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最后咋死的(曹植怎么死的)

曹植是怎么死的?怎么样?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有个同样的问题“曹植是怎么死的,怎么样?”,我已做回答了。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曹植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七步诗》之后,曹植的结局是什么?

优质回答

《七步诗》最为流行的版本,是我们所熟知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出自于三国演义,是罗贯中伪作,陈寿的《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倒是讲了一个“七步成诗”的故事,大意是说:曹丕成为皇帝后,对曹植当年跟自己争夺世子的历史耿耿于怀,逼迫着曹植在起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否则就要将曹植杀害。曹植文才很高,在七步之内,做成了诗,避免了危难。

这首诗摘录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三国演义》相比,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所要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

《七步诗》的真伪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大权在握的曹丕想要整治曹植有的是办法,不需要使用这样低劣的手段,而曹丕的地位已经巩固,也不需要非得把曹植除去,极有可能,这也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后人有意编织出来的故事。

当然地,不管有没有这个故事,曹植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按照故事的说法,曹植做《七步诗》的年份,大约是在黄初元年(220年),即曹丕称帝的年份,那么之后,曹植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曹丕称帝后,不仅是对曹植,对其他的兄弟们也是不怎么放心的,也就对他们采取了多次徙封的方式,将他们放在封地上严加看管起来,并且还不时地对他们打压下。

黄初二年(221年),曹植被徙封为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封邑八百户,当年七月,他又被改封为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又一次搬了家。当年他30岁。黄初二年(221年),曹植“升职”了,被封为了鄄城王,封邑也增加到了二千五百户。著名的《洛神赋》就是在这期间写成的。

黄初四年(223年),曹植“又”又搬家了,这次被徙封为雍丘王。似乎是为了表示兄弟间的“友爱”,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回来途中,路过雍丘时,还去看望了曹植,并且还增加了他的封邑五百户。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逝世,曹叡登基,即后来的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重用。魏明帝对他的要求,给予了他门面上的嘉奖,然而却并没有对他提拔任用,倒是在太和三年(229年),又一次将曹植徙封到了东阿。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再次被改封为陈王,所谓的政治上的野望越加变得遥遥无期。当年11月,曹植在落寞中病,时年为41岁。按照他的遗愿,他被安葬在了东阿鱼山。

曹植除了在诗文辞赋方面成就斐然,其实书法方面也不差,为当时所重。

再来谈谈曹植的婚姻。如果真按史实来说,曹植与传说中的《洛神赋》原型甄氏其实没有多大的瓜葛,他先前娶的是大名士崔琰哥哥的女儿崔氏,后因穿的过于华丽,为曹操下令赐死。曹植的继妻为谢氏,他一直陪伴着曹植,寿命倒不短,直到晋朝时期还活着。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曹丕又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样了?

优质回答

曹植与李白、苏轼有二千年间诗家“三仙才”的美誉,而 “走马百步诗”、“七步诗”则是成就他的仙才之名的代表作品,其中的“走马百步诗”指的就是《死牛诗》。

史记,曹操有25个儿子,在他的心目中,王位第一继承人是曹昂,第二继承人是曹冲,第三继承人是曹植,第四继承人才是曹丕。只是,由于曹昂和曹冲早死,而曹植又因醉酒私自乘坐王室车擅闯王宫大门司马门,违犯僭越之罪,因此曹植才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和宠爱。曹丕继位之初,就曾感叹:“倘若曹冲活着,王位根本轮不到他。”可见,曹丕能够继承王位,既有幸运之神的眷顾,也有追求权势的一腔执着之志。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冲病死后,曹植就成了曹丕上位的最大阻力。为了对付三弟曹植,曹丕可谓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煎熬。更令曹丕心惊的是,曹植的影响极大,不但有抢夺他王位的潜力,还有偷走自己心爱女人“洛神”(甄宓)爱情的可能。一旦曹丕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他失去的不但有向往的权势,或许还有自己的爱情。

