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诗中的扬州是现代的扬州吗?
优质回答
“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就是当今的扬州之地。
扬州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北,在古代的“九州”概念中,扬州是其中之一,地域范围非常辽阔。汉代的扬州,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与淮河之间广大地区。汉代,设十三刺史部,扬州是其中之一,但是治所并不在今天所谓的扬州之地。今天所谓的扬州在汉代叫“广陵”。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扬州的治所移到了广陵,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扬州之地。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扬州改为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把广陵郡,改回了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李白开元十八年(730年)的三月,得知比他年长12岁的好友孟浩然,要前往扬州,便相约在今天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相见。李白便是在这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
在那个大唐盛世,在那个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好友要到当时中国除长安之外的最繁华的大城市去,一切都充满诗意、憧憬和向往,因此李白也恨不得自己去陪伴那个远去的“孤帆远影”。
同样是送别,王勃送杜少府,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担忧前途迷茫;王维送好友,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饱含着温情的安慰与关切,而李白目送孟浩然则不同,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壮阔的豪迈气质与胸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境是什么?
优质回答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两句诗出自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先说诗歌创作的故事背景。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而李白于公元725年辞亲远游,在金陵散尽千金,辗转漂泊,在湖北安陆居住十年。这十年间,李白入赘安陆名门望族许家,收获一段美满爱情。同时,还结识了长他12岁的孟浩然。李白对孟浩然非常敬佩,并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挚友。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天的江苏扬州),就约了孟浩然在湖北江夏相会(今武昌),没准就在黄鹤楼边上。几天之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在江边送别,并写下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整句诗诗人用“辞”和“下”两个动词,生动描绘了故人出发的地点和要抵达的目的地。孟浩然从武昌乘船去扬州,黄鹤楼位于扬州的西边,便是西辞;扬州在黄鹤楼的下游,便是下。
同时,诗人用简单的两句诗将虽隔千里的黄鹤楼和扬州连成一幅画卷,呈现在读者眼前。其中的绝妙美景,便是“烟花三月”。“烟花”并不是指我们过年过节燃放的烟花,而是烟雾笼罩着一簇簇绽放的鲜花,意境更深。三月的江南烟雾笼罩,繁花争艳,烟与花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朦胧美,更是写尽三月的芳华绝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辞是什么意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