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销烟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后,英国为何要迫不及待发动战争呢?)

网友提问:

虎门销烟后,英国为何要迫不及待发动战争呢?

优质回答:

一切都是经济利益的锅。

明朝灭亡后,腐朽愚昧不思进取的满清政府上台。

之前的时候,满族是一个科技水平、文化教育水平严重底下的渔猎民族。

鸠占鹊巢,占据统治地位后,他们就整天酒池肉林,和蒙古族一起剥削汉族。

反观这个时期的英国,却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并且,英国还占领了印度,成立了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

因为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各种工业品都严重过剩,而人口和市场严重欠缺。

为此,英国很想开发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各种工业品,并从中国带走黄金白银和丝绸、陶瓷等商品。

面对着英国的通商要求,为继续安逸享乐,清朝打算继续闭关锁国,拒绝了英国。

被拒绝后,英国的大资产阶级恼羞成怒。

深思熟虑后,为彻底消灭中国的抵抗力量,也就是严重削弱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并攫取大量黄金白银,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联系上各种汉奸,大肆偷运鸦片进入中国。

后知后觉,察觉到英国的这种图谋后,在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带领下,中国在虎门等地销毁了收缴的鸦片,并积极捉拿各种鸦片贩子。

英国那边,感觉到利用鸦片从中国赚钱的机会没了,加上中国军队也深受鸦片困扰,战斗力严重削弱,为将中国变成攫取各种利益的殖民地,就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这个问题只代表我个人看法。

首先,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是掠夺,是入侵。

在19世纪之前,英国在“侵略者”这个角色上,已经扮演了数百年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西方列强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其大规模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于是他们将贪婪的目光瞄准了东方正在沉睡的中国。

不论是虎门销烟还是义和团杀洋人,都是侵略者剥削与掠夺的借口。

“大英帝国的珍珠”印度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事实上,就算没有虎门销烟,在当时日益贪婪的大英帝国,必然也会对积弱的大清发动战争。

虎门销烟只不过使战争提前了,因为林则徐动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华骨血的工具-鸦片。

当时的西方帝国为了赚取中国人的雪花白银,可谓是费劲了心思。

为了骗人抽鸦片,精心编造了广告词:

“这就是福寿膏!吃下去比神仙还爽!而且延年益寿!还能壮阳!”

当时的鸦片交易有多疯狂?

当时英国一半以上对大清的出口,都转为了鸦片贸易。

以前大清帝国对外都有贸易顺差,自从鸦片盛行后,反过来了,最多的一年逆差一千万两白银,大量流向西方,国内内银价上升了一倍。

你说,这样疯狂的赚钱工具被禁了,英帝国主义能不疯狂么!

最后小说一句,今年,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在抬头,但是中国已不是往日之大清。

其他网友回答

从世界潮流来看,从中英两国的状况来看,鸦片战争都是必然要发生的。至于说英国是迫不及待地发动战争,我觉得过于主观了。我们先看看当年的情形。

(鸦片战争)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了总计237万斤的鸦片。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1941年1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发表演说,强调了对华强硬的立场。2月英国政府正式组建了对华远征军,义律为总司令。4月英国议会以271对262票通过了对华军事行动的决策。6月,义律率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战争正式爆发。

(英国工业革命)

从战争发生的过程来看,英国并不像题主所说的急不可待,蓄谋己久。从禁烟发生,双方一直在不断角力,猜测对方真正的目标和底线。等到发现对方的意图跟自己目标天差地远,最后只有付诸战争。

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双方如何角力和猜测,终究都不免一战。因为双方不仅目标截然相反——一个拼命要进门,一个拼命要关门——而且互相不能理解。双方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

(英国对外扩张)

从历史大势来看,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要席卷全球,你要么主动融入这一大潮,要么被动地被拖进去。中国的传统社会太过成熟强大,是不可能主动融入这一大潮的,最后只有被动地被拖进去。这种方式就是战争。

其他网友回答

虎门销烟开始于6月初,但直到当年的8月林则徐收缴和销毁鸦片的消息才传到英国。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可这个消息在英国资产阶级内部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一点也没有减退。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时的世界(包括英国),鸦片贸易和今天的香烟买卖一样,是合法正常的,只不过吸食鸦片在英国没有市场。而直到1868年英国才制定《毒品药店法案》,对英国本土的鸦片贸易给予一般性限制,真正禁止鸦片则是在1914年。

所以当英国资产阶级和鸦片贸易集团听到禁烟的消息后反应非常强烈。有人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于是他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理直气壮的看法:我们做的是正常的自由贸易,赚的是辛苦钱,你中国没来由就把我的鸦片没收销毁。我得给你给点颜色看看,好让你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多姿多彩。

但是,英国政府对鸦片贸易这件事则一直比较避讳,一方面,鸦片税收在英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也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事实上的贩毒集团。因此,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在英国从来没有断绝过。

有意思的是,林则徐的老对手,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本身就是一个铁杆的鸦片贸易反对者。他认为鸦片贸易比较缺德,是大英帝国的耻辱。他在给给伦敦的报告中甚至写道:鸦片贸易“给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国民丢脸”。

除了查理义律,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对鸦片贸易的态度也比较明确。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在发给义律的有关指示中也曾明确强调:“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当义律被免职后,巴麦尊在发给新任全权大臣的长篇训令中再次重申:“女王陛下政府对于这件事情(指禁止鸦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为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中国政府完全有权禁止鸦片,如果它愿意的话,从事一项违禁品贸易的英国臣民必须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也就是说,中国的虎门销烟不但顺应本国民意,连英国政府都表示相当理解。这就可以解释当有人叫嚣着应该用武力教训一下中国时,得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排山倒海般响应。

所以,要想让议员们贸然同意为不道德的鸦片交易进行一场战争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连素有“第一雄辩家”之称的议员威廉·格莱斯顿也说:“我不知道而且也没有读到过,在起因上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不义的战争,还有比这场战争更加想使我们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站在对面这位尊敬的先生竟然谈起在广州上空迎风招展的英国国旗!那面国旗的升起是为了保护臭名远扬的走私贸易;假如这面国旗从来没在中国沿海升起过,而现在升起来了,那么,我们应当以厌恶的心情把它从那里撤回来。”这种讲演极富震撼性,让不少首鼠两端的人都开始站在反对的一方。

但是,鸦片贸易虽然不道德,却将英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变成巨额盈余,其数额足以支付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生产向印度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和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大部分行政费用。所有的这些,都是大家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纵然鸦片贸易不光彩、不道德,也是支撑大英帝国利益的支柱,一定不能让它倒塌。

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那位曾经对鸦片贸易“感到耻辱和罪恶感”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也率先要求英国政府为保护这一贸易对华用兵。

1840年4月,议会通过辩论投票,最后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对华用兵军费案和要求中国赔偿的决议。

罪恶往往就在有些人的一念之间。

战争爆发后,英国国内反对声音四起,比如“鸦片战争”的命名就是当时一位报道战争的英国记者为了讽刺英国政府而起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虎门销烟后英国为何要迫不及待发动战争呢.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