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死的时候多大(子婴怎么死的)

已经掌握整个局面的赵高,为何还会死在子婴的手上?

优质回答

赵高在秦朝也算是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了,尤其是秦始皇去世之后,秦朝的命运几乎就直接掌握在赵高这个宦官的手中了。他矫诏扶立胡亥继位,又诛杀皇室成员和朝中重臣,继而指鹿为马,逼胡亥自杀,又把子婴扶立为秦王。

可以说,秦始皇去世之后,再没有谁能和赵高相抗衡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死在子婴手中。

赵高在秦始皇时期并不怎么受宠,甚至一度因为犯了法要被执行死刑,但他能言善辩,竟然说服秦始皇将他给放了,继续做他的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车舆。也是这样的身份让他能实时掌握皇帝的动向,而且他还曾经教胡亥断狱,得到了胡亥的信任,这为赵高将来掌权打下了基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倒了,并死于沙丘。皇帝死在京城以外的地方,很容易引起动乱,尤其是太子未立的情况下。

只不过这个时候,赵高、胡亥等人是第一时间知道秦始皇去世的,尤其是赵高,他当时掌管皇帝的符玺,对秦始皇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他们掌握了主动权,赵高将秦始皇准备发给上郡扶苏的信扣了下来,然后劝说胡亥继位,两人达成一致后,赵高又去劝说丞相李斯也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

此时的李斯是秦朝的丞相,位高权重,儿子娶得都是公主,女儿嫁的都是皇室人员,可谓富贵至极,他想继续保有这种富贵,于是答应了赵高的请求。

他们瞒下了秦始皇的死讯,秘不发丧,等赶回咸阳之后矫诏让胡亥继位,而扶苏和蒙恬则被逼迫自杀。胡亥成为秦二世之后,李斯继续做他的丞相,而赵高成为郎中令,官位虽然不是特别高,却因为秦二世的宠信而把持朝政。

他为了更好的控制朝政,劝说秦二世居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轻易不与臣子相见,而赵高成为臣子与秦二世之间的沟通桥梁,至于怎么沟通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后来他又劝说秦二世启用严苛的律法,并将之前秦始皇看中的臣子都除掉,还劝说秦二世除掉了秦始皇的那些儿子、女儿,彻底将秦二世变成了孤家寡人。

而原本作为丞相的李斯也被赵高设计入狱,并将他夷三族,而赵高自己做了丞相,由此位极人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连胡亥对他也忌惮三分。在这种情况下,他甚至指鹿为马,将一头鹿牵来,对秦二世说是马,当胡亥质疑的时候,赵高转而询问群臣。

群臣的反应比较有意思,有些见机不妙的就低下头沉默不语,有的直接站在了赵高一边,赵高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也有一些正直的臣子说是鹿,不过这些人后来都不知所踪了。

看到臣子们反应不一,胡亥不敢和赵高硬碰硬,只能眼不见为净,躲起来狩猎,并在赵高的劝说下搬进了望夷宫居住。躲起来逍遥快活的秦二世哪知道外面早已战火连天,秦朝危矣。而赵高也已经和项羽取得了联系。

赵高怕这件事被秦二世知道,遂称病不朝,即便如此,秦二世还是知道了王朝的处境,他忍不住派使者去责备赵高,惹得赵高决定除掉这个皇帝。

为了先发制人,赵高和弟弟赵成以及女婿阎乐谋划除掉秦二世,他们先是在宫中散布有盗贼的谣言,又让阎乐分一部分当盗贼,其余的人则作为守卫杀死了宫门的守卫,冲进了望夷宫,将秦二世包围,阎乐逼着秦二世自杀。

到了这个地步了,秦二世还想见一见赵高,但遭到了拒绝,他退而求其次,想成为郡王甚至百姓,只要能活着,可惜阎乐不给他这个机会,硬是逼着他自杀。

秦二世死后,赵高拿到了传国玉玺,想过一过皇帝瘾,只不过群臣不肯服从。他知道自己称帝的时机还不到,遂决定让子婴来做皇帝。但为了将来自己能顺利夺权,他以六国复立为借口,让子婴做秦王,而不是皇帝,这也就为以后方便赵高称王打下了基础。

