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传了几个朝代(朱高炽把皇位传给谁)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优质回答

永乐皇帝朱棣生前就立有太子,嫡长子朱高炽。但是次子朱高煦并不服太子,在后来曾经试图造反。后被拘押起来了,次子朱高煦战功卓著,但是性情鲁莽。所以朱棣最终没有把皇帝位传给他。

谢邀,朱棣的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是为仁宗。但是呢朱高炽的继位之路并不顺利,因为他有一个能力出众的弟弟朱高熙。

朱高炽身体不好,又胖,而朱高熙呢却作战英勇身体倍棒,颇有乃父之风,特别是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太子朱高炽守北京,而朱高熙是跟着父亲南下的,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军队中威望都很高,所以朱棣确实犹豫了立谁。

而朱高炽呢虽然身体不好,但是性格忠厚,应该是个仁君,所以朱棣遵从自古嫡长子即位的习惯,立了朱高炽,可惜朱高炽福薄,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病故了。其实如果朱高炽走在朱棣前头的话,皇位应该就是朱高熙的了。

如果朱高炽早于朱棣去世,那么朱棣会把皇位传给谁?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有意思,让朱棣也做做他老子朱元璋的选择题。

朱棣能够登基称帝,主要就是造了侄子的反,其实也是造了老子朱元璋的反,才顺利当了皇帝的。

那么如果朱棣立的太子朱高炽也如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死得比爹早,该立谁为太子呢?是立次子朱高煦,还是立孙子朱瞻基呢?这是个问题。

我们先看朱元璋的选择和他立的孙子朱允炆的政治环境。

朱元璋的选择其实完全没有错,立朱标之子为太子继承皇帝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此时朱标已死,但是朱标的威望以及才德依然存在,并且深得朱元璋的喜爱。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的其他几个儿子,特别是嫡子都在外就藩为王,而且还是在重要的疆域,比如燕王朱棣在北京,宁王朱权在大同等。

如果朱元璋要传位于其中一个儿子,那一定会引起两方面势力的不满。一是其他儿子心怀嫉恨,说不定要造反,另外就是太子朱标的朝中势力,外地藩王入京继位,那些太子的人怎么安排?

朱元璋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直接让孙子朱允炆继承皇帝位,儿子们都一直守边疆吧,皇帝让在京城里根深蒂固的朱标一脉来继承。

这样的安排是相当高明的,朱元璋的其他儿子谁都不好说什么,皇帝位反正都在太子一脉相传,大家都不吵不闹。

关键是朱允炆登基后,姓还是朱,但是脑子却姓猪!

他要削藩,那就是逼他的叔叔们造他的反嘛。朱棣就反了,而且还成功了。

如果朱棣也遇到朱高炽死得比他早,他立谁呢?

朱棣一定会立朱高煦为太子,且不说朱棣本来就有废朱高炽立朱高煦的想法,原来还没借口,现在朱高炽都死了,那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儿。

更何况,朱棣是有阴影的,毕竟他就是捡了朱元璋立孙不立子的便宜才当的皇帝,他再怎么也会考虑到这一层。

万一他要立了孙子,朱高煦也学他怎么办?这样错误不能再在他身上重演。所以他肯定会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而不会传位给孙子朱瞻基。

朱棣如此喜爱朱瞻基,为何还是把皇位传给朱高炽?