所以,就算曹丕已经上位,但对弟弟曹植的恨却更加的深,并已发展到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了。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继位后,便打算拿弟弟曹植开刀。一是为泻心中多年之恨,二是为彻底消除权力斗争中的潜在威胁。

一天,曹丕带着一众臣子(包括曹植)外出视察民情,正逢民间开展斗牛比赛,随好奇上前观看,正好看到两头牛在墙下相斗,而斗败的那头牛又不幸坠井而亡。

触景生情之下,曹丕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曹植不就是那头斗败的牛吗,但他为何还活得好好的?愤恨之下,曹丕便打算让政权斗争失败的曹植,步坠井而亡的败牛后尘去死。因此,对曹植说:“大家都说你才华横溢,你就以刚才的“斗牛”现场赋诗一首吧,限你在马行百步内完成,但诗中不得出现“牛”、“井”、“生”、“斗”和“死”的字眼。否则,以将治你欺世之罪。”

曹丕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显然就是为了致曹植于死地。结果,曹植只是略作沉思,便当即挥毫写下名传千古的《死牛诗》:“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该诗不但应景应情,而且以“肉”比“牛”、“土窟”比“井”、“唐突”比“斗”、“卧”比“死”,使诗的整体意境更加的妙趣横生。观者,无不拍案叫绝。

虽然,曹植以此诗逃过生死一劫,但不久曹丕又以“兄弟”为题,再次打算为难曹植,以便定罪,而曹植却反以“七步诗”名扬天下,并在母亲卞皇后的出面调停下得以幸免。最终,曹丕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又严加监视,也因此导致年仅41岁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

图片来源网络

曹丕.命曹植写《死牛诗》,不能出现“死.牛》二字,结果怎么样:

曹操有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没有自已的特征与鲜明的特点,大儿子曹丕为人沉稳老辣,最终继续了曹操的魏王爵位,并在不久后废掉了汉献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老二儿子曹彰是员武将,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曹操称为“黄须儿”。老三儿子曹植文采过人,尤其喜欢饮酒作诗,后代人曾说~“天下文人才气如果有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这就是“才高八斗”的由来。

曹植从小就喜欢诗歌赋,10岁的时候就可以背诵《诗经》、《论语》。曹操一日看见了小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称好,但又不相信是小儿子自己写的,便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回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比请人代写”。可见小时候的曹植的文学造诣就以经很深了,也令曹操刮目相看。

有一天,曹丕与曹植同车出游,途中遇见两头牛相斗,一头牛斗败,坠死井中。曹丕见此情景,心生奷计.当场诏令曹植赋《死牛诗》一首,做诗对于曹植来说那是在简单不过的事,可是曹丕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他提出的要求是,这首诗的字数一定要多于四十个字,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不能使用一些特殊的字,在诗中不能出现,牛、井、斗、死四个字,曹植当即付赋诗;

两肉齐通行,

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

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惧刚,

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

盛意不得泄。

临危不惧的曹植,在一次用自己的文采和智慧脱离险境,幸免于难。

曹植随然处处小心,但一直确被这位兄长打压非难,并为此迁徒,他的待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曹丕死后.按理应该好点了吧,可是继位的曹睿对他这位叔叔依然是,处处加以提防,也许是他老子曹丕教给他的。总之曹植的一生是一直处在被打压和非难的情况下度过的卜√,日子过的真是难受又心酸。但世人对曹植的文采那是齐声称赞的。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学影响力对后人,那是很大的,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说过,“曹植为建安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可见曹植的文采对后世的影响力有多大。原本曹丕想打压一下曹植,没想到一首不能有“牛”和“死”两字的《死牛诗》又成了一首千古名作,令后人称道。

谢谢你的邀答。

曹丕为什么最后没有杀掉曹植?

