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达的情感)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的“争”应该怎么读?为什么会有争议?

优质回答

谢邀!

大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莲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她的词义我理解是:

太阳落山了,我到小溪莲塘边的一个酒馆里去喝洒,喝高了,迷迷糊糊地找不到回去的路,最后醉卧在莲花丛中,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或(怎么办,怎么办)。她这一席酒话,把河滩上的鸟都吓飞了!‘争’在古诗词的方言中多是,怎么,如何等。个人认为‘争’应读成zheng。

谢邀答。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词出自于李清照的如梦令。全词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我自认为,这里争与怎同音同义。古人有喜用同音字的习惯,这在许多古诗文中经常见。像远上寒山石径斜,斜在这里与狭同音同义,取狭窄,狭小的意思,古时石径多为人工开凿,自然不是很宽。误入藕花深处,怎渡,怎渡,这里有探寻水道的意思。因为划舟藕丛中乱穿,才惊起一滩鸥鹭。这情景与词的意境正好吻和。

如何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优质回答

说起女词人,宋代李清照是不能绕过去的。作为婉约词派代表,她艺术造诣较高,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藏书丰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婚后,俩人拥有相同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所以她早期的生活是比较优裕的。但是金兵入据中原后,他们流寓南方,丈夫赵明诚病死,她的境遇孤苦。所以她的词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一首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首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其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应该是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写的。这时得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尤其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因此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因“日暮”“酒醉”不知归处,才会误入荷花塘,只因“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李清照昨夜饮酒过量,第二天晨起,宿醉尚未尽消的状态。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既有闲情喝酒,也有侍女相伴,生活安逸,所以才会关心风雨后的海棠。这首小词虽然短,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 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知否,知否?这样层层转折,也将作者惜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一直觉得,读李清照,得寻觅一方清净之处,细读细思才好。

问题:如何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

前言

李清照 (1084-约1151) ,南北宋相交时期的著名诗人,号易安居士。其父亲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李清照丈夫是赵明诚,岳父赵挺之曾经拜相,苏轼对赵挺之比较反感,称之为“聚敛小人“,赵挺之与苏轼的学生陈无己(陈师道)是连襟,据说陈师道参加祭祀而家里没有棉衣,夫人妹夫赵挺之借了件毛皮大衣。没想陈师道说,“我陈师道就是冻死,也不要他刮地皮刮来的棉袄。”结果真就冻病了。第二年就因风寒发作去世。

前面扯远了,李清照一共传下来不足60首(其中存疑11首),其中有两首如梦令,老街分别列出如下。

一、如梦令 其一(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如梦令其二(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两首写的是富家女无忧无虑的生活,即使第二首隐隐透露出一点点”绿肥红瘦“的惜春心情,也只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而已。

三、如梦令(宋·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这首《如梦令》也有人说是南宋向滈的作品,略有一点不同之处:

谁伴明窗独坐。和我影儿两个。灯烬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恓惶的我。

这首词如果是李清照的词,应该是南渡以后,词中的孤寂之感很像南渡以后的风格,例如: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结束语

李清照和李煜相似,李煜北上和李清照南渡后,诗风都有了极大的变化。南渡以前,李清照的闺怨词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无非是”人比黄花瘦“罢了。

南渡以后家破人亡,”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在孤独寂寞中,”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老街味道

诗词摄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意境如何拍摄?

优质回答

这是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r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r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r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r

赏析r

这是一首回忆游赏的作品。首句把读者引入回忆,点出追忆往事的地点(溪亭)、时间(日暮)。次句写游赏兴致之高、愉悦之至,她沉醉在溪亭的美好风光中,竟然忘记回家了。直到日暮时分,她才玩得尽兴,于是驾着小船回家,不料却闯入了荷花深处。r

拍摄这个画面,应该在太阳已经落山了,周围全是荷花和荷叶,远处不时传来蛙鸣声.柔和的月光撒在湖面上,显得十分幽静,河面上,两女子划着船,带着醉意而归,淡雅的少女被纯洁的荷花儿吸引住了,竟情不自禁的划到了荷花丛中。却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荷塘深处才发觉,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在荷花从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少女的眉头紧缩到一起,她焦急的划啊,划啊,却不小心惊起一群正要栖息的水鸟,只见那群水鸟扇了扇洁白的羽翅,冲向云霄,又转眼间,消失在天际。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这句诗描写的场景特别像湿地公园里的一个画面,仿佛在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有一只船划出水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鸥鹭排着队贴着水面渐渐飞向高空。而此时恰有一位摄影师拍下了这一美丽的瞬间,那真是美哉美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原文.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