子婴不傻,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傀儡,结局会和秦二世一样。他也算是有志向的人,不愿意成为赵高的傀儡,他希望能振兴秦朝,所以他决定除掉赵高这个祸害。

子婴和两个儿子以及心腹宦官韩谈谋划除掉赵高,为了抢得先机,不被赵高控制住,子婴一开始就称病不出,赵高才不管这个,他让子婴斋戒五日然后参加继位大典。

子婴知道他的机会就在继位之前,这正是赵高戒备最弱的时候,因此在斋戒五日之后,他依旧称病不去参加,这样下面子的事情,赵高怎么容忍,况且定下来的继位大典必须如期举行,所以赵高在派人去请了几次还是不来之后,他自己亲自去请。

赵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会一去不回,他刚迈进子婴的寝殿,就被埋伏起来的韩谈刺死了。赵高不是没有想过子婴会反抗,他以为子婴反抗至少会是在继位之后,等手中稍微有点力量的时候才能和他夺权。

他哪里想到,子婴会选择继位之前就要除掉他,一时的大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呼风唤雨了三年之久的赵高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秦朝的命运已经不可逆,子婴做了四十六天秦王之后,就被迫向刘邦投降,秦亡。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封建制王朝,是大一统的秦朝,秦朝在秦始皇的领导下,统一了近八百年分裂局面的诸侯国,第一次建立了全方位大统一的中央高度集权式封建制王朝,同时开创了皇帝制度。

但是秦始皇也因此留下了致命的缺陷,正是因为权力高度集中,导致皇帝掌握了天下所有权力,皇帝英明,则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则天下大乱,秦始皇刚去世,他所赏识的宦官赵高就与他的幼子胡亥以及左丞相李斯联合起来,篡改了秦始皇的诏书,拥立胡亥为皇帝,这就是秦二世。

德不配位造就了秦二世的悲剧,身为大秦王朝的第二任皇帝,胡亥刚即位时只有21岁,本是年轮有为的年龄,却因为无能、昏庸被老奸巨滑、城府极深的宦官赵高所控制,赵高先是忽悠胡亥杀了秦始皇长子扶苏,长城军团首领蒙恬,上卿蒙毅,接着赵高继续忽悠胡亥对自己的亲生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把秦始皇除胡亥之外的所有儿子女儿全部杀害。

用残忍手段屠杀自己亲生兄弟姐妹的,在中国历史上胡亥是前无古人的,不论是否对胡亥的帝位有威胁的,胡亥一律都杀,连毫无威胁的女子都杀,还是亲兄弟姐妹,这种冷酷无情的皇帝胡亥实在是历史少见,而这一切背后的主谋却是那个臣官赵高。

赵高是胡亥的老师,深知胡亥的脾气性格,他故意挑拨胡亥残酷屠杀秦始皇的子女,表面是为给胡亥消除威胁,其实赵高是给自己铺路,这些秦始皇的子女大部分对胡亥并没有威胁,但是如果赵高想当皇帝的话,他们才是威胁,所以胡亥被赵高利用了。

不仅如此,赵高还利用胡亥除去了所有的威胁,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被逼自杀,左丞相李斯被陷害而死,这一切都是赵高在暗中教唆胡亥做的,目的就是为自己除去威胁,利用的就是胡亥手中至高无上的皇帝权力,这种权力也被赵高所偷窥。

赵高继续忽悠胡亥,让胡亥深居宫中享乐,不理朝政,由赵高自己担任丞相,管理国家大事,同时连接皇帝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也被赵高所垄断,皇帝胡亥成了被赵高隔绝的世外之人,外面的人想见皇帝要经过赵高,对自己不利的赵高不让见,就这样赵高逐渐掌握了大权,并通过指鹿为马的方式解决了不服从自己的大臣,整个秦国朝堂之上,就变成了赵高自己的党羽,就连皇帝胡亥的权力也被赵高剥夺了。

