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
优质回答:
卢绾,是刘邦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正因如此,功劳不大,才能一般的卢绾,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和待遇。
然而,最终,卢绾居然也造反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爱”的朋友
卢绾与刘邦,两人的父亲就是好朋友。(《汉书》用“相爱”形容二人关系)
巧的是,刘邦、卢绾,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两个小朋友出生的时候,两人的父亲一起祝贺。
两人从小一起读书,关系紧密。用《汉书》的描述,“又相爱也”!
刘邦曾经犯过事情,逃了出去,本来没有犯事的卢绾也跟随刘邦,可谓“患难真情”。
后来,跟随刘邦起兵的萧何、夏侯婴、樊哙等人,都算是“故交”,但卢绾,是唯一一个“相爱”的好朋友。
功劳不大,待遇最高
刘邦起兵后,卢绾以宾客的身份跟从。
刘邦创业过程中,卢绾表现不多,主要就是“从击”,跟在刘邦身边而已。
唯一独当一面的功绩,就是配合刘贾“击临江王共尉”。
可以说,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
不过,卢绾得到的待遇一直最好。
刘邦入汉中时,卢绾做了将军,常侍中。刘邦还定三秦,与项羽相争时,卢绾又成了太尉,出入刘邦卧室,得到优厚的赏赐,“群臣莫敢望”。
受封为王
在平定了燕王藏荼的叛乱后,刘邦决心让卢绾做燕王。
当然,刘邦也知道,凭卢绾的功劳,要“裂土封王”,实在难以服众。
因此,刘邦下诏,让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让大家选一个功劳大的人来做燕王。
群臣脑子都好使,当然知道刘邦是什么意思,纷纷表示:卢绾功劳最大,应该做燕王。
于是,卢绾被封了燕王。
封卢绾为燕王,表明:刘邦真的把卢绾看成了自己的亲兄弟!
刘邦时期的异姓王,或为项羽当年所封建,或为刘邦为对抗项羽而拉拢、扶植的将领。
等到击败项羽,刘邦铲除一个个异姓王后,各国都交给了刘家子孙。
比如:韩信做过的齐王、楚王,张耳做过的赵王,彭越做过的梁王,英布做过的九江王,他们的领地,后来都无一例外交给了刘家人来做。
燕王藏荼被灭后,燕王原本也是应该要刘家人来做的。
刘邦却非要让卢绾去做燕王,可见他是真的把卢绾看成自己的“家人”了。
如此,功劳远远小于萧何,甚至小于樊哙的藏荼,却以“功最多”,成了兄弟中唯一的王。
然而,这样的荣耀、地位,却恰是卢绾悲剧的开始。
造反之路
不久,陈豨造反,卢绾奉命配合刘邦平叛。
一开始,卢绾是忠心为刘邦效力的。
陈豨派人找匈奴求援。卢绾得知,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告诉匈奴:陈豨已经差不多败了,匈奴您这个时候就别掺和啦。
张胜到匈奴后,遇到了逃难于匈奴的,前燕王藏荼的儿子藏衍。
藏衍对张胜说“心里话”:您在燕国受到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的事情。燕国之所以还存在,是因为还有一些诸侯在造反。等到陈豨被平定了,刘邦肯定要收拾燕王,您也会成为俘虏。您不如暗中帮助陈豨,陈豨越难被平定,燕王的地位就越稳固,您的地位也越稳固。
张胜觉得有道理,遂私自劝匈奴出兵帮助陈豨。
卢绾察觉到不对劲,认为张胜已经叛了,遂上书灭张胜的族。
看来,卢绾确实也是忠于刘邦的。
然而,张胜回来后,巧舌如簧,居然说动了卢绾。
于是,卢绾居然派人与陈豨联络,暗中帮助陈豨,“欲令连兵毋决”。
当然,陈豨到底不是刘邦的对手,很快就被平定了。
陈豨的部将将卢绾和陈豨的那点“秘密”汇报了上去。
刘邦召卢绾来见,卢绾称病不来。
刘邦派人去迎接卢绾,并了解情况。
卢绾恐惧,对左右说:现在只有我和长沙王是异姓王。杀韩信、彭越,都是吕后干的。现在皇帝病了,吕后管起了事,一定也想铲除我!
