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识西安
西部大开发,把国人的目光引向西部。初夏时节,我们亦登上西去的列车,来到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研讨会。
我们此行的首站是历史名城西安。走进西安,便走进历史的 殿堂。游大慈恩寺,观大雁塔,然后登上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它高12米,宽14米,周长13. 7公里,其上筑有城楼、箭楼、角楼。城外廓有护城河,城门跨河处设有吊桥。城墙上下可布兵十余万,能守能攻。其时夕阳已下,在苍茫暮色中,只见楼影绰约,楼灯隐红,檐铃叮当,旌旗猎猎。登斯楼也,一股沧桑感油然而生。再看不远处,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古今两重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昔日长安城的繁华能与之媲美么?
夜宿古城,朦胧中闻得阵阵幽幽之声,不绝如缕,起问宾馆服务员,得知那就是贾平凹《废都》中所说的埙的声音。其声丝丝幽怨,如泣如诉,飘浮在古都夜空,恰似那东坡一萧,太白一笛,传诵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翌日游骊山森林公园。过华清池,上兵谏亭,爬蒋介石当年的藏身洞,与一酷似蒋介石的老者下棋,心中暗自好笑。想当年 蒋介石这个乱世枭雄是何等狼狈,如今竟然摆地摊与我对弈,真恍如梦境一般。与其相比,那“千年一帝”秦始皇才是真正的旷 世英豪。遗憾的是,秦始皇的陵墓尚未开发,其“千古之谜”只 能从颇为壮观的人造地宫中略窥一二。当我站在骊山之巅,北望川流不息的渭水河时,想起老夫子“逝者如斯”的名句,不由感叹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是何等源远流长。
西安有秦汉隋唐时代的无数陵墓、寺庙和数不清的古迹文物。秦兵马俑这一堪称世界第八的奇观,就是它的代表作。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的恢宏场面,生动再现威武之师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
西安的经济比较发达,城内车水马龙,人流如织,高楼林立, 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与东部城市无异。然而,都市的繁荣掩盖 不了周边地区的贫困。贫瘠的黄土,干涸的荒漠,坎坷的山路, 破败的村落随处可见。大山的阻隔,远离海洋文明的闭塞,阻碍经济的发展。此情此景,使我深感西部开发的紧迫和中央决策的 英明。
乘麦道90飞离西安,万里晴空,一碧如洗。飞越秦岭时, 座座山峰如泥丸在我们脚下滚动,丝丝白云,如雾如絮,从我们 身边飞过。飞机爬高到云层上面时,只见四周像一个白色的世界。脚下是厚厚的雪原,身旁是高耸的雪岭。半小时后,刚才的一切又全部消失,我们又进入无一丝云彩的纯铅的苍穹。待穿过厚重的阴云,降临成都时,已是大雨滂沱了。
我惊诧西部天空和大地的神奇,更坚信,西部人民必能续写出新的雄奇和辉煌。
2老杨其人
老杨何人?陕西临潼晏寨乡西杨村村民,姓杨,名志发,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竟然使中 国考古学界和旅游界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话说1974年3月,陕西大旱。在“天大旱,人大干”的口 号下,生产队将社员分成几组,分头打井取水。当时不讲科学, 只会蛮干,老杨一组数人领到任务后,也不知哪里有水,到处乱挖。这日老杨一镢头下去,把在场人吓了个半死。咋啦?原来老 杨从土里刨出个吹胡子瞪眼睛的五彩人头来。这可是大不吉利的 事呀!一伙人不敢声张,匆匆把那人头埋到村头大杨树下不敢再 提。
这老杨心里可就嘀咕开来,人头是土制的假人头,这年头谁 有闲心做这人头干什么?又怎么会埋在我们这地里?老杨当过 几年兵,毕竟见过一些世面。莫非是出土文物?这样想着,老杨 当夜便乘月黑风高,一人偷偷到大杨树下把人头刨了出来,藏在 自家的床肚底下。第二天,人不知鬼不觉送到县里报了案,对其 他人则只字不提。
几个月风平浪静过去了,就看见戴太阳帽扛探测仪的人经常 来这里转悠。忽一日上面传出话来,说西杨庄的土地下面埋藏着 古文物,国家要征用。听了这消息,村民们像炸开了锅。这土地 没了,我们今后吃什么?做什么营生?这房子没了又要住到哪里 去?村民们一致反对,反对当然是没用的了。就仔细排査,是谁泄露消息的。一排排到老杨头上,就发狠要批斗游街。老杨一听, 吓得连夜外逃了。
时间一晃又过去一年,征地、挖掘工作相继展开。在后来被 称之为1号坑的地下,陆续挖出一尊尊兵马将帅的土俑。谁会想 到,老杨这一镢头下去,竟然挖出个世界第八奇观!国家向有关 人等发放奖金,可最先发现人却始终没找到。原来老杨偷偷跑到 外地打工去了,他也因此开了中国农民工的先河。而西杨庄的村 民们却都过上了好日子,国家发给每人上万元的补助金,兵马俑 博物馆统一为每家建起了两层小楼。年轻人干起了导游,稍稍上 点岁数的便以制作、出售纪念品为生。过年了,家家都贴上这样 的春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多亏 老杨” 。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老杨当然也就回来了,是博物馆找回来的。让他向游客介绍当年发现奇迹的经过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老杨当然也就成了热门人物。忽一日说英国撒彻尔夫人来访,要 见一见奇迹的第一发现人。有关部门的人员慌了手脚, 临阵教学应对,但毕竟是普通农民,仓促上阵,虽走上了台面, 接见时行为拘谨,言语讷讷自不必说。单就一口的陕西土话,连 中国人都难懂,何况撒彻尔了。此后,赶忙选派有关专业人员, 从衣着、礼仪、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训练。再有 名人来访接待,老杨竟然从容若定,应对自如。如今,他已是秦 兵马俑博物馆的终身顾问。
