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一中建校

临朐县第一中学于1952年暑假开始筹建,原校名为山东省临朐中学。当时一无校舍,二无教职员工。昌潍专署先从益都师范调来钱剑心任会计,办理建校的财务工作。
县政府根据上级的指示,在县城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4个班206人,其中女生12人、外县学生45人。专署从益都中学调刘汝贤到校任教导副主任,从昌潍专区各县(市)调来教职员工24人,10月25日开学上课。新生入学,借用城南东朱封村小学校舍,计4口教室12间,教工办公室兼宿舍4间;学生宿舍借用东朱封村民房,睡地铺。
(如今的临朐一中大门)
学生上课初期无桌凳,自带小板凳和马扎,以小木板或讲义夹放在膝盖上当课桌。学生晚上自习、宿舍、工人宿舍都点煤油灯,教师办公室点带罩的煤油灯。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师生热情高涨,教师每天工作14—15小时。
1953年1月省政府任命秦士全任校长,他团结全体教职工,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安排好各项工作,使学校出现了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的好风气。后来,因校长与教导副主任意见分歧,在教工中出现了对立的两派,并扩散到学生中,1953年6月发生“学潮”,部分学生扭送校长秦士全到专署申诉。秦士全因此离任。
1953年春,专署文教科安排,在临朐县城现校址的东半部始建校舍。当年建成苏式教室一排,计25间,建筑面积826平方米;教职工、学生宿舍各一排,计40小间,建筑面积612平方米。这年暑假,在县城一面建校舍,一面招收新生,初二级两个班9月12日入学,在并入的原速师及完小校舍(旧庙宇)上课。11月下旬部分新校舍建成后,初一级由东朱封村迁入,和初二级一起用上了新校舍。
1954年,在苏式教室以南又陆续兴建了三排新房,每排分东西两段,每段三口共18口教室,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政府又将抗日战争前原蚕丝合作社旧址、日寇侵华时驻临朐的日军军部(紧靠当时校址的西南及以北)共35亩地划归学校。至1956年,在新划入的壕沟交错、瓦砾遍地、旧碉堡林立的废墟上,建起了当时县内最新式样、最大面积的带穿堂的办公室一幢,建筑面积582.5平方米。至此,校舍建设初具规模。
(1954年建设的学校大办公室)
同时,广大师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依靠肩挑人抬,搬运近5000多立方的瓦砾、城墙土,将苏式教室以南直至南城墙的前日军队部外围东壕堑(长约130米、宽约4米、深约5米)和北东段一个深约3米的大湾填平,辟为操场。后又搬运土方和碎砖约4000立方米,陆续填平现图书馆前直到西城墙北边的东西壕堑(长约150米,宽约4米,深约5米)。1958年,县人民委员会又把壕堑以北约16亩地划归学校。
建校之初,除使用新建房屋外,还有并入的原临朐速师校舍及两户民房,计有旧房大小41间,作为师生伙房及学生宿舍。1954年500余师生入伙,1958年达到1000人。学生宿舍一口屋住将近30人,教职工两人一间12平方米的宿舍,工人3人一间。
学校在教学上,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教学计划,开足学科,上足课时。当时,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实行五环节教学,教师们每天工作到深夜,校长、教导主任均兼课,校长高维志1954年教《中国革命常识》。自1953年起,学校重视文体卫生工作,坚持上好课间操,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两节课外体育活动,每年举行全校性田径运动会。1953年,学校排演9个舞蹈节目和4出话剧。1954年成立军乐队、腰鼓队、歌咏队、舞蹈组、戏曲剧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从1952年到1956年,招收的初中生多数来自本县,也有益都、昌乐、安丘、潍坊等县市的,当时初中学制三年。初中前四级招生情况和毕业情况如下:初一级4个班206人,毕业198人;初二级2个班108人,毕业98人;初三级6个班324人,毕业294人;初四级4个班216人,毕业211人。
由于1956年在冶源成立临朐第二中学,“山东省临朐中学”更名为“山东省临朐第一中学”,县境南部属二中招生范围,北部属一中,当年一中共有学生876人。1958年,临朐一中招收三年制高中班两个共92人(这届学生有75人高中毕业,考取大专46人),成为完全中学,这是建国后临朐县高中招生的开始。
(高维志校长任命书)
1952年学校创建时,24名教职工中有领导干部2人,教师18人,职员2人,工人2人。到1956年,有领导干部5人,教师32人,职员9人,工人14人,共有教职工60人。
1953年6月秦士全离任后,继任校长是高连元,1954年7月,高调往潍坊一中任副校长。1954年7月至1957年5月,高维志任副校长,1957年被省人民政府任命为校长。1954年10月,学校建立党支部,党员3名即高维志、王德彦、李元臣,高维志任书记。
学校建立后,设教导处、总务处。1952年10月刘汝贤任教导处副主任,1953年6月因“学潮”撤职离任。继任副主任为王德彦,1956年8月董奎也被任命为教导处副主任。1957年7月王德彦任教导处主任。总务处主任是秦人文,任职时间为1953年9月至1958年12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