于是,卢绾继续称病不去。卢绾左右逃走,将卢绾的话告诉了刘邦的使者。
刘邦闻讯,大怒:“绾果反”,让樊哙讨伐。
卢绾的造反也是奇了,真要打仗,也不敢打,只带千骑跑到长城附近,想等刘邦病好了再去请罪。
结果···刘邦驾崩了。
卢绾最后的期望也破灭了,只好逃到匈奴,一年后去世。
稀里糊涂
卢绾的造反,可谓是稀里糊涂。
卢绾和其他的异姓王有本质的不同。
其他的异姓王,是刘邦迫于形势,被迫要封的。而他卢绾呢?如果刘邦真要铲除他,根本就没有必要封他为王!
结果,他听信了藏荼儿子的鬼话,被拖下水。
暗中帮助陈豨,更是稀里糊涂!
他常年跟随刘邦左右,也做过刘邦的太尉,自然知晓汉的实力。
陈豨哪里是刘邦的对手呢?就算他帮助陈豨,又怎么可能“连兵毋决“呢?
造反后,他只带千余骑逃到长城边,准备等刘邦病好了去谢罪。
由此来看,卢绾是真没有为造反做过什么准备,他也压根没有真心想要造反。
一个没有想造反的人,稀里糊涂就上了贼船,莫名其妙地造了反!
才不配位的悲剧
卢绾的悲剧,正源于他的燕王之位。
因为有刘邦的特殊关系,他成了燕王。
然而,他驾驭不了这个位置。
当时,刘邦、吕后、诸侯王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要处理好其中关系,并找到生存空间,并不容易。
不过,许多才能稍好者,都能找到夹缝中生存或全身而退的办法。
张耳的儿子张敖,赵王之位被废,但还是设法生存了下来,并得侯爵。
后来的齐王,本要被吕后所害,主动让出一些城市,得以保全下来。
如果能力稍强,卢绾即便保全不了燕王之位,也不至稀里糊涂走上他自己都知道不靠谱的“造反”之路。
卢绾驾驭不了这样的位置,因福得祸,令人唏嘘。
刘邦与卢绾“相爱”,给了卢绾超常的荣誉和地位。
然而,这样特殊的关照,却毁了“相爱”的二人。
卢绾,稀里糊涂造反,最后逃到匈奴,“为蛮夷所侵夺”,晚景凄凉。
刘邦,被最亲近的,或许他唯一一个真正信赖的朋友背叛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卢绾不仅和刘邦是同乡,而且是同一天生日,他们两家的关系也非常好,因此刘邦对卢绾很信任和亲厚,刘邦建立大汉后,封卢绾为候,同时又封了韩信、彭越、臧荼等七位异姓王。
后来刘邦消灭燕王臧荼后,因为他和卢绾的关系,同时对卢绾的信任,所以改封卢绾为燕王,卢绾因此一跃成为第八位异姓藩王,可见卢绾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刘邦在建立大汉后,因为异姓藩王手握重兵,对朝廷构成严重的威胁,所以就贬楚王韩信为淮阴侯,后来刘邦和吕雉又杀了韩信、彭越、臧荼,英布起兵被刘邦打败被杀,赵王张耳的儿子、刘邦的女婿张敖被贬为候。
而卢绾在燕王臧荼被杀后,刘邦封卢绾为新的燕王,后来异姓王只有卢绾和吴芮在世,卢绾虽然地位高了,但风险也大了。他看到异姓藩王一个个被杀,他不会没有考虑过自己的。
而没多久陈豨叛乱,刘邦去攻打陈豨,这时卢绾的手下就告诉卢绾,异姓王如今您和吴芮,这都是吕后的注意,你如今位列藩王,吕后是不会放过您的,所以这时卢绾就暗中和陈豨来往,同时又和匈奴来往。
刘邦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命樊哙和周勃去攻打卢绾。并且杀白马立誓“非刘氏不得封王”。因为当时刘邦正在重病,卢绾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所以就带着家人和随从来到长安,想等到刘邦身体病好康复后,亲自向刘邦请罪。
但是刘邦这次病情严重,最终刘邦驾崩,刘邦去世后,刘盈登基为帝,吕雉尊为皇太后,掌握大权。
卢绾深知吕后的为人,自己又是一个藩王,知道吕雉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卢绾害怕吕雉加害自己,就投降了匈奴,卢绾到了匈奴,也受到匈奴的封赏。卢绾最终也在那里去世。
所以,卢绾背叛刘邦投降匈奴,当时卢绾是很无奈的,其实他心里并不想背叛刘邦,甚至他想在刘邦身体好后亲自去请罪,然而刘邦却驾崩了。卢绾的结局,其实在卢绾被燕王时就注定卢绾的结局。