优质回答

朱棣是非常喜爱自己的皇太孙朱瞻基,但是喜爱归喜爱,朱棣作为明朝的皇帝,传位给谁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为明朝后代子孙着想,肯定不会因为自己单纯喜爱朱瞻基,就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中间还隔着个儿子——太子朱高炽呢。朱棣传位给儿子朱高炽,而不给自己喜爱的孙子朱瞻基,有几点原因:

宗法制度和前车之鉴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嫡子就是指大老婆或者正妻原配所生的儿子,长子就是大儿子,在皇帝这里,嫡长子具体指的是皇后的大儿子,往往都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储君。而朱高炽刚好就是朱棣的嫡长子,理所当然,朱高炽就是宗法制度上朱棣皇位的顺位继承人选。

加上前一个明朝皇帝的建文帝的事情,就是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朱元璋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后面朱元璋传位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不久就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一看形势,利用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死了一大批人,建文帝朱允炆也不知所踪,最后朱棣入主南京,夺得皇位。

朱棣自己的上位之路,就是传位宜传儿不传孙子的事例证明,而且建文帝的前车之鉴,还是在儿子朱标死了的情况下传给孙子朱允炆的,跟朱棣隔着活着的儿子朱高炽想传位给孙子朱瞻基,情况对比要说的过去很多,朱元璋传位朱允炆中间只是隔着叔叔们,朱棣传位给朱瞻基可是隔了亲爹。

朱高炽有实力能力当皇帝

最近大明风华正在热播中,影视剧中的朱高炽给人一种怯懦软弱的感觉,影视剧中肯定有所改编的,不要被影视剧所误导了。其实历史上的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仅仅十个月,但是他的历史评价却是不低的。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有度,喜欢文学和研究经籍,但是身体较胖,在武学方面有所欠缺,朱棣本身就是能征惯战的一代帝王,所以对朱高炽并不是很喜欢,但是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朱高炽最出名点也在于他的“仁”。

其实朱高炽并不缺乏武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组织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成功守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靖难之役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辉煌的一笔。

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使用离间计,遣书给朱高炽,许诺他归顺朝廷就封王,朱高炽收到书信后一眼未看,直接把书信原封未动地送到朱棣面前,建文帝的计策以失败告终。

朱棣即位后,有很多时间都花在北征上,朝中政务基本交给太子朱高炽打理,即太子监国。朱高炽也不负圣望,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所以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当政时间却也不短。从这些事情,朱棣自然也能看出朱高炽有能力实力当好未来的皇帝。

后面的历史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朱高炽的确是一个仁君,即位后,大施仁政,大赦天下,减免赋税。朱高炽在位时,于民休养生息的做法,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明史》对朱高炽的评价是: 在位时间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胜书。

传位朱高炽后皇位也是朱瞻基的

通过上面两点原因,朱棣就基本已经决定皇位传给朱高炽了。同时朱瞻基的皇太孙身份也是朱棣在位的时期册封的,虽然这个名分可能不太重要,但是由此可见,朱棣对朱瞻基这个好圣孙的喜爱和重视,同时也确保以后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太子身份,朱高炽下一代的皇帝位置由朱瞻基接任,所以朱棣传位给朱高炽在一定程度上说,就等同于传于朱瞻基,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只是朱瞻基当皇帝的时间晚一点而已。

经过上面几点的原因分析,朱棣很明显就不会因为喜爱孙子朱瞻基,直接传位于朱瞻基,而不传位给儿子朱高炽。

程序上没错误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而朱瞻基只是他的嫡长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朱棣将皇位直接传给朱高炽非常符合规定。当然也有直接将皇位传给嫡长孙的情况,比如朱棣的老爸朱元璋就直接将位子给了嫡长孙朱允炆,这种非常规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嫡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迫不得已才走了这步。而朱棣传位时自己的嫡长子朱高炽健在,没必要差着辈分将皇位传给朱瞻基,一是不符合礼数;二是朱瞻基作为朱高炽的嫡长子,未来皇位早晚还是自己爱孙的。

为何朱元璋和朱棣都偏爱把皇位传给孙子?