优质回答

一、 曹丕念了曹植的一份情

曹丕和曹植的继承人之争,由来已久,即便是现在,大家对他俩的矛盾也是非常熟悉的,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说站在正常的角度来说,曹丕继位后杀掉曹植,也是大家能够理解的,毕竟曹植曾是曹丕的最大竞争对手嘛!但在众人眼中非常小气的曹丕,最终却选择了放过了曹植,并没有杀掉曹植,令不少人生疑,曹丕为啥要这么做呢?除此之外,既然曹丕可以放过曹植,又为何没有放过曹彰呢?

曹彰和曹丕、曹植都是一个妈生的,而且当年争继承人的主要人选是曹丕和曹植,曹彰这个人根本就对这块没啥兴趣,可以说他对曹丕是毫无威胁的!

《三国志》: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曹操曾经询问过曹彰的志向,结果曹彰说他只想做将军,于战场厮杀,惹得曹操大笑。可以看到,曹彰这个人就是个典型的武夫,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从来没有把曹彰当作继承人培养,曹操更加关注的是曹丕和曹植。而且曹丕和曹彰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曹丕还曾教过曹彰如何说话,最终得到曹操的赞赏!

《三国志》: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总的看来,曹彰这个人其实就是个心思单纯的武将,对曹丕根本没啥威胁,因为他本身的志向就不在治国,而在于行军打仗,然而最终曹彰的死,却令人非常意外!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进京朝觐,结果突然暴毙于府邸中,令人感到非常奇怪!

三国志的说法是曹彰暴毙,可当时的曹彰才三十五岁,正是个健康的小伙子,而且之前也没听说过他有疾病,且人家是王族,医疗条件非常好,人家在自己封地就好好的,怎么一到曹丕这里,就突然去世了呢?于是后世之人便猜测,曹彰乃是曹丕弄死的!而根据文献记载来看,当时的曹彰,很可能确实死于曹丕之手,因为曹彰在曹操死后,有夺权的打算!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于是命人召见曹彰,结果曹彰还没有到,曹操就死了。

《三国志》: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这一份记载看起来很正常,没啥疑点,但是带着下面这三个问题来分析,我们会发现三国志的这条记载充满了故事!

一、曹操临终前不去召集太子曹丕,为啥要召见曹彰呢?

二、曹操临终前,为啥没有留下诏书,让曹丕继位呢?

三、曹彰是带兵去的洛阳,而曹操召见他时还没死,也就是说,是曹操让曹彰带兵来洛阳的,那么曹操为啥会让曹彰带兵前来呢?

这三个问题非常不好回答,所以我们来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曹彰奉命前来洛阳,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曹操已经死了,之后曹彰的行为就变得非常奇怪了。他先是去找贾逵问曹操的玺绶在哪里?后又找曹植商议,说曹操召他前来,是想改立太子,传位给曹植!曹彰想劝曹植出马,立马攻占洛阳,结果曹植不愿意,于是此事搁浅,曹彰再无异动!与此同时,远在邺城的曹丕,在并没有接到曹操传位诏书的情况下,直接宣布登基为魏王了!

《三国志》: 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陈)矫曰:“王薨于外(指洛阳),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

从三国志的这份记载来看,曹操其实死得非常突然,很多事都没有妥善安排,要不然三国志不会用“群臣拘常”这四个字来描述大家的反应,很明显大家也觉得事出突然,都没做好准备。而且太子继位,一般都需要诏命,但是曹操却根本没有给曹丕诏命,这让大家非常头疼,曹操这老爷子到底想干嘛?最终,还是陈矫出马,说曹操猝死于洛阳,而曹彰曹植都在曹操身边,曹丕离得太远,应该立马以王后的诏令继位,稳定局势!最终,曹植放弃夺权,曹丕成功继位,成为了魏国之主!

