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死于(丰臣秀吉怎么死的)

丰臣秀吉是怎样死的?

优质回答

1598年8月18日,统一日本的天下人丰臣秀吉在伏见城逝世。丰臣秀吉逝世后不久,由他一手建立的丰臣政权便迅速土崩瓦解,1600年的关原之战则堪称重订日本政治格局的关键之战。最终,曾经蛰伏于丰臣政权内部的大大名——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秀吉之死也成为日本战国史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从秀吉晚年的一系列不正常症状来看,他的死因最可能是脚气病或尿毒症。

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关于秀吉死因的一些说法:

1、毒杀说:根据朝鲜史料《燃黎室记述》的记载,明朝使臣沈惟敬在出使日本时暗中下毒杀死秀吉,但此说缺乏依据,YY成分居多、不可采信。

2、感冒说:根据江户时代的医生曲直瀬玄朔(1549-1632年)在其著作《医学天正记》中的记载,秀吉曾服用治疗感冒的桔梗汤缓解病痛、最终因感冒而死。另一位日本战国大名藤堂高虎的死因也与此相同。

3、梅毒肾虚说:在同时代的日本人和西方传教士眼中,秀吉是一位极为好色放荡之人。在成为天下人之前,秀吉就喜欢寻花问柳;当他统一日本后,淫乱则比之前更甚(据称秀吉的侧室人数高达300人),导致秀吉的身体健康状况自从40岁后就开始严重衰退。肾虚死亡说也是基于秀吉好色滥交之举所做的合理推测。

4、脚气病说:此说最早由日本外科医生若林利光于2009年提出。在江户时代,脚气病横行于贵族阶层之间,因此也获得了“江户病”的别称。秀吉晚期饮食奢华,长期只服用精米饭,长期下来便因缺乏维生素B1而患上脚气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禁、行走困难、精神错乱等症状,而秀吉逝世前恰好都出现了上述症状,因此若林利光提出了“秀吉死于脚气病”的说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5、尿毒症说:与脚气病说类似,学者也是通过对秀吉生前症状的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秀吉逝世前,也出现了明显的脉搏异常、腹泻、反复昏迷等尿毒症患者的典型症状。此说也较为人所信服。

总之,导致秀吉死亡的原因其实较为多样,不能简单地视为单一病症所致,只能说脚气病或尿毒症的影响因素较大。日本学者酒井静在《战国武将死亡诊断书》中给出了秀吉的体检结果,可供读者们参考:

“秀吉患有右手多指症。40岁后半期出现眼疾、咳嗽、手脚神经痛等病史,可能有前列腺肥大症及奢侈饮食造成的脚气病。卧病在床后食欲减退,腹泻症状持续,脉搏不正常,两度昏迷后过世。”

如果丰臣秀吉不死,万历援朝战争的走向会如何?

优质回答

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有没有在万历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去世,都不会改变万历援朝战争的最后结局,结局依然会是日本输掉了这场战争,被迫退出朝鲜。但是,如果丰臣秀吉没有那么快去世,万历援朝战争第二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会有所拉长。

丰臣秀吉死于1598年8月,在这之前,1597年,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率领重新组建的朝鲜水师在鸣梁海战重创了日本海军,重新掌握了制海权,鸣梁海战的胜利,使得丰臣秀吉再度面对运兵和运输补给困难的问题,而日军虽然随后在陆战有所收获,但已后继无援,其最后败局已定。即使是丰臣秀吉没有去世,面对自己的嫡系大名和亲谱大名军队在异国他乡处于困境的窘境,考虑到日本国内还有像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外系大名实力几乎丝毫未损,为避免过度损耗自身力量,避免让德川家康坐收渔翁之利,丰臣秀吉最终还是会忍痛选择让自己的军队撤出朝鲜。