优质回答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孙子,那都是本着嫡长子优先的思想。

按宗法观念,那得嫡长排前头,再不济,也得是嫡,这也是朱棣睁着说瞎话,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的原因,也是他攻击朱允炆非嫡出的原因。

朱允炆虽非嫡孙,但也是嫡长子的后代,朱元璋将重器转放在他身上,本是掐灭其他儿子心思的。

可惜最后允炆不敌四叔。

而到了朱棣这里,就谈不上是非要传位给孙子,因为朱高炽比朱标幸运,活到了当皇帝。

朱瞻基,只是朱高炽的法定继承人而已,朱棣并未越过儿子直接传位孙子。

尽管朱棣并不是很满意长子——宣胖很胖,体弱多病,这导致汉王朱高煦心思活动,差点酿出事故。

幸好朱瞻基接过老爹的班后,不含糊,擒了汉王,又烹了他。

他比堂伯朱允炆强,这也是祖父朱棣喜爱他的原因之一。

历史中朱棣真的像《大明风华》演的那样,要传位给二儿子朱高煦吗?

优质回答

朱棣做人不厚道啊!

曾经,确实暗示过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将来的皇位是他的。

谁知道,到头来,黄粱一梦,朱高煦恼羞成怒,造了侄子的反了。

最后,朱高煦被侄子朱瞻基给予了“烤乳猪”的待遇。

老子骗儿子,这事情整的……

我们从头聊起。

话说,建文帝朱允炆上台后,听信周边人的谗言,开始搞所谓的“削藩”。

这一削藩削出毛病了,把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赫赫有名的燕王给逼造反了。

当一个侄子,对一众叔叔下手的时候,说明脸皮已经撕破了,再无情谊。何况,宫廷之内本身情感就淡漠。

于是,朱棣带着一众手下,发起了“清君侧”的行动,喊着要诛奸臣。

可谁都知道,最后 的结果是要侄儿朱允炆下台。

造反是个技术活,成功不容易。汉景帝削藩时,吴王刘濞就造反失败了。

很多人看来,朱棣可能会步了汉朝吴王的后尘,可是,大家低估了朱棣的雄心,也高估了建文帝的狠辣。

朱棣的进攻一次比一次猛,建文帝却常常发出“不要伤了我叔,打败就行”的言论。

于是,天平逐渐地向朱棣倾斜。即使如此,还是需要打一场场的硬仗。

而朱棣的儿子们也纷纷给老爹助威,毕竟,如果不胜利,他们也一样嗝屁着凉,掉了脑袋。

这些儿子中,给朱棣帮助最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世子朱高炽,一个是老二朱高煦。

安排是这样的:世子负责大本营燕京城,老二朱高煦因为作战勇猛,被朱棣带到前线打仗。

一个跟随父亲,一个远离父亲,谁的机会更多一些?

老大朱高炽只是做好本份,而老二朱高煦认为自己像父亲般勇猛,未来会很有希望接班。

年轻人,总是被美好的目标激励着,勇猛无比的朱高煦发挥不错。

1400年,白沟河之战,是朱高煦率精骑冲锋,斩杀了都督瞿能父子;

还是在当年,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朱棣第一大将张玉战死,朱棣万念俱灰,感觉天要灭了他,此时,朱高煦拍马赶到,击退“敌军”,将父亲朱棣救出。

如此的功绩,让朱棣的态度也开始变化,频频表现出对老二的欣赏,感觉这小子的勇猛劲头,像极了自己。

不过,此时的朱棣,欣赏的更多是老二的武力,并不是其它。

1402年,朱棣再次遇到了大危机,在浦子口被“敌军”击败。绝望之时,又是老二朱高煦率军赶到。

这一次,就这一次,朱棣说出了最大的谎言,这个谎言,让朱高煦从此完全飘了起来。

当时的朱棣说道:“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王仗钺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于是煦率众殊死战,庸兵失利,退屯高资港。

啥意思?

朱棣对赶来的朱高煦说道,我没力气了,儿啊,靠你了!

一会,朱棣拍着朱高煦的背说道:“加油啊,你哥身体不太好!”

