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在高鹗续的版本里,贾母联合凤姐使用掉包计,让宝玉迎娶了宝钗。
而正在宝玉新婚之际,黛玉吐血泪尽而身亡。
黛玉曾经是贾母的心头肉,更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后代。贾母身为长辈,不仅没能够让黛玉有一个好归宿,更是让宝玉娶了别人,而加速了黛玉的死亡。要说贾母不内疚,那还真是枉为长辈了。
再者,贾母死时,正好是贾家落魄之时。她除了对宝钗感到叹息之外,是否也为黛玉感到些庆幸呢?庆幸黛玉不用在贾家落魄的时候落入泥沼中。
就如同贾母死前对宝钗的叹息一样,叹息宝钗争了这么多年的二奶奶之位,最终却让她薄命至此。若如此,还不如嫁给别人家。若王夫人和薛姨妈不坚持,或许黛玉就能嫁给宝玉,从而了却一桩黛玉的心事。
而之前也听说过其他样式的红楼结局,说的是,黛玉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就把宝玉托付给宝钗,让他俩成亲,以此来了却和成全。
比起高鹗续的结局,可能后面这个另一版本的结局与前八十回的情节衔接得更加顺畅。
而这个“成全”也让我想起来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黄蓉以为自己要死了,就嘱咐郭靖,让他在她死后娶华筝,因为她知道,华筝是真心爱他的,不会骗他。
黛玉对宝、钗的成全,是否也有这一层含义,也是成全两个家族,成全许多人多年以来对金玉姻缘的用心。黛玉与宝钗在结为金兰闺蜜之后,说不定也如临死的夏紫薇一样,把最亲近的人留给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
欢迎关注我-不做惆怅客
贾母死前见的几个人并有所嘱托,只有对宝钗叹了口气
我看的红楼梦没有这样的场景,在贾母临终前先后见的人第一是贾宝玉,对宝玉说的话是,“我的儿,你要争气才好!”但宝玉是争了一半的气,考上了举人但很快就消失了,考上举人就是说我行,我不是一般的人,也大概就是为了证明下自己的学识,贾府的后来之事就与我无关了。
第二是贾兰,对贾兰也说了“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你母亲风光风光!贾兰是做到了让自己的妈妈凤冠霞帔的荣耀,虽然他考的名次与宝玉相比很靠后,但也算是走上了仕途之路,这也就是绝大部分过去和现在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应该走的一条康庄大道。
而且那个年代考取功名几乎就是一个人生飞黄腾达的一条捷径,黛玉的爸爸考上的是第三名探花,加上林如海品德优良皇帝给的职位是一个肥缺和可以监察官员之职,并且一年一换,但廉洁奉公的林如海连任了好几届,如果你考取的是第一状元那么皇帝的妹妹或者女儿都可以嫁给你,
就像戏里唱的骏马高坐,金锣开道,衣锦还乡,皇亲国戚,高朋满座,金枝玉叶,选占花魁,东床驸马,乘龙快婿,花好月圆。如果考不上嘿嘿,那么店家就可能拼命的催缴房费,还可能赶你上大街。走你,破落穷酸书生,一路向西,再也不见。这些都是在戏里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第三是对王熙凤说的话是,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太聪明还不好吗。还要修什么福,贾母对王熙凤的了解是很透彻的,因为太聪明,年轻气盛,争强好胜,大权在握。导致王熙凤目空一切,干了不少的坏事或者过分的事,所以要叫她修修福,忏悔自己的过错,西方的教才会忏悔吧,中国的菩萨更喜欢听的是一部老电影抓壮丁里的王保长的说的,我悔过,我悔过,对吧。
贾母还惦念着一个人就是史湘云,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贾母还不知道湘云的丈夫生了暴病但还没有亡在治疗,最后贾母贾母又瞧了一瞧宝钗,叹了口气,这叹气包含了无限的无奈和遗憾,本来由王熙凤和贾母还有王夫人,薛姨妈精心设计的掉包计给宝玉冲喜,
当然主要策划人是王熙凤,到头来这个喜冲得有点猛,把宝玉冲到了不知道哪个庙子里去了,各种寻人启事,街头巷尾像电影地道战里的日本兵找游击队的地道口一样挖地三尺搜寻均无果,宝玉人间蒸发,北斗卫星都找不到,扫描整个地球包括地幔也是查无此人,因为宝玉是神瑛侍者是上了天又回到了灵河岸边。
当然扫描地球也是徒劳的。就是扫描月球也是徒劳的,因为灵河在地球的上方。当然扫描月球很可能扫描到嫦娥姐姐,小白兔妹妹还有吴刚叔叔在三人斗地主。那么等待着宝钗的将很有可能的是又一个贞洁牌坊的建立的后果。
要知道这个冲喜的设想是宝钗精心设计的可以说近乎完美的方案,这个冲喜的构思和王熙凤无关,而且王熙凤也被宝钗考虑进了这个方案,我们现在乘贾母还刚刚吃了药安睡了的机会来仔细的看看宝钗设计的思路和来龙去脉。
宝钗的金锁计划开始并不顺利
我们来看宝钗和丫鬟莺儿的一唱一和将宝钗非常有可能早就知道宝玉这个顽童有个神奇的玉石,有玉石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还有八个字,更奇的是衔在口中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宝钗就打造了一个金锁,金锁也不奇怪 但上面也有八个字,有八个字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这八个字和宝玉的玉石就是天生的一对。宝玉的玉石的八个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金锁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发现玉石和金锁的字义是一对的并说出来的不是贾府文化泰斗级别宝钗,也不是文化水准相当不错的宝玉,
而是一个可以肯定文化水准不可能高于宝钗和宝玉的宝钗的丫鬟莺儿,宝玉还是细读的念了金锁两遍,又念自己玉石两遍才发现真的字义是一对说明什么,说明不细心的读很可能就根本看不出是一对,这又说明莺儿的文化悟性和水准可能比宝玉还要高,
各位看客可能吗?这做戏的痕迹太明显了吧,而且莺儿早就应该知道了这两句话的意思,那么谁告诉她的,只能是宝钗。还有一个细节宝玉落座莺儿就应该忙着倒茶然后退下,当然不退下也可以,想想还是应该退下,因为我看电视剧黛玉有一次来看宝钗也就是莺儿倒茶然后马上就退下了符合正常的接待客人丫鬟应该有的程序。
莺儿一直没去倒茶而且一直在听主人和宝玉对话,那么莺儿不去倒茶在等什么,直到宝钗看着宝玉的玉石上面的字并念出来,好了莺儿等的就是这个时刻,并加入这个时候必须有的宝钗最希望出现的台词,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是莺儿今天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把宝玉引导向宝钗的金锁上面的八个字,故意的成分太明显了。
这就是莺儿一直不去倒茶并且要等到这个时候到来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台词。这样的推断合理合情吧,要不一个丫鬟见客人来不马上去倒茶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你倒了茶不离开在一旁做什么听主人和客人聊天中间插一句也都还说得过去,
而是就在一边拿个盘子不去倒茶等着主人和宝玉聊天太说不过去了,恰恰是弄巧成拙。宝玉和宝钗也没有聊什么国际国内重大新闻,比如美国的几艘航母遭到外星人攻击被击沉三艘,并缴获三艘送给中国,再就是火星外星人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是攻击美国航母那波外星人。
还有月球的背面发现有生命的人,原来是地球最早相当进步的地球人的后裔,是大冰川时期跑到月球上去的。他们现在生活在月球的几千米深的地方。等等这些新闻才可以让莺儿听得目瞪口呆忘记倒茶了。
但宝玉和宝钗也就是平常的聊天,还有个就是宝钗的金锁什么时候让宝玉看到如果是没有什么用意的话都无所谓,但急急忙忙想方设法让宝玉尽快知道自己金锁的用意就不正常了,所以种种情况表明宝钗的金锁出现得很蹊跷,
金锁不蹊跷主要是上面的八个字十分的巧,而还要让宝玉早知道,还要用丫鬟之口都令人看到宝钗一个清晰的思路。当然金锁在宝玉面前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宝玉也就是惊奇了下下就没有了其他的表示这令宝钗极度的失望。这个时候宝钗才发现攻破宝玉是个世界级难题,这就是非常聪明的宝钗的大脑。
宝钗的计划在不断的修改,王夫人才是关键所在
攻击方向有误马上及时调整,她准确的发现在这场较量中关键的人物第一不是贾母,这个判断是要有极高的智商才能认识到的,因为贾母是贾府的唯一最高长官,按照常理打通贾母这一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但恰恰宝玉的婚事不属于这个常理范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那个社会儿女婚事的决断人物,宝钗很准确的发现了要害。
第二也不是宝玉,这个情况也试了试行不通,宝玉对自己没有丝毫的那个意思。第三更不是黛玉,黛玉不可能拱手相让。那么最关键的人到底是谁?就是贾政和王夫人,但作为一个女孩子接近和获得王夫人的好感要更自然和可行性更高。后来宝钗在王夫人面前的表现大获成功也证明宝钗改选进攻的方向选对了。
