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名立万结局什么意思(扬名立万结局是不是都死了)

你如何看待鲁智深圆寂的情节?

优质回答

鲁智深圆寂大概是从鲁智深落发剃度为僧的那一刻就已经开端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只是当时的鲁智深不甘心就如许喧嚣无为地过活,也不甘遭到旁人的算计,以是当时鲁智深的心中是不信佛家的,也不愿意听信庙门中的寺庙僧人的话语的。

直到厥后,鲁智深跟跟着宋江胜利地大败了方腊以后,登时发明本来梁山和方腊之间的比赛无论如何一直都是朝廷在岸边坐等着两全其美,然后朝廷便开端了坐享其成。鲁智深毕竟不满了朝廷的封官晋爵,而是挑选了前去杭州的六和塔中再度落发为僧,今后过着一种喧嚣无为的生活了。鲁智深已经在抓捕方腊的时分颠末五台山,拜见了智真长老,通过了智真长老的点播胜利的抓住了方腊,但是在鲁智深临走的时分又是对着鲁智深说了四个偈言,而在以后又都逐个完成了。

当鲁智深本人打坐的时分,忽然听到了浙江潮起潮落的声响的时分,却误以为是战鼓再一次的敲响了,由门生的见告,鲁智深才豁然开朗,本来本人的徒弟智真长老的话语中的玄机即是在此处了,智真长老已经早早地预想到了鲁智深的运气了,鲁智深只是心中无比的五味杂陈,想着畴前本人半生兵马却毕竟害苦了旁人,便洗澡换衣。鲁智深毕竟顿悟了智真长老的话语,同时也懂了本人一生中想要的工具了,然后即是坐着圆寂涅槃。

鲁智深本名鲁达,出生在北宋年间,是《水浒传》中十分具有明显特性的一个人物。据小说中描写的他身高八尺容颜卤莽,为人守口如瓶同时嫉恶如仇,看待冤家大方小气豪迈仁义,由于已经在五台山落发以是他的外号被称为花僧人。

听说有一次鲁智深在街上偶遇史进和李忠,三人便约好去酒楼饮酒,在饮酒的进程中巧碰到卖唱的弓足和她的老爹,弓足向他们讲述了本人被镇关西逼迫的进程,三人都显得满腔怒火十分的愤恨,但是史进和李忠晓得镇关西的势力以是没有胆大妄为,但是鲁智深听闻了全部工作,他的性质最是嫉恶如仇,看到居然有人云云的欺侮强大鲁智深心中震怒,送弓足父女分开以后,间接找到镇关西,两人在街上打了起来,鲁智深三拳就打倒了镇关西。

鲁智深在五台山闯了祸,最后被送到了相国寺。相国寺的方丈分派他去后院看菜园子,有一次那几个恶棍果然又来了,他们想着乘隙要把鲁智深促进粪坑,但是没想到却反而被鲁智深促进了粪坑,这一个人看鲁智深果然很凶猛,便有些折服了说好了第二天一起来饮酒。但是在他们饮酒的时分树上有两只乌鸦不断不断的叫,恶棍有些焦躁便想着拿个梯子过来轰走乌鸦,鲁智深哈哈一笑说道要甚么梯子呀,说着间接到了那棵柳树中间,双手用力三下两下以后居然把那棵柳树倒拔了起来。恶棍觉得很奇异,大喊道:徒弟不是人呀!

应天命而来,顺天命而去!天罡也好,天煞也罢,时也,运也,命也,都是自已所为,自已所得,善恶报应而已!戏剧人生,谈笑之间又换了人间!我们也为之一笑吧!何为古人担忧?鲁智深有佛缘善始善终乃其造化也!

一代暗杀王斧头帮主王亚樵,,为何死在兄弟老婆手上?

优质回答

王亚樵(1889年2月14日【正月望】周四——1936年10月20日【九月初六】周二)谱名玉清,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王圩村人,跟包拯、李鸿章是老乡。星座水瓶座,属相牛。王亚樵是名副其实的牛人,他能文能武,长得儒雅斯文却又霸气十足。王亚樵最牛之处还是在于暗杀。军统三剑客之首号称特工王沈醉曾经评价王亚樵:世人都怕魔鬼,但魔鬼怕王亚樵。就这么连魔鬼都害怕的人却死于女人之手,不是因为爱情!福垊先给您谈谈王亚樵暗杀之最。

兴于暗杀、死于暗杀

王亚樵没有不敢杀的人。最早暗杀的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梁,是他替军阀卢永祥帮忙的,介绍人就是李鸿章的族孙李少川。最振奋的是他暗杀了日本侵华早期的最高司令白川义则(1869年1月24日-1932年5月26日)大将(不过,网上有说他不是王亚樵炸死的,不只您怎么看?),就连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一也被卸掉一条大腿。最解气的是汪伪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在签订卖国协定时被干掉!此外还警告过放弃东三省的张学良。刺杀未遂的还有刺杀宋子文,更牛的是曾三次刺杀汪精卫,最牛的是曾五次刺杀蒋介石。搞得蒋介石寝食难安,后来悬赏100万会要弄死王亚樵。

可是要抓到王亚樵比登天还难。早年王亚樵曾和戴笠、胡宗南义结金兰,但戴笠为了自己的前途,与王亚樵决裂,并在上海布下天罗地网抓捕王亚樵。然而王亚樵像泥鳅一样,竟然两次从军统眼皮下脱逃。戴笠大怒亲自去香港抓捕,谁曾想戴笠在香港竟被王亚樵给抓了。后来在义气和港英政府的干涉下,才释放了戴笠。碰了一鼻子灰的戴笠,就派出卧底,试图刺杀王亚樵,没想到根本没戏。

发现王亚樵的软肋。被释放的戴笠,也就前思后想,他突然发现了王亚樵的软肋,并实施了“请君入瓮”的升级版“请君入屋”的套路,将王亚樵杀害。

那么王亚樵的软肋是什么呢?

