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的品质和精神(竹子的品质是什么)

为什么古代文人喜欢竹子?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优质回答

竹子象征:正直、坚韧、高洁、秉直、不屈不侥、长寿、兴盛的精神。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俗。人瘦尚肥,士俗不可医”。可见东坡爱竹之深,喜欢竹。

扬州八怪郑板桥,喜欢画竹,在画上题诗。《竹石》: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比喻人要有坚韧的精神。

竹子象征生命的气节和精神,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竹子正直清高,挺拔、坚韧、洒脱是人们追求的人格和美德,很受人的喜爱和接受,竹子成为了民间常见的送礼礼品,寄托了人们对友好的祝福,送给朋友。

竹子的寓意深刻,李白比喻感情。“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即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形容小男孩和小女孩亲密无间,长大后便终成眷属,令人羡慕的美好姻缘。如果两个人从小一起玩大,结为夫妻。可以摆一盆竹子,一棵水养的青梅,来应景,青梅竹马。

“竹报平安”是古代人的把字刻在竹板上,“竹报”是指家书,家书报平安的意思。

“竹苞松茂”,是因为竹子的根系发达稳固,不怕风雨。枝叶像松树一样繁茂旺盛,被比喻长寿或新居落成的颂词,比喻家族兴盛。明朝,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竹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在实践中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象地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比如虚心,气节,坚韧不拔,正直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科类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常绿,不怕霜雪,坚韧不怕风雨,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竹松”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

竹子的品质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虚怀若谷的品格,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一般拿竹子比喻有不屈骨气和谦虚胸怀的谦谦君子。??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优质回答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荡气回肠,让人们感叹大唐雄风震慑西域的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唐人的豪迈与自信。

楼兰,一个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边境小国,有何本领能让大诗人王昌龄如此看重,并且把攻破楼兰来比喻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夹缝中生存的楼兰古国

楼兰国,是秦汉时期在我国西域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在秦朝之前,由于诸侯纷争,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原地带,致使西域的历史很少有人过问,当时的人们甚至都不知道秦国以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由于汉初常年与匈奴作战,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来有大月氏、乌孙、楼兰、大宛等国家,并且根据匈奴人的描述,汉朝人甚至都觉得有些恐怖,原来西域国家的这些人都有着黄发白肤,简直炸裂了汉朝的“三观”。

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也不会有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没有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张骞出使西域,更不会有后来有关西域的一切史料。

当年汉武帝为了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付匈奴,他通过往返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处得知,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这个大月氏国本也是强国,只不过中了匈奴的诡计,国王被匈奴人残忍杀害。

并且把头颅割下来做成了酒器,大月氏经此劫难,不得不选择西迁,以避免匈奴的打击。汉武帝认为如果能说服大月氏从西线加攻匈奴,自己的压力不但可以变小,而且能趁匈奴两线作战彻底解除60年来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

在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楼兰古国第一次和中国发生了关联。原来楼兰早就变成了匈奴的附属国,国王不但对汉使恶语相向,而且还派兵袭击汉使的队伍,这让汉武帝大为恼火。

果然,天子一发怒,楼兰只有等着血流成河的下场,只不过楼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与大汉相比不过是蚂蚁比之于大象,等汉军一到,国王就开城投降了。

并且把王子送到长安充当人质。然而,此时的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依然很强,可以说,汉朝和匈奴哪一个都是小小的楼兰得罪不起的,楼兰不但向汉朝称臣,还同时跪在匈奴人的脚下。

小国的外交自古就是如此,只能在夹缝中取得一丝生存空间。

“虽远必诛”不止是有陈汤

之所以如今有很多人崇拜汉宣帝,不止是他是一个来自于“监狱”的没落皇子,深知民间百姓疾苦,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带领下,汉王朝又一次带向了鼎峰。

如果说汉武帝彻底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而汉宣帝则是将匈奴隐患彻底消除的关键人物。在他做皇帝时期,陈汤“假传圣旨”胁迫甘延寿出兵剿灭了一直对抗汉王朝的郅支单于,并且留下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言。

无独有偶,在宣帝的上任昭帝时期,楼兰国就提前感受到了这句话不仅仅是汉王朝的说说而已。由于匈奴势力在西域的复苏,楼兰国再一次倒向了匈奴,又干起了劫掠汉使的勾当,这一次汉王朝没有再给他留一丝情面。

于是,昭帝派傅介子手持天子诏书出使楼兰,楼兰国王自恃有匈奴撑腰,对汉使相当傲慢。傅介子没有当面发作。到酒过三巡以后,他悄悄的接近楼兰王,并宣称皇帝有财物赏赐给他,楼兰王信以为真,就和傅介子来到后帐。

可没想到的是,傅介子随即掏出一把匕首,直接捅向了楼兰王的心脏,然后提着楼兰王的脑袋出来,大声说到:

“汉军已在城外,楼兰王杀害汉使,罪不容诛,如有反抗者,汉军一到必定玉石俱焚”!