发现黛玉的致命弱点
随着对事态的进一步观察,宝钗又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对自己和宝玉的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她发现了黛玉的身体健康状况严重低下的致命弱点,可以说当她感觉到黛玉身体极其糟糕的状况后她已经看到了自己获胜的曙光,以宝钗的绝顶聪明不可能对黛玉的天天吃药身体每况愈下对黛玉和自己将意味着什么有所察觉。全贾府的人都知道黛玉是个多愁多病的身,
所以宝钗后来对黛玉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的关怀备至送人参啊,和黛玉交心的交谈就很自然了,这点不光是宝钗察觉到了,贾母,王夫人都有可能察觉到了,你看开始王夫人对黛玉的急切的介绍自己的混世魔王的宝贝儿子以后慢慢的就淡出对黛玉的关心了,先还问问黛玉吃了药怎么样,后来就决口不提了。可能黛玉自己也或多或少认识到了,但这是一个无力回天的世界难题黛玉也奈何不了的。
攻破贾母最后的堡垒
那么怎么才能攻破贾母这关,让贾母站在自己这边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因为贾母后来对黛玉也失去了信心,宝钗又想到了一个和王熙凤一模一样的绝招,王熙凤就是用这招打败了秋桐,什么绝招?算命,王熙凤让算命先生算出秋桐的属相克尤二姐所以导致了贾琏对秋桐的避讳。
那么宝钗很可能找的算命先生,应该有什么样的说词,这难不倒睿智的宝钗,当时的情况是宝玉的玉石丢了,整天就无精打采疯疯癫癫,痴呆症状明显,针对这个情况算命先生的说词就有了。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这是贾母说给贾政的话,贾政又去见了宝玉,贾政见他脸面很瘦,目光无神,大有疯傻之状也就同意了。
居然算命的说要金命的人给宝玉冲喜,我们是不是有看到了宝钗金锁的影子。天下哪有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从最早的金锁现身到最后的金锁冲喜,宝钗在不断的修改自己的宏伟蓝图的,在不断修改自己的进功方向,在不断的弥补计划中的不足,最后圆满的完成一个绝杀的完美计划。包括拿下贾母也就等于拿下了王熙凤的构思都成功了。
而且算命先生的结论给了贾母一个最好的台阶下,可以说也就是黛玉的健康状况直线下降让贾母左右为难,算命说就完全怪不得贾母了,宝玉要改变现状就只有冲喜,冲喜也必须找金命的人,和黛玉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自己亲孙子的前途远远高于黛玉这个看似嫡亲孙女实际是外孙女之上了,不过话真说回来这也是贾母无奈之举,黛玉担负不起贾府延续未来的责任,贾母也不可能冒贾府血脉后继无人的风险,这个风险不是潜在的风险是眼睛看得着的风险。
贾母最后喊没有喊黛玉的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天意难违
而贾母在最后关头没有喊黛玉的名字我看的红楼梦版本就是如此,其实喊没有喊对黛玉有愧疚贾母是肯定的,当然没有照顾好黛玉也不完全是贾母的责任,如果黛玉的身体很健康鹿死谁手还不一定,首先如果黛玉的正常的女孩贾母,王夫人,还有贾母的跟屁虫王熙凤也不可能改变对黛玉的原来的看法,
所以天命难违,有些事情不是人力可为的。最关键的可能黛玉还有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而宝钗家基本是走下坡路,哥哥被抓,基本就没人打理生意,也处于艰难时刻,所以才想靠上贾府抱团取暖,黛玉的家产足够黛玉这辈子花费应该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和宝玉一起生活都不是问题。
黛玉的出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她的身体病入膏肓状况导致的,打败自己的是她自己。宝钗虽然赢了,费尽心机的赢了,前面的讲述宝钗不可谓机关算尽很聪明,但换来的是活罪难受。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并不比黛玉一走了之好多少,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是要面对一辈子守寡的生活,那是还有一个据说已经有了小宝玉的抚养长大还要成材的非常艰难的现实难题。这个洞房花烛的代价是一个天价。谢谢大家。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优质回答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这一步棋其实很冒险,没有胜利的把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帮助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他。
这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身先士卒,拼死卖命,都有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后来对他们还都不错。但是,这些人也不是都有好下场,有一些人得以善终,还有一些人则死得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入朝,暗中埋伏在玄武门,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在此前一天,有人密告李渊说,太白金星出现在西南方位秦王府上空,预示着李世民将拥有天下。很显然,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搞的鬼,他们在陷害李世民谋反。关乎到大唐江山稳固,李渊自然不敢马虎,于是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质问他。
古人对天文星象十分迷信,对于这种事,李世民自然无法辩白,所以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的妃子走得很近,给了很多贿赂让她们在李渊身边吹枕边风,以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便借机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的话极大触动了李渊,他很慌张,所以就不再提什么太白金星的事情了,而是告诉李世民说,明天他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叫来对质。李世民计谋成功,他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争取到了为政变做准备的时间。
不过,张婕妤得知了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内容,就派人警告李建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
李元吉得知此事之后,也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但是李建成却觉得,秦王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已经被铲除了,而且宫中禁卫都是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决定去宫中见李渊,也好亲自打探一下情况。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时任玄武门禁卫军首领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人,实际上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这是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月初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玄武门有埋伏,于是骑着马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当二人来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元吉察觉到了有埋伏,于是准备调转马头去东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杀将而出,紧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李元吉心里紧张,他连续向李世民射了三四箭,但都没有命中。李世民拿起弓箭反击,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他坠马而下,当场死亡。