但是,与实际情况中,1598年10月,驻朝鲜日本军队得知丰臣秀吉已经去世且遗命撤出朝鲜不同,如果丰臣秀吉没有去世,以丰臣秀吉的个性,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败,因为重兵远征却徒劳无功会损害自身的权威性,也不好向指望在朝鲜获取战功和封地的大名们交代,也会给国内德川家康等反对势力以口实,丰臣秀吉可能没那么快下决心撤出朝鲜,希望能有合适的台阶下,以比较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这势必会延长战争时间,双方再一次开展谈判,日军可能不会像在露梁海战那样狼狈地结束朝鲜战争。但不管怎样,万历援朝战争的结局不会改变,明朝和朝鲜联军最终取胜。

德川家康为什么在丰臣秀吉死后叛乱?你如何评价?

优质回答

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死后叛乱?我觉得不算。德川家康是顺其自然登顶权力巅峰。丰臣家不愿将权力拱手相让而垂死挣扎。

主观上我将从丰臣秀吉去世到丰臣家灭亡分为三个阶段:

一、权力过渡阶段

秀吉刚刚去世,五大老五奉行体系尚能正常运作。失去了秀吉这个平衡点,秀赖年幼。前田利家与德川家康互相牵制,形成了新的平衡。维护了丰臣政权的延续。

可惜好景不长,半年之后前田利家去世。德川家康一家独大,立刻就成为了众矢之的。很快在掌握行政权力的五奉行的排挤下,家康被迫离开权力中枢。五奉行还不满足,借着“主少国疑”之机大肆排除异己。造成了丰臣家内部武斗派和文治派的对立。

两派都认为对方会祸害丰臣政权。为了分个胜负开始“扯虎皮当大旗”。武斗派找到了同样收到排挤的“德川家康”,文治派与之相对找来了“毛利辉元”。

文治派认为他们在保持丰臣政权的稳定。

武斗派认为他们在清除政权中的佞臣。

秀赖之母认为这是削弱这些旧臣,加强统治的机会。

毛利辉元认为这是丰臣家自己的事情,自己保存实力是最好的。

德川家康认为这是削弱丰臣家,增强德川家最好的机会。

各自的小算盘中,关原之战爆发。

战后,作为胜利方的德川家康对于失败的文治派进行彻底的打压。对于武斗派的丰臣家臣全部改封到偏远的地方。京畿附近丰臣家成了孤家寡人。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德川家已经超越丰臣家成为第一武家。

二、权力稳定期

德川家实力在当时的日本已经无人能比。就是事实的第一武家。距离统治日本只差一个名份。

受够了战乱之苦的天皇也正需要一个强力人物来建立稳定的政权,偏偏秀赖年幼。于是天皇与德川家康一拍即合,由德川家组建新的幕府。德川家至此成为了所有武家的领袖。

德川家谱一上台,便开始制定一系列加强幕府统治,限制大名权力的有力政策。彻底将所有的大名绑上了自己的马车,成为了日本的主宰。除了,他——丰臣秀赖。

对于建立幕府的德川家而言,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丰臣家。丰臣家拥有着广袤的直辖领地。居城是天下有数的坚城大阪。大阪城中财帛玉器数不胜数。足以支撑其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德川家康如果硬碰硬,很可能两败俱伤。家康转而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今天找些油头剥夺丰臣家的领地,明天要修宫室要求丰臣家捐款捐物。逐步削弱丰臣家的实力。

等到丰臣秀赖长大成人,丰臣家早已经失去了天下霸主的底蕴。在德川家康看来那时的丰臣家就是一个大金库。

如果不是后面两个原因,丰臣家再伏低做小也许还能使家名的延续。

三、湮灭期

原因一:丰臣秀赖长大的时候,德川家康已经垂垂老朽。据说,丰臣秀赖这个人明理务实,果敢能断。比之当时的大将军德川秀忠(德川家康已经退居二线)有能力。

原因二:再加上丰臣秀赖的母亲茶茶还存想着丰臣秀赖长大后可以重新成为“天下人”的幻想。

双方明争暗斗,最终演变为了武装对抗。丰臣家散尽家财将德川家的敌人全部召入大阪城,却也就是丰臣家的垂死挣扎。我想德川家康心里是高兴的,秀赖这么做算是帮了家康一个大忙——敌对势力一网打尽。