都说自古英雄爱美女,王亚樵也的确因为美女而被杀的,但王亚樵的软肋不是好色而是重义。他与戴笠尽管绝交了,但念及昔日的情义还是把他给放了,殊不知放虎归山的代价——要命!戴笠发现了这一点就迅速抓捕了他的铁哥们好兄弟铁血锄奸队成员余立奎,然后又威逼利诱在梧州的余立奎娇美似仙的小妾余婉君向在香港的王亚樵求救。为怕打草惊蛇,余婉君向王亚樵求救仅限于生活救济。本来,王亚樵不用亲自出马。但看着兄弟因为自己被抓,而兄弟娇美的女人生活却没着落,不免感觉亏欠太多,还有怜香惜玉之情也是重要的因素。王亚樵做好了投奔延安的准备,但走之前必须解决余婉君的生活问题,而且还要亲自解决。

这是飞蛾扑火,尽管王亚樵功夫了得,聪明决定,但终因义字害了他。他携带大量钱款奔赴梧州余婉君的家中,刚一入门就被石灰撒到眼上。在王亚樵愤怒的挣扎中,身中五枪三刀而死。因为梧州是桂系的地盘,他们不敢玩的太大。就割下了王亚樵的面皮,并枪杀了余婉君(杀人灭口防止走露消息)。至此一代英雄蒙难而死。

毛泽东对王亚樵的评价——杀敌无罪,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

谢谢大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亚樵就是民国版的荆轲。他应该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职业杀手,他领导的集团专门负责替人杀人敛财为生,在此基础上王亚樵更多的是自费的去组织刺杀一些他认为对国家不利的人。

王亚樵领导的斧头帮和晨光社都是他的暗杀班底,他和戴笠早年是好朋友,早在替卢永祥做事的时候,浙江的湖州就是他练兵的地方。

湖州是王亚樵的福地,在这里他和胡抱一、戴签、胡宗南结拜为兄弟。在这里他招收了很多人才,后来成为他手下四大金刚的余亚农也是在这个时候加盟的,胡抱一就更不用说了。

王亚樵和戴笠之间的爱恨情仇也从这里开始,他们曾经联手帮助卢永祥除掉了上海警察局长徐国梁。但最终由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靠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北伐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412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请王亚樵在南京发表重要讲话,帮自己站台。王亚樵早年追随孙中山,他没有给蒋介石面子,在大会上痛批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从这时开始,王亚樵就走向了蒋介石的对立面,戴笠则成为蒋介石的铁杆,兄弟二人开始反目成仇。

王亚樵的背后主要靠的是两广的政治势力,号称西南派。主要负责人是李济深和胡汉民,在此之后,王亚樵的很多活动经费也由他们提供。

王亚樵在上海的斧头帮是当时知名的恐怖暗杀组织,他控制的上海劳工总会会员人数达到十几万。他们经常替普通工人打抱不平,打击那些拖欠薪水的不良老板,在广大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王亚樵手下有四大金刚,郑抱真负责联络行动和保管武器,余立奎负责军事行动,余亚农负责政治宣传,华克之负责锄奸。在共产党的影响下,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成员。

他们策动了数次针对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自杀,比如在庐山刺杀蒋介石,在南京刺杀汪精卫,在北站刺杀宋子文。在日本人发起813事变后,王亚樵又派人刺杀了日军高级将领白川义则。

蒋介石对王亚樵恨之入骨,他要求戴笠不惜一切代价,务必除掉王亚樵。戴笠熟悉王亚樵的一举一动,知道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主。他在上海布下天罗地网,结果还是让王亚樵化装成女人逃脱了。

戴笠派出了大量的国民党特务对王亚樵身边的人进行大肆追捕,然后严讯逼供,逐渐摸清了王亚樵的行动特点。中国虽大,但在当时,却基本上没有他的安全落脚地了。

在李济深的安排下,王亚樵躲进了李济深的老家广西梧州。虽然戴笠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情况,但广西是李宗仁的地盘儿,国民党特务不方便在这个地方行动。经过戴笠和白崇禧之间的协商,广西方面允许他在梧州搞暗杀,但不许在这个地方抓人。

戴笠知道王亚樵是一个将义气重情义的人,他抓不了余立奎和他的老婆余婉秋一家人。余立奎拒绝透露任何消息,但余婉秋答应只要戴笠愿意放过自己的老公,她愿意联系王亚樵,配合戴笠进行抓捕。

余婉秋就通过王亚樵的朋友转达了自己窘迫的生活困境,并前往广西梧州,向他索取生活费。同时戴笠派出了自己手下得精兵强将化装成商人,也悄悄来到了梧州。

1936年10月20日晚上,王亚樵亲自给余婉秋送生活费。他刚走进这座小楼二楼的房间,就感觉到空气不对。正准备逃跑时,就被七八个身手敏捷的特务包围了过来。

王亚樵正在观察周围形势,看怎么样能够逃脱,这次背上就中了一刀。他迅速掏出手枪准备和这些特务决死一战,这些人看到没有办法活捉他,就乱枪将他打死。

因为当时慌报情报的人大量存在,这些国民党特务认为把王亚樵的脑袋带回去最好。但当时的天气又太热,脑袋的目标比较大,不容易携带。他们就把王亚樵的脸皮揭掉带了回去,经过戴笠的确认,他的老对手经过五年的较量,终于被他干掉了。

王亚樵死后,他组织的斧头帮和其他暗杀组织都被国民党政府用各种手段强迫解散。因为他和共产党有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王亚樵的门下弟子有不少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想象如果王亚樵当时没有死,在1937年以后的抗战中,以他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精神,日本军官和汪伪政府的高官肯定会被他暗杀不少。以王亚樵的组织能力,汪伪政府的76号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但历史不容假设,他还是没有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白眉大侠十大伪高手都有谁?

