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 债◎李培竹
吃罢早餐,老杨头坐在院中吸完一根烟,挂上砍刀、水壶,扛起挖锄,对老伴儿说:“当家的!咱巡山去嘞。”
老伴儿在屋里应道:“晓得咯!记着准点回来吃饭。”
这是老两口每日必定上演的情景,十多年了,从白静面皮、一身富态的官员,到满头华发、黝黑皮肤的山村老农,身份的转变,看不见落差,只有精神上的升华。
老杨头,是现在的称呼,曾是这方土地的主官。三十年前,正是他大胆施政,出台令人啧舌的优惠政策,从南方引入外资外商,兴建起一个个冶炼、建材企业,使这个偏僻的山区出现了惊人的变化,GTP上来了,财政收支连年翻番,各项公共设施得到改善。他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成功典范,是当时媒体经常报道的新闻人物。
但恶果却逐渐显现;此地素有“十万青山林木翠,千条溪水泛银光”美誉。短短几年,一座座山头被削平,一条条溪水发黑、断流;数百个工厂日夜不停地散发烟尘、有害气体……而他已经被调到省城担任更高的职务。
离休当年,他回故地探访,迎接他的是敷衍地笑,甚至是冷寞、厌恶的表情。老友透露隐情说:“你当年大量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真的是遗患无穷啊。”
他不平地说:“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乃头等大事!国家搞改革开放,都无成功经验借鉴,咱们地方引资发展,付出点代价也正常,再整改完善即可,怎能怪罪主事人?以后谁还敢干事?”
老友苦笑说:“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原本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山秃了、水黑了,最可怕的是空气污染,连果子都长不熟,好多鸟都见不着了;近几任领导班子都把主要精力用在清理厂子,修复生态资源,就无法顾及其它啊。”
他沉默,失去了叙旧心情,一夜未眠。翌日,谢绝陪同,独自乘车跑到几个重灾区查看,结果是触目惊心,有种锥心的痛。
他返回省城,取得老伴儿支持,拒绝儿女劝说,毅然卖掉住房,筹集数十万元资金重回故地,与政府签定协议,承包重灾区万亩荒山,开始植树造林,改良环境。
他顶住白眼、怀疑、讥讽。凭着敏锐的眼光、丰富的阅力,聘请专家指导,招收工人,因地制宜种涵养水土的树,种果木、种药材等;一年又一年,他和老伴儿已完全融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里人家生活,身体倒是愈渐硬朗,称呼也从书记、厅长变成了老杨头。
山变绿,水变清,老杨头的万亩荒山换发出勃勃生机。在收获经济效益的时节,他又把山林捐献给政府,自己只当巡护员,再次收获到山区人民的信服和尊敬。
受老杨头的感召,更多离退休、社会人士开始参与青山绿水的建设,媒体记者也频频造访。老杨头却谢绝采访,他说:“我是来还债的,当年我的工作有失误,给山区人民造成了伤害,我有责任来改正弥补,这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共产党人也从来不缺少这份担当!”
如今,山区人都亲切地把老杨头承包的荒山叫作“杨山”,把他种植的林子叫作“杨林”。
山变绿,水变清,老杨头的万亩荒山换发出勃勃生机
生机SHENGJI
作者简介
李培竹,湖北省竹溪县人,现居襄阳市,业余写作,有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杂议、故事类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文学网络平台。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