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在古文中的地位(王子安的《滕王阁序》在中国古典文章中处于什么水平?)

网友提问:

王子安的《滕王阁序》在中国古典文章中处于什么水平?

优质回答:

王勃的《滕王阁序》,确实为匡世不朽之名篇。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和奇才。《新唐书》本传说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内容上看,《滕王阁序》拓展了骈文的艺术境界。在艺术形式上,《滕王阁序》接受了六朝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在骈文的形式上加以散文化,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滕王阁序》既是六朝骈文之新变,也是唐朝骈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声。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杂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这些句式,根据表意的需要而交错运用,使节奏分明,内容起承转合。

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两处:“嗟乎”“呜呼”)。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个话题的开始或转折。六字句或七字句连用,为平实的叙述。

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写出来的句子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有的是暗用,有的是正用,有的是反用,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王勃的千古名篇,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1.令人神往,才高八斗,鹤立鸡群,传奇色彩浓厚。

王勃写《滕王阁序》也是如此,少年一鸣惊人。这样的传奇色彩让王勃和《滕王阁序》都被突出凸现出来,而更被广为流传了。这属于传播学范畴,王勃相当于唐朝的网红,而这篇《滕王阁序》就相当于少年网红最经典的作品。少年能够写出这么样的精品,世人人都举目惊叹之鹤立鸡群的传奇。

2.绝笔的收藏价值。

据传,王勃写完这篇后,去看他父亲,在回来的路上掉海里淹死了。《滕王阁序》算是王勃的绝笔。这样一个大唐闻名的才子,突然离开,让他的这篇作品更加被世人看重,而传播度又加大了。体现出来更大的收藏价值。世人对《滕王阁序》这篇妙文还有一种痛惜之情,以后不会再有“绝唱”,增加了他的收藏价值和重新认识价值。

3.承前启后的文学价值。

汉末兴起,盛行于南北朝的骈文,在隋唐时期依然盛行。而《滕王阁序》可以看做是骈文向古典散文靠拢的标志。《滕王阁序》是文采、色彩、名声和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所以,可以看做是文体过渡的标志,是当时众多名篇的代表。古典散文逐步兴起,才有了后来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和曾巩的唐宋八大家优秀古典散文的诞生和繁荣。

4.开启了直抒胸臆,自我表达淋漓尽致的表达方式之先河。

《滕王阁序》以记事为由,酣畅淋漓地把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得准确到位,淋漓尽致,不扭捏、不矫揉、直抒胸臆、一气呵成。是自我表达的最好典范,代表着文学的政治性向功用性的合理转变。

5.节奏明快,抑扬顿挫,节奏感与音乐美达到了极致。

他的节奏感同时是和情感抒发紧密结合的。随着景色变化,作者情绪的起伏,令人沉浸其中,陶醉无比,仿佛听着一曲曲节奏明快的音乐,有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其他网友回答

为了更好的说明《滕王阁序》的文学价值,我们最好先看一下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首。诗如下: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痴点流传赋,不觉前人畏后生。

诗的形式是“戏”说,开玩笑意思。诗的内容,是批评当时的人,不能了解庾信的文章价值,随意点评庾信的作品,而这些“后生”们的“高论”,如果让庾信本人看见了,也要连连摇头,叫苦不迭,直说“怕了、怕了”!

诗里也说明,庾信的“文章”,就是是指他的“赋”。我们这里先抛开杜甫对“后人”的批评不说,通过此诗,只说说杜甫是怎么欣赏“赋”以及“文章”的。在杜甫看来,好的文章,也就是“老成”的文章,主要不在文章的形式(外表),而在它的“意”,也就是“思想”,作者能做到任“意”驰骋,那他的作品才称得上是“健笔凌云”。

现在,我们再来看王勃的《滕王阁序》。从形式上来说,这篇文章是“赋”体,“赋”体讲铺排。铺排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即事即物式的,如本文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一种是用典式的,如文中“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以及“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等等。这两种铺排的方式,第一种最能看出任“意”驰骋的功力,因为即事即物的铺排,需要更多的创造力,也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才华;第二种用典式的铺排,虽然也可借古人、古事浇胸中块垒,也能表“意”,但毕竟是“借”了古人、古事的“光”,作者的创造力就打了折扣(典故创新的除外)。

客观的说,王勃的《滕王阁序》,用典虽很多,但创新不多,用典,不是本文的精华;而最见功力的即事即物式的铺排,往往而佳,估计这一点儿,也正是当时都督阎公所首肯的地方。

在笔者看来,本文之所以流传千古,并不是它的形式(外表),而恰恰是杜甫说的“意”!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意”之纵横的部分,是文章“天高地迥——兴尽悲来”之后,这一部分,把“失路”之人的种种“意”层层顿挫表达出来,也足见王勃的才华!

痴点前人,惭愧惭愧。

其他网友回答

王勃更像是穿越者。

短时间写成这个水平,还这么长。

难度系数极高。有多高呢?

几近绝顶。

而一句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秒了九成九的文人。

其他网友回答

自然是一流的水平,虽然不是唐宋八大家的行列,但是真的可以比肩最好的文章。虽然是骈体文,用典不少,但是情景交融,切合当时当地主客需要的全部要素。尤其是作者年轻有为,能够现场发挥如此高超,实在令人钦佩。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子安的《滕王阁序》在中国古典文章中处于什么水平.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