就在李世民继续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尉迟恭带了六七十人赶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中要害,他只是跌下马去了。当好那时候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李世民也跌下了马,李元吉就过去跟他一对一作战。
李元吉其实也很厉害,他跟李世民打了几个回合,李世民竟然打不过他,还被李元吉用弓勒住了脖子 。眼看李世民就要一命呜呼了,摆脱了敌兵纠缠的尉迟恭及时赶到,大声喝住了李元吉。
李元吉知道不是尉迟恭敌手,于是放开李世民,快步向武德殿奔去,准备找父亲李渊寻求保护。尉迟恭是何许人也,他怎能放过李元吉,于是骑马过去一箭就射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的消息,决定为他报仇,于是跟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一起,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兵丁二千余人朝宣武门杀去。
那时候李世民手下的人只有几百,而且还在跟李元吉及其手下作战。眼看冯立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宣武门了,宣武门守卫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不固守城门,坚持率兵出战,结果全部战死。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公谨挺身而出,他臂力惊人,一个人竟然将宣武门的两扇大门都给关上了,成功阻止了冯立率兵进入,保住了李世民等人的性命。
等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之后,他得知冯立率领二千余人在宣武门叫嚣,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然后来到宣武门城墙上,向城下的将士战事二人首级,城下的士卒见事已至此,于是作鸟兽散,冯立和薛万彻也都逃走,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最终胜利。
紧接着,尉迟恭又带人去向李渊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的消息,李渊见事已至此,于是开始装糊涂,将罪过都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头上,然后接见了李世民,父子二人痛哭流涕,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
三天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让其代为处理朝政。
三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
那么,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参与政变的十人的,他们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按官职排序,并非你功劳,下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来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也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起兵之后,长孙无忌前往投靠,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重要的谋臣,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上党县公。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长孙无忌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后来还亲自参加了政变的整个过程,被李世民认为是功臣之首。李世民继位之后,立即册封他的妹妹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
在整个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功勋之臣和外戚,长期担任宰相,是李世民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因此还被李世民封为赵国公,司徒,世袭刺史。
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成为辅臣大臣。在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依然非常大,他每有进言,高宗无不从,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因为诬告吴王李恪谋反,等等,许多人都十分厌恶他。
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长期跟长孙无忌不和。特别是在武则天争取皇后之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因为支持王皇后,开始逐渐被李治所厌恶。许多大臣们嗅到了政治风向的改变,便开始站在武则天一边,与长孙无忌作对。
再后来,武则天致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便借机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659年7月,长孙无忌被赐死在黔州,他死后家产被全部没收,家人也都成为奴婢。
一直到674年,唐高宗才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给与他陪葬昭陵的荣耀。
二,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恭可谓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了,他从武德三年开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不但救了李世民一命,还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白户,是受赏赐最后的功臣之一。
不过尉迟恭这个人人品不算太好,他自恃功高,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不服,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致使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宴席,他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坐在最前面,但排座位的人却将他排在第二,他十分不满,就指责那个人,还在那儿大骂别人。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劝诫了他几句,他就一拳打在李道宗脸上,差点没把他眼珠子打出来。
李世民对此很不高兴,但又碍于尉迟恭救过自己的命,所以不好发作,只是在宴席之后找他谈话,希望他戒骄戒躁,不要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尉迟恭由此开始稍微收敛,但他后来到外地担任都督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很多人都密告李世民说他谋反。
尉迟恭知道自己玩大了,于是找到李世民,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漏出伤口,还说这就是自己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李世民见状,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于是再次选择信任他。
不过尉迟恭晚年的时候倒也学聪明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急流勇退,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而且开始迷信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修建豪华宅邸,十六年间都不曾与外人有所接触。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并让他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侯君集早隋朝末年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后来在战争中立了了不小的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说“君集之策居多”,可见侯君集也是政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率兵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关键人物之一。