楼兰的大臣哪里见过此等阵势,纷纷表示愿意投降汉朝。

而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长安,霍光重重的赏赐了他,并且派兵占领了楼兰,把楼兰改名为鄯善,楼兰从此彻底纳入到了西域都护府的管辖之中。

楼兰古国消失之谜

从西汉一直到西晋,不管是中原战乱也好和平也罢,楼兰国经过上次的教训再也不敢与中原王朝叫板,而真正让楼兰彻底脱离中原王朝是发生在五胡乱华时期。

由于晋武帝选择接班人的失败,白痴皇帝司马衷就如同一个怀揣巨款的娃娃在闹市中行走一样,谁都会起抢夺之心。

先是有八王之乱彻底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然后五胡乱华让汉人丢掉了北方大好河山,楼兰国也彻底与中原王朝失去了联系。

直到后来北魏派兵攻灭了楼兰,这个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存在了600年之久的古国就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有人说是因为楼兰人长期的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寻找水资源,原来的都城就荒废了。也有人说楼兰国爆发了严重的瘟疫,致使楼兰人口大面积死亡,侥幸生存者也被迫迁徙,后来完全融入到了其他民族。

不管怎么说,楼兰古国的消失在史学界仍然是莫衷一是,也只能期待日后科技的发展能给我们还原一个真实的楼兰古国吧。

电视剧魂断楼兰讲述了在古城楼兰发生的诡异故事,给遥远的楼兰古国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楼兰古国的突然神秘消失也一直是现代很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探寻的课题之一,所以楼兰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我本人作为一个石痴,对楼兰也深感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楼兰古国多产精美玉石。最有名的就是楼兰古玉,楼兰古玉象征着纯洁之石,颜色为白色,有玻璃光泽,神似新疆白玉,但价格比新疆白玉贵的多,纯洁温润,色如凝脂,油脂光泽,精光内蕴,厚质温润,脉理坚密,水灵通透。

楼兰古玉有自然吸水锁水保湿的功能,长期与人接触,表现为易吸收人体的汗渍油脂,而古玉的有益成分,则被人体吸收。因而楼兰古玉与人体接触越久,越有油质感,而人的皮肤越光滑细腻,早在两河流域文明兴盛时期,各国王公贵族都使用楼兰古玉来解暑,保健,养生。

令大家痴迷不已的原因恐怕还因为楼兰有3800年不腐的沙漠女尸,特别神奇的是这个沙漠古尸身上的虱子,竟然和她一起相伴了3800年,这仍旧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谜之一。再就是保存有2000多年的辛追夫人干尸之谜,巨大的石球石人之谜,古岩画之谜,神秘的探险者死亡之谜,大耳朵之谜,太阳墓葬之谜,这些都有赖于以后科学的发展,相信终会为人们揭开其中的团团迷雾。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却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挟去斩楼兰。王昌龄,李白,辛弃疾都写有关于楼兰的诗词,那么楼兰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所在?令这么多的诗人为之神魂颠倒?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西南通且未,精绝,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成为汉代兵家必争之地。

楼兰的地理位置乃是交通要道,要到西方去,必然要经过此地,要控制塔里木的政治军事局势,经济贸易,皇帝就应当把楼兰握在手中,然而,汉王朝的死对头,匈奴人也是这么想的,从汉朝开始就和匈奴在楼兰一带展开拉锯战,最后汉朝占领楼兰,把军队派过去,将楼兰古城变成屯戎军区,而楼兰迁都到罗布淖尔荒原南边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新都城改名为鄯善。

因此后来楼兰就成为了一个战略要地的代名词,直到近代楼兰又变成了一个有着异域风情而又神秘的代名词。刀郎为他的徒弟云朵谱曲写的《我的楼兰》这首歌,将已经衰落的楼兰古国比喻为一位沉睡沙漠的绝世美人,表达了作者对古楼兰衰落的惋惜与心痛。最后一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我闻着芳香跋涉着无限远,

只为看清你的容颜,

谁与美人共浴沙河互为一天地?

谁与美人共枕夕阳长醉两千年?

从未说出我是你的尘埃,

但你却是我的楼兰。

古楼兰就这样成为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着迷而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是惠子,问题回答到这,希望您能满意,也希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楼兰神秘的面纱会为我们一步一步揭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竹子的品质和精神.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