我们游览秦兵马俑博物馆,见到西杨村的那棵老杨树,见到 威武雄壮的兵马方阵,见到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秦俑。在1号坑 的前排中心位置,见到老杨挖出的那个被推测为兵头将尾的俑, 同时也得见这位叫杨志发的老人。说见到老杨,我还要简单介绍 一下会见老杨的经过。是导游先说出来的,说你们要见老杨我替 你们联系一下。又说杨老很忙,经常要会见中外贵宾。刚出去一转身便来了,说杨老要到市里去会见市领导,经协商同意见你们 一面。我们跟随导游来见杨老。只见老杨身材魁梧,相貌堂堂, 西装革履,一表人才,正在堂前签名售书。书是秦兵马俑简介, 薄薄一本售价100元,比90元的门票还贵,但转眼就销掉几十 本。我没买,从别人买的书中看到,“杨志发”三字笔走龙蛇, 恣意飞扬,既具中文草书行云流水的传统章法,又有飘逸洒脱的 英文特色,实在是中英合璧的最佳签名。
游毕兵马俑,是半小时后。我们乘电瓶车来到相距不远的秦 始皇陵,抬眼就见老杨又在那里签名售书。依然是衣冠楚楚,神 态自若。依然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老杨哪里是去会见什么市 领导呀!
3乐山大佛
早年知道乐山,缘于文史泰斗郭沫若。郭老是乐山沙湾镇人, 原名郭开贞,因为乐山有沫水(青衣江)、若水(大渡河)流经, 故更名沫若。从此乐山在我心中便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刘晓庆、 葛存壮主演的电影《神秘的大佛》风靡一时,乐山大佛更令人神往了。彼时到千里之外去旅游还是十分奢侈的事,此次赴川,乐山、峨眉山自然安排在日程中了。
乐山古名海棠香国,又名嘉定府或嘉州,是岷江、青衣江、 大渡河三江合流,凌云山、乌尤山二山竞秀的地方。《论语、雍 也》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说,不知此乐山与彼乐山是 否有什么关联。传说乐山城址原来是一片碧波荡漾的汪洋。一天, 苏东坡到了凌云山,江中的龙王慕名而来,请求苏东坡教龙王三太子做文章。苏东坡借机提出一个条件,要龙王借出一片菜地, 龙王只好答应,但要求在早晨五更之前归还。于是,在凌云山对 面的万顷波涛中霎时涌出一片陆地,人们就在这块地上建起了乐山城。为了不让龙王收回,人们相约从此不打五更。神话自然缥缈虚无,但远眺乐山城,只见阔水绕城廓,淼淼复茫茫,迷蒙中的乐山笼罩在轻烟薄雾之中,分不清哪是水上,哪是水下,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琼瑶仙境,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和奥妙。
巴蜀多奇才,文章奎秀数不胜数。唐之李白,宋之三苏,当代之巴金、郭老,均各领风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采之俊逸得之山水之奇丽乎?过往的文人墨客也无不赞叹乐山如诗如画的山水,都曾留下了赞美的诗章。苏东坡在《送张嘉州》一诗中写道:“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长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陆游有“江山壮丽诗无敌”句。宋代邵博更有精辟之论:“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郭老在1907年离开沙湾返回嘉定府中学堂的途中,也曾写下《夜泊嘉州》一诗:“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隐约云旗峨岭暗,浮沉玉影沫江流。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檣戴月收。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张爱萍 将军在1982年游览乐山时曾题写一联描写乐山山水:“三江汇流入大海,九峰争秀志凌云。”足见乐山山水之胜。
凌云山,旧名青衣山,早在隋唐时代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圣地。山并不高,最高峰也不过平地拔起140米。但峰峦错落,林木葱茏,9个山峰如盛开的花朵,又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女郎,在朝霞映照下,显得艳丽多姿,光彩照人。山前就是创建于唐代几经兴废的著名佛寺凌云寺,雄殿危楼,气势宏伟,真乃凌云之上,超越尘世,佛之境地。山门左边,依崖凿成一尊大肚罗汉,身高九尺。二手抚膝,笑容可掬,袒腹上脐深约三寸,善男信女们经常摩擎它祈求福泽。其造型依五代梁朝高僧布袋和尚。身旁有三副对联,其一曰“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诙谐中饱含哲理,恬淡中深藏玄机。
乌尤山与凌云寺毗邻,两山隔一水,一座吊桥把两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站立山巅俯视三江,水色不一,空阔辽远,看 大江东去,胸中陡起万丈豪情。而耸立在灵宝峰上的那座唐塔, 则像一把利剑直指蓝天,像是在护卫栖鸾峰下的大佛。