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威信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侯君集其实是个不错的将才,他早年不曾读书,后来出将入相了才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绩,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誉。不过侯君集也有个毛病,那就是贪得无厌,他在贞观十三年攻灭高昌之战中,私吞了大量的战利品,因此被弹劾,受到李世民的处罚,因此常常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就找到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跟他约定谋反。但李承乾谋划不当,最后事情败露,侯君集因此被牵连,被李世民处死,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八。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偷来投降唐朝,到秦王府担任幕僚,因为他建议李世民采取自保之策,因此逐渐受到重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犹豫要不要杀死亲兄弟,还让人拿出龟壳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去,将龟壳摔在地上,还说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难道结果不好,就不去坐这件事吗?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李世民由此决心发动政变,张公瑾在政变中以一人之力关闭宣武门,因此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被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张公谨担任定州都督,经常针砭时政,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
后来,张公谨有建议消灭东突厥,并提出了六条必须这么做的理由,李世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历时一年消灭了东突厥,他因此被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仅仅在消灭东突厥二年之后,张公谨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8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被俘虏,原本是要被杀的,但是李世民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就留下了他,他因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宣武门之变中献计献策,立有功劳,被封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
罗艺叛乱之后,他曾参与平叛,但因为他跟罗艺关系很好,所以被人弹劾,但李世民念及他是秦王府旧臣,所以重新任命他官职。
后来李世民准备攻打吐谷浑,唐朝兵还没出发,刘师立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去吐谷浑说服了大量部落投降,因此被封为岐州都督。后来唐朝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刘师立有勇有谋,大败吐谷浑军队,因此被封为始州刺史。
刘师立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看人还是很准的,只不过刘师立寿命短,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多岁。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为人豪爽,有狭义,早年曾在隋朝任职,后来投到李渊手下,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有战功,因此被封为肃州刺史。
公孙武达的特点是打仗不怕死,敢冲在最前面,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在随军与东突厥作战的时候,一千余东突厥骑兵抢掠了大量物资准备渡过张掖河回去,公孙武达命人偷偷绕到河对面埋伏起来,等突厥骑兵渡过一般之后,就下令发起攻击,结果突厥骑兵全部被杀死或者淹死,他因此被封为东莱郡公。
公孙武达在高宗时期去世,时任右武卫大将军,高宗追封他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右卫大将军独孤楷。玄武门之变中,独孤彦云主要负责参与控制武德殿和东宫,立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历阳郡公,幽州都督。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娶了李世民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他因此成为皇亲国戚。但独孤彦云没福气,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战死,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后来他还成为续图的凌烟阁五十三功臣之一。
八、杜君绰。
杜君绰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他依然被李世民封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属于是第三等的功臣。
不过,李世民似乎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尤其重用,杜君绰得到了他的信赖,长期担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后来又被提拔为右军领军将军。
高宗时期,杜君绰成为洛阳留守,升任上柱国。
661年,唐朝东征高句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在与高句丽大将泉男生的战争中杀敌三万,因此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他的人生因此也到达巅峰。
662年,杜君绰在上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等待上朝的禁庑之中,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的资格很老,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追随李世民了,并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宣武门之变中,郑仁泰也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封为游击将军,赐爵归政县侯。
贞观年间,郑仁泰长期担任宫廷宿卫,后来外放到外地担任行军副总管,防范突厥。
高宗时期,郑仁泰参与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后来,郑仁泰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攻打铁勒九姓部落,在天山大败铁勒九姓十余万部落,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663年,郑仁泰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被高宗追封代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是赵郡李氏,官宦世家,他在隋朝末年起兵,后来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参与过虎牢之战,被封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说,在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孟尝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孟尝因功被封为水县开国公,开始长期在宫中担任宿卫。李孟尝于贞观三年参与攻打突厥之战,因功获得突厥奴婢一百,封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也增加到二千户。