其他网友回答
刘邦儿时的伙伴,一直跟随他打天下的,卢绾是跟得最紧的一个。刘邦与卢绾同乡同里,又是同学,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人,这样的多同,如果是一对男女,则是青梅竹马,如果是一对男人,则绝对胜过兄弟。
刘邦与卢绾,幼时在一起玩,少时在一起同学,成大以后,卢绾就成了刘邦的跟班,常常在刘邦左右,无论是刘邦任泗水亭长时,还是在反秦的过程中。刘邦在沛县起兵造反,卢绾以沛公门客身份相随,攻下咸阳,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入主汉中,卢绾被刘邦任命为将军,负责侍卫工作。刘邦还定三秦,东征项羽,楚汉对峙过程中,刘邦重用卢绾为太尉,并封长安侯,地位十分显赫。
相对于其他将佐谋臣,刘邦对卢绾的宠幸远超其他人,刘邦不但经常给卢绾以实物赏赐 ,而且,卢绾还可以随时出入刘邦的宫殿,待之如兄弟,亲昵还甚于兄弟,虽重要如张良、陈平,亲近如萧何、攀哙者,皆望尘莫及。汉五年(前202),刘邦灭掉项羽后,随即称帝于洛阳,是为汉高祖。同年七月,燕王臧荼反叛,刘邦率军亲征,打败了臧荼的军队,俘虏了臧荼,并将他斩首。灭臧荼后,刘邦即封卢绾为燕王,给了卢绾以无上的封赠和荣光,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刘邦对卢绾的宠幸可谓无以复加,但后来,卢绾还是反叛了,卢绾反叛的原因,最初的起因是刘邦清除异姓王,特别是韩信、彭越的死亡,让卢绾有了不自安的心理,有了兔死狐悲之感。同时,还有匈奴在北方所起的作用。
卢绾反叛,是他被封燕王六年以后的事。汉十一年(前196),陈豨在代地起兵反叛,刘邦亲征代都邯郸,他自西进攻陈豨,命卢绾自东北夹击。当时,陈豨派部将王黄联合匈奴,卢绾也派手下张胜出使匈奴,劝阻匈奴不要出兵,但张胜到匈奴后,逃到匈奴的原燕王臧荼却离间张胜,说燕国之所以目前保住了,是因为有那些诸侯在不断反叛,牵制了刘邦,倘若你立即灭亡陈豨,刘邦马上就会腾出手来消灭燕国。
张胜觉得有理,又回来劝说卢绾,卢绾有韩信、彭越的前车之鉴,自然一说就通,于是,他与陈豨有了皮里阳秋的联络。而刘邦在征讨中,俘虏了陈豨的手下,从他们口里得知了卢绾有了反叛之心,因此派人前去调查,一调查,更坚定了卢绾鱼死网破的决心,于是就起兵反叛了。
其他网友回答
卢绾是汉高祖刘邦铁杆小弟中的铁杆,到底有多铁呢?举个例子吧,刘邦在成为汉中王乃至皇帝之后,所有下属要见他都必须提前通报,经刘邦同意之后才能获得接见,即便韩信、萧何、张良、曹参、樊哙等等这些开国元勋也不例外。但是,有两个人却是例外,一个人是刘邦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楚元王刘交,另一个就是卢绾。这二人可以不经任何通报直接去见刘邦,甚至可以未经通报直接进入刘邦的寝室。由此可见,在刘邦心中是把卢绾和自己的亲弟弟同等对待的,这一点从后来刘邦跨越萧何、曹参、樊哙等功勋更大的开国元勋,封卢绾为燕王也能够看得出。
卢绾,沛丰邑中阳里人。这个地名儿是不是很熟悉?对!卢绾和刘邦是同村的。不仅是同村,而且还是邻居。不单如此,刘、卢二人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刘、卢二人的关系好得就像是亲兄弟一般,甚至超过很多关系疏远的亲兄弟。在未发迹之前,但凡刘邦惹是生非吃官司,身边总少不了卢绾的身影。
刘邦在沛县起兵之时,卢绾就是其最初的班底之一。之后,卢绾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即便在刘邦兵败最为落魄之时,也不离不弃,心甘情愿跟着刘邦吃糠咽菜。正因为如此,战功并非最大的卢绾,在楚汉大战之时便已经官居太尉,封长安侯。长安,后来西汉王朝的都城所在——京畿重地,同时也关中最为肥沃的土地之一。这么一块地方被刘邦封给了卢绾作为封地,也足可见二人之间的关系有多铁了。