看完曹操死后,曹丕、曹植、曹彰三兄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大概地推测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

曹操召见曹彰,绝对不是因为爱子心切,临死前想看看儿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他为何不把曹丕也叫过来看看?如果是这样,他为何让曹彰带兵前来?古代皇帝让臣子带兵回京,什么意思大家都懂吧?肯定是内部出现了问题,皇帝已经解决不了了,必须以武力镇压了。那么曹操勇武一生,有啥事是他解决不了的?我想除了羽翼已丰的曹丕,其他人不足以威胁到曹操吧?对了,这里需要补充一下,从安阳曹操墓的出土来看,曹操的头骨并不完整,好像被人砍了,至于是谁干的,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所以说,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便是:1、曹操不召集曹丕前来,只召见曹彰,其实是提防曹丕,让曹彰来保护他。2、曹操临终前,之所以没有给曹丕下达传位诏书,很可能他临时改主意了,不想传位给曹丕了。3、曹操允许曹彰带兵前来,就是想以武力压服周边众人,贯彻他改继承人的计划!至于曹操之死,阴谋论的说法则是曹丕干的!(一家之言,求轻喷!)

这么一看的话,曹彰一来洛阳,发现曹操死了,然后直接找贾逵要玺绶,劝曹植对抗曹丕,其实就是非常好理解的了,因为曹操在召他前来的时候,肯定给过他暗示。

《魏略》:彰至,谓临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

只不过遗憾的是,曹操死得太突然了,而曹植又不愿意重蹈袁绍家族的覆辙,所以并没有反抗,最终曹丕称王!曹丕继位以后,自然是对个中内情了如指掌,知道曹植有机会和自己扳手腕,但是却放弃了,所以没有诛杀曹植。再加上曹植本身也没啥实力了,所以曹丕念及曹丕没有夺权的这份情,放了曹植一马!而曹彰那边,曾得到过曹操的暗示,很可能知道点什么,且确实有夺权的行为,所以他必须死,于是便出现了曹彰暴毙的一幕!

说白了,曹丕不杀曹植和曹彰之死其实都是因为一件事,那就是曹操死后的王位变动!

二、卞太后的庇护

曹丕、曹植、曹彰三人是亲兄弟,都是卞太后的儿子,而卞太后这个人又非常明事理,她一直在庇护着曹植,所以曹丕并未能痛下杀手!

曹丕临终前,曾经想把叔叔曹洪给杀了,谁劝都不管用,最终还是卞太后出马,才成功地说服了曹丕。而据《世说新语》所说,曹丕也曾想加害曹植,结果卞太后出手阻拦,说曹丕你已经害了我一个儿子(曹彰),不要再害我另一个儿子了。由此可见,正是因为卞太后的阻拦,所以曹丕才没有杀掉曹植!《世说新语》乃是小说,并不完全可信,但这个观点其实是一直存在于民间的。

三、曹丕爱惜自己的名声

曹丕篡汉,已经使他的名声受到了不小的损伤,之后的曹彰之死,更是让大家对曹丕颇有微词!虽然曹彰究竟是不是曹丕所杀,一直没有定论,但是人家一个好好的猛将,怎么来了曹丕的地盘就突然暴毙了,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已经背上“弑弟”之嫌的曹丕,如果再弄死了曹植,那天下人对曹丕的看法,基本就完全是负面的了。曹丕虽然是魏国皇帝,但他终究还是人,是人就得在乎舆论,所以说最终曹丕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选择了放过曹丕。

结语

综合来看,曹丕之所以最终没有杀掉曹植,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曹丕念了曹植的一份情,二、卞太后在保护曹植,三、曹丕爱惜自己的名声。其中第一个理由其实是最为重要的,当年曹操去世,其实曹魏政局有很大的变动,曹彰曹植就在曹操身边,而曹丕又没有传位诏书,曹植若真想搏一把,也不是没有希望,但是最终曹植放弃了,将王位让给了曹丕,免去了曹丕的很多麻烦,所以曹丕念了曹植的这份情,最终没有对曹植痛下杀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

一提起曹丕和曹植兄弟,大家就会记起那首著名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据说这首诗是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所作,诗句中表达了曹植那种绝望的心情。曹丕对于曹植,确实有杀曹植的心理和动机,这是因为多年仇恨的积累造成的。那么,为何最后曹丕也没有杀掉曹植呢?