高宗时期,李孟尝担任右威卫大将军,经常作为长安留守,在高宗巡游外地的时候,保护长安的安全。
666年,李孟尝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除以上十人之外,也有记载说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也参与了宣武门之变。我们也简单说说这几个人吧。
十一,程知节,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是战绩彪炳的大功臣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程知节深得李世民信任,一路升迁到了左屯卫大将军的高位,还在拥立李治登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656年,程知节担任行军总管,率军攻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因为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所以假传圣旨,劝说程知节让正在追击突厥的苏定方回来,结果影响了唐军将战果扩大。
在回军途中,王文度又劝说程知节将所占的城池里的突厥人全部杀害,然后抢走全部财产,程知节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等班师回朝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被杀,程知节则被免去职务,之后以刺史的待遇回家养老,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十二,秦琼。
秦琼也是早已成名,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是翼国公了,玄武门之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因为他身上伤病经常复发,所以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宫廷宿卫,据说李世民没他站岗都睡不着觉,因此被人们称为门神。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追封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三,段志玄,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
段志玄绝对是个猛人,晋阳起兵之后,他经常带着几十人冲进敌人阵营,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还曾俘虏屈突通,让唐朝得一良将。
玄武门之变之前,段志玄在秦王府担任护军,李建成曾重金贿赂他,他拒不接受,还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这加速了李世民发动着政变的步伐。宣武门之变之后,段玄志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
贞观八年,段玄志作为行军总管,率军消灭了吐谷浑,功劳卓著,因此获得了世袭刺史的荣耀,但他在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四,屈突通,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二。
屈突通曾经是隋朝高官,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就是大将,隋炀帝时期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来与唐军作战,屡建战功,是李渊一生之死敌。不过屈突通后来被段玄志俘虏,因此成为唐朝大将,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屈突通选择支持李世民,后来在取得政变成功之后,被李世民派到洛阳去稳定局势,因功获得六百户(屈突通已经是高官了,没有什么好封赏的了,只能多给点食邑了)。
贞观二年,七十二岁的屈突通去世,李世民十分伤心,追封他为果毅都尉,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公爵爵位,还赏赐他的家人大量钱财。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屈突通陪葬昭陵,只是让他登上凌烟阁功臣榜,后来又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
十五,张士贵。
张士贵是个草根阶级,从小就练习武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张士贵投奔到李渊麾下,南征北战,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完成了人生逆袭。
玄武门之变之后,张士贵成为禁卫军首领,从这一点来看,他在玄武门之变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张士贵先后参与了西南叛乱和平定薛延陀的战争,战绩卓著,深受李世民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就是张士贵随军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召入军中的,他对薛仁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宗时期,张士贵退休,接替他担任禁军首领的就是他的好徒弟薛仁贵。
657年,张士贵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
总结一下:
李世民对于功臣还真是不错,只要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但话说回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每一个人都很有才干,他们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李世民任用他们其实也没什么错。
至于说这些功臣的下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下场,其余人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而且不少人都活了很久,也都受到了皇帝的优待。而陪葬昭陵,也很显然成为了这些功臣的标配,可见李世民对功臣们的感情有多深。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当时随李世民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最后将李建成一箭穿心,逼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这十个人事变之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官位越来越高,却居功自傲。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来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刘师立,事成后,官升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 贞观十四年去世。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骁勇,高宗时期征战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死后陪葬昭陵。
孟尝,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论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其他人不论是仕途还是财富,都是很不错的。君王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真不多。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
有些人一生碌碌无为,却因一个成语典故扬名天下,流传至今。你能举几个吗?
