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波兰是个怎样的国家?
优质回答:
波兰是个怎样的国家要想全面的介绍完毕需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介绍。
仅就历史而言波兰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强盛的波兰、近代悲催的波兰和现在的欧盟北约国家这三个阶段,当然波兰还被我们国家的许多人称为欧洲的韩国以表达对其的厌恶。
强大一时的波兰
波兰在欧洲中世纪乃至近代前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1386年立陶宛大公迎娶波兰公主后,一个强大的波兰立陶宛王国逐渐形成了,这个王国鼎盛时期拥有超过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000万人口,这在当时的欧洲也是不折不扣的大国和强国,而波兰翼骑兵更是在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大军成为了拯救欧洲的英雄。波兰翼骑兵
悲催的现代波兰
尽管波兰在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前期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可是近代以来由于不断陷入分裂和内讧国力江河日下,于此同时两个被自己欺负过的国家普鲁士王国和沙俄帝国却在崛起,于是波兰近代几度被它们联手瓜分亡国的悲惨命运就这样注定了,可是说近代的波兰完全是这些欧洲强国崛起的垫脚布,不管是谁都喜欢踩波兰这个弱小的民族几脚。三次被瓜分
欧盟和北约国家
可是说在近代的时候波兰是地缘政治环境最缺恶劣的国家,而直到现代早期波兰还再度面临了被德国和苏联瓜分的命运,二战后又沦为了苏联的卫星国,直到苏联解体后波兰的日子才算好过了一点,现在波兰已经成为了欧盟和北约国家而德国被阉割俄罗斯被削弱,因此在经济上和安全上无疑是比以前更有保障了。北约国家
许多人讨厌的国家
在我们国家有许多非常讨厌波兰这个国家把他比做欧洲的波兰,嘲笑其总是自不量力的挑衅周边的强国,而之所以这么多人讨厌波兰和网上波兰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以及反华的流言有关,不管这些流言是真是假都大大影响了波兰在我国国家许多人中的印象。
其他网友回答
相信你问的不是历史吧,因为百度百科或者其他描述的文章都写的很清楚。我说点自己的感想吧。
波兰是一个中欧国家,因为在德国上学,直线距离很近,不喜欢坐飞机的我就跑到波兰玩儿过好几次,虽然没有长期生活过,但去了大部分的主要城市,海边和几个名胜景点,听了几次地导的讲解。对这个国家有一些很主观的认识,大家听了就当笑谈,一家之言,不必当真,要知详情还是疫情之后去看看[呲牙]
去过的波兰城市和周边的地方
波兰面积和德国差不多,三十多万平方公里,跟河南加上山西差不多,但人口只有三千八百万,不到德国的一半。虽然和中国比,波兰很小,但是在欧洲算是个大国了。但是作为夹在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国家,波兰的历史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这里不多说,说说我的个人经历。
算算我一共去过四次波兰
第一次是我坐火车从莫斯科到柏林,过了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边境就算进入欧盟了。当时因为身上没有零钱,卢布也用完了,列车员没钱找,就一直饿着,囧。但是入境波兰之后,就有了来车厢的餐车服务,喝了瓶啤酒,花了十欧元吃了一盘煎三文鱼,波兰啤酒味道不差。
第二次算是浅尝辄止的华沙自助游,是读博第一年,和两个德国朋友自驾,波兰是要过路费的,但是我们都没现金,翻了半天把钱凑齐的,我们就去了华沙,参加了一个Free tour。 如果有欧洲旅游经验的朋友会知道这种讲解形式,就是本地导游在网上发帖子和你约在一个地方见面,带你转一圈,你随意给小费。我基本上去哪儿都是想参加一次,有个大概了解。波兰的第一次Free tour就给我吃惊了一下,导游是本地一个历史老师,因为和几个德国人一起,讲到二战大家还是有点尴尬。但是这两个德国朋友都是享乐人生的人,基本没去什么旅游景点,吃吃喝喝喝就结束了匆匆的华沙之旅。对华沙印象一般,也没照几张相。但有了几个基本的印象。
1,波兰人天主教氛围非常浓
2,波兰物价比较低,很多德国人在这里消费。
3,肖邦和居里夫人