优质回答

1、不自量力—梅良祖

2、大言欺人—魏百宝

3、井底之蛙—彭之花

4、装神弄鬼—邹瑞

5、平庸之辈—诸葛元英

6、狐假虎威—昆仑僧

7、不思进取—欧阳中惠

8、虚张声势—陶福安

9、虚有其表—雪竹莲

10、最大的伪高手—普度

王亚樵死后,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了?

优质回答

答:王亚樵的墓碑上镌有碣文,其中有一句称其为“中国近代史上之奇男子也”,可谓恰如其分。

王亚樵瘦小文弱,早期曾做过教书先生,但他天生有一副泼天泼地的胆,因不满于世道黑暗,推崇“血流五步撼天下”的刺客理念,专门策划暗杀上层社会的达官要人,纵横南北,震响一时。

1923年,时在上海王亚樵因反对曹锟贿选,遭到了直系军阀的通辑。王亚樵一怒之下,安排了数十名杀手刺杀淞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该年11月10日下午,徐国梁果乘其自备汽车到大世界对面温泉浴室洗澡,洗罢出门,早已等候多时的十几支手枪齐齐发作。徐国梁浑身被射成蜂窝,不治身死。

王亚樵此举得到了浙江军阀卢永祥的赏识,出任浙江纵队司令,在划湖州之地练兵。

王亚樵在湖州八雀寺、三对门二山之间招兵买马,招到了方振武、余亚农、戴笠、胡宗南、胡抱一、黄文迪等人,均受编任队长之职。

期间,王亚樵自认为与戴笠、胡宗南意气相投,在胡抱一的提议,四人结拜为金兰兄弟。

1926年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常恒芳任安徽宣慰使,王亚樵任副宣慰使,分赴各地宣抚军民拥护北伐。宣慰使署设太湖,副宣慰使署设高良涧(洪泽)。安徽军阀陈调元派兵围困王亚樵于洪泽湖。王亚樵率众突围,一番激战过后,仅有十余人脱围。王亚樵的得力干将阚培林、张在中、殷爱棠、刘醒吾被陈调元尾追擒获,最后惨遭活埋。

王亚樵发誓非报此仇不可。

1928年秋,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兼安徽建设厅长张秋白请陈调元到其住所南京梅溪山庄午餐。王亚樵派出宣济民等一批杀手前往刺杀陈调元。

可惜的是,宣济民等人去迟了一步,陈调元已经离开。

宣济民等人不愿空归,当场击毙助陈为祸的张秋白。

陈调元闻之悚惧,请求调离,辞去安徽省主席,由王亚樵的手下方振武继任。

1930年前后蒋介石集中兵力“剿共”,搞得民不聊生。

王亚樵决定出手除蒋。

1931年,王亚樵命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华克之率陈成等跟踪蒋介石至庐山。因路上关卡重重,无法携带枪械。王亚樵便买来十几只火腿,将枪置于其中,分送庐山。可惜的是,华克之等人取出枪支后,没处理好丢弃的火腿,引起了蒋介石侍卫的警觉。以至于6月14日,陈成守候到出来散步的蒋介石时,尚未来得及出击,已被蒋的巡逻警卫发现行踪。一番枪战过后,陈成倒在乱枪之中。

庐山刺蒋刺蒋失败后,王亚樵杀蒋之心更炽,国民党内部亦多起而反蒋。

蒋介石以退为进,伪称下野退居奉化,密令财政部长宋子文卡住孙科财政、逼孙科下台。

王亚樵于是把枪口转向宋子文。

7月23日上午宋子文与其秘书唐腴胪在上海火车北站下车,埋伏多时的华克之急命开枪,但因宋子文与唐腴胪样貌、服饰、年龄差不多,杀手们乱枪放倒了唐,掼下烟幕弹,安全撤离。

两个月后,九一八事变,丢了东三省的张学良无处安身,来上海休养,让杜月笙帮罩着点。

杜拍着胸膛说,在上海无论遇到什么麻烦,只要吱个声,立马摆平。

张学良于是大大方方地入住杜月笙府。

王亚樵在其门前放了一枚拆去引信的炸弹,让杜月笙转告张学良:要么马上整兵马和日本人决一死战;要么回东北自杀以谢国人。如果二者都不愿、不敢,那么就交出全部财产,购买军火,接济关外的抗日义勇军。以上三条务必择一而行,否则将代表人民予以制裁。

杜月笙脸色大变,告诉张学良:王亚樵对您不满,我罩不住您。

张学良毛骨悚然,连夜离沪。

19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军期间,王亚樵建敢死队,轰炸日军入侵上海的主力舰“出云号”。该舰被炸,虽未炸毁但受到震伤,日军震惊。

蒋介石与日军签订淞沪停战协议,日本外相重光葵来到上海,准备于“天长节”(日本天皇生日)在虹口公园开“中日淞沪战争胜利庆祝大会”。

王亚樵密约朝鲜革命党人金九,由朝鲜勇士尹奉吉、金九、安昌浩携炸弹轰炸庆祝大会。

尹奉吉等人以必死之心往赴,当日,炸死日酋炸死白川义则、炸伤重光葵,摔死日租界商会会长岗村洋勇。

1935年,王亚樵还策划了第二次刺蒋行动。

该年11月1日,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杀手孙凤鸣藏枪于照相机内,准备在蒋与众合影时行事。

