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读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先生的《至味在人间》吗?
优质回答:
你好,我美食勾引者,关于至味在人间,看完之后我写了一部读后感,欢迎交流。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红遍世界,也应算是中国美食纪录片的开山扛鼎之作,在此以后,国内的美食纪录片像是雨后春笋一般不断露出地面。而随着这部纪录片也让总导演陈晓卿从幕后走向台前。陈先生的面相属于有食欲的那种,敦实、营养良好,爱屋及乌,陈先生的这一本《至味在人间》进入我的视野。
此书是作者多年来写的美食小散文,无论儿时记忆、民俗特色,抑或他乡至味、异域风情,均有收录,涉及面之广、文字之美让人食指大动、想入非非。其内功修为已可与汪曾祺、唐鲁孙、赵珩几位先生相提。
书中有一篇名叫《荤腥的妄念》,文中所说的那种极致的荤吃是在草原吃的羊尾。我虽也在内蒙待过一段日子,却无缘一试,想来也是遗憾。不过对于这种食得动物脂肪的愉悦感也在别处得有所偿。南京人爱吃鸭子,不仅会在家里没菜的时候斩盘鸭子,甚至会在吃着面条的时候就着一盘鸭子。南京最被人熟知的一定是盐水鸭,而南京的烤鸭在本地人气更足,虽不如北京烤鸭名声在外,却更接地气。南京烤鸭也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店铺,但最好吃的永远是自家楼下的那家。南京烤鸭属挂炉烤鸭,内部灌满汤水,放入烤炉内,外烤内煮,出炉时颜色棕红,皮脆肉嫩。而更与北京烤鸭不同的是,南京烤鸭在烤制成熟后会将鸭腔内部汁水倒出,混入糖色、盐等调味,由此成为“卤”,斩得的每一块鸭子蘸上这一口卤汁,咸甜适口,回味悠长。而最精髓的莫过于烤鸭皮了,鸭皮在高温烤制中发生了复杂而美妙的美拉德反应,成就了焦黄的脆,脂肪的香,特别是那仍清晰可见的皮脂纹理,一口咬下,唇齿留油。
陈先生对于食物的热恋显然是博爱而多情的,荤腥自然有荤腥的美,荠菜、花生、萝卜在陈先生的笔下也都留下了特别的滋味。特别是荠菜,陈先生似乎更有偏爱。而南京人也爱吃荠菜,也有挑荠菜花这些习俗。老爹的生日是在三月三这一天,记得小的时候,老娘在这一天就会一早起来,沿着铁路边采些荠菜花回来煮鸡蛋,荠菜的花是小小的白,也不高,默默然站立在那,就像是“一双眼明亮”的桥边姑娘。鸡蛋经过荠菜花的侵染后碧绿碧绿的,吃着也带有淡淡荠菜的味道。而我更钟情于荠菜肉馄饨,又或者用荠菜做汤,打入鸡蛋,喝上一口大概齐就明白俗语说的“韭菜香、荠菜鲜”的味道了,果真是鲜气十足。
美食留下的不仅仅口舌之欲,这点在陈先生的文字之间显得格外明显,他曾说过,最好吃的是人,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在这方面,陈先生深深影响着我。
我爱吃面,如若一个人的时候我更愿意去点一碗面条,我常说“面能暖心”,我的心不冷,但一个人的时候总归有一些空荡,而那一碗里有菜、有汤、有面,更像是一种陪伴。特别是在冬天,热腾腾的吃上一碗,身上顿时暖和起来,不由得你不热爱。常说的“南米北面”在南京多半是不适用了,南京的面馆极多,各地的特色面食在这里都能找到,而属于南京本地的特色面条是老卤面和小煮面。常说的皮肚面、腰肚面、三鲜面都属于小煮面的范畴,而雪菜肉丝面、大肉面则都属于老卤面的范畴了。南京人的一日三餐都有面条,而在早晨的时候我更热衷于一碗雪菜肉丝面,棕褐色的汤头、酱色的浇头、清爽的鲫鱼背,真是每一天的美好开始。至于更有人缘的小煮面,下次我们再慢慢细聊。
陈先生开启了我追求人间至味的锁,而他的一句“酝酿和发酵这一切,用了将近四十年”更让我意识到,沉淀才是年轻时更应有的气质。
最后,我想用沈宏非先生在本书续中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为什么他的口中常含口水,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其他网友回答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导演陈晓卿,新作《风味人间》再次撩拨我们的味蕾。
高清的自然风物、微缩镜头下的发酵美食……每一帧画面都刺激我们的感官,不禁口水打转。
从食物获取能量,用美味慰藉家人,走在采集风味的旅行里,我读完了陈晓卿的美食随笔《至味在人间》。其中找到了陈晓卿“一日五餐,从130斤长胖到170斤,其中有40斤是工伤”,“工伤”的罪魁祸首。
今天,我们先解锁陈晓卿踏破饭店无数、吃遍天下鲜的点菜绝杀技。
1.别听服务员的推荐!