4,华沙也有很多苏联时期的痕迹,比如科学文化宫。大家可以搜一搜,像一个火箭。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纪念碑一样的建筑,非常壮观,莫斯科也有很多。
5,波兰语属于西斯拉夫语,拼写完全是另一回事,法语,德语,英语通通失效,标识只能猜。
6,华沙跟德国和西欧国家比,很少见到黑人和亚洲人,我走在路上小朋友会盯着看,有一种我小时候老外来郑州大马路上的既视感。
第三次算是一个比较长的旅程,大概两周左右,趁着圣诞节,我去了波兰的一些城市,依次是
格但斯克,马尔堡,托伦,然后在克拉科夫跨年,之后去了奥斯维辛和盐矿。这次是真的深度游了。上些照片
总体感觉到的就是波兰物价大概是德国的一半左右,旅游城市贵一些,相当于东德城市比如莱比锡或者德累斯顿的水平,比如克拉科夫和格但斯克。小城市,像托伦和马尔堡物价比较低,基础设施将建设尚可,除了高速铁路(其实也不太快),还有一些非常老旧的火车,比如从格但斯克坐去马尔堡的火车很复古,有种柏林地铁车厢的感觉。
波兰吃饭其实很讲究,特别是喝茶,跟德国荷兰大部分咖啡馆那种潦草的茶包加热水不一样,波兰喝茶一般是给一套茶具,小蜡烛上面放茶壶,茶杯托盘小饼干或者是薯片齐全,茶叶也不是立顿茶包。另外波兰因为物价没那么贵,我连着吃了几顿好餐馆,基本就是是十欧元出头,在德国也就是火车站意大利餐馆的一顿简餐的价格,在波兰能吃出花儿来。这么多年,那次旅程留给我的饮食印象还很深,波兰饺子,波兰鸭腿,波兰的goulash,还有波兰啤酒Tyskie啤酒,这个真好喝,一度觉得是最好喝的啤酒,当然后来还是觉得俺们河南的金星小麦啤才是我灵魂的归宿。
同时那次也感到了一些本地的生活习惯,比如很奇葩的波兰电视台,外国电影是有配音的,但都是一个人配音!没错,老头老太太到小妹妹小弟弟,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是一个波兰哥们儿做的配音。另外波兰民间多俄罗斯颇有微词,从宗教上,波兰是天主教,俄罗斯是东正教,又因为在2014年被封圣的圣若望·保禄二世是波兰人,所以现在波兰应该是欧洲国家里最笃信天主教的国家。如果遇到两国足球队踢球,基本上可预见的要有些民间小冲突,历史渊源大家可以看看近代史,也许能理解这个斯拉夫人国家为什么对另一个斯拉夫国家有如此大的仇恨,也对波兰现在的极度亲美也有些解了,自己能力有限实在是讲不出来这么大一个故事。
第四次是老婆生日,我们一起去什切青附近的海边城市“斯维诺乌伊希切”玩儿,这地方是奥得河入海口,奥得河在二战前是德国境内的河,二战后德国失去了奥得河以东的所有土地给了波兰。我们沿着波罗的海海滩,从斯维诺乌伊希切走到了德国这边usedom的一个景点。因为主要做的是德国人的生意,波兰这边的人德语都非常好,英语基本没用。记得很清楚,小镇上有个小店叫Kurna chata(这记忆力能用到学术上就好了,囧), 经济实惠,连吃了两顿,肉饺子可以和我奶奶包的可以一较高下。
第五次是老婆毕业来看我,我们一起去了波兹南和弗罗茨瓦夫,秋天。黄叶,绿叶,秋风,小船,还有阳光,除了在波兹南被一个宾馆骗了一遭以外,都挺好。上几张照片。
我自己的跟人感觉是这样的。
波兰比西欧要穷,比较明显,从路况,基础设施上其实能看出来,甚至比起他的斯拉夫兄弟,比如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都要穷不少。但是也不穷,没有很多的沿街乞讨者,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去趟波黑或者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就能有对比。他应该属于一个很特别的位置,斯拉夫人,但是天主教国家,斯拉夫民族,但却非常反俄亲美,紧挨着德国捷克等发达经济体,但自己发展有限。波兰是欧洲旗帜鲜明的不接受穆斯林难民,反对同性恋平权,总之和天主教教义相悖的,都很难在波兰被接受。政府比较右翼,但同时,他也没有能力改变欧盟的游戏规则。波兰的风景环境挺好的,大平原南边还有喀尔巴阡山脉, 物价比较低,但是收入水平也一般,很多波兰人在德国和英国打工。疫情结束了,值得花时间去走走看看。
其他网友回答
它被史学家定义为“贫穷的、天主教的、内陆的不列颠——领土被敌人而非海洋包围”;它以“只要我们活着,国家不会灭亡”警醒鞭策国民勿忘历史;它在中世纪“百年辉煌”500年后迎来新的“甜蜜机遇”。
波兰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波罗的海南岸,扼守连接东欧与西欧、北欧与中南欧的地理要冲。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794万(2016)。