但蒋介石见会场秩序混乱,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辞出席合影。

孙凤鸣杀蒋不成,只好退求其次,将愤怒的子弹射向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的行政院长汪精卫。

汪精卫身中三枪,一枪击中左面颊,一枪击中左臂,一枪击中脊椎骨,其中打进脊椎的子弹始终无法取出,折磨了其下半世。

孙凤鸣也因此陪上了一条命。

王亚樵的行为,彻底激疯了蒋介石。

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除掉王亚樵。

最终,王亚樵死在了昔日结义兄弟戴笠的手下。

世传王亚樵的“斧头帮”有十万之众,其实是夸张之词。

王亚樵的“斧头帮”有十万之众的谣言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来,1921年,王亚樵从余诚格手中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劳工总会人数达到数万之众。某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大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往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大怒,前往铁匠铺打造了一百把斧头,从劳工中挑选出了一百名体格强壮者,每人发一草一木把,冲进资本家的大院中示威,因此被传为了“斧头帮”。

实际上,这个“斧头帮”讨到了工人工资后,就自动解散了,毕竟,都是劳工,养活家中妻儿老少才是正事。

一心追随王亚樵亡命江湖的,不过有限的几个人而已。

其中以郑抱真、余立奎、余亚农、华克之四人最为赤诚。

这四人,也因此被称为王亚樵的“四大金刚”。

下面说说这“四大金刚”的结局。

1937年全面抗战打响后,郑抱真组建了一支抗日游击武装,并率部转投新四军。解放后,他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合肥市长,1954年病逝。

余亚农的经历与郑抱真比较相似,他组建了抗日武装加入新四军。解放后也担任过各级军政、政协、政府职务,后来做到了副省长,他去世于1959年。

王亚樵被害时,余立奎已身陷囹圄,一直被监禁到1948年。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担任过民革南京党部职务,后来回到老家安徽后,也先后担任过地区行署委员、省政府委员、一直做到省政协的副秘书长一职,去世于1967年。

华克之是两次刺蒋行动的实际负责人,王亚樵死后,他到了延安,为抗日和解放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华克之去世于1998年,享年九十七岁。

第一次听到斧头帮,还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那个嚣张跋扈的帮派,给小时候的我留下很深印象。在历史上的确存在过斧头帮这个帮会。

一代枭雄王亚樵

这个帮会的老大也是赫赫有名,叫做王亚樵,其实他和黄金荣、杜月笙这些人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些人和传统意义上的帮派一样,收下的都是一些地痞无赖,做的事儿也都是欺男霸女,为非作歹。

王亚樵领导的这个帮派的名字,在很多人眼中,虽然总让人觉得非常暴戾、如同黑社会,像是黄金荣那种的。但事实上,王亚樵和一般人眼中帮派不同,他更像是一个绿林的豪杰,江湖好汉。

王亚樵出身贫寒,在那个时代,有钱人为富不仁,做着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且到处剥削工人,甚至血腥镇压工人运动。

于是,斧头帮应运而生。这些人站在了工人的一面,在1921年的时候,王亚樵成立了劳工敢死队。其实,这才是斧头帮的真正名字。

只是因为他手下成员一般喜欢使用斧头,所以被人们误以为这是斧头帮,却忘记了他的真正名字。

但王亚樵除了做这些,还做了一些其他与传统混混不同的事。

当日本人在中国飞扬跋扈之时,他的斧头帮就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做“铁血除奸队”。

这些人,更像是古代除暴安良的大侠,他们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些欺压良善的坏人,更多的放在卖国求荣的汉奸、日本侵略者身上。

以王亚樵为首的斧头帮的人,使用的手段非常血腥暴力,也非常具有震慑力。

并且,王亚樵本身,也很善于进行暗杀活动,在当时的社会中,的确造成了极大的反响,很多进步人士都把王亚樵当成是一代枭雄、仁人志士。

他刺杀的日本人中,有一个叫白川义则。这个人知名度虽然没有山本五十六之类的人高,但他杀的人,一点不少。在东北,他击败过郭松龄;在山东,他制造过济南惨案,又在1932年侵略上海,可以说是罪恶滔天。

王亚樵不会让这个人活得太好,于是安排一个叫尹奉吉的朝鲜人,把炸弹藏在了暖水壶里,趁着白川不备,扔向主席台,一声巨响,把白川炸成重伤。

后来,由于伤势过重,白川死了。虽然尹奉吉也牺牲了,但这次刺伤事件,奠定了王亚樵民族英雄的地位。

从王亚樵建立斧头帮那一刻开始,王亚樵的对手就非常的多,凡是和劳苦大众以及国家对立的,都成了王亚樵的刺杀对象。

因为在王亚樵眼中,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只能用暴力来颠覆,如果没有人执行道义以及正义,那么,就让斧头帮来执行。

于是,王亚樵不断地策划各式各样的刺杀行动,造成了整个国民政府以及日本人的恐慌。却让所有热爱国人士大为振奋。

却惹恼了国民政府,因为,王亚樵开始谋划刺杀蒋介石。这种行为已经刺破了蒋介石等人的底线。

于是,蒋介石安排戴笠,刺杀了王亚樵。中华民国第一刺杀大王,刺杀了无数的汉奸走狗以及日本人,却最终被刺杀而亡。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亚樵被伟人评价为:抗日有功,大节不亏。这是非常高的评价,也是对王亚樵这个人最中肯的评价。

从这个评价,也可以看出,王亚樵是一个有良知有骨气的中国人。

另外,据传说,戴笠是王亚樵年轻时拜把子的弟兄,同时,戴笠是军统的一号人物,也是一个极善于暗杀的高手。于是,两个暗杀高手分道扬镳,最终兵戎相见。

最终,王亚樵死在戴笠之手,其实,他更是死在了国民政府之手,他以一个帮派的力量,挑战着腐朽的政府以及残暴的侵略者,虽败犹荣。

王亚樵的手下们

王亚樵死了,整个斧头帮群龙无首,逐渐土崩瓦解。上海滩,从此没了一个叫王亚樵的豪杰,黄金荣、杜月笙等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个“钉子户”死了,上海滩又成了哪些人的天下,何不弹冠相庆呢?

