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结局如何,你有什么感悟?
优质回答
千百年来,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人们称为交友的楷模,成为千古美谈,其意义在于告诉了后人如何交友的问题。我的感悟有以下两点:
一,布衣相交。互相关心,以诚相待。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合伙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拿,鲍叔牙理解他,知道他穷,不以管仲贪。管仲曾做过小吏而被解雇,鲍叔牙不认为他无能,而是没遇到“伯乐”。管仲当兵临阵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怕死,而是家有老母,为不义战去送死不值得。鲍叔牙对管仲的这些看法并非故意为管仲开脱,这是基于在彼此的交往中,对管仲为人、能力、处世的深刻认识,在此后的事实中也证实了鲍叔牙对此识识的正确性。可以看出两人相交之深,可以说是心心相印,可谓知已。
二,官场相交。大公无私,以国为重。
管鲍进入官场后,开始安排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认为小白没前途,不愿接受任务,是管仲说服了鲍叔牙同意辅佐小白。当小白抢占了君位(桓公)之后,本想让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自知能力不如管仲,主动说服桓公,把相位让给管仲,情愿在管仲手下工作。四十年后,管仲临死前,桓公和管仲商量是否死后让鲍叔牙接任相国,管仲以鲍叔牙性格不适合任相职为由,推翻了桓公的决定。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埋怨管仲,而且认为管仲说的对。从以上官场相交的事例,可以看出管仲和鲍叔牙在对待个人地位和官职问题不带一点私心,完全从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大局出发,这是何等高尚的一种境界!
管鲍之交是中华文化的一笔优秀遗产,后人应继承和弘扬。
管鲍之交,为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纯粹的友谊?
优质回答
先看看他俩的故事,齐国称霸,与齐国的大政治家管仲分不开,齐桓公称霸主要靠了他的帮助。但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最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管仲当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十分残暴昏庸,常常找碴儿责骂大臣。朝政很乱,公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夺了君位。不到一个月,公孙无知又被大臣们杀死了。于是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即位,在路上管仲用箭射伤了公子小白。后来鲁庄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又设计把他救了回来。并推荐给了齐桓公推荐管仲。后来齐桓就任命管仲为相。
在极端贫困时,鲍叔牙给了管仲帮助和理解;在富贵时,鲍叔牙又极力举荐。当公子小白登上齐王宝座后,作为首要功臣和主要辅佐者,鲍叔牙又极力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面对齐桓公对管仲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怀,鲍叔牙又苦口婆心极力说服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在这一生中,鲍叔牙都在竭尽所能地为管仲提供他的生活事业所需。而管仲曾回报过鲍叔牙什么?史书中不曾有记载,鲍叔牙似乎更不在乎。鲍叔牙无疑是堂堂正正的君子,他一生对管仲不求回报的付出与帮助,纯属自愿,那是一个慧眼识金者对金矿的包容与提炼,是以身护玉者对璞玉的坚信与执着。连管仲自己也无不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鲍叔牙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管鲍之交的故事60字以内.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