听到这话,朱高煦热血上涌(这是多大的暗示啊,自己随时都可能顶替哥哥当接班人,前提是要表现好,要打了胜仗)。于是,朱老二直接拼了,往死里打。

最后,“南军”被打退了,朱棣再次得救了。

从这之后,朱高煦感觉自己不是自己了,而是认为自己就是朱棣的接班人了。

朱棣带着大军,带着儿子,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在1402年6月,攻进了南京城,做了大明的皇帝。

既然做了皇帝,有个事情就不得不重视,那就是“立储”。

朱棣当王爷时,朱高炽是世子。朱棣成了皇帝了,自然过渡,朱高炽理应是太子。

但是,朱元璋犹豫了,因为朱高炽确实身体不好,而朱高煦又勇猛无比,有不少自己的影子,再加上自己曾经的暗示和承诺,朱棣开始考虑朱高煦了。

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等人,比较欣赏朱高煦,因此多有称赞,而且,在朱棣面前也是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同时,朝中有不少支持朱老大的。

于是,就形成了两派:一是支持老大朱高炽的,一是支持老二朱高煦的。

仔细地思前想后,对比两人的性格、做事、过往,朱棣认为朱高炽更“贤”,人更“正”。

但,让朱棣下了最终决定的,还是另一个人,此人名叫朱瞻基,这是朱高炽的儿子,朱棣的孙子。

虽然朱高炽身有残疾,身体也不太好,但人家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棣非常喜欢。

因为朱高炽更“贤”,还有一个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朱棣就此立了朱高炽当太子。

朱高煦很失望,自家老头这说话不算话啊,如何是好?

朱高煦想到了唐朝的李二李世民,那不是老二干翻了太子吗?此后,朱高煦将自己比作李世民,其野心丝毫不掩饰。

立了太子后,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地是云南,可朱高煦不去,他知道,自己一去边疆,算是再无当皇帝的机会了。

儿子很无赖,朱棣很苦闷,那就呆在南京吧!

公元1415年,朱棣给儿子朱高煦改了封地,让去青州(山东潍坊一带),朱高煦还是不去。

不仅不去,还招募了三千精兵,这举动,是个傻子都能看出来要干嘛,这就是要仿效唐朝李二啊!

这下,老爷子生气了,一气之下,把朱高煦废了,贬为庶民,关到了监狱。

此时,朱高炽劝说父亲,希望饶过弟弟。最后,老父亲朱棣给了太子面子,诛杀了朱高煦的亲信,将儿子放了出来,并减少了护卫。

公元1417年,明成祖朱棣将朱高煦封到了山东乐安州(今山东惠民)。

这次,虽然不情愿,朱高煦还是去了。不去,他那老爷子真敢动刀的。

到这里,感觉朱高煦好像认命了,其实并不是,这家伙对当皇帝这个目标有着持之以恒的追求,虽然学不了唐朝李二了,但是,可以模仿自己的父亲,想法夺权。

朱高煦知道,只要父亲在世,自己就翻不起大浪。

于是,他积极积蓄造反的力量,继续等待时机。

3、父亲死了,朱高煦为了“皇位”开始疯狂了

朱棣没有看错,朱高炽果然不愧“贤”名,对兄弟们没得说。

人身体是否残疾,和做事没有什么关系,身体不好,腿脚不好的朱高炽,大哥当得不错,尽量照顾小弟们。

公元1424年,朱棣挂了,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朱高炽接任皇帝之位,是为明仁宗。

老爹走了,朱高煦想要干坏事了,派人潜入北京,试图联络曾经的势力,发动叛乱。但是,事不凑巧,此计划被朱高炽得知了。

明仁宗随后把二弟叫到北京城,一顿说服教育。

走的时候,还送上了金银财宝,还把朱高煦除世子外的所有儿子,全部封为郡王。

这哥当的是相当够格了,那个残疾的身体里有着无尽的宽容,这是人性的伟大。

如果,在这样的哥哥面前,朱高煦再造反,他还是人吗?