波兰是世界上族裔同质性最强的国家之一,宗教信仰亦然。波兰人占人口总数的98%。波兰语为官方语言,它属印欧语系的西斯拉夫分支,用拉丁字母书写。居民的95%信奉天主教。全国人口城乡之比为60.2%:39.8%。海外波兰裔人数超过1300万,其中美国850万人。
族裔和宗教的双高同质性与波兰边界和地缘政治变化有直接关系,1918年到二战结束,波兰人口和族裔急剧变化,全国人口从1939年的3500万骤减至1946年的不足2400万,战争中死难、日耳曼人被驱逐、苏联三个斯拉夫族裔和立陶宛人的迁移使得波兰人比例日益提高。波兰人认同感基于以下因素:定居波兰或有波兰人血统,讲波兰语,信天主教,与波兰民族国家保持高度一致。
学者以乡村教堂作为波兰的文化象征,进而指出“波兰所走道路主要受到其农民根基、异族统治历史和天主教三个因素的影响,三者决定了波兰人民对自己的认识,决定了波兰人的行为方式和习俗”。学者认为:教堂是波兰人的避风港、精神家园,波兰人的意思就是天主教徒,天主教和波兰特征在一定程度是等同的。
1772、1773、1795年,波兰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殆尽,它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国家危难曾催生强有力的改革,政府创设世界各国中最早主管教育机构,建起欧洲最先进的政治法架构,1791年通过欧洲大陆第一部宪法。还有英勇的报国者科希丘什科、东布罗夫斯基等,1806年,后者率军解放奥地利占领的波兰土地,诞生于1797年的《波兰不会亡》从此传遍全境,1830、1848、1863年,波兰先后爆发大规模反抗俄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盛赞波兰民族为“欧洲不死的勇士”、“波兰人和革命者是同义词”、“一直以全世界革命战士的身份进行战争的民族”,称波兰为“东欧民主策源地”。
一战后德国战败,沙俄倒台,奥匈解体,波兰迎来命运的转折点,1918年10月,第二共和国诞生,民族解放和统一事业的领袖毕苏斯基执掌国家,他率军在华沙扑灭苏俄红军燃向欧洲的“革命之火”,此后把国家带入专制的境地。
地理就是命运,20世纪30年代后期,地缘政治中脆弱的波兰面临纳粹德国和红色苏联的双重挤压,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其中包含瓜分波兰的秘密条款,在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该条约1小时,德国装甲部队越过波德边界,骑兵难敌坦克,波兰成为二战全面爆发最先“罹难者”,却以宁死不屈、刚正不阿彪炳史册,波兰人中没有替德国卖命的“伪军”,唯有冷眼和反抗,德国人不得不在其境内亲力亲为,这也是波兰人受到纳粹残酷镇压的重要原因。
这里还是战争的重灾区,德国人在波兰境内建立包括奥斯维辛在内的多座集中营,残杀300万犹太人。1940年,在斯摩棱斯克的卡廷森林,近2.2万名波兰军官、知识精英等被苏联秘密警察处决。1944年8月,流亡政府支持的华沙起义爆发,武装人员与市民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坚持了63天,最后以18万人伤亡、城市建筑83%被毁的代价失败。而在整个二战中,波兰共有600多万人丧生,国家半数财富化为乌有……
战后,波兰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其西部边界延至奥得—尼斯河一线。1980年,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团结工会发起大罢工,政府于1981—1983年实行紧急状态。1989年,对立双方进行圆桌会议,团结工会大选获胜,开启市场经济进程。
作为“新欧洲”的领军者,波兰融欧、反俄、亲美坚定不移。1999年,它是北约东扩的首批成员之一,2004年加入欧盟,它是申根公约国,不在欧元区内。它在经济和文化上靠近“母亲欧洲”,在安全与外交方面倒向“父亲美国”,接受反导系统部署,支持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对抗俄罗斯,波兰甚至不给自己留后路。欧洲舆论认为,作为曾被德国和俄国控制几个世纪的国家,“历史特点”是一种让西欧国家费解的强烈情绪,它是波兰在大西洋两岸彼此疏远之际依赖美国的根源。
强化历史记忆却难逃悲剧发生,2010年4月,波兰总统专机坠毁,包括总统在内的96位国家高官在飞赴卡廷追念1940年故国亡魂时全部丧生,同一森林,两场悲剧,70年之隔……在卡廷森林公墓有这样的诗铭:说与做,什么更难?为了波兰,做,比说难!死,比做难!忍受生不如死的折磨,比死更难,更难!卡廷罹难总统夫妇被安葬的克拉科夫瓦维尔堡教堂墓室,那里是波兰历代国王、英雄和精英的安息地,其铭文如斯:睡梦之中,也要警惕!