最终也果然没有意外,一城怎么能对抗的了全国呢?大阪夏之阵、冬之阵,彻底消除了德川家的隐患。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德川家康的行为不属于叛乱,因为德川家康并不是丰臣的家臣,虽然德川家康曾经表示过效忠丰臣秀吉,但本身丰臣的所谓天下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

德川家康一直都有志于天下,这一点丰臣秀吉也是知道的,但是当时丰臣秀吉的势头比德川家康要猛,经过一番权衡利弊,家康选择臣服,而秀吉也乐于接受这种表面的上的效忠,至少形式上秀吉统一了日本。

两强都把较量放在此后的将来。丰臣秀吉知道只要自己实力继续上升,并且寻找一切机会削弱德川的力量,最终丰臣是可以吃掉德川的。

但是德川家康老谋深算,其狡猾一点不亚于秀吉,一直致力于保护自己的实力不受削弱。

最终,得意忘形的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朝战争,这是一次灾难般的决策失误。因为这一失误,给日本的局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丰臣系在此役中可谓损兵折将,伤了元气;不但如此,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本来貌合神离的丰臣系内部,石田三成一派和福岛正则一派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而德川系由于德川并未参战,反而保存了实力,无形之中此消彼长;而且家康在这一期间也积极开展私下的外交活动,采用各种策略,拉拢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武将,并巧妙的激化石田三成和福岛正则两派之间的矛盾。而家康在两派对立过程中,很快确定了哪些家族会站到自己一边,哪些家族则是反对自己。

这里要说明一下,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被称为文吏派,听这个名字大家也能猜到这一派主要是些什么人了。

此外,秀吉的母亲北政所也被家康拉拢,这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经过一系列运作,家康已有信心与貌合神离的丰臣系进行争夺天下的较量。

机会来了,就得抓住。家康志在天下已经太久了,他的年纪也很大了。这时候的日本国内,能和家康抗衡的人已经几乎没有,再不抓住机会,家康或许也不再有更好的时机了。

这或许是德川家康人生中最好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于是,关原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历史

丰臣秀吉为什么说他死了之后要葬在宁波这个地方?

优质回答

丰臣秀吉,出生于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个穷苦人家,因为当时很穷,小时候基本没什么吃的,导致营养不良,成年后个子也很低。

公元1544年,18岁的丰臣秀吉投奔了织田信长,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随着时间的推移,丰臣秀吉逐渐崭露头角,地位不断地提升。近30年后,46岁的丰臣秀吉等到了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乘机崛起,取得了政权,并且在1591年统一了日本。

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信心大振,他便想着“统一世界”。在当时日本人的眼里,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另一个就是日本。其余的政权都是这三个国家附属,所以,丰臣秀吉制定了进攻计划。

第一步攻下朝鲜,第二步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第三步拿下印度。不得不说,丰臣秀吉还真是脑洞大开。

后来丰臣秀吉本人也是时常和臣下商量怎么拿下中国,他自己也打算到中国考察考察,于是乘船到了宁波。

当时来说,北京,扬州,杭州等城市都比宁波要出名的,丰臣秀吉为何偏偏到宁波呢?当时的宁波叫明州,是个通商口岸,也许在丰臣秀吉眼里当时的明州就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了。而且当时贸易往来必须经过明州,日本商船也都是在明州港口停留的。于是,丰臣秀吉选择了明州,也就是宁波。