自此,赵高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及绝对的生杀大权,掌控了秦国中央朝廷,这是中央集权制的劣势之一,靠嗜杀建立起来的权威永远是不能牢固的,可是赵高却在迷恋权力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篡位的进程,赵高为了自己当皇帝,甚至逼着自己的女婿咸阳县令率军在望夷宫逼死了秦二世胡亥,弑君之事赵高都敢干,自古以来杀害一国之君,就是最严重的罪行,可赵高为了最高权力,仍然做了,表面上赵高很风光,实际上人们怕的是赵高手中的权力,民心早已背离。

赵高逼杀胡亥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胡亥死了自然就要立一个新君,赵高想立自己为皇帝,他抢走了胡亥的玉玺,又宣扬自己是嬴姓赵氏,也是秦国远房宗亲,然后赵高就走到属于秦国皇帝的宝座上,满以为文武面官会满心支持,结果满朝文武百官全都低头不语,以无声来抗议赵高的谋逆篡位之行,赵高完全忽视了一点:地位不是靠杀戮得来的,尊重不是靠高压取得的!

没错,赵高是掌控了秦朝的最高权力,但他的恶行失掉了所有的民心,无论是朝廷之上的官吏,还是民间的百姓,都对赵高的恶行深恶痛绝,只是碍于赵高手中的权力,不敢公开反对罢了,这种高压势态,只需要一点反抗赵高的星星之火,就会将赵高烧得体无完肤。

永远不要忽略人心的力量,人心都是隔肚皮的,赵高能用权力让所有人屈服,但并不能掌控所有人的内心,表面臣服于赵高的人,内心未必臣服,这些人只不过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扳倒赵高的机会。陈胜吴广的起义不就是这个道理吗,高压统治下的强力反弹,一反弹就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毁掉了整个秦朝天下。

赵高也明白自己得不到人心,坐在皇帝位上没有任何支持,一样坐不稳,于是赵高退了一步,重新推荐秦朝王室成员子婴为王,之所以是王,因为赵高故意留了个后手,皇帝是要留给自己,王可以给子婴,子婴也许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以继承王位需要斋戒五日为由,谋划刺杀赵高的计划。

子婴能杀赵高是必然的,赵高只有权力没有人心,子婴就避开了赵高的权力,设法让赵高亲自来子婴斋戒处来请自己,子婴联合宦官赵谈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当场斩杀了赵高,子婴杀赵高其实就是一场刺杀,秦国的首恶是赵高,赵高背后没有势力支持,所以只需要杀了赵高一人,秦朝廷就能听命于子婴。

如果赵高背后有势力支持,形势就会不一样,杀了赵高也没用,他只是代言人,比如南北朝北魏元子攸成功杀了权臣尔朱荣,结果后来元子攸还是被尔朱荣背后的势力尔朱兆所杀。赵高在秦国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就算没有子婴杀他,也会有其他人刺杀赵高,赵高的死是必然的。

赵高是历史上第一个想夺取皇帝位的宦官,手握秦朝军政大权,他以为自己掌控了朝政,就会万无一失,先把胡亥当傀儡,后来又想把子婴当傀儡,最终死于子婴之后。

秦朝宦官赵高如何死的?是被子婴设计杀害吗?

优质回答

太监曾经在中外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他们地位低下,命运悲惨,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却利用与皇帝的亲密关系胡作非为,他们甚至能掌握朝政,使国家陷入混乱。太监制度暴露了帝王的自私与贪婪,凸现了他们的专横与暴虐。几千年来,这种制度在人间制造了无尽的痛苦,酿成了无数惨剧。赵高

赵高是秦二世胡亥时的丞相,赢姓、赵氏。在公元前207年,被秦王子婴设计杀死,并且诛其三族。

赵氏一族是秦国宗室亲戚,赵高的母亲因触犯刑法并且遭到酷刑,因此导致身体残疾,被收入秦朝官府设立的收容所,而赵高就出生于此地。因此赵高从出生就已经注定其一生是宦官的命!

赵高从小就以宦官的身份生活在秦国都城,并且以其聪明才智,跟随老宦官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认识了许多达官贵族,为其以后的从政铺平了道路。

由于赵高此人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被秦始皇嬴政赏识和信任,并且提拔赵高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而且还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因此也为日后赵高和胡亥成为政治同盟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出巡和沙丘政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开始其第五次出巡,因其年岁已高在出巡途中病倒。虽然秦始皇嬴政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着所谓的长生不老的方法。但是人力仍然无法阻止生命的自然规律!