刘邦正式称帝之后的汉五年,燕王臧荼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弹压。叛乱平息之后,刘邦随即封卢绾为燕王。事实上,彼时的刘邦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了。但是,转头又封了卢绾这么一个异姓诸侯王,颇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或许在刘邦心中早已经把卢绾这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当成了自家亲兄弟,封王之时把他也是异姓给忽略了。又或许……真实原因恐怕只有刘邦自己知道了。
至于后来卢绾走上“反叛”之路,多多少少有那么点儿阴差阳错,也有那么点儿形势所迫。实际上卢绾的“反叛”并不是要叛刘自立,更不是想改朝换代,其中自保的成分占绝大多数。正如前面所说,刘邦封卢绾为燕王时,实际上已经在着手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了,而这时候卢绾恰恰又成为了新的这异姓诸侯王。刘邦可以拿卢绾当自家亲兄弟,但是,卢绾不能这么想,不能倚老卖老,毕竟他姓卢而不姓刘。
汉高祖十一年,陈豨在代地反叛。刘邦率军亲征,并让卢绾从东北方向夹击陈豨。陈豨不敌,于是向匈奴求援。彼时与匈奴接壤、拥有地利之便的燕王卢绾也派出了使者张胜,向匈奴散播陈豨已经兵败的消息,企图阻止匈奴出兵救援陈豨。 就在这个当口,前燕王臧荼的儿子也流亡到了匈奴。于是这位前王子便开始做起了卢绾使者张胜的工作:“燕国之所以能够撑到现在,都是因为各大势力纷争不断,燕国才有可存在的必要。如今诸侯王纷纷被剪除,一旦陈豨再被灭,下一个就要轮到你们新任燕王卢绾了。张胜你是因为熟悉匈奴才被燕王重用,一旦燕王被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们燕国不如与匈奴合作,留着陈豨,保留燕、代之地一个长期的战争状态。这样一来,你燕国也就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燕王卢绾也就能够安稳做他的诸侯王了”。张胜觉得有理,未经请示汇报,便转而劝说匈奴出兵援救陈豨。
在燕国的卢绾得到消息后,当即判断张胜反了,便上书刘邦要将其族灭。之后,张胜返回燕国,将如此这般跟卢绾说了一遍,卢绾纠结再三,也觉得张胜所言有理。于是,又上书刘邦说自己搞错了,张胜并没有反,以求保全张胜,作为自己与匈奴之间的掮客。之后,卢绾又派人联络陈豨,希望他与燕国“连兵勿决”,即保持长期战争状态,企图以此自保。
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于张胜反叛之事,卢绾上书内容的前后不一本来就已经使刘邦起疑。卢绾私下派人联络陈豨之事不久又被陈豨所部的降将传到了刘邦耳朵里。刘邦从内心而言其实是不愿相信卢绾会背叛自己的,但是,事实又让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毕竟事涉卢绾,刘邦对此还是十分慎重的,便派人赴燕国召见卢绾,想卢绾当面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卢绾心中畏惧,称病推辞。此举一出,让刘邦更加起疑,但彼时刘邦的内心还是心存侥幸的,他依然不愿相信卢绾会背叛自己。于是又派出辟阳侯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召见卢绾,顺带调查一下具体情况。得到消息之后的卢绾心中更加畏惧,于是闭门谢客,并在私下对身边的人说:“现在的异姓诸侯王,只剩下我和长沙王吴芮了,韩信、彭越相继亡于吕后之手。现在皇帝在病中,政事皆决于吕后,吕后一直在找借口诛杀异姓诸侯王和开国功臣。”于是,卢绾继续称病推辞,不愿前往长安。卢绾这些话,明着是说吕后的,但吕后背后是谁呢?