王亚樵死后,斧头帮也就走上了末路,而他的手下,也各奔东西,除了上文介绍过的,死在刺杀白川事件的尹奉吉以外,还有几个王亚樵手下的悍将,十分值得一提。

华克之,这个人是情报高手,也是一个伪装高手,他参加过刺杀汪精卫,也参加过刺杀蒋介石的策划,也在早年接触到潘汉年,成了一个党员,也成了我党地下组织成员之一。长期在隐蔽战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1998年去世。

郑抱真,组织策划刺杀蒋介石、白川,在王亚樵死后,逃脱追捕,后加入我党,解放后,成为合肥市首任市长,1954年病逝。

余立奎,王亚樵手下核心成员,在刺杀汪精卫过程中被捕,被羁押,建国后被释放,长期在政协工作,1967年病逝。

孙凤鸣,王亚樵手下重要刺客之一,参加刺杀汪精卫,并重伤汪精卫,但被卫士所伤,牺牲。

贺坡光,王亚樵手下刺客,刺杀汪精卫过程中,辅助华克之,因刺汪案被捕,判刑十年,解放后,因潘汉年案受牵连,被捕入狱,1956年,死于狱中,1985年,平凡昭雪。

余亚农,铁血锄奸团成员,负责宣传工作,王亚樵死后,受李济深推荐,参加抗日同盟,在皖北开展抗战工作,解放后,在安徽工作,1959年去世。

余婉君,余立奎的小妾,被戴笠买通,出卖王亚樵,王亚樵死后,被灭口。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优质回答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这一步棋其实很冒险,没有胜利的把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帮助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他。

这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身先士卒,拼死卖命,都有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后来对他们还都不错。但是,这些人也不是都有好下场,有一些人得以善终,还有一些人则死得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入朝,暗中埋伏在玄武门,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在此前一天,有人密告李渊说,太白金星出现在西南方位秦王府上空,预示着李世民将拥有天下。很显然,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搞的鬼,他们在陷害李世民谋反。关乎到大唐江山稳固,李渊自然不敢马虎,于是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质问他。

古人对天文星象十分迷信,对于这种事,李世民自然无法辩白,所以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的妃子走得很近,给了很多贿赂让她们在李渊身边吹枕边风,以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便借机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的话极大触动了李渊,他很慌张,所以就不再提什么太白金星的事情了,而是告诉李世民说,明天他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叫来对质。李世民计谋成功,他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争取到了为政变做准备的时间。

不过,张婕妤得知了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内容,就派人警告李建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

李元吉得知此事之后,也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但是李建成却觉得,秦王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已经被铲除了,而且宫中禁卫都是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决定去宫中见李渊,也好亲自打探一下情况。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时任玄武门禁卫军首领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人,实际上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这是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月初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玄武门有埋伏,于是骑着马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当二人来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元吉察觉到了有埋伏,于是准备调转马头去东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杀将而出,紧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李元吉心里紧张,他连续向李世民射了三四箭,但都没有命中。李世民拿起弓箭反击,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他坠马而下,当场死亡。

就在李世民继续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尉迟恭带了六七十人赶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中要害,他只是跌下马去了。当好那时候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李世民也跌下了马,李元吉就过去跟他一对一作战。

李元吉其实也很厉害,他跟李世民打了几个回合,李世民竟然打不过他,还被李元吉用弓勒住了脖子 。眼看李世民就要一命呜呼了,摆脱了敌兵纠缠的尉迟恭及时赶到,大声喝住了李元吉。

李元吉知道不是尉迟恭敌手,于是放开李世民,快步向武德殿奔去,准备找父亲李渊寻求保护。尉迟恭是何许人也,他怎能放过李元吉,于是骑马过去一箭就射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的消息,决定为他报仇,于是跟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一起,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兵丁二千余人朝宣武门杀去。

那时候李世民手下的人只有几百,而且还在跟李元吉及其手下作战。眼看冯立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宣武门了,宣武门守卫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不固守城门,坚持率兵出战,结果全部战死。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公谨挺身而出,他臂力惊人,一个人竟然将宣武门的两扇大门都给关上了,成功阻止了冯立率兵进入,保住了李世民等人的性命。

等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之后,他得知冯立率领二千余人在宣武门叫嚣,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然后来到宣武门城墙上,向城下的将士战事二人首级,城下的士卒见事已至此,于是作鸟兽散,冯立和薛万彻也都逃走,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最终胜利。

紧接着,尉迟恭又带人去向李渊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的消息,李渊见事已至此,于是开始装糊涂,将罪过都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头上,然后接见了李世民,父子二人痛哭流涕,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

三天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让其代为处理朝政。

三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

那么,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参与政变的十人的,他们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按官职排序,并非你功劳,下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来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也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起兵之后,长孙无忌前往投靠,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重要的谋臣,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上党县公。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长孙无忌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后来还亲自参加了政变的整个过程,被李世民认为是功臣之首。李世民继位之后,立即册封他的妹妹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

在整个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功勋之臣和外戚,长期担任宰相,是李世民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因此还被李世民封为赵国公,司徒,世袭刺史。