一、曹丕与曹植的恩怨。

曹丕和曹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按理说应该比其他的兄弟关系密切。可是他们两人的关系却势同水火,这完全是因为两人竞争魏王世子的原因。曹操的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战死后,年长的曹丕就成为了曹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可是让曹丕十分尴尬的是,他最强大的竞争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兄弟曹植。

曹植的才华十分出众,尤其是他的文学成就令众人瞩目。南朝宋的谢灵运评价曹植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这也就是才高八斗典故的由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植也对继承人的位置产生了觊觎之心。他的身边聚集了以杨修、丁仪、丁廙为首的团体,与曹丕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曹操被曹植的才能所迷惑,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定,更是增加了曹丕的非分之想。曹操在一次出兵的时候,将后方邺城交给曹植留守。曹操说自己二十三岁时担任了顿丘令,一直做到今天的成就,曹植今年也是二十三岁,也要像自己一样奋斗。这话中包含着曹操对曹植的期望,也透露出曹操想要立曹植为继承人的心思。

曹丕在这种情况下,处境十分艰难。曹植还和他的手下,对曹丕处处进行打击。曹丕充分发挥了他的政治家的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咬着牙坚持。他用自己的坚忍和政治能力,赢得了大批曹操手下的认可。

相比于曹丕,曹植性格中的诗人气质让他吃了大亏。曹植做事过于感情化、情绪化,他的任性行为让大多数人感到了失望。曹操在经过长期的观察后,发现了曹植的弱点,将立储的天平向曹丕倾斜。曹植在发现这一点后,做出了一件荒唐的事,让他彻底毁灭了在曹操心中的形象。

曹植乘车在驰道上驰骋,并且开司马门外出。这件事让曹操勃然大怒,将守门的官吏处死。并且对诸侯严加管束,惹下大祸的曹植自然在曹操心中失去了地位。本来曹操说曹植是自己儿子中最可定大事的人,可是出了这件事后,曹操再也不相信诸侯,对曹植另眼相看。

曹操最后还是给了曹植一次机会。那是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他派曹植领兵去救援被围的曹仁。曹丕借着送行的机会,逼迫曹植饮酒,以至于曹植喝得大醉。曹操叫曹植去面授机宜的时候,曹植因为醉酒不能前往。曹操因此罢免了曹植的任务,从此曹植再也没有了翻身之日。

曹丕与曹植除了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恩怨,在女色上也有着一段纠葛。曹丕在随同曹操攻打袁氏势力的时候,趁乱娶了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当时甄氏的丈夫还在,她与曹丕的婚姻更多的原因是为了保命。这给她与曹丕的婚姻笼罩了一层阴影。

在曹家,才貌双全的曹植对甄氏十分爱恋。他们之间也曾经传出过绯闻。在曹丕与曹操出征,曹植留守邺城的时候,甄氏不但对曹丕不管不问,还将孩子交给婆婆,自己经常私自外出。当他人责问甄氏的时候,她还不以为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甄氏与曹丕的感情出现了裂纹。因为以上的双重原因,曹丕在心中对曹植恨之入骨。在他继位后,对曹植进行了报复,七步成诗就发生在此时。不过曹丕没有杀死曹植,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曹丕不杀曹植的原因。

曹丕在继位之后,曹植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面对昔日你死我活的对手,曹丕却网开一面,没有对他赶尽杀绝。他不但保留了曹植的生命,还封他为王,保留了他的封邑。曹丕不杀曹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曹植已经失去了危害曹丕的能力。早在曹操立曹丕为继承人时,就为曹魏的长治久安做了打算。他为了打击曹植的势力,不顾杨修才能出众,为自己立下过汗马功劳,寻找借口杀掉了杨修。杨修一死,曹植就失去了重要的谋士,更不是曹丕集团的对手了。

