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战国七雄之七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优质回答:
周文王为姬姓。所以,战国七雄并非都是周文王的后代。
1. 秦国、赵国
秦国的祖先为柏翳,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为赢氏。
蜚廉的一个儿子季胜,传五世到造父,为周缪王驾车,因帮助其平定叛乱有功,缪王赏赐赵城,从此造父一族称为赵氏,赵衰就是他的后代,也就是赵国的祖先。
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传五世到非子,因造父所受之宠,承赵城之名而姓赵氏。后因非子,擅长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把他封在秦,让他重新接续赢氏的祀统,号称秦赢。
2. 齐国
齐国始祖太公望吕尚。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帝禹时被封在吕地,也有一部分被封在申地,姓姜。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后代,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
3. 楚国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传四世到陆终,有六个儿子,长子叫昆吾,次子叫参胡,三子叫彭祖,四子叫会人,五子叫曹姓,六子叫季连,季连姓芈,是楚国王族的祖先。
周文王的时候,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叫鬻熊。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传四世到熊绎。
周成王要举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就把熊绎封到楚蛮,封给他子男爵位的田地,姓芈,住在丹阳。
4. 燕国为周室的分支
燕国的始祖是召公奭,姓姬,是周王族的一支,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分。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以后,把召公封在北燕。
5. 魏国、韩国为周文王之后
魏国祖先毕万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为晋献公的车右护卫,因灭霍、耿、古魏国有功,晋献公把古魏国封给毕万,立魏氏。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斯为诸侯,魏国建立。
韩国的祖先为周文王次子周武王后裔,晋武公封曲沃桓叔之庶子万于韩原,立韩氏。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韩国建立。
结语:除了魏国、韩国为周文王的后裔,燕国同为姬姓之后,再往上追溯,秦、赵、楚皆为黄帝之后,而齐国则为神农氏炎帝之后。这也就是为什么齐国成为诸侯联姻之首选国度吧!您认为呢?
我是“读春秋思无忌”,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也欢迎大家关注我。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周朝建立之初,为了更好地管理这样一个十分庞大的国家的每一寸土地,同时为了赏赐功臣、团结宗室,周天子将治下的土地划分成不同的地盘,将它们一一赏赐给为了周朝建立、昌盛所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商朝的遗留下来的一些王公贵族,周天子的王室贵胄。
后来一层一层的分封,各地诸侯在各地享有自治权力,彼此依靠血缘关系和与周天子的一些情分维持着和谐的关系,一片祥和太平。但随着一代一代的传承,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与周天子的情分越来越浅,中间的纽带变得若有若无,如同鸡肋。于是犬戎攻入镐京,周王迁都——历史走向了东周时期。
在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实各地的统治者也都还是那些功臣或者贵胄。那么在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中,还有没有周文王的后代呢?
在周朝建立之初,即昭王九年(前1044),周武王之弟召公奭跟随周武王发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军,商纣王自焚而死,自此商朝灭亡。在建立周朝之初的祭祀大典中,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召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了帝辛的罪责。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册封其弟召公奭于蓟地,建立了臣属西周的诸侯国——燕国。但召公奭和周公旦一样,没有前往封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克前去管理蓟地,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继续辅佐周王室。
晋国是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这个国家也是姬姓,其首任国君唐叔虞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的弟弟。但是,从周襄王十九年(前633)晋文公进行改革——作三军设六卿起,这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瓜分了大诸侯的权力。到了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这晋国的六卿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又在周定王十六年(前453)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自此,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被迫册封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于是,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氏——史称“三家分晋”。而其中韩氏先祖据考证是周文王的后裔,在晋国做事被封于韩原,故得韩氏;魏氏的先祖是周文王庶出子姬高,其后裔毕万在晋国做事封于魏,故得魏氏。韩魏二国虽然姬姓后嗣,但由于被赐姓,便没有燕国那样具有纯正的血统。