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成为辅臣大臣。在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依然非常大,他每有进言,高宗无不从,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因为诬告吴王李恪谋反,等等,许多人都十分厌恶他。

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长期跟长孙无忌不和。特别是在武则天争取皇后之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因为支持王皇后,开始逐渐被李治所厌恶。许多大臣们嗅到了政治风向的改变,便开始站在武则天一边,与长孙无忌作对。

再后来,武则天致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便借机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659年7月,长孙无忌被赐死在黔州,他死后家产被全部没收,家人也都成为奴婢。

一直到674年,唐高宗才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给与他陪葬昭陵的荣耀。

二,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恭可谓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了,他从武德三年开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不但救了李世民一命,还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白户,是受赏赐最后的功臣之一。

不过尉迟恭这个人人品不算太好,他自恃功高,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不服,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致使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宴席,他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坐在最前面,但排座位的人却将他排在第二,他十分不满,就指责那个人,还在那儿大骂别人。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劝诫了他几句,他就一拳打在李道宗脸上,差点没把他眼珠子打出来。

李世民对此很不高兴,但又碍于尉迟恭救过自己的命,所以不好发作,只是在宴席之后找他谈话,希望他戒骄戒躁,不要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尉迟恭由此开始稍微收敛,但他后来到外地担任都督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很多人都密告李世民说他谋反。

尉迟恭知道自己玩大了,于是找到李世民,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漏出伤口,还说这就是自己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李世民见状,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于是再次选择信任他。

不过尉迟恭晚年的时候倒也学聪明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急流勇退,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而且开始迷信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修建豪华宅邸,十六年间都不曾与外人有所接触。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并让他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侯君集早隋朝末年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后来在战争中立了了不小的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说“君集之策居多”,可见侯君集也是政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率兵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关键人物之一。

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威信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侯君集其实是个不错的将才,他早年不曾读书,后来出将入相了才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绩,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誉。不过侯君集也有个毛病,那就是贪得无厌,他在贞观十三年攻灭高昌之战中,私吞了大量的战利品,因此被弹劾,受到李世民的处罚,因此常常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就找到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跟他约定谋反。但李承乾谋划不当,最后事情败露,侯君集因此被牵连,被李世民处死,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八。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偷来投降唐朝,到秦王府担任幕僚,因为他建议李世民采取自保之策,因此逐渐受到重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犹豫要不要杀死亲兄弟,还让人拿出龟壳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去,将龟壳摔在地上,还说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难道结果不好,就不去坐这件事吗?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李世民由此决心发动政变,张公瑾在政变中以一人之力关闭宣武门,因此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被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张公谨担任定州都督,经常针砭时政,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

后来,张公谨有建议消灭东突厥,并提出了六条必须这么做的理由,李世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历时一年消灭了东突厥,他因此被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仅仅在消灭东突厥二年之后,张公谨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8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被俘虏,原本是要被杀的,但是李世民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就留下了他,他因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宣武门之变中献计献策,立有功劳,被封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

罗艺叛乱之后,他曾参与平叛,但因为他跟罗艺关系很好,所以被人弹劾,但李世民念及他是秦王府旧臣,所以重新任命他官职。

后来李世民准备攻打吐谷浑,唐朝兵还没出发,刘师立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去吐谷浑说服了大量部落投降,因此被封为岐州都督。后来唐朝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刘师立有勇有谋,大败吐谷浑军队,因此被封为始州刺史。

刘师立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看人还是很准的,只不过刘师立寿命短,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多岁。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为人豪爽,有狭义,早年曾在隋朝任职,后来投到李渊手下,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有战功,因此被封为肃州刺史。

公孙武达的特点是打仗不怕死,敢冲在最前面,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在随军与东突厥作战的时候,一千余东突厥骑兵抢掠了大量物资准备渡过张掖河回去,公孙武达命人偷偷绕到河对面埋伏起来,等突厥骑兵渡过一般之后,就下令发起攻击,结果突厥骑兵全部被杀死或者淹死,他因此被封为东莱郡公。

公孙武达在高宗时期去世,时任右武卫大将军,高宗追封他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右卫大将军独孤楷。玄武门之变中,独孤彦云主要负责参与控制武德殿和东宫,立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历阳郡公,幽州都督。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娶了李世民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他因此成为皇亲国戚。但独孤彦云没福气,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战死,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后来他还成为续图的凌烟阁五十三功臣之一。

八、杜君绰。

杜君绰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他依然被李世民封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属于是第三等的功臣。

不过,李世民似乎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尤其重用,杜君绰得到了他的信赖,长期担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后来又被提拔为右军领军将军。

高宗时期,杜君绰成为洛阳留守,升任上柱国。

661年,唐朝东征高句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在与高句丽大将泉男生的战争中杀敌三万,因此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他的人生因此也到达巅峰。

662年,杜君绰在上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等待上朝的禁庑之中,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的资格很老,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追随李世民了,并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宣武门之变中,郑仁泰也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封为游击将军,赐爵归政县侯。

贞观年间,郑仁泰长期担任宫廷宿卫,后来外放到外地担任行军副总管,防范突厥。

高宗时期,郑仁泰参与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后来,郑仁泰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攻打铁勒九姓部落,在天山大败铁勒九姓十余万部落,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663年,郑仁泰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被高宗追封代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是赵郡李氏,官宦世家,他在隋朝末年起兵,后来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参与过虎牢之战,被封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说,在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孟尝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孟尝因功被封为水县开国公,开始长期在宫中担任宿卫。李孟尝于贞观三年参与攻打突厥之战,因功获得突厥奴婢一百,封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也增加到二千户。

