见深,这两位皇帝的评价都偏正面,在文治武功方面也都干出了一定成绩。

“襄”的含义如下:

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因事有功曰襄 ,执心克刚曰襄 ,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很明显,“襄”也是美谥,历史上谥号里有“襄”的君主可有不少,比如说秦国的秦昭襄王、秦庄襄王等等。

“宪宗”的庙号,加上“襄”的谥号,溥仪最少应该是中兴之主才能担得起,可是事实上他是亡国之君,还抛弃民族大义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因此可见台湾的爱新觉罗后裔美化了溥仪。

2004年,生活在北京的爱新觉罗后裔也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为“恭宗”,谥号为“愍”。

根据《谥法》,“恭”有如下解释: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贤让善曰恭。

相较于“宪宗”,“恭宗”就平常很多,而且我认为是取“既过能改”之意,即溥仪能及时悔改,接受党和人民的改造,特赦之后能勤勉工作,不再妄图所谓的“复辟”。

再看“愍”的解释:

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难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这个解释就非常契合于溥仪以及当时的环境,当时的中国就是“遭忧逢难”“国民悲伤”,不过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推到溥仪一个人身上,毕竟他登基时已经风雨飘摇,而且他还是个孩子,因此也没有给他“炀”“灵”“僖”“戾”这样的恶谥。

整体比较来看,大陆这边为溥仪上的庙号“清恭宗”“愍皇帝”更能反映溥仪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

其他网友回答

1911年,随着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我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制度结束了。因此当时的皇帝溥仪就成了我国最后一个皇帝。至于那些在山沟沟里闹着玩称帝的,没人承认,都算不得数。

溥仪是没有谥号的,也没有庙号,只有个“宣统”的年号。

谥号曾经广泛流行于中华文化圈,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属于盖棺论定,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始于西周,贯穿于整个封建时代。

谥号有官谥和私谥之分。

官谥一般是朝廷根据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的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称号。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则是朝廷赐予的。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从上面可知,谥号是人死后,由别人确定的。

溥仪死于1967年,此时早已经没有了谥号制度,因此他也就没有被人承认的谥号了。

今天,我们一般称呼溥仪为“末代皇帝”或者“宣统帝”。

不过在民国时期,民国政府称呼溥仪为废帝。在《南北议和史料》中:若不迁都,则颐和园可令废帝居住。

虽然溥仪没有官方承认的谥号,但一些遗老遗少还是在他死后,商定了谥号和庙号。

台湾的遗老遗少在1967年给溥仪上了庙号“宪宗”和谥号“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襄皇帝”。

按谥法,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表正万邦曰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从溥仪一生来看,庙号“宪宗”、谥号“襄”明显名不副实,只要有一点脑子的人也不会这么夸他。

在新世纪,有网友恶搞(有网络文章说这是国内的遗老遗少私下给溥仪商定的,其实这就是网友恶搞的),也给溥仪上了庙号和谥号:庙号曰恭宗,谥号曰配天同运法古绍统粹文敬孚宽睿正穆体仁立孝愍皇帝。同时还给溥仪的几个媳妇上了谥号,婉容为“孝恪愍皇后”,谭玉龄为“明贤皇贵妃” ,李玉琴为“敦肃福贵妃”,李淑贤为“孝睿愍皇后”。

谥法: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从谥法解释来看,网友给出的庙号和谥号更符合溥仪的一生。

历史上最后一个有谥号的皇帝是溥仪之前的光绪帝载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简称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谥法: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

中国历史上,普遍得到人们承认的、最后一个得到官谥的人是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

1927年6月2号,王国维在颐和园自沉身亡,溥仪赠谥“忠悫”([què]诚实,谨慎;厚道,朴实;恭谨),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

谥法:行见中外曰悫;执德不惑曰悫;诚以致志曰悫;表里如一曰悫;诚心中孚曰悫;率真御下曰悫。

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其他网友回答

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吧?他还没死,大清朝就亡国了。以后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后来被捕去了苏联,再后来就进了抚顺战犯监狱,被改造,然后做了一个普通的公民。他死后,谁来给他封加谥号?

皇帝的谥号是死后,继立的新君以及一帮臣子对前朝皇帝一生功败荣辱的总结,然后追加谥号。比如汉孝文帝,汉孝景帝、汉孝武帝、汉孝昭帝、汉孝宣笛,文、景、武、昭、宣都是后代皇帝对前朝皇帝的追加谥字。一个活着就灭国的皇帝何来的谥号?怪问题!

后补:我儿子觉得溥仪的谥号应该是同志,溥仪同志![捂脸][捂脸][捂脸]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