著名的乐山大佛就凿刻在凌云寺前不远的山崖上。佛之大虽是意料之中,猛然看到大佛时还是被震撼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背靠山崖,面临三江,慈眉善目,沉静安详,双手抚膝,正襟危坐,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佛像高71米,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最高的大佛高出三倍,比炮火毁后的阿富汗巴史安大立佛还要高出18米,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凭栏看佛,大佛头顶与山齐平,头高14.7米,面宽10米。头顶上每一个螺髻都可以放入一张大圆桌。耳朵长7米,耳孔里可以钻进两个人。沿悬崖边上的陡直栈道,随人潮踉跄前行,下到大佛的脚边。大佛脚背宽达8.5米,上面可以围坐100多人。有人在抱佛脚,有人三叩九拜在大佛脚下,但大佛阅尽人间沧桑,惯听潮起潮落, 无论这些如蚂蚁一般渺小的人类在这儿如何折腾,依然不为所动,抑或有所启示,恐怕也只能在心中念一声阿弥陀佛,回头是岸!而粗俗的人们却仍不知乡关何处,彼岸到底在何处。从正面仰望大佛,除了惊叹还是惊叹。20世纪中叶,著名诗人戈壁舟曾写下了“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 的诗句。看这个庞然大物,鬼斧神工,内心充满对神力的顶礼膜拜,对自然的敬畏。佛是一座山,一点不假,在他面前,你感叹的是人的渺小,岁月的短暂,又感叹人的力量、智慧和胆略,还有就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永恒与腐朽的抗争。
乐山大佛不仅大得惊人,其细腻精巧的雕刻技艺也堪称一绝。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 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我们在栈道左盘右旋、高低上下,瞻仰大佛和两边岩洞里的雕刻,残存的精美,依稀可辨。穿过隧道走回到 山顶尽头处却有一处瀑布水景等待着大家,江风袭来,清爽可人。在这小坐品茶看景,颇有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传说当年这三江汇流之处水势异常凶险,来往舟船经常惨遭舟毁人亡之祸。为祈求佛祖镇压兴妖作怪的孽龙,凌云寺的海通和尚八方游募,始凿大佛,祈求神灵护佑,万民安生。取三世弥 勒未来佛像,端坐姿,寓意未来光明,四平八稳。前赴后继历90年始成,历尽沧桑战火,迄今已一千二百余年,依然挺立。佛法无边,由此可见。相传佛像动工后,郡吏向海通和尚勒索钱财,海通断然拒绝:“自目可副,佛财难得。”遂自抉双目,以盘承之,郡吏为之震惊而坠江身亡。后人为了纪念海通和尚,在海师洞内重塑了海通手捧双目的座像。
据说在乐山大佛外围由几座山体组成一尊长达4000余米的 “巨型卧佛”,我们登高远望,果见一尊巨型大佛体态匀称,面目清秀,安详地仰卧在青衣江上。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 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佛首乌尤山上,奇石、翠竹、山径、亭阁、寺庙,像 是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顎;佛身凌云山上,九峰 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龟城山的一部分是脚板翘起的佛足。山因佛而增色,佛因山而更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的智慧结合得如此巧妙完美,令人叹为观止。看过古人再看今人,乐山路边连果皮箱的设计都很有个性,或跪而仰视,似与游人交谈;或似贪玩调皮的老者;或为赤身裸体、酣态十足的浪人;或为坐而抚物、慈眉善目的小僧!充满人与自然的 亲和力!在人们不经意处的这一招一式,足以看出创意者的高妙之处!
传说乐山大佛于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1976年毛、朱、周 三领袖逝世和唐山大地震期间,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期间,曾多次神秘显灵。此一说虽为无稽之谈,但按佛教教义, 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宗旨是一致的。
后有东坡楼,因行程匆匆,没有去。还有沫若堂,这个被鲁迅称为“才子加流氓”的文人,虽精通文史甲骨,但“文革”中 没了骨头,有人称中国文人的悲哀,不看也罢。就此拜别了仰慕 已久的乐山大佛,不舍地回望,大佛仍脚踏巨澜,头顶蓝天,眼眺旷原,于乱云飞渡之中,纳天地之宏伟,扬佛法之庄严,从容 护佑众生。千百年来,它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 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哦,大佛, 你已在此端坐千年,你还将守候多少个千年?
《旅途拾贝》散文集由白山出版社2014年出版 赵斌 著
作者简介赵斌,响水县机关退休干部。中国林业作家协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东篱夜话》《旅途拾贝》《岁月屐痕》散文集。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