优质回答
中国成语是古代段子手大全啊,拿一个古为今用。
近一段时间,面对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美国总统特朗普靠“甩锅”出了名。
一开始中国在隔离、封城,特朗普说风凉话,淡定的很。一个月后,中国取得初步胜利,世卫组织宣布中国疫情发病率已经被国外数量超越,战场转移了,特朗普又污蔑中国提供的数据有问题,被“误导”。
再后来美国《洛杉矶时报》20日爆料称,洛杉矶县公共卫生局在19日下发给该县医生一份指导性文件,建议医生放弃对部分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原因是患者太多而检测(工具)太少。
已经到了慌不择路的地步吗?“鸵鸟”策略也被用上了,遇到危险时,只能被迫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来躲避危险。这就危险了,美国选民愿意被选票再给这位“甩锅”达人吗?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风靡一时的“玄学”,当时由于天下大乱,宇宙生成论盛行,演述阴阳、天人等论题盛行。
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
后来有一派发展成放浪形骸,沉迷于虚无之风,其代表人物是号称“竹林七贤”之一王戎之弟王衍更是口若悬河,常常是前言不搭后语,“信口雌黄”这个成语就是首先用来形容他。
中国古人发现雌黄这种矿物,可用作颜料,古代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古代版的涂改液是不是很潮?因王衍口若悬河而不能自圆其说,改起嘴来脸不红心不跳而被人耻笑。
特朗普现在的做派比之王衍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把这个成语套在善变又嘴硬的唐纳德·特朗普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你说呢。
社会活动中存在必然性也存在偶然性,有些人虽然一生碌碌无为但也有某方面的兴趣,偶然随兴出口惊人不是不可能!
赤壁之战中,坑了两次曹操的蒋干最后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蒋干是《三国演义》中被黑得最惨的一个人,作者罗贯中够损的,无中生有编造出了“蒋干盗书”和“引荐庞统”这两件事。
老罗是这样叙述的:赤壁之战前夕,蒋干向曹操毛遂自荐去江东说服周瑜投降。
原来蒋干和周瑜是老同学,蒋干对曹操说“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来降,”曹操大喜,说:“还等什么,烦劳先生赶去吧!”于是蒋干登小舟去了江东。
老同学相见自然寒暄一番,到了晚上,周瑜设宴招待蒋干。此时周瑜心中早已明白蒋干来这里的目的,无非是为曹操当说客。
周瑜灵机一动,决定巧施反间计,利用蒋干除掉前些时投降曹操的东吴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如果二人为曹操训练和传授水军知识就麻烦了。
二人各怀心腹事喝起酒来,喝到半夜,周瑜假装烂醉如泥,把事先伪造写好的蔡、张两人的密报故意放在桌上,制造一种蔡、张是周瑜派到曹操大营中卧底的假象。
蒋干果然中计,天亮偷了密信,驾起小舟偷偷回了曹操大营。
曹操见到密信后,信以为真,于是砍了蔡瑁和张允,曹操无疑自断手臂。这是蒋干干的第1件蠢事。
老罗觉得黑蒋干还不到位,于是编造了第二件事,向曹操引荐庞统。
周瑜要用火攻曹操,首要条件就是曹操必须把所有的大船用铁锁链连在起来。但是这个“连环计”由谁来向曹操提出来的?
周瑜想到了庞统庞士元。但是谁能把庞统推荐给曹操呢?