高宗时期,李孟尝担任右威卫大将军,经常作为长安留守,在高宗巡游外地的时候,保护长安的安全。

666年,李孟尝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除以上十人之外,也有记载说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也参与了宣武门之变。我们也简单说说这几个人吧。

十一,程知节,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是战绩彪炳的大功臣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程知节深得李世民信任,一路升迁到了左屯卫大将军的高位,还在拥立李治登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656年,程知节担任行军总管,率军攻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因为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所以假传圣旨,劝说程知节让正在追击突厥的苏定方回来,结果影响了唐军将战果扩大。

在回军途中,王文度又劝说程知节将所占的城池里的突厥人全部杀害,然后抢走全部财产,程知节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等班师回朝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被杀,程知节则被免去职务,之后以刺史的待遇回家养老,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十二,秦琼。

秦琼也是早已成名,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是翼国公了,玄武门之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因为他身上伤病经常复发,所以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宫廷宿卫,据说李世民没他站岗都睡不着觉,因此被人们称为门神。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追封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三,段志玄,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

段志玄绝对是个猛人,晋阳起兵之后,他经常带着几十人冲进敌人阵营,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还曾俘虏屈突通,让唐朝得一良将。

玄武门之变之前,段志玄在秦王府担任护军,李建成曾重金贿赂他,他拒不接受,还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这加速了李世民发动着政变的步伐。宣武门之变之后,段玄志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

贞观八年,段玄志作为行军总管,率军消灭了吐谷浑,功劳卓著,因此获得了世袭刺史的荣耀,但他在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四,屈突通,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二。

屈突通曾经是隋朝高官,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就是大将,隋炀帝时期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来与唐军作战,屡建战功,是李渊一生之死敌。不过屈突通后来被段玄志俘虏,因此成为唐朝大将,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屈突通选择支持李世民,后来在取得政变成功之后,被李世民派到洛阳去稳定局势,因功获得六百户(屈突通已经是高官了,没有什么好封赏的了,只能多给点食邑了)。

贞观二年,七十二岁的屈突通去世,李世民十分伤心,追封他为果毅都尉,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公爵爵位,还赏赐他的家人大量钱财。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屈突通陪葬昭陵,只是让他登上凌烟阁功臣榜,后来又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

十五,张士贵。

张士贵是个草根阶级,从小就练习武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张士贵投奔到李渊麾下,南征北战,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完成了人生逆袭。

玄武门之变之后,张士贵成为禁卫军首领,从这一点来看,他在玄武门之变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张士贵先后参与了西南叛乱和平定薛延陀的战争,战绩卓著,深受李世民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就是张士贵随军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召入军中的,他对薛仁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宗时期,张士贵退休,接替他担任禁军首领的就是他的好徒弟薛仁贵。

657年,张士贵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

总结一下:

李世民对于功臣还真是不错,只要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但话说回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每一个人都很有才干,他们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李世民任用他们其实也没什么错。

至于说这些功臣的下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下场,其余人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而且不少人都活了很久,也都受到了皇帝的优待。而陪葬昭陵,也很显然成为了这些功臣的标配,可见李世民对功臣们的感情有多深。

玄武门之变是大唐政治格局的重要转折,开创了唐朝皇位继承人以武装政变夺权的先例。当时随李世民起事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最后将李建成一箭穿心,逼李渊退位,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那么这十个人事变之后都是什么下场呢?

长孙无忌,李世民儿时伙伴亲密战友兼大舅哥,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玄武门之变后当了宰相,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和朝政大权交给他打理,后被李治和武则天联合李勣许敬宗李义府联合绞杀,流放后投缳自尽。

尉迟恭,开始跟刘武周干,后投降李世民,在李世民推心置腹的招抚后成为李世民忠心干将,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位高权重,晚年闭门自守,善终。

侯君集,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官位越来越高,却居功自傲。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

张公谨,早年跟随王世充,后在尉迟恭的推荐下加入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跟着李靖平定东突厥,后来进了二十四臣,并得以善终。

刘师立,事成后,官升至左骁卫将军,封襄武郡公,后来有人告其谋反,李世民未信, 贞观十四年去世。善终。

公孙武达,栎阳人,以侠名闻世,当时在秦王府当右三军骠骑,随李世民入玄武门,玄武门事变后升任检校右监门将军,肃州刺史等职,封东莱俊公,活到李治永徽年间方才去世,善终。

独孤彦云,秦王府嫡系(隋汝阳郡公益州总管独孤楷的儿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还将安康公主嫁给了他。后来他在与突厥的战斗中死去,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凌烟阁待遇和各种封赏。

杜君绰,玄武门之变后封开国县侯,任忠武将军,在初唐战争中很骁勇,高宗时期征战高句丽,斩首三万,归国封左领军大将军。上朝时猝死于禁庑之中。

郑仁泰,秦王府嫡系,玄武门之变后实封二百户,贞观十三年升迁中郎将,贞观二十一年,郑仁泰为右屯卫大将军,成为大唐官职最高的武将之,死后陪葬昭陵。

孟尝,玄武门事变杀死建成、元吉的就是他,事后论功被授为右监门副率,在贞观时期,官最高做到右屯卫将军,黔州刺史,高宗时期右监门大将军,七十四岁逝世,陪葬昭陵。

可以看出,除了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被诛杀外,其他人不论是仕途还是财富,都是很不错的。君王能做到同甘苦,共患难,真不多。不得不说李世民的确可以称得上一代明君。

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

优质回答

秦始皇在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多少兵力可以拿下楚国?”

年少壮勇的李信说:“20万足以。”

老成持重的王翦说:“非60万不可。”

摒弃事后诸葛亮的心态,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选择李信还是王翦?