在曹丕继位后,他首先做的就是杀掉丁仪、丁廙和他们家的男子,彻底断绝后患。从此,曹植变成了孤家寡人。曹丕对此还不满足,他削减曹植的封邑,派地方官对他严加管束。没有一点实力的曹植,根本就无法对曹丕产生什么危害,曹丕也因此留下他一条命。

其次,曹丕要谋求好的名声。曹丕是建立曹魏政权的君主,为了体现曹魏政权的正统性,曹丕采取了禅让的形式。他先让手下营造出众望所归的气氛,再让汉献帝多次下诏书让位。而曹丕则多次推辞不受,最后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姿态,继承了帝位。

曹丕这样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天下还没有统一,刘备的蜀汉与孙权的东吴都在一旁虎视眈眈。再加上当时还有许多汉朝的拥护者,在国内推波助澜。为了解决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曹丕首先就要在道义上站住脚。为了这个目的,曹丕必须要维护禅让的合法性,不让天下人抓住任何把柄。

因此,曹丕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达到了偏执的地步。当东吴向自己称臣的时候,曹丕明知道其中有诈,还是欣然接受。他为了自己的天下臣服的虚名,不惜放弃与刘备一起攻打东吴的机会,同时也放弃了灭亡东吴,统一天下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曹丕对于自己的亲兄弟曹植自然也网开一面。如果他对曹植下手,会遭到天下让的非议,让自己好不容易营造的形象毁于一旦。他将从一位众望所归的仁德之主,变成鼠肚鸡肠,连亲兄弟都容不下的狭隘小人。这是曹丕不能容忍的。作为一位政治家,曹丕选择了原谅曹植,没有杀掉他。

第三,曹丕没有放弃对曹植的迫害。不过,曹丕没有杀死曹植,并不代表他就放过了曹植。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曹丕对落入自己手中的曹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这让曹植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曹丕也达到了自己的心愿。

曹丕继位后,杀光了曹植的部下,并且让人弹劾曹植,贬了曹植的爵位,并且剥夺了曹植的封邑。在多年之后,原先有万户封邑的曹植,才恢复到二千五百户的封邑,才仅仅是以前的四分之一。

曹丕对于曹植严加管束,曹植的处境如同囚徒。曹魏派给曹植的人员都是些无能无才之徒,护卫他的兵员都是些老弱残兵。就算是这样,曹植的手下比其他诸侯还要少上一半。至于说其他物资供应,就更可想而知了。

曹丕不但在待遇上刁难曹植,还在感情上对他进行折磨。在曹丕继位后,对甄氏昔日的表现耿耿于怀。他将甄氏赐死,还用她的长发盖住面庞,用糠塞住嘴巴,免得她对地府喊冤。曹丕明明知道曹植对甄氏的感情,还专门召见曹植,将甄氏的枕头赏赐给他。曹植见到后痛哭流涕,曹丕则在旁边冷眼观看。曹植为此专门写了《洛神赋》,表达他内心对甄氏的怀念。可见这件事对他精神的打击之大。

除掉物质、感情上的打击,对曹植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事业上的失意。曹植对自己的才能十分自信,一心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是曹丕恰恰看准了这一点,对曹植进行了沉重的打击。曹植多次向曹丕上表,表示自己想要为国效力的愿望。

可是,曹植的请求,只是得到的是曹丕冷漠的回答。曹丕根本就不给曹植报效国家的机会,让他怀才不遇,永远不得施展。到了最后,曹植不要说想要得到任用的机会,连和皇帝单独见面谈话的机会都不可得。

在多重打击下,曹植对自己的前途完全绝望了。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里,曹植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最后他得了疾病,在四十一岁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人世。曹丕虽然没有杀死曹植,但是他的迫害,比直接杀死曹植还要残酷。

结语:

曹丕与曹植在争夺王位继承人的过程中,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曹丕获得了胜利,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在曹丕继位后,他并没有杀死曹丕,而是放他一马。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杀死曹植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

曹丕杀光了曹植的幕僚,对他贬爵削减封地,降低他的待遇,在物质上歧视曹植。他还用各种手段打击曹植,用甄氏的死刺激曹植,在十一年里将曹植迁徙了三次封地,让他始终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

最打击曹植的是,曹丕根本不给曹植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最终,承受不住长年打击的曹植,早早发病而死,结束了悲惨的一生。曹丕对曹植的这种惩罚,远比直接杀死他还要来得残酷。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曹丕死的时候把皇位传给曹植,魏国的结局会如何?