不过他确实异想天开了,在后来的万历年间抗击倭寇的战斗中,丰臣秀吉备受打击,郁郁寡欢,死之前也要说想葬在宁波这个地方。

丰臣秀吉死后埋葬在宁波,源于他为了激励军心而提前公布了攻占大明后的“论功行赏”计划,其中说到自己将会住在宁波,并以宁波为大本营。

在我之前的问答中,详细介绍了日本战国时期影响力大的六大家族,其中就包括了丰臣秀吉的家族,作为家族领袖的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来因侍奉尾张国国主织田信长而受到重用,征战立功。“本能寺之变”后,信长死,秀吉在各势力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导者,继续征战统一了日本。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见日本国内百姓生活和平安定,觉得自己功比千秋,逐渐狂傲起来,野心也随之膨胀,企图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以攻占朝鲜为跳板,继而攻占中国和印度。

1592年,丰臣秀吉派兵20万进攻朝鲜,在这年的4月份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带登陆。由于日军都是些刚经历过战国时代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很快就占领了朝鲜首都,朝鲜国王出逃,向大明求救。

从“本能寺之变”到统一日本全境,丰臣秀吉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但跨海攻占一个立国二百年的朝鲜王国,只用了半个月就占领了朝鲜首都,两个月就几乎席卷朝鲜全境。丰臣秀吉想到侵略朝鲜如此顺利,自信士兵战斗力如此强悍,加之日军已经逼近大明边境,于是丰臣秀吉想立刻趁势攻占大明。

狂傲的丰臣秀吉还提前公布了攻占大明后的“论功行赏”计划,用来激励军心。

1. 席卷大明后,把中国关白之职授给养子丰臣秀次;

2. 天皇移驾到北京,把北京附近十国,作为天皇领地,诸公卿之俸禄根据地位功劳亦将增加;

3. 日本关白一职, 从羽柴秀保和宇喜多秀家两个中选一个担任;

4. 丰臣秀吉自己则会长期住在宁波,开始为继续征服印度和南洋诸国作准备。

这个“论功行赏”计划中,就提到了丰臣秀吉打算将近海的中国浙江宁波,作为自己的政治中心和日军大本营。结果,就在丰臣秀吉和日本诸将白日做梦的时候,万历皇帝派大军跨过鸭绿江,攻击在朝鲜的日军。日军被中朝联军打得节节败退,被迫和谈。

就是因为建立“亚洲大帝国”这个计划的破产,导致丰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立马取代了丰臣家族。历史学家李明宇曾言:“有人说,如果把日本统一看做是一块饼,那么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人,丰臣秀吉是将麦子拿来做成饼的人,而德川家康则是享用这块饼的人。诚哉是言!”

但是,丰臣秀吉这个侵略朝鲜,攻占中国,进而建立“亚洲大帝国”的计划,在日本影响巨大,以至于在400多年后,二战时期的日军照搬照抄该计划。

战国时代最有实力的丰臣秀吉为何不实质统一日本,而只是和诸大名建立了极其松散的联盟?

优质回答

实际上你搞错了一件事情,丰成秀吉,他不是日本当时的土皇帝,他只是一个类似于武林盟主一般的存在。

什么是武林盟主,也就是说天底下所有的武装力量,当然名义上服从你,但事实上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毕竟手和脚都长在别人的身上,只听别人大脑究竟是什么意思,你实力强,当然武林第一没人敢质疑,但是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帮你,你如果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公愤,群起而攻你。

有人会说了,为什么丰臣秀吉会打造这样一个日本政府,而且在这之后,甚至还大肆的带领军队进攻朝鲜,显示出了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谁都不服,结果被自己人给阴死了。

这件事情要怪得怪到明智光秀的身上,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明智光秀杀了织田信长让丰成秀吉有了登上大台的机会,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织田信长死的太早,所以对自己天下布武的作战计划没有得到彻底的实施,导致遗留下来一大堆的问题,丰成秀吉自己解决不了,他没有织田信长那样的才华,或者是那样的魄力。

如果说要去形容这两个人的话,织田信长变成那种你如果不服我,我就把你打到诚服为止,如果你在不臣服于我,我就直接把你给灭了,丰成秀吉给人的感觉便是如果你不臣服于我,我就打你,打到你承认失败了,我就放过你!织田信长敢于与天下为敌,丰成秀吉却没有这样的魄力,所以织田信长可以把事情给做绝了,丰成秀吉做不了,织田信长是破势而为,丰成秀吉是顺势而为。