可惜,朱高煦熬了一年多后,再次开始造反。

这一次,是哥哥朱高炽得重病了(1426年)。

很显然,大哥是熬不住的,而侄子朱瞻基在南京,赶到北京要经过山东地界,这是机会。

但意外的是,朱高煦想要截胡,但没有成功,朱瞻基提前走了京城。等到朱高煦反映过来的时候,哥哥已经过世,侄子已经登基。

朱高煦再次没了机会。

那就直接造反吧!

叔叔造反了,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

一句话,根本就没瞧上这叔叔,感觉自己可以轻松搞定。

到了两军对垒时,朱瞻基发扬了父亲的仁义,让朱高煦认怂,交出怂恿他谋反的人,此事就算了了。

这是一个台阶啊,但朱高煦仍然有着美好的想法,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因此拒绝了。

但是,一个传来的消息让朱高煦震惊,自己手下人中,竟然有人准备拿了他请功,而且不止一个人。

如此,朱高煦害怕了,担心有人割了他的头去投降。

当夜,朱高煦自己走小路出城投降了。

既然投降了,那就收兵。

这一次,侄子朱瞻基大胜,叔叔朱高煦被弄得灰头土脸。

4、朱高煦自寻死路

朱高煦投降了,但侄子朱瞻基虽然年轻,手腕却比爹凶狠。

朱高煦的人,杀了一批,流放了一批,朱高煦父子被贬为庶人,关在皇城西安门内。

对于叔叔,需要不需要下杀手?朱瞻基还是举棋不定,看看再说。

当朱瞻基去关押朱高煦的地方去看望时,这叔叔老不正经,把皇帝侄儿直接绊到,让朱瞻基一个狗啃屎,狼狈极了。

而朱高煦仿佛出了一口气。

朱瞻基不是好惹的,回去后,就给叔叔送了一口大铜缸,用大缸罩住叔叔朱高煦。这下,朱家老二该老实了吧!

但是,朱老二生活态度很积极,力气大,把缸扛了起来,在关押的地方锻炼身体。

这把朱瞻基气坏了,老实一点不行吗?命令把缸压住,周围点上火堆,如此,这朱高煦就成了“烤乳猪”了。

明宣宗朱瞻基狠不狠?真得狠。

但是,一切都是朱高煦咎由自取。

回到文章开头,朱棣真的有过传位给老二朱高煦的想法吗?

有过,曾经“骗”了老二,也有过立老二朱高煦当太子的想法,不过,后来还是选择了身残志坚的老大朱高炽。

从朱高煦的一生来看,这就是个“莽夫”,打仗可以,但智慧不多,脑容量有点小,这样的人怎么能当上皇帝?太难了!

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么?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

优质回答

朱棣没有并直接将皇位传给朱瞻基。具体原因有:

1.朱瞻基的母亲 张氏是朱高炽的结发妻子,虽然出身寒微,但却贤惠律己,对待朱棣公婆十分孝顺;朱瞻基自幼聪明颖慧,又因为有深明大义的母亲的教育,所以,从小就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喜爱,直接被成祖封为皇太孙;正是由于张氏母子的加持,才使得体质孱弱、虚胖、行动不便的朱高炽的太子位子稳如泰山。

朱瞻基,是在永乐九年被封为皇太孙的,是成祖心中继皇太子朱高炽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也就是说朱棣传位给朱高炽,朱高炽再传位给朱瞻基,这合情合理。

2.明仁宗朱高炽于1378年8月16日到1425年5月29日在位,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后的第四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长子。他生性端重沉静,喜好读书。尽管身形较胖,身体较弱。但靖难期间,朱高炽以燕王世子身份镇守北平,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靖难成功,朱高炽蹶功至伟,由燕王世子晋升到皇太子顺理成章!