优质回答

如果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或者曹丕死前不把皇位传给曹睿而是给到曹植,最后统一三国的很可能就是曹魏了。

司马懿家族也不会再有机会闹腾,更不会出现以晋代魏的局面,也就不会再有南北朝的乱世了。我们来试着分析一下。

曹植本人有出色的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至少不亚于曹丕

至今都有说曹丕更能代表士族利益,特别是采用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笼络了士人。其实如果曹植被曹操选为接班人,他也一样能团结士族:其他不说,比如曹植的首席智囊杨修,出身弘农杨氏,“四世太尉”。不要被三国演义里杨修耍小聪明被杀骗了,杨修被杀的根源是曹操既然立了曹丕就要剪除曹植的势力。

你再留意一下,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时,曹操原本想派曹植领兵救援,因为曹植喝醉了不能领命才改派徐晃。这说明,曹植有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否则不可能被选去直杠关羽。

更重要的是,曹植一脉要远较曹丕一脉命长,熬死司马懿妥妥地

先看一组数据,曹丕虽然也活到了40岁,可皇帝才当了7年;其子曹睿活了35岁,干了13年皇帝,并且亲生儿子全都早夭;曹植呢,虽然也才活41岁,但只比曹睿早死了七年。曹植的次子曹志活到了公元288年,只比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早死了两年。

这说明啥?如果曹植接班,司马懿家族一点机会都没有!

曹植的放荡不羁、饮酒作乐无非是竞争接班人失败后的自我麻醉。再者,若不是在曹丕、曹睿两朝屡被打压不停迁徙封地而郁郁寡欢,曹植熬死司马懿也不是没可能的事。

欢迎点赞,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曹植是否能够对曹丕的王位产生威胁?曹植的结局又如何?

优质回答

曹植没这个能力,身边也没这个资源。

我们先看看曹植是怎么出名的吧。《洛神赋》、《七步诗》等是他的杰出作品,一句话说穿了,他就是个文人。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叫做建安七子–曹植,在东汉末年三国那个乱世,不懂兵略权术而想成王成霸是不行的。他的兴趣爱好也不在那里,即使王位传给了他只怕也守不住,结局要么被诸葛亮北伐成功,要么被曹丕篡权夺位。我们再看看他身边的那些人吧,都是些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文人墨客,整日里聚在一起,不是讨论什么王侯霸业,也不是谋权篡位,只是互相吹捧自娱自乐,这样的人当个小王爷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吧,当然曹操也深知这一点,纵然喜爱但也不能传位给他。

我们再看看曹丕吧,他设计毒死了曹聪性格够狠啦,事后被曹操查出了真相且死不认账,多次受到曹操的考验及打压都能坚韧的扛得住,这份心机、厚脸皮、坚韧很明显具备了王者应有的气象,也像极了曹操,最重要的是他有着极其强烈的权位欲望够贪婪,反观其它几个,要么诗词歌赋纵酒高歌–曹植,要么只知冲杀贪而无谋–曹彰。

再看看他身边的智囊团队吧,首席执行官便是司马懿,大智大贤大阴谋家,胸有韬略坚韧无比,是一个可以和自己父亲、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并列的高人,贾歆等的权谋之臣帮手助其称帝。最重要的是他也能礼贤下士收买人心,称帝后便大批封赏曹操的老臣,文武并用很快站立了头脚,就连诸葛亮也夸赞了他的谋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曹植最后咋死的.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