秦始皇在弥留之际拟下诏书,立太子扶苏为皇帝,但是因赵高和扶苏以及蒙氏兄弟有矛盾,以后怕被扶苏清算,因此赵高勾结胡亥暗中扣下遗诏。并且联合丞相李斯共同立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

赵高铲除忠良

在胡亥登上皇帝宝座以后,就开始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并且把日常事务交给赵高来处理,赵高掌握权利以后,怕沙丘事件东窗事发以及怕蒙氏兄弟为扶苏报仇,因此赵高在胡亥面前故意诬陷蒙氏兄弟。

胡亥采纳了赵高的意见,并且把生杀大权交给赵高。一时间秦朝都城咸阳城内拉开了屠杀的序幕。在这场大屠杀中蒙氏兄弟和王公大臣以及皇室宗亲都遭到了残酷的大屠杀!而且在不久以后,赵高诬陷李斯,使胡亥下令处死李斯!

赵高在这场有预谋的大屠杀中,并且还达到了自己的预想,因此把自己大量的亲信安排在了重要的岗位上。这个时候可以说赵高是真正的掌握了秦朝的大权,而胡亥却成为了一个傀儡!哪怕就是现在胡亥依然非常的信任赵高!赵高说什么胡亥就相信什么!

乱世将起

赵高掌握大权以后,开始了肆无忌惮的杀害忠臣,还实行沉重的徭役和残酷的刑法以及严厉的苛捐杂税,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因而导致了全国农民的大起义。

赵高怕胡亥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勾结叛军的事,因此赵高在私下里谋划乘乱夺取皇位之事。赵高命令赵成和阎乐在皇宫中把胡亥杀死,可惜胡亥在临死之前才知道赵高的险恶!

不得善终

在胡亥死了以后,赵高便想自己做皇帝,但是由于没有人拥戴,因此赵高只能把子婴立为秦王。

子婴在当公子的时候,就知道赵高的种种罪行。就算现在做了秦王,子婴也知道自己只是个傀儡而已。因此子婴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策划了斩杀赵高的计划。赵高被韩谈杀了以后,子婴随即下旨诛杀赵高其三族!

总结

小编认为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这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评价大都不好。这也应了那句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谢谢各位的观看,请多多"关注"小编)

秦朝覆灭之后,为何项羽一定要置子婴于死地?

优质回答

一般来说,对待前朝君主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优待。比如说后世的汉献帝。在自己的领地里还可以享受天子的待遇,直到善终。

二是废黜。比如说秦朝灭掉的六国后裔。在灭掉了六国之后,各国的君王被废黜掉原先的地位,当然了肯定也会限制他们的势力。显然秦始皇在限制他们的势力方面,还做得不够。后世的那些被废黜的君主,则是被限制的死死的。就跟咸鱼一样,再也翻不了身了!

三是杀死。现成的例子,这位子婴就是。

这些君主像汉献帝那样的不多,能够真正享受优待的更少。后世很多禅让了的君主,表面上是被优待,但是离奇死亡的也不是少数。至于被暴力推翻的君主,大多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

秦朝是被暴力推翻的,子婴在刘邦打到跟前时投降了刘邦。

投降是一门学问!

同样是投降,选择向谁投降,结局会大不一样。就像二战时期的德国一样,有选择向美军投降的,有选择向苏军投降的,但是结局便不太一样!

如果从项羽和刘邦之间选择,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应该选择刘邦。毕竟项羽残暴嗜杀的恶名在那儿摆着,任谁都不太敢奔他那儿去!刘邦虽然也有过杀戮,但是和项羽的恶名相比,刘邦就是一个仁厚长者了!

如此看来,子婴选择向刘邦投降,应该是最佳选择吧!

其实不然!子婴的悲剧,不是选错了投降的人,而是他没有别的选择。当时的情况,子婴无法向项羽投降,只能向刘邦投降。

如果刘邦要杀子婴,子婴必死无疑;刘邦暂时的优待,却也是造成子婴被杀的原因。这是无解的命运捉弄。

在历史上,有些人的被杀,不是因为在争斗中失败,而是这些人被当做了“权力的试金石”。子婴在这里毫无疑问的就被当成了“权力的试金石”。

按照楚怀王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入关中,项羽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的答复非常简单——如约。就是照着原来的约定办。说白了,没有你项羽什么事儿!