肯定是刘邦啊。没有刘邦的默许,吕后怎敢如此放肆?毕竟刘邦不是他儿子汉惠帝刘盈。卢绾这些话实际上颇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说到底,卢绾还是对刘邦不放心,怕自己的这位发小像对待其他异姓诸侯王那样处置自己。可偏偏这些话又被审食其知道了,最后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 之后,刘邦又从匈奴降人那里得知了张胜在匈奴充当燕使之事。未经请示汇报,私自向敌国派遣使者,自此,刘邦最终认定,卢绾反了。
如果是别人反叛,对于刘邦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哪怕是自己一手提拔重用的韩信。但是,卢绾反叛对于刘邦的打击是巨大的。在刘邦心中,早已把卢绾当成了自家亲兄弟。可这位亲兄弟居然私下联络匈奴、勾结陈豨,刘邦愤怒了,也彻底绝望了。除了老刘家的自家人,刘邦不再相信任何人,于是便有了“白马之盟”——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
在确认卢绾反叛之后,刘邦随即派樊哙率军前往征讨卢绾。为什么派樊哙,个人觉得,刘邦这一安排还是留了后手的。因为樊哙和刘邦、卢绾都是发小,并且感情也都还不错,而且樊哙也深知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刘邦派樊哙去,至少樊哙不会当场就要了卢绾的命。换作其他人,就很难说了。因此,个人觉得,实际上刘邦直到最后一刻,也依旧没有想致卢绾于死地之意,他也一直在纠结如何处置自己这个“光屁股玩到大的发小”,而卢绾同样也不想与刘邦为敌。
因此,燕军对于樊哙所部几乎未作任何实质性的抵抗,卢绾便带领家人和随从逃往汉匈边境。而且,在很的长一段时间里,卢绾并没有叛逃匈奴,而是在长城附近滞留、徘徊。实际上,他也在等刘邦回心转意,给自己解释的机会。只可惜,这一切都随着刘邦的去世而彻底画上了句号,卢绾最后向发小表明心迹的机会也没有了。无可奈何的卢绾最终只得带领家人和随从叛逃匈奴。 抵达匈奴之后,卢绾被匈奴单于封为东胡卢王。虽然仍然是王,但毕竟是寄人篱下,卢绾家族在匈奴的日子并不好过。
多年之后,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于汉景帝中元六年,以匈奴东胡卢王的身份率部降汉,卢绾家族自此重回汉王朝的怀抱。之后,汉景帝封卢他之为亚谷侯,也算是汉朝官方为卢绾变相平反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非血缘关系与帝王关系最铁的,恐怕卢绾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卢绾和汉高祖刘邦不仅是老乡,还是邻居,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本来就十分要好,这还不算,卢绾和刘邦还是一天所生,两人一起长大,一起读书,闯祸了两人一起逃跑,后来还一起造反。
从个人关系来说,即使像萧何、曹参这些在沛县就开始跟随刘邦的老部下,都不如卢绾与刘邦关系亲密。
但即使与刘邦有着如此关系,但卢绾最终还是背叛了刘邦。
事情还要从刘邦封异姓王说起 。刘邦消灭项羽称帝时,天下有七个异姓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等异姓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有的立有大功,有的表态支持刘邦。他们的权力与刘邦并无太大区别。刘邦要实现帝王名与实的统一,就只能对这些诸侯王进行大清洗。
在刘邦继位当年十月,燕王臧荼就因为谋反被抓。燕王臧荼是因为当年跟随项羽入关有功而被封王。韩信击败赵国陈余后,迫降了臧荼。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臧荼都不会令刘邦放心 。
