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
优质回答:
谢谢!所谓工夫茶,陆羽在《茶经.六之饮》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极精。’接着陆羽列举了茶的‘九难’即从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都强调应力求其精。故工夫茶,实指既考究又科学的茶饮法中的极致,同时也是对《茶经》‘精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而功夫茶则应该是一种俗称或是别称吧。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欢迎关注【懂茶帝】!
关于“功夫茶”和“工夫茶”,说法千奇百怪:有的认为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功夫茶”、“工夫茶”都是指的一种冲泡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准确,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演变,听小懂慢慢道来!
我们先看看从古到今的“工夫”含义的变化:
武夷茶与“工夫”
在清康熙三十年,清僧释超全在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其《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70多年前“工夫”为较珍贵之茶
清雍正在崇安县为令三年的刘埥,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
“武夷茶高下共分为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丛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7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民国后到现在的“工夫”
当代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而福建“闽红工夫”又含坦洋、白琳、政和三大工夫。
而“功夫茶”,是指泡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功夫,要注重水、火、冲三者的把握。
“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读音是有区别的,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念音为“刚”,“功”念音为“攻”,闽南话也与之相近。到潮州就很容易听出“工夫”与“功夫”。
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也明确说过:“工夫茶为茶名,功夫茶为泡法。”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欢迎关注荣话小编,一起交流互动。
有些文化被传下来之后都有了新的意义和见解,并不能抱着旧时代不变的思维,那样的东西小编认为都是比较难以持久下来的,只有那些可以适应时代发展,顺应市场需求的东西才是更好的更优秀的东西。茶也是一样的,虽然它是一种健康饰品,更多的还有一些文化内含在里面。
工夫茶,从字面表义来看就是工夫,指的就是一花费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一个产品,而功无则更多的表现为附加的价值,小编所以这样说,更是对这两种茶的传统文化的说明,也是新时代的一种说法。
工夫茶从产品来说,商家可能都应该说自己是工夫茶,纯人工的采摘和杀青等等,足够的人工和物力,而鲜有说自己的家的是功夫茶的。不过现代人已经不这样理解,更多的是对于饮茶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解说,工夫茶更加的讲究饮茶的仪式感。而功夫茶,则多的是对于倒茶人的一种技术赞誉。
以上就是小编的一些简单看法和理解,希望可以对于题主有一些简单的参考意见和帮助。
更多交流互动,欢迎关注文史社会领域的画画小达人荣话。
其他网友回答
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与茶具的结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为沏泡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茶准确来说应称潮州工夫茶。功夫茶是对潮州工夫茶太讲究的沏泡法门和独到吸饮体验的特征表述。画家方成题诗曰:“此间喝茶讲功夫,大把茶叶塞满壶。初尝味道有点苦,苦尽甘来好舒服。”就是潮州工夫茶的最好写照。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水多是要经过沉淀的活水。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潮州工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州人礼让精神。冲泡由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序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品茶的“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以茶叙情。其次,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谢邀!
功夫茶实为工夫茶的误传,工夫茶也并非只是指代“品质好、工艺复杂的红茶”。
“工夫”在潮州话中是讲究的意思,工夫茶就是讲究的茶,步骤多时间长,喝一杯茶很耗时耗力,不同于大杯茶。
工夫红茶源于武夷山小种红茶(清早期)。但盛于闽红,以白琳工夫和坦洋工夫为主流(清中后期至民末)。祁门红工艺虽来源于白琳工夫,但在近现代才成为工夫红茶的代表。目前能查到最早成文的工夫红茶规范,是1950年的祁门红分类标准(我见识粗浅,如有错漏请前辈指正,不胜感激)。
工夫红茶的历史不长,属于小众茶叶,不能说明问题。除了坦洋工夫,其他的几乎很少听到有人提起。中国茶博会上从来未见坦洋工夫之外的其他工夫红茶。退一步讲,工夫红茶即使流行甚广,和工夫茶,也不能混为一谈。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工夫茶和功夫茶有什么区别.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