项羽尊楚怀王为义帝,之后又把楚怀王迁往彬县,最终派英布将楚怀王杀死。刘邦获悉楚怀王死讯,命令三军给楚怀王发丧。同时以项羽弑君为名,发出檄文联合诸侯讨伐项羽。

在这之前,项羽联合诸侯直逼刘邦。经过鸿门宴上的讨价还价,最终项羽进驻了咸阳。在这个时候,就是检验权力的关键时刻了!子婴这块儿“权力的试金石”就被搬了出来!

如果项羽继续和刘邦一样优待子婴,那项羽的权力便无从显现;如果项羽继续和刘邦一样保留咸阳,那项羽便无从立威。所以子婴必须被杀死,咸阳必须被焚毁!

经过这一系列的博弈,项羽自封为“霸王”,主持了分封,从而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秦国的地理位置,促进了秦国的统一。咸阳的地理位置,却又决定了子婴的悲剧。面对打到跟前的刘邦,子婴实在是没有余外的选择。

如果子婴最初能够选择投降项羽,项羽便不会杀掉子婴!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很多人认为杀死子婴是因为项籍对秦国的仇恨的缘故,其实是错误的,项籍并不是那么意气用事的人。

这个说法最致命的漏洞在于,直接杀死项籍叔父的章邯活得好好的,而且才参与戏下相王。

章邯是杀死项籍亲如父亲的叔父项梁的秦军直接指挥官,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子婴只是新任秦王,之前的事跟他并没有什么关系啊,明显前者更拉仇恨,项籍都忍了。

这一切行为,都为了分封可以进行下去。

为了使分封后自己能够称霸,项籍自己占了最大的一块——梁楚9郡,要知道天下才36郡(不包括新开发的百越地区),项籍占了1/4,这还不算,如果维持战国七雄,那么每一国平均占天下14%,对项籍威胁太大了,于是新方案就是把天下碎片化,七国变十九国

西楚占25%,其余十八国分75%,平均一国才4%,西楚一国等于六国,有足够称霸的资本。

对此,六国贵族是一个障碍,他们是土地原先的主人,你把他们的土地夺走了,他们什么心情不明而喻,对于山东六国,项籍采取迁徒恶地的办法,由原来的将相占有旧国国都,山东六国在项籍与其他诸侯威胁下不得不接受这个方案。

对于秦国,就没那么“温柔”,因为秦灭六国如今六国复国,秦就是天下最拉仇恨的政权,杀死秦君有利于分配方案执行,也不会招致太大的反对,何乐而不为?

而且项籍不但屠杀所有秦国公族,而且还在咸阳烧杀抢掠,就是为了削弱秦地。

最后,“谣传”刘邦要在秦地称王,任命子婴为秦相,也是项籍下杀手的一个原因。

子婴是谁的儿子?他为什么最后能继承皇位?

优质回答

《史记》里面,对子婴出身的描述很混乱,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经过深入的分析和推测,我认为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兄弟,远房兄弟的可能性比较大,他的德行学问比较突出,在嬴氏宗族内部比较有威望,能力一般,没有战功。

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嬴政远房兄弟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

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有四个证据:

1、胡亥继位后,对始皇帝的子女进行了残酷的屠杀,连出嫁的公主也不放过。胡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是害怕他们威胁自己的皇位,二是横刀立威,禁止他们议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假若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胡亥第一个就会干掉他,因为他的威胁最大。

2、不合常理。胡亥在胡作非为的时候,子婴还劝过他,假若他是扶苏的儿子,还会傻乎乎的这样做吗?当然不可能!他会怎么做呢?一是躲得远远的,离发疯的胡亥越远越好,哪还敢去摸老虎的屁股;二是在背后摩拳擦掌、默默诅咒,巴不得他早点儿倒霉。