当世人为它连绵的苦难感到麻木之际,波兰已在1/4世纪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书写经济传奇。它以“休克疗法”完成私有化,让市场恢复自由和竞争的本色,政府成功控制了税率和债务,1989—2007年,经济增长了177%。加入欧盟至今,该国经济保持近4%的年均增长速度,还躲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成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自由和竞争力经济体排名中地位稳步攀升。2016年波兰实现GDP4695亿美元,贫困率为17%,预期寿命78.2岁。
波兰的经济活力表现在以下几点:劳动力成本低,仅为德法等国的1/4左右;欧盟的全方位成员;拥有庞大的银行网络,融资便利,具有吸引力的税制(企业税率和个人所得税均为欧盟最低水平),自身和邻国劳动力市场的互补;内需及个人消费旺盛;年吸引外资高达百亿欧元;国家对生物、研发和汽车等领域给与补贴。不足之处是没有国际品牌,人口下滑。
2012年欧洲杯期间,波兰以包容开放、欣欣向荣的崭新姿态示人,一扫传统形象中的冷酷、灰暗与刻板。媒体吃惊地发现,波兰20世纪90年代初与乌克兰经济总量相近,20年后已是东邻的四倍。
波兰有丰厚的文化积淀,以爱国主义的典范肖邦、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哥白尼,步道全球的教皇保罗二世而自豪。钢琴诗人肖邦始终将马祖卡和波罗乃兹两种民族舞曲融入音乐创作,凸显其作品的波兰印记,39岁英年早逝后身藏巴黎拉雪兹公墓,心“藏”华沙圣十字大教堂,连同他珍藏19年的波兰泥土。
16世纪,“文学之父”赖伊以波兰语取代拉丁语,“让其它民族知道波兰有自己的语言”,该国先后出现密茨凯维奇、显克维奇、米沃什等文学大师,为祖国、教会和家庭而献身的“波兰母亲”形象一直占据波兰文学的主导地位。
在波兰十几处世界文化遗产中,维利奇卡盐矿堪称奇观,它产盐历史长达7个世纪,曾是中世纪政府税收的支柱,矿区绵延上百公里,内有湖泊、温泉、教堂和栩栩如生的盐雕,其教堂的宏大与富丽让人惊叹。盐矿中有如下发人深省的诗文:墙外的一切,你高声叫好,自己有什么,你不甚了了,自家的瑰宝,你却不知晓!