相信没有几个人会选择用王翦,六十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可以拥兵自重了,即便没有那个心,但光这六十万大军一开动,所需要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况且这还不是近距离短时间作战,因此,六十万大军在大部分皇帝心中,都是一个相当让人肉疼的数字。

对秦始皇来说也如是,所以秦始皇选择让李信为将去攻打楚国。相比于屡立战功的王翦,秦始皇实际上更信任李信,这种信任也并非没有道理。

李信在攻打燕国的过程中立下了头等功,当初,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始皇大怒,提前发动了攻打燕国的战争,他派出的主帅就是名将王翦。王翦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得善终的大将。

如果说白起为秦昭襄王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则王翦为秦始皇扫平天下立下了最强战功,还有他的儿子王贲。

有意思的是,史书中所有关于李信的记载都离不开王翦父子。比如攻打燕国之时,李信是跟着王翦去攻打燕国的,李信率领数千士兵作为先锋部队追击燕太子丹,一直追到了衍水,逼的燕王喜不得不派人杀死了燕太子丹献给秦国,而王翦攻下了燕蓟,秦军大胜而归。

秦始皇对李信在战场上的表现很是满意。当时可用的大将实际上并不多,最厉害的就是王翦父子,但秦始皇又不愿意让王翦做大,因此,他需要新生力量,李信无疑就是他选中的得力干将。

因此,这一战之后,秦始皇对李信很是信任,这种信任甚至超过了未有败绩的王翦。所以当秦始皇决定攻打楚国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信,然后才是王翦,问了同一个问题,得到了差距如此之大的回答。

综合两人的答案,秦始皇决定完全可以用二十万的兵力来攻下楚国,他以李信和蒙恬为将,分两路攻打楚国,而王翦在知道秦始皇的选择后坚持告老还乡,回到了频阳老家。

李信这是第一次独当一面,开始的战争非常顺利。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丘,双双大破楚军,然后李信乘胜追击,向北攻打鄢都,再往东南攻打郢都,又一路向西与蒙恬会师于城父。他们想着接下来直接进攻寿春,然后攻灭楚国。

但就在这个时候,志得意满的李信不知道,他的背后始终有楚人跟随追击,三天三夜不曾停歇,大败李信,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昌平君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的后路,致使李信大败。

事实究竟如何,已经很难说清,但这一次攻打楚国,李信的大军败了,至少损失了七名都尉,最后狼狈回到了秦国。

秦始皇知道后大为震惊,他想过这次攻打楚国的结果,但没有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这个时候的他,突然就想起了王翦,看来只有王翦能够改变战争的结局。

秦始皇这会也顾不得打脸了,赶紧跑到了频阳去请王翦,对于王翦非六十万不可的兵力也不计较了。

为了让秦始皇彻底对他放心,王翦还在出兵之前问秦始皇要了很多的田宅、园林等,并先后五次催促秦始皇兑现,为的就是让秦始皇知道他王翦除了为秦国效力没有别的心思,这六十万兵力完全就是为了攻下楚国而定的。

经过李信之事,秦始皇也不能再说什么,就将六十万大军交给了王翦,然后等着王翦的凯旋。王翦这一仗持续的时间很长,他到达楚国之后屯兵坚壁不出,每天做的事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投石比赛,这样坚持了一年,差点把楚军逼疯了。

打吧,秦军坚壁不出,不打离开吧,又怕秦军出兵,一年后,楚军坚持不住了,当他们准备往东调兵的时候,王翦出兵了,大破楚军,杀死了楚国大将项燕,后又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基本被平定。王翦经此一役再加上后来南征百越,得以封侯。

那么,在攻打楚国战败之后,李信又得到了怎样的处理呢?

《史记》对于李信的最后一条记载是:“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从这里来看,李信打了败仗之后还曾上过战场,是跟着王翦的儿子王贲去的。除此之外,再无他的记载。

这一点就比较奇怪,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告老还乡,秦国实际上已经没有几个得力的武将了,按理说李信这样的武将如果受到重用,应该会在后来大放异彩,至少在秦末应该有他的身影,但是没有。

这就说明李信攻楚失败后失了秦始皇的信任,即便他在此之后还上过战场,但也仅仅是秦始皇无将可用的情况下起用了他,而且还不是主将,等到秦始皇灭掉六国,秦始皇再不肯用他,很可能直接将他雪藏了,所以史籍中也失了他的踪影。

李信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出现,最重要的事迹就是在秦王嬴政在接连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并驱逐燕王喜之后准备乘胜在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继续攻打楚国。此次的主将嬴政想任命“年少壮勇”李信,李信当年曾经率领数千士兵追捕燕太子丹,嬴政对他印象非常好。

所以,嬴政问他:“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回答说不过用二十万人即可,嬴政再转身问老将王翦,王翦却回答:“非六十万人不可”。嬴政认为王翦老了,怯懦了,“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而王翦感觉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了,于是便告老还乡了。

李信与蒙恬兵分两路南下攻打楚国,最开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后来却被楚国军队长途奔袭,李信大败而回(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史记》中没有记载嬴政得知李信战败之后是如何处理李信的,但是说嬴政当时的表现是“大怒”。并且立即亲自去找已经在频阳老家的王翦认错(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

嬴政本人曾经当面笑话王翦老了,怯懦了,自以为李信才是少年将才,结果不仅被李信战败的事实打脸,还要亲自去给王翦道歉,可以想象嬴政有多么难堪了,也可以想象李信的下场有多惨了。

但是没想到,嬴政不仅没有处死李信,反而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先后随王翦之子王贲破灭燕国和齐国。而且,在百年之后,他的后世再次显赫起来,他们就是陇西李氏,其中出名的人物包括飞将军李广以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等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扬名立万结局什么意思​

也许你还想知道赵国怎么被灭的的知识介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