如果给织田信长一定的时间,他说不定能够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刺头全部给抹平了然后形成一个权力真空的日本政府,(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这个时候丰成秀吉上台,当然能够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势!可是问题是织田信长最后留下来的,就是个个小山头林立了一个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当然也只能顺势而为,既然大家都是小山头,那推选一个武林盟主,我是实力最强的,那我就做这个武林盟主统帅你们,你们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吗?有意见的给我往死里打打到服了,然后加入我这个武林帮派,接着跟着我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去!

当然,对于丰成秀吉来讲,他还需要面临一个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当时日本各个权利最高的人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何去面对日本天皇!这是连岛国大魔王织田信长自己都不敢去面对的一个问题,日本天皇万世一统,谁敢去质疑他的神圣性,那简直就是和日本人民为敌。叫丰成秀吉去挑战日本天皇的威严,他打死都不会这么做,因为那样做太蠢了。

如果说丰成秀吉统一了日本,那他注定是一个权利要和日本天皇掰腕子的一个人,这个时候这个日本究竟是听日本天皇的,还是听丰臣秀吉的?我想丰成秀吉应该还没有预想到接下来会如何发展,这件事情得交给德川家康得交给他的幕府时代,去给丰成秀吉做一个最好的注解。

原因有三条。

第一是秀吉的出身太低了,是一个没有姓的奴隶出身。同时期的其它藩主大多是世袭贵族。所有秀吉是被所有藩主歧视的。只是碍于他武力强大,所以才捏着鼻子认他做个关白。如果秀吉铁了心要当幕府,恐怕会引起所有藩主共同讨伐吧。

其次就是秀吉没有绝对的武力优势。虽然他当时势力最大,兵力最强,但是如果其它藩主联合起来对抗他,他是没优势的。所以他只能选择妥协,做一个名义上的首领。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时间。他为了扩充势力范围和增加名望选择攻略朝鲜,结果被明朝海军击败,之后很快就病死了。本来以秀吉的政治手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应该是可以逐渐分解诸位藩主的联盟的。可惜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了。

基本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家族,为何二世而亡?

优质回答

丰臣秀吉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可以说是三分外力,七分内讧。

咱们先来说为什么是七分内讧。

(丰臣秀吉画像)

第一,丰臣秀吉没有选好接班人。

丰臣秀吉虽然一生娶了15个妻妾,可惜他的生育能力实在不强,仅仅是第一侧室南殿生了儿子石松丸,第二侧室淀殿(浅井茶茶)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丰臣鹤松和丰臣秀赖。而且石松丸和丰臣鹤松都很早就夭折了,丰臣秀赖又是丰臣秀吉57岁的时候才生的,等到丰臣秀吉去世时,丰臣秀赖才5岁。

丰臣秀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长大成人,分别给他们取名“舍”“拾”这样一些贱名。但是没有办法,最后只留下一个。

丰臣秀吉把关白之位最后传给了年幼的丰臣秀赖,为丰臣家族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这个祸根是多方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丰臣秀吉一直没有儿子,他曾试图把关白之位传给养子,同时也是外甥的小早川秀秋(也就是丰臣秀吉正室宁宁的亲侄儿)。但后来有了丰臣鹤松以后,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丰臣鹤松早夭,这时候,丰臣秀吉把关白之位传给了他的另一个养子、外甥丰臣秀次(丰臣秀吉姐姐的儿子)。但是很快,侧室浅井茶茶又给他生了丰臣秀赖,于是,他为了把关白之位传给亲儿子,不断打击自己的外甥丰臣秀次,逼他自杀,并清理掉丰臣秀次的势力。

如果当初丰臣秀吉从整个丰臣家族的前途着想,把关白之位传给小早川秀秋和丰臣秀次其中任何一个人,这两个都是成年人,而且曾多次跟随丰臣秀吉南征北战,他们绝对是能够把丰臣家族延续下去的。