3、年龄对不上。秦始皇49岁去世,3年后子婴继位,子婴继位后和自己的两个儿子商量除掉赵高。假若嬴政15岁生扶苏,扶苏15岁生子婴,子婴15岁生儿子,这样算来,子婴继位时儿子还不到10岁,你会和不到10岁的孩子商量生死攸关的大事吗?明显违背常识。

4、赵高不可能让扶苏的儿子当皇帝。我们知道,在赵高、李斯的阴谋下,害死了公子扶苏,立胡亥为秦二世,才三年过去,赵高就立扶苏的儿子当皇帝,他就不怕报复吗?晚上能睡的着觉吗?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何况是精明的赵高。

二、子婴是嬴政的远房兄弟

按照刚才的年龄分析,子婴应是嬴政的兄弟辈人物。为什么要说是远房兄弟呢?

1、对胡亥有威胁的近房很可能已经被杀了,就算没杀也不敢出来瞎咧咧,待在家里装孙子;

2、血雨腥风中子婴还敢出来劝谏,说明他自己觉得胡亥不回杀他,原因就在于自己距离皇位很远,怎么着也不可能轮到自己;

3、立远房对赵高有利,首先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利,其次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子婴为什么能够继承皇位?

一、子婴具有皇室血统

子婴具有嬴氏皇室血统,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秦国立国几百年,嬴氏一直是秦国宫室的主人,在人们的观念里,皇帝就应该姓嬴,倘若换一个不相关的人来当皇帝,赵高面临的压力将会剧增,很可能控制不住局面。寻找一个比较有威望的嬴氏内部傀儡,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二、赵高认为子婴对自己没有威胁

子婴当时的年龄很可能在40左右,能力一般、没有军功,赵高才敢扶立他。

1、能力突出的人赵高不可能扶立。赵高需要的是傀儡,不是扶大厦将倾的雄主,能力一般的人才好控制。

2、战功赫赫的人赵高更不敢扶立。赵高陷害了那么多嬴氏族人,要是立一个有战功的将军,那不是送上砍自己脑袋的刀吗?

千算万算,赵高确实找到了符合他标准的继承人,可惜他漏了一条,子婴没有匡扶社稷的能力,却有杀他赵高的胆子和计谋,这也算是恶有恶报吧。

总结: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赵高是嬴政的远房兄弟,在嬴氏族内还算有威望,能力一般、没有立过军功。您认为子婴是什么人?欢迎留言讨论。

历史上“秦三世”子婴有着怎样坎坷又曲折的命运?

优质回答

一般都认为秦二世而亡,其实还有“秦三世”。他的名字叫子婴。子婴才是秦朝最后一个统治者。他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

公元前207年9月,宦官赵高指使自己的女婿阎乐发动“望夷宫政变”。逼迫秦二世胡亥自尽。

赵高匆匆赶到弑君现场,摘掉胡亥身上的玉玺,自己配上,想自立为帝。但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低头不语,没有一个人响应他。用无声的反抗粉碎了赵高的痴心妄想。

赵高无奈,只好迎立子婴为帝。子婴是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子婴是胡亥哥哥的孩子。就是胡亥的侄子,是秦始皇仅存的嬴姓后代。

子婴是个低调的人:

子婴继位时,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其势不可阻挡;刘邦、项羽在都城咸阳外虎视眈眈,原六国旧贵族也纷纷独立。

秦王室可控之地比统一六国前还要小。所以,子婴去其帝号,改称王。所以,历史上没有秦三世,只有秦王子婴。

子婴是有智谋的人:

赵高令子婴斋戒5日后,到宗庙行礼,接受传国玉玺。

子婴与两位儿子和心腹宦官谋议道:“赵高恶赢满贯,现在假仁假义立我为王,实则狼子野心。5日后,我推脱有病不去行礼,赵高必定亲自到我们这里,你们要抓住机会杀掉他!”