就在愁肠百结时,蒋干再次来到江东找周瑜。原来第一次失败后,蒋干不服气,再次向曹操请示说降周瑜。曹操很佩服蒋干的执着,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蒋干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周瑜决定再利用蒋干一次。于是马上把庞统关押在一个破败的院子里。
周瑜假装恼怒上次蒋干盗书一事,不由分说也把蒋干关到了那个破败的院子里,这就为蒋干见到庞统创造了条件。
果不其然,蒋干和庞统一见如故,上次是偷书信,这次蒋干把庞统偷了出来。
第二天天刚亮,蒋干驾着小舟载着庞统来到了曹操大营。
接下来庞统向曹操献上“连环计”,曹操依计而行,最后周瑜火烧战船大功告成。
从《三国演义》书中叙述来看,蒋干确实接连坑了曹操两次。
真实历史却非如此,蒋干和周瑜是同学不假。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意思是说:蒋干这人长得和周瑜一样一表人才,口才很好,能忽悠,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
当时蒋干在曹操手下为官,曹操很爱惜周瑜这个人才,决定让蒋干去说服周瑜投降。
蒋干拿人俸禄自然听人差遣,驾起小舟去江东见了周瑜。二人确实交谈了一番,三天后回到了曹操大营。
蒋干见到曹操后说:“在三天里和周瑜接触,发现周瑜是个气度宽宏,情致高雅之人,我也试着说服他,但这种人不是言辞能说服的,这种人有主意,哪怕春秋战国的名嘴苏秦张仪复活也说服不了周瑜,主公还是准备战斗吧!”
曹操听罢放弃了说服周瑜。蒋干后来在曹操手下为官十几年后寿终正寝,《三国演义》书中曹操也没杀掉蒋干。
文/秉烛读春秋
在《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火烧赤壁,有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就是蒋干,这个蒋干两次被周瑜戏弄,坑了两次曹操。他被演义描绘成跳梁小丑,被世人所嘲笑。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蒋干真的就是一个蠢到骨子里的小丑吗,还有他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探究一二。
在《三国演义》着实将蒋干给黑了一把,他两次过江,两次中计被坑。第一次过江是赤壁之战战前,曹操让蒋干充当说客,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在头疼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水军。恰逢此时,蒋干渡江而来。周瑜知道蒋干的来意,于是将计就计,摆下了群英会,又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醉酒大戏,诱导蒋干盗了所谓蔡瑁和张允的“降书”,利用反间计除了蔡瑁和张允二人。事后蒋干自以为立了大功,还沾沾自喜。
蒋干第二次过江,简直就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当时,庞统虽然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正在为如何让曹操乖乖上钩而头疼。恰逢此时,及时雨蒋干又来了,他将庞统引荐给了曹操。于是乎,在庞统的忽悠下,曹操中了庞统的奸计,用铁索将战船连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提供了机会。
《三国演义》中通过这两次过江,将蒋干描绘成了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丑。然而,历史上真实的蒋干并非如此,他是严重地被黑了。在《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蒋干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是一个辩论高手,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赤壁之战时,曹操听闻蒋干的大名,真的就派他去劝降周瑜。随后,这个蒋干以私人身份拜见周瑜,周瑜知道他的来意后,不仅直接拒绝了投降,而且还带他参观了军营和自己的收藏品,两人相谈甚欢,绝口不再提投降之事。
后来,蒋干回到曹操军营后,称赞周瑜气度非凡,并非是言辞所能离间的,还劝曹操放弃招降周瑜的念头。而关于蒋干最后的下路,无论《三国演义》和正史中都没有交代,但是根据他一贯的行事作风来看多半是四处游历,继续做他的风流隐士,相忘于江湖。各位,你们说呢?
“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优质回答
“封狼居胥”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分为“封”和“狼居胥”。
其中的“封”就是“封禅”中的“封”,祭天的意思。(“禅”为祭地。)
“狼居胥”是一座山的名字,地点有争议,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蒙古国的肯特山,也有人认为是位于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狼山。不管真实地点是在哪儿吧,反正“狼居胥”确实就是一座山。
所以“封狼居胥”的字面意思就是“在狼居胥山这个地方举行祭天仪式”,而它背后涉及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远征匈奴、大获全胜的故事。
按《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再次发动征伐匈奴的大战,令卫青与霍去病各自领军,分两路横渡大漠,追击北部匈奴。此战中,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涉离侯,济弓闾”,跨过离侯山,度过弓闾河,进军两千余里,与匈奴的左贤王部接战,大获全胜,歼敌七万,俘虏了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王,此外还有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官贵戚八十三人。霍去病一路追击,来到狼居胥山,便在山上建造祭坛祭天,又在姑衍山建坛祭地,以彰显大汉军威。
此战之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朝一举消灭了匈奴的剩余势力,从此北部边境的安全得到了长久的保障。
霍去病这一年二十一岁,英雄少年,真是不负冠军侯之号。可惜天妒英才,三年后(前117年)突然因病早逝,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问题:“封狼居胥”是什么意思?它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故事?
……….
