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谁解析一下北岛的诗《古寺》?
优质回答:
造成这首诗费解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首总体上以“古寺”为象征,而在具体的诗行中,几乎每一种意象都是以隐喻的方式来呈现的。譬如“钟声”、“蛛网”、“年轮”这一组意象,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历史感。它们的关联是以钟声结成蛛网而后蛛网又变成了年轮来形成一种历史之链,从这一条链可以观察和进入历史的过程。当这个过程以年轮的固定模式定型时,也就意味着一种古老的社会形态和意识场域的形成。这是我们从开头的三行诗获得的第一印象。有关“没有记忆,石头”的三行诗,既是一种场景的转换,同时也写出了处于封闭状态下的“传播回声”是无法突破自身制造的囹圄的。因为自身的封闭,“小路绕开这里”自然成了必然,“龙和怪鸟”以及“暗哑的铃铛”,不会是有很确的指认的事物,它不过表达了一种因错过历史机遇而造成的历史失落感而已。紧接着的“荒草一年一度/生长,那么漠然/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似乎隐含着诗人的一种悲剧性的审视。他对那些逆来顺受的卑微生命,颇有一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情怀。 从“石缝残缺”开始,一直到此诗结束,既是对古老历史的重新认识,又是觉得只有通过“凤凰涅槃”式的火浴,才会得到新的生命。所谓“乌龟在泥土中复活/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坎”,大概是他对复活中的沉重的一种理解,至于乌龟能否爬出门坎以及其后的遭遇如何,就不是诗人所顾及的了。 之所以说《古寺》是一首整体象征的诗,是因为通观全诗,除了题目“古寺”之外,没有任何关于寺庙的描述,所以“古寺”只是一种虚幻之象。但是它的诗行的联想,但却无从将其喻指的事物具体化。人们只能从这些隐喻意象中揣摩它的意指,从而把握那些无法以具体语言说出来的意味。这就是诗歌欣赏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说法,大体就是指的这种现象。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诗中的那些意象中的隐喻,一一从社会生活中找出它的“对应物”并给以落实,不管它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观念,就势必把一首生动活泼的诗,诠释成了面目可憎的图解,把极富诗性意味的诗句,变成枯燥乏味的政治教条。这自然是远离了诗歌欣赏的正道而误入八股教条的歧途了。
其他网友回答
北岛的诗往往有着一副宏大的意象,在八十年代后期北岛逐渐从早期的朦脓诗走入了一种更加艰深的意象诗,向象征派的进一步靠拢导致他的诗中出现大量的神秘意象。北岛的诗是我读过的诗中比较难读懂的,需要多方揣摩。
消失的钟声
结成蛛网,在裂缝的柱子里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没有记忆,石头
空蒙的山谷里传播回声的
石头,没有记忆
当小路绕开这里的时候
龙和怪鸟也飞走了
从房檐上带走喑哑的铃铛
荒草一年一度
生长,那么漠然
不在乎它们屈从的主人
是僧侣的布鞋,还是风
石碑残缺,上面的文字已经磨损
仿佛只有在一场大火之中
才能辨认,也许
会随着一道生者的目光
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驮着沉重的秘密,爬出门槛。——古寺
赏析
《古寺》一诗是诗人北岛的力作之一,极深邃的历史惫识和冷映凝重的感染色彩,体现出一种真正的思之诗的品格。“古寺”这一整体象征旧象,恰切地揭示了某种陈旧事物渐趋衰烦变化的哲理组。而全诗在语言上达成的让人感觉生动的表现效果,使其语言艺术尤有可称道处。 诗一开篇的三行就特别夺人耳目:“逝去的钟声结成蛛网,在柱子的裂缝里,扩散成一圈一年轮”。这是一组处加的组合,给人一种特殊而丰裕的整体感觉。诗人把无形的钟声化为了可视的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这在修辞上可归为多觉通感手法的运用。钟声、蛛网、年轮互相渗透,同时都是钟声,都是蛛网,也都是年轮,它们相互融会。
前十四句营造了一个被遗忘的,完全沉寂的,没有记忆的死界,冷峻而压抑,充斥着无力感与绝望,是死亡的“废墟”,荒草丛生,生长都是那么漠然。后一部分,因为一场大火的渲染出现动感,自古以来都有“浴火重生”,所以这场大火大火一下子撕裂了阴沉的画面,燃烧着的火是激烈的强势的,具有张扬的动感,热烈而光明,带来力量感与希望,是重生的“涅磐”。所以北岛在诗中写道:“乌龟在泥土中复活”。
北岛先生写诗不用华丽的辞藻,但是每句诗都饱含着丰富的意象,诗与诗人的一身息息相关,要想读懂诗就要研究诗人。
读北岛的诗完全是对自己食欲极大的刺激,就像你吃了一种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美食一样。
北岛的诗意境很深,我也只是读懂了皮毛,欢迎各位指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有谁解析一下北岛的诗《古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