到了继位行礼的日子,赵高几次派人来请,子婴都推脱不去。赵高果然亲自来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手疾眼快,一刀将赵高砍死。

子婴随即召集群臣入宫,历数赵高累累罪行,并且诛灭赵高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在内忧外患的混乱局势下,子婴显示出非凡的才干和魄力。他刚登基,就干净利落杀掉仇人赵高,为嬴姓一族报仇雪恨,真是畅快,令人佩服。

子婴是个识时务的人:

虽然,秦王子婴有勇有谋,只可惜,老天没给他喘息和努力的机会。一个月后,即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破咸阳,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东)。

刘邦派人劝子婴投降。文武百官也没有主战的。子婴见大势已去,便用绳子绑缚自己和妻儿,穿上白衣,坐上白马驾驶的白车,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投降刘邦,秦朝灭亡,秦始皇所创的辉煌帝业消失殆尽。此时,据子婴登基为王仅仅46天。

子婴更是个可怜的人:

子婴投降后,樊哙提议杀死子婴,但是刘邦践行诺言,没有同意。把子婴交给随行官吏看管。

可是,一个月后,项羽率领大军进入咸阳,杀死子婴,焚毁秦朝宫室,并进行无差别大屠杀。可怜秦朝江山付之一炬。

一般来说,提起亡国之君,大多认为是荒淫无道的无能之辈。但子婴是个例外,他的死亡,令人扼腕叹息,如果假以时日,相信子婴会建造一个富裕强大的秦国。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赵高杀掉糊涂的秦二世,扶立清醒睿智的子婴,不是自找麻烦吗?

优质回答

我们中国人常讲一句话,叫做国不可一日无君,赵高拥立子婴就是这个道理。赵高要选择子婴做新皇帝,在我看来,有以下几条原因。

第一,秦朝皇室经过了秦二世的屠戮后,能够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已经非常少了。秦朝可以缺失某个人,唯独不能少了皇帝。拥立皇帝不能随便找一个人去继承皇帝的宝座,血统是第一原则。秦二世继位的时候,赵高建议秦二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来了一场大屠杀,秦皇室的血脉大受损失,能够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少之又少,赵高能够选择做新皇帝的人不多,选来选去,从血统上来看,子婴最有资格,也最能服众。

第二,赵高需要一个权利的来源,让自己的权利看起来合法。赵高杀死秦二世,秦朝失去了最高的统治者。赵高虽然通过指鹿为马式的政治大清洗,消灭了朝中的反赵高派,权利上还是掌握在秦二世的手中。随着反秦义军的规模不断扩大,赵高害怕秦二世会发现朝政已经无法挽回,会收回赋予自己的权利,按照秦法加以处罚,赵高杀死秦二世,个人的权利达到了顶峰,成为了秦朝的真正当家人。

可是,太监不能做皇帝。太监是皇帝的家奴,太监做什么都来自于皇帝的授意。赵高能够把持秦朝的朝政,离不开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放权,有了皇帝的默许,赵高才能在朝堂上把持权利,威慑朝臣。赵高拥立子婴,实际上是想让子婴做一个傀儡皇帝,赵高合乎其理的从皇帝手上拿到官职和权利,就像汉末曹操挟持汉献帝那样,做什么事情都有了很正当的理由。

第三,赵高可能轻视了子婴,没有把子婴当作一个可以重视的对手。东汉末年董卓没有把王允当作政敌,结果死在了王允操控的密谋中。赵高同样没有想到子婴竟然有杀死自己的计谋,轻易率领几个随从就敢前往子婴的家里。赵高之死并不是因为子婴是多么地聪明睿智,完全是因为赵高本人的轻敌。

第四,秦朝天下已呈溃烂崩溃的态势,赵高已经开始寻找退路,打着秦王子婴的旗号与关东的反秦义军进行议和。赵高杀死秦二世时,反秦的大军已经基本时占据了秦朝函谷关的大部分土地,六国大多已经复国,秦朝的根据地危在旦夕。这时候,赵高已经不敢让子婴再称皇帝,而是改称秦王。在这种形势下,赵高拥立子婴是为了能够与反秦的义军谈判,停止战争,承认关东诸侯的复兴,只求取得一隅之地安身。赵高是个阉人,在古代被很多人轻视,如果使节以赵高的名义与关东义军谈判,很难得到关东诸侯们的谅解。而以秦王子婴的名义则更具权威性,关东义军与赵高谈判的可能性则会增加很多。

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赵高算盘打错了而实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子婴死的时候多大.jpg”/>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