波兰瑰宝何在?琥珀等大自然的馈赠之外,古往今来的赤子之情,殷殷难舍的土地眷恋,虔诚不移的宗教情怀,念念不忘的历史境遇,誓死捍卫的独立地位,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构成了这个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波兰前进的不竭动力。
波兰人性格如何?他们老实、冷漠、多疑,与世无争;自由奔放,热衷走南闯北,追求新奇;重视创新,恪守纪律,谦卑而自抑;喜欢安静、平和,有时不乏浪漫之情;性格中不无倔强,甚至顽固;他们为自由不怕流血,然而却害怕为创业而流汗……
其他网友回答
在没去波兰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很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故事,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波兰绝对算一个反共的国家。也许是曾经的经历让这个国家的人民有很多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经历。 3月中旬踏上了波兰这块土地… 一路错开国人比较喜欢去的城市例如华沙和克拉科夫而选择了罗滋/弗罗茨瓦夫和波兹南。 和很多中欧国家一样 波兰的城市很安静也很整洁。没有西欧那些国家的喧哗和繁荣但比起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以汽车为比喻的话 德国属于汽车中的奔驰 那么波兰就属于汽车里的大众 而它的邻国乌克兰可能只能属于二手奥拓了。波兰人民住在小别墅里开着经济型轿车过着安逸的生活… 驻足在弗罗茨瓦夫的一处街角拍下了70年历史的变迁发现这一瞬间定格了下来。一路上已经移民英国的波兰老人朋友给我介绍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历史。这座本属于德国的经济城市二战以后被划给了波兰,曾经的法兰克福姐妹城市如今却比法兰克福安静了许多。 在去那个著名的红色餐厅的路上老人指了一个建筑告诉我这个楼是共产党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在得以保留做为酒店。他对我说你看这个楼有多丑那个时代的建筑真的太丑了……说完他却又掏出了手机拍了张照片然后深深的看上一眼才离开。我一路上一直有个问题想问他但不知道何时何地比较适合问他而这个时候我还是开口问他因为我知道他出身在社会主义然后又混迹于资本自由国家。也许他的回答可以代表很多人。 当 我问到他如何看待波兰的过去和现在,如何评价共产党执政和现在的民主。他想了很久告诉我:他小的时候物资很匮乏很多东西都买不到,而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到。他小时候能从每个人脸上看到笑容因为大家是为共产主义去工作而现在只能看到匆忙而过一脸疲惫的路人。以前的邻居关系十分好而现在只剩下客套的问候。也许这个答案具体但这个答案却很真实… 波滋南一个很漂亮的购物中心是当地老啤酒厂改建的 工业与艺术 过去和现代 碰撞出很和谐的画面…
城市警察局
国有啤酒厂改造而来的购物中心两张照片对比下 相同的角度 变的也许只有路过的行人
Wroclaw 著名小矮人
著名的波兰饺子……
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游走与几个国家却依然携手同行的老人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我们先说说波兰的传统和百姓生活,波兰是老牌天主教国家,没有比圣诞节更重要的节日了,亲戚们聚起来一点不比国内年三十冷清。不过这边冬天很难熬,零下三十多度还昼短夜长,下午三点多基本就天黑了,早上十点才能见到太阳。 不过好在雪下的足,有的玩。
这里教堂特别多,尤其在老城,每隔一百米就有一座。克拉科夫还有神学院,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神父和修女。而且这里物价便宜,女孩漂亮,离得又近。所以很多英国人会在周末跑来买醉,晚上耍酒疯的英国佬已经成一景了。但是波兰语是真的难,各种语法变格让你记一个新单词的工作量翻了好几翻。所以打算定居的话,你得下一番功夫学习语言了。好的地方是这里节假日多,暑假又特别长,算下来一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放假,生活起来还是蛮轻松。
而且这个国家在气质上跟我们国家很像,两者有很多共同点,甚至连国歌旋律都像,歌词也都是叫大家起来反抗和向前冲的那种,大家可以听一听。不同的是波兰的民族非常单一,百分之九十七是斯拉夫人,主要是波兰人和乌克兰人,其它国家的移民很少,当然这几年在不断增多,连德国人都跑来打工了。
波兰也是欧洲的人口大国,农业比较发达,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国内有好多自主品牌的企业生产各种工业和生活用品,自给自足还可以出口到国外。波兰人也跟我们中国人一样喜欢到海外闯荡,在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瑞典、芬兰等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波兰人,波兰人在外国大部分都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也有一部分人小偷小摸,败坏了整个族群的名声(波兰小偷真的很厉害)
到了波兰你会发现没有什么超级大城市,虽是人口大国,但是最大的城市华沙人口和面积还不如我们一般的中部省会城市,波兰的人口均匀地分布在全国各地上百座星罗密布的中小城市里面。波兰人其实一直不讨西欧人的喜欢,在其它东欧国家人的眼里波兰人是好兄弟。但是在西欧发达国家人的眼里,波兰人就是做各种脏活苦活的粗人,是粗鲁的代名词。波兰人确实有着斯拉夫人特有的粗犷性格,喜欢喝烈酒、喜欢足球,足球流氓很多。
总体来说,这个国家看上去非常平凡,比她好的欧洲国家一大堆,所以她一直吸引不了世人的注意力。但是波兰其实隐藏着一种朝气和活力,这种朝气和活力让波兰跟周围死气沉沉的欧洲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之在我眼里波兰是欧洲一个很特别的国家,有种特殊的魅力。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波兰是个怎样的国家.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