除去臧荼后,空出一个王位。刘邦下令在群臣中推选有功的人做燕王。群臣揣摩着领导心意,就都说卢绾功劳最大,这样卢绾成为了又一个新的异姓王 。
《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臧荼因为什么原因,在汉朝刚刚建立以后谋反。但无疑在燕地让卢绾做王,要比臧荼做王,让刘邦放心得多。
但是刘邦清理异姓王也才刚刚开始,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因为与匈奴勾结谋反,被除掉了封国。公元前199年,刘邦女婿张敖因为门客属下谋害刘邦未遂,其赵国王位被刘邦爱子刘如意代替;在异姓王中,韩信是刘邦最恐惧的人,在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启动了削弱开始对韩信打击削弱。先是夺去韩信军权,将其从齐王改封楚王,后来又借口韩信收留项羽大将钟离昧,将其贬为淮阴侯,带到长安,公元前196年,韩信还是因为谋反被诛三族;公元前197年,梁王彭越被家臣密告谋反,被诛杀三族 。同年,淮南王英布因为恐惧被杀,起兵造反被杀 。
在彭越、英布前一年,为联合匈奴,讨伐陈豨叛乱,卢绾派部将张胜出使匈奴,张胜在匈奴见到了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对张胜说,你之所以被燕国重用,是因为你熟悉匈奴情况。燕国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汉朝诸侯王经常叛乱,战事连绵不绝。如果你们想尽快消灭陈稀,下一个就轮到燕国了,而你们这些人就都要做阶下囚了。张胜一听,觉得有道理。本来是与匈奴联合一起打陈稀的,现在张胜却请匈奴帮着陈稀打燕国。
卢绾听到这一消息,认为张胜谋反,便向朝廷打报告要族诛张胜三族。张胜回来后,便将情况告诉卢绾。卢绾一听原来是“冤枉”了张胜。但是,报告已经打了上去,没办法只好找其他人杀了,释放了张胜的家人。于是,卢绾安排张胜就做联络匈奴的密使,又派部将范齐到陈豨那里,让他长期骚扰边境,造成战乱连绵不断的假象。
后来,陈豨被汉朝消灭以后,俘虏中有供出卢绾私通匈奴的情况。于是,刘邦就征召卢绾,但鉴于韩信、彭越血淋淋的例子,卢绾哪里敢去,他假称自己有病推着不去。
刘邦就派审食其、赵尧借迎接卢绾之名,来调查卢绾 。卢绾对他的臣子说,现在不是姓刘的诸侯王,只剩下我和长沙王。去年春天,汉朝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主意,吕后虽然是个女人,但却一心要杀功臣和异姓王。皇上现在病重,把一切事务都交给吕后处理。他仍然藏起来,不肯进京。但他的话却被审食其听到了,回去告诉刘邦,刘邦更加恼怒。
这时,匈奴有人投降汉朝,这人告诉汉朝卢绾的部将张胜在匈奴 。刘邦更认定卢绾谋反了,就派樊哙去征讨他。
其实,卢绾虽然勾结匈奴,完全是因为汉朝大肆屠杀异姓诸侯王,让他心里恐惧,为了逃避被灭,想出的馊招。而且他还把铲除诸侯王的的恶名加给吕后。对刘邦仍然抱有信心。
虽然樊哙统兵前来,但卢绾也没有抵抗,只是率领家眷和士兵在长城附近驻扎,想要等刘邦病好了,再去长安给刘邦请罪。结果在长城边等了几个月,却传来刘邦去世的消息。这下卢绾彻底死心了,吕后对付韩信、彭越的手段,他还是听说过的,他可没有信心能够在吕后手下保命,只能无奈地投降匈奴。
卢绾勾结匈奴,也让刘邦对诸侯王彻底死心,他与群臣和宗室约定:
非刘氏者不得王,非有功者不得侯。
他把维护西汉长治久安寄托在同姓诸侯王身上,希望他们能够拱卫中央。但是多年以后爆发的“七王之乱”,让他的做法成为了一厢情愿 。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曾经和刘邦同甘共苦的卢绾为何最终选择了背叛
也许你还想知道赵国怎么被灭的的知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