而没传位的结果是,杀掉丰臣秀次及支持者,严重削弱了自身势力。不传位小早川秀秋,因此小早川秀秋后来成为丰臣家族的叛徒,直接导致在与德川家康的交战中失败。

第二,丰臣秀吉没有处理好正室与侧室之间的关系。

丰臣秀吉的正室名叫宁宁(北政所),是丰臣秀吉的患难夫妻,原本与丰臣秀吉关系不错。但因为她一直不生孩子,又出生平民,使得丰臣秀吉后来娶了大量侧室。最终这些侧室中,他最宠爱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浅井茶茶。同时,浅井茶茶又出生贵族,可以说,丰臣秀吉的全部宠爱,都在浅井茶茶身上。

(浅井茶茶剧照)

这一种状况,让宁宁很不满,她曾经还给当时的大名织田信长(那时候丰臣秀吉还只是织田信长的一员大将)写信,控告丰臣秀吉拈花惹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心中的不满。

再加上后来,丰臣秀吉没有把关白之位传给宁宁的亲侄儿小早川秀秋,而是传给了丰臣秀吉与浅井茶茶的儿子丰臣秀赖,后来,丰臣秀赖继位,浅井茶茶摄政以后,宁宁实际上成为了丰臣家族的分裂力量。而小早川秀秋的叛变,也与宁宁不无关系。

第三,丰臣秀吉没有处理好老臣与新贵之间的关系。

老臣是以加藤清正、福岛正则为代表的尾张派,主要是武臣,是在丰臣秀吉还没有成为大名前,和丰臣秀吉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新贵则是以石田三成、大野治长为代表的近江派,主要是文官。这两派中,尾张派后来不受丰臣秀吉重视,因此他们自然地和同样不受丰臣秀吉重视的正室宁宁站在一起。近江派则与浅井茶茶站在一起。

后来,在新贵近江派的石田三成为了维护丰臣家族的利益,向德川家康打响关之原合战时,本来尾张派应该站在丰臣家族身边,他们却最后倒向了德川家康。再加上小早川秀秋在宁宁支持下的叛变,因此,这场决定丰臣家族生死的大战,半天时间就结束了,德川家康最终取代丰臣秀赖,成为日本新的执政者。

第四,浅井茶茶对儿子修丰臣秀赖太过溺爱。

浅井茶茶怕儿子在战场上受委屈,因此,就算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她也不让丰臣秀赖亲自带兵作战,甚至不让他出来见大臣们,从而造成丰臣家族群龙无首,在与德川家康的殊死搏斗中,家族内部为了自身利益内耗,最后至于惨败。

咱们再来说三分外力。

这三分外力就是老狐狸德川家康通过一系列运作,把权力从丰臣家族手中,运作到自己手中。他主要的策略有四点:

(德川家康画像)

一是挑起丰臣家族内部的争斗。也就是丰臣秀吉正室与侧室,老臣与新贵之间的争斗。二是消耗丰臣家族内部的财富。丰臣秀吉本来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德川家康挑动浅井茶茶大兴土木修寺庙,从而把丰臣家族财富消耗殆尽。三是瓦解丰臣家族的防御工事。丰臣秀吉修建了一座大阪城,易守难攻。当时连丰臣秀吉自己都说,除非把大阪外面的壕沟填满,否则根本无法占领大阪。而德川家康最终怂恿浅井茶茶填了这条壕沟。四是德川家康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丰臣秀吉,麻痹浅井茶茶与丰臣秀赖的注意力,瓦解其斗志。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四两拨千斤的运作,德川家康最后被朝廷封为征夷大将军,逼死丰臣秀赖,取代丰臣家族,让丰臣秀吉打下的江山二世而亡。

(参考资料:《日本战国史》)