前言 辛弃疾词有三重含义
我们最早接触“封狼居胥”来自于辛弃疾的一首词,辛词喜爱用典,因此读辛稼轩的作品没有一定学问读不下去,大多数人要仔细看注释才能搞明白背后蕴含着什么故事。
先看看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辛弃疾词中的“封狼居胥”有三重含义,下面一层层说一说:一、第一层 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
据说,自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以后,匈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这次的封狼居胥是汉族政权的高光时刻,以胜利而告终。 当然,南宋的辛弃疾不会知道后面还有个朱棣为南宋雪耻。也来了一次封狼居胥。
二、第二层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刘裕父子的成败
元嘉草草 :元嘉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 ,仓促北伐,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趁势南下。
词中上阕有:”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建国之君:刘裕。刘裕和霍去病一样,也是一个成功的军事指挥者。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这首词的上下阙用父子对比, 讽刺刘义隆的好大喜功,北伐失利。
三、第三层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第三层,是以刘义隆的元嘉草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反一正两个典故来哀叹南宋被金国的欺凌。
四十三年:辛稼轩四十三年前, 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的 。 当年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
隆兴和议以来,朝廷苟且偷安, 朝野上下似乎忘记了过去,所以会有: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而辛弃疾自己呢? :
“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结束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因此有“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之语。
虽然辛弃疾主张北伐,但是对于当时的形式却有这担忧,认为当时的条件并不充分,有可能会出现“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的结果。果然,开禧二年(1206年)北伐失利。
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老街味道
每天期货稳定亏钱,但是从来没有想放弃过,最终的的结局会是什么?
优质回答
看到题主提的这个问题,我深吸一口气,想了好一会,才决定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曾经也从这个阶段走过,当时凭着一股热情、所谓的“毅力”坚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做出来,直到第三次爆仓后,自信心就没之前那么坚定了。
当时的心情,用 心灰意冷 来形容真的一点不过分,感觉每天都没有意思,收盘后看着亏损的数字,就跑到东区河边看别人钓鱼,反思为什么我总是做不好?收盘后看似本该盈利的机会,盘中却做的一塌糊涂。
每天稳定亏钱,从来没有想放弃过–我想,你应该还处于对市场赚钱的憧憬中。亏损还没有打击到你的内心,等到你爆仓、入金后,再度爆仓之后,我想你一定会有我当初的感觉。
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
用一句话来说:在错误的方向上,停止前进就是进步。
交易除了信心,还需要正确的方法
你现在对市场的认知、投资理念这些认知还不够,只是觉得自己只要能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够赚到钱,其实未必是这样。
期货交易和别的行业可能不太一样,别的行业,只要你足够努力,勤奋,成功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除了资源优势、人脉外,拼的更多的是在这个市场上浸淫的功夫,但交易却不是这样。
这个市场,只能用正确的方法、策略,靠胜率取胜,因为这是一个“零和游戏”,你想赚钱,只能去等待别人的犯错,靠别人犯错的时候来盈利。
比的是谁能更少的犯错,占据优势,这样才可能从这个市场中获得利润,勤奋、努力从来都不是盈利的必要条件。
坚持“对的方向”远比坚持本身更重要
从去年到今年,主观交易的投资者会明显感觉市场不好操作。程序化交易、量化交易者不断进入,市场容错机会越来越少,大家都在等待市场出现错误,或者对手出现错误的时候。这种条件下,没有正确的方法,一味的坚持,只会犯更多的错误,亏损自然不可避免。
从题主所讲的可以看出来,你在不断的犯错,不然怎么会连续性的亏损,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种错误,停下来,只会是越亏越多。
要问结局?
确定无疑是 爆仓。
这个市场上太多的人已经走过了你所走的路,或正在走这条路,像你这样。
停下来,找到一种盈利的方法,然后才是坚持
当下来说,给你个建议,就是停下来。
自学、或者向他人学习,找到一种能够稳健盈利的模式。如果自己有能力检验,就自己检验,如果没有能力,就通过他人的交易结果来判断这种模式的可操作性,只要能够在概率的条件下,实现盈利,就可以去使用,坚持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才谈得上坚持,不断的自我完善、总结,与自己的交易风格相匹配,逐渐形成资的交易模式,早日走上正确的交易之路。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每天期货稳定亏钱,但从来没有想放弃过。不知当你亏到痛不欲生时会是什么想法?
题主每天稳定亏钱,还没有放弃的念头。说明亏损还不够让你痛苦,痛苦了就会寻找自己的错误而不至于稳定亏损。亏的痛了还找不到解决方案那时可能就会萌生放弃的念头了。
在期货中要想成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你无论什么情况都能一直坚持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另一半是以最小的成本不断的犯错然后改正,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策略,那时就能成功的在期货中生存下来了。
从问题中能看出题主应该是用小资金做日内交易,这是个比较好的开始,虽然一直是亏损的,但是总体应该是能把亏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所以一直没有影响到自信心,这是你比较成功的第一步。可是每天稳定亏损不是好事,我觉得这都是暂时的,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犯错,你一直在犯错,可能还会继续犯错,只是未到痛时,痛了才会改。
认真分析总结,不要让亏损没有价值,坚持只有建立在正确的方法上才能走向成功。坚持在市场中活着、坚持自己的自信、坚持走正确的道路,这样最终的结局才是好的。
总结:经历了实盘,了解的市场,要坚持就要坚持到成功,各行各业都是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功,希望你最终的结局是完美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扬名立万结局什么意思知乎.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