我们再来看看齐国,齐国之地最开始是分封给最大功臣——姜子牙的,将这样一块又重要又离都城遥远的封地分封给姜子牙,足见周王对姜子牙予以的厚望和仰仗。周安王十一年(前391),田和废去当时的吕姓齐康公——史称“田氏代齐”。因此,齐国实际上是先吕姓后田姓。
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女主人公芈月是楚国的公主,而这个芈就是楚国的国姓。而西边的秦国先祖秦非子其实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这两个国家都不是周朝国姓——姬姓。然而在七雄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卫国也是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其他网友回答
从姓氏看,表面七国只有魏、韩、燕是姬家的,其实所有周朝贵族都是。就拿齐国来说,吕氏与姬氏互有通婚,后来的田氏家祖陈完是陈国国君陈厉公的儿子,而陈国家祖是武王姬发的女婿,陈国国君有姬氏血统。楚国虽不服周,但与姬姓曾国有通婚,后人自带姬氏基因。秦氏不用远说,就从芈月那论,羋月是楚国王族,楚王族即与姬曾通婚,自然带有姬家血脉。其实如果有时间查史,各姓诸侯基本都与姬氏有亲,外祖也是祖,可以说都是姬家后人。
其他网友回答
战国七雄指,秦国、楚国、齐国、魏国、韩国和燕国。
秦国,秦国的祖先在大禹治水时就跟随大禹立了很大的功绩,商朝时也是比较重要的朝臣。周代时秦人首领秦非子被流放到西部地区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所以叫秦国。秦国国君是赵氏赢姓,不是周文王后代 。
楚国,国君为芈姓、熊氏,是祝融部族的一支。熊鬻是芈姓季连部落酋长,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参加了灭商的斗争,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子”的封号,臣属于周。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齐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封国,不过春秋末年陈亡后,陈国公子陈完(陈厉公妫跃之子)为齐国大夫,其后裔于公元前386年代齐国姜姓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陈国是虞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之株野(今河南柘城),后迁都陈之宛丘(今河南淮阳),让他奉守虞舜的宗祀,是西周朝首任舜帝奉祀官。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魏国、韩国,魏、赵、韩是晋国分裂而形成的。晋国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魏国和韩国是晋国的公族发展而来,姬姓是周文王后代。
赵国,赵国的和秦国是一个祖先,嬴姓赵氏。其中一支侍奉晋侯。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时赵衰一直追随,最后帮文公回到晋国就位因此封为公卿。“三家分晋”后战国列为诸侯,不是姬姓,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燕国,燕国在春秋战国时的存在感最弱,却是正统的姬姓后裔,开国国君燕召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也就是文王的儿子,姬姓是文王的后代。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其他网友回答
西周建立,周文王正宗后代应该就是晋国“始封君”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儿子,西周第二位国君周成王的亲兄弟,姓姬、名虞。现在山西太原“晋王祠”就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据说西周分封了八百个诸侯国!《史记》中记载着71个诸侯国,其中53个为姬姓。实际上这种姬姓并不是周文王的子孙,而是赐姓,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将归顺的胡人,全部赐皇家姓“李”,一样的道理。
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平王将首都迁移到洛阳。其实周文王的血脉子孙也不存在了,原因是每个朝代的变迁,离不开杀戮,杀戮的目的就是斩草除根,怕你死灰复燃,但是周公旦的周礼文化和影响力还存在。春秋时期齐恒公的丞相管仲提出“尊王攘夷”和“华夷之辩”,就是要再一次举起西周的大旗来为唬住夷狄和拉拢诸侯国。这样一来出现了“春秋五霸”。春秋末期,孔子的儒家是从周礼中分化出来的,孔子也就是想恢复西周王朝制度,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战国是从魏、韩、赵三家分晋开始的,魏国的姬姓魏氏和韩国的姬姓韩氏应该说自封的,与西周早期的赐姓相当远;赵国嬴姓赵氏远离姬姓,所以也就不说了。齐国本姓姜,据说是姜太公的子孙,到了春秋末期被妫姓田氏所取代。燕国姬姓燕氏,原因是它远离中原,明显是夷狄,应该是一个赐姓。楚国是姓芈,芈姓熊氏,与西周格格不入。秦国姓嬴秦氏,与周武王的西周风马牛不相及!
《史记》记载秦非子是为周天子养马的,这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将西周延续下来的周礼给打断了,最大的不满!1993年,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发现陵墓,考古人员进行挖掘,证明是秦人皇家先人墓地,被称为“西垂陵园”,这也证明了秦人第一陵园。实际上是秦族、秦文化的根基所在地,被称为“西犬丘”,也就是说秦人早期是甘肃的西戎。秦人在春秋末期出现在中原地区,他最早统一了四川,他能统一中国获得的最大优势陕川大粮仓,同时有两地源源不断的兵源。
中国的文化延续了从西周到今天的“炎黄子孙”论,从血脉来看是大相径庭,中华民族是有各朝代各民族融合的民族!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战国七雄之七国国君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吗有什么历史依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