号称“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丰臣秀吉是实实在在的日本战国时代大人物,他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著名政治家,一代枭雄。他的一生,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励志模范。出生东海道尾州爱知郡贫农家庭,因为家穷,入伍做了个足轻(日本战国时代的下级士兵的称谓)。冥冥之中自有贵人相助,他遇到了同乡,同是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治田信长,并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至此开启了丰臣秀吉开挂的人生。

丰臣秀吉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郁郁不得志间回到故乡尾张国(即尾州),在家乡他以足利的身份成为尾张国领主织田信长的家臣。他从最卑贱最底下的杂役仆人做起,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外漂泊流浪累积的聪明才智逐渐得到织田信长的信任和重用,从下级足利升为下级武士,此后在织田信长的提携下,丰臣秀吉在治田家地位越来越高,借着这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丰臣秀吉此后发展越来越顺,终成就一世英名,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的第一号权臣。

他的贵人织田信长也是牛人一个,尾张国在他的苦心经营下成为当时的日本战国时代实力最强盛的大名。他野心勃勃,毕生为统一日本而不懈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年轻的丰臣秀吉逐渐展露头角,在几场大战中都累立战功。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时年三十七岁的丰臣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与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这是他开始走向人生巅峰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军功累积了巨大的政治威望,为他以后继承织田信长遗志统一日本提供了雄厚的资本。

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了震惊日本的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遭到心腹家臣明智光秀的背叛,最终自杀而亡。他在世期间推翻了统治日本两百余年的室町幕府,日本差一步就可以统一了,但他不幸遭变而亡,真是英雄长恨空留遗憾。由于织田信长还没有选定继承人就死了(尸体一直没找到),围绕着织田家继承人的问题,素来懂得收买人心的丰臣秀吉在了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下掌握了治田家的大权,此后又通过一系列战争,将织田家内部反丰臣秀吉的势力逐一消灭。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就这样,丰臣秀吉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成功的登上了日本的权利之巅。此后又通过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等几场大恶战于天正十八年(1590年)基本统一了日本,达到了前人所未企及的成功。

功成名就后的丰臣秀吉于天正十九年(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但依然手握大权。在他人生的晚年,也许是年龄原因,许多政策都大失人心,比如,不能认清他国的实力,过分自信,发动了一场决定丰臣家族命运的战争–文禄长庆战争(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叫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是一个有大野心的权谋家,在统一日本后,他萌发了征服朝鲜统治中原进而南进印度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天下霸国的野心。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4万浩浩荡荡渡海侵入朝鲜。于同年4月渡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侵入朝鲜。战争初期,日军以压倒性优势迅速席卷朝鲜王朝,朝鲜八道几乎尽数沦陷。藩邦有难,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怎能不仗义相助。同年,明神宗以辽东总兵李如松为援朝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领4万多明军入朝作战,于次年在平壤之战中大败日军。朝鲜名将李舜臣也通过水军配合明军再败日军,丰臣秀吉遂决定与和谈。庆长元年(1596年)又再次起兵14万来犯,明朝增兵至7万,于1598年彻底将日军赶出朝鲜半岛。文禄长庆战争以日本的完败而结束。

(德川家康像)

对外扩张的失利,对自尊心极强的丰臣秀吉是个不小的精神打击。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更是遭致朝野上下的巨大非议。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吉赐死原定的接班人外甥丰臣秀次,并打算将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作为丰臣家族的接班人。此时的他,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接班人之事早已刻不容缓。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他死前,为了防止实力仅次于丰臣家的德川家康试图谋反,乃命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辅佐年幼的次子丰臣秀赖。但这种安排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早有挑战丰臣家族之志的德川家康怎会轻易罢手,庆长五年(1600年),以拥护丰臣秀赖的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在关原地区爆发了日本战国时代规模最大的对决,双方共投入兵力15万。最终以德川家康的东军战胜西军而结束,西军统帅石田三成最后被处死。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家从此日渐没落。德川家康于江户开府建制,建立江户幕府(德川幕府),一代雄主丰臣秀吉二世而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丰臣秀吉死于.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