3.朱高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他在位期间为政开明,与民休息,拨乱反正,废除苛政;在军事上,修整武备,结束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了安居乐业的机会,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因病去世,终年47岁。

4.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后,数次随成祖朱棣征讨蒙古,于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即位。是名正言顺地接父亲的班!他在位期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变;重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继续实行仁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使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朱高炽执政时间加在一起只有十一年,但却开创了“仁宣之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纵使朱棣把朱高炽凉起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也不违法!朱元璋就直接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因为,在封建社会,皇权决定一切;皇帝是天子,代表上天的旨意!他一言九鼎,能随意更改和创建法律条文!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题主的题目是朱棣是否可以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其实当时可以约束皇帝的法律是不存在的,如果可以说的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家法了,朱棣这样做是不符合家法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法

朱元璋的家法规定的继承人顺序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中国宗法制的继承制度,也是孔子所推崇的制度。我们可以看到按照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朱棣的皇位继承人顺序是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太子的其他儿子。如果是太子死掉了,那么继承顺序就是二皇子朱高煦,这我们很容易理解。同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朱元璋本人也没有遵守这个法则,其实当初如果不直接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的话也不会靖难。

再从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隔代继承,儿子当上皇帝父亲晾着的,这完全不符合儒家的观念。子从父,家里面的门面一定是父亲,如果朱棣真的想让朱瞻基直接越级当上皇帝的话,这在史书上面该怎么写,说句不好听的你让朱高炽作何感受,是立为太上皇呢,还是直接杀害呢?显然这两种都不可能,而且既然朱高炽已经是太子,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错误都不可能废黜的,只要太子当上皇帝朱瞻基迟早也是要当皇帝的,所以说朱棣也没有直接让朱瞻基当皇帝的必要,这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太子的才能

我们接着说明成祖朱棣,他本人可能是因为太孙朱瞻基爱屋及乌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我们反观一下太子是不是真的废柴一个呢?其实不然,虽然说汉王赵王跟随朱棣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但是太子爷不是一事无成啊。在朱棣起兵之后一直都是燕世子朱高炽处理国事,率领一万余人抵御李景隆的八十万大军,最后还硬生生的将北京城给守住了,稳定住了军心同时还将政务管理的井井有条。这样看来太子也不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在史书上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可是很高的,开辟了大明朝的“仁宣之治”。

史书中记载朱高会天性沉稳,喜学少言。在祖父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朱高炽并且将其立为燕世子,传言中朱元璋对于子孙的教育很重视,当时所有的世子都是在南京城跟随朱元璋学习的,其中朱高炽很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目测马上皇帝朱棣不是很喜欢这个文弱的儿子,因为不喜欢动,所以体型较为肥胖,而比较喜欢性格与自己相仿的二儿子朱高煦。但是想要守住疆土的话朱高炽可以说比朱高煦更加的合适,而且在父亲出征的时候朱高炽总是可以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这样看来朱高炽这个太子爷也不是什么能力都没有。

直接立朱瞻基为皇上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直接离朱瞻基为皇帝的话,那么将会使得朝野震动。

1.首先就是安不住天下士子之心,可以说在朱棣开疆拓土的时候,朝中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全是交给太子办理的,太子宅心仁厚可以说是很好的安抚了士子之心。一旦皇帝做出这样有违常理的事情,那么比如说三杨等人肯定会据理力争,断然不会让太孙直接当皇帝的,对于儒家学子来说纲常伦理是最重要的东西,哪有父亲是太子,儿子做皇帝的?

2.其次是两位皇叔肯定是不服气的,先不说太子的功劳小吧。这太孙可以说自己在靖难拼命杀敌的时候还是个小屁孩,如果说给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哥哥自己心里面还能稍微接受,直接给自己的大侄子,朱高煦,朱高燧肯定是不服气的。这样的话整个朝廷的局势就变得动荡了,想想建文帝,你也知道叔叔不服气是什么结果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朱棣一旦立朱瞻基做皇帝,那么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叔叔们都不服气,大明朝的江山肯定会动摇,那你觉得朱棣会这么想不通?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传了几个朝代.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