听到服务员“我们店新推出了一款 ‘香颂嫩牛五方’您不尝一尝吗?”,我们本能感觉到某种陷阱的存在。这时请你很真诚地说:“不,我是个怀旧的人。”
服务员最喜欢推荐的菜单之一:鱼。
做餐饮的都知道,鱼(尤其是所谓“野生鱼”)的利润率空间很大。
因此到了各家饭馆,你几乎都会听到这样不厌其烦的提醒,“我们家某某鱼(单价不菲)做得不错”,“一般人来我们店里都会点这个鱼,特有面子”,或者更直接,“您呐,现在还没点鱼呢?!”
如果你原本不是为了吃鱼的。这时候,你可以反问一句:“请你告诉我,我为什么一定要点一条鱼?你是怎么知道我和鱼有仇的?”
2.陈晓卿式独门点菜秘诀
拿起足足达到一部中篇小说厚度的菜单,他会略过前面的几页穿靴戴帽的“隆重推荐”,不理会加黑加粗配图有头有脸的“硬菜”:鲍鱼、海鲜、神户牛肉……他会直奔后面的主体内容,只管点深藏在菜谱深处的那些密密麻麻的、几乎要用放大镜看的小字:羊肉、羊肋卷以及那很酥很酥的小烧饼。
点完菜,有两次,服务员都过来悄声说:“您是咱们老顾客吧?”
由此陈晓卿相信,菜谱绝不靠谱!
一般意义上,很难找到所谓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菜单。
3.菜单里的玄机到底有多少?
相信你和我一样不甚了了。这些年的就餐经验告诉他,菜单的头版头条,绝大多数是受某种利益驱使的。
“厨师一辈子,就像我,能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次数,数都数得过来,没练过几次手,怎么可能做得好?”老厨师喝了口酒说,“千万别相信那些高档菜,建议你多吃猪肉牛肉,我们没有一天不打交道的。”
和鲍参翅肚“头版头条菜”对应的是猪肉羊肉的“潜伏菜”。
每家饭店都有主打的“潜伏菜”。所谓“潜伏菜”就是成熟、有特色同时又超低价位的。主要吸引顾客前来消费,靠其他菜的利润弥补这个差价。当然,也不会亏本,越是厨师拿手的菜越便宜,但它能带来整体规模效益。
小肥羊家性价比最高的锡盟羔羊肉,最便宜的一种,“鲜嫩柔软,入水即熟,久煮不柴”,潜伏在菜单后面。
陈晓卿曾经用只点“潜伏菜”的绝技把一家店吃垮了:
服务员殷勤地捧来菜单,我说:“不用了不用了,直接写吧——干锅鱼杂、菜香根鱼、小炒黄牛肉、湘之驴、筒子骨烧海带。”
服务员愣了一下,试探着:“您这么多人,怕是不够吧?”
我说:“哦,那这么着……每样上两份!”
第二个星期,好事者还想如法炮制,于是我们又呼啸而去……结果到了门口,傻了,门上贴着“停业装修”!
4.陈晓卿的“一道菜主义”
一个馆子好吃的菜肴就那几道,厨师用心之外,唯手熟尔。
像成都,老妈蹄花就吃猪蹄,宋鸡片就吃凉拌鸡,干净利落。
北京,双流游家院子吃水煮青蛙,温江公平镇吃红烧兔,新津的江边吃黄辣丁……
他把这种简单过瘾的饮食习惯称作“一道菜主义”!
试想一下如果天下盐没有了二毛鸡杂,锦府盐帮没有了退秋鱼,君琴花没有了酸汤蹄花,兄弟川菜没有了兄弟牛蛙……它们必然“店将不店”。
6.他眼里的服务员分两种,一种是扬眉吐气,另一种是低眉顺眼
自家饭菜的性价比,直接关联着服务员的扬眉吐气指数。如果你家的味道不足以吸引顾客,或是上菜速度严重迟滞,或是菜价有些虚高……那你最好是低眉顺眼,供着顾客。
但所谓店大欺客,如果菜做得太好,你作为服务员是可以有态度的!
从吃全聚德烤鸭开始我就培养出了对饭店服务员的敬畏感。后来有了九华山烤鸭店,鸭子和菜都比全聚德味道口感好得多,但我仍然觉得不过瘾。终于到了有一天,我需要加菜,在喊小姐的时候,过来一个阿姨,厉声说:“我们这儿只有服务员,找小姐上别处去。”我才觉得,这家饭店才真正够了“档次”。
按此理论,难不成最好吃的饭馆……得是城管开的吧?
(图片来自微博,侵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有人读过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先生的《至味在人间》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