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宇航员怎么不用吸氧气就可以和全国人民说话 中国宇航员怎么不用吸氧气,就可以和全国人民说话?

网友提问:

中国宇航员怎么不用吸氧气,就可以和全国人民说话?

优质回答:

航天员不吸氧,说明太空舱不缺氧,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问吗?

人在缺氧的状态下一分钟也活不了,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问题提的让人贻笑大方。

太空舱是模拟地球生存状态而建的,太空舱里都可以种植植物,人在里面生存当然没有问题。

这个问题在科学家们建造空间站的时候早就想到了,还需要我们吃瓜群众操心吗?

氧气制作的方法有多种,这属于专业问题,在此就不多做解释了,有兴趣的话,可以网上搜索哦。

其他网友回答

原因是中国宇航员所在的空间站属于密封加压舱,舱室内充满了可供呼吸的空气,且气压能维持在0.9个标准大气压,所以不论是说话还是行动都不需要戴呼吸面罩吸氧。

什么是“密封加压舱”呢?这就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了,人类很早很早以前就发明了飞机,并且将它投入到战争中。

但是许多问题也随着飞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暴露,其中制约飞机性能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气压。

我们都知道,人类最适宜生存的环境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25帕,当海拔升高时,大气压就会下降,大约每升高10米,大气压下降100帕。

当海拔上升到3000米时,大气压将会下降至70957帕,相当于0.68个标准大气压,在这样的环境里,空气开始变得稀薄,含氧量非常低,气温也明显下降。

当海拔达到5000米时,大气压值就只有54004帕了,这时候空气含氧量下降8%,气温下降至-5℃,人类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下图为结冰的商务飞机机翼,由于普通客机的巡航高度通常达到了7000米~10000米高空,如此之高的海拔气温已经降到了-20℃,如果不为舱室加压,机舱内的人员很快就会在缺氧的低温下丧命,这也是客机不为乘客配备降落伞的原因,如果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从高空中跳伞,那么刚跳出舱门就会被冻成冰雕了。

这就意味着5000米就是当时飞机的最大升高极限,一旦突破这个极限,操作飞机的飞行员就会因缺氧和低温产生生命危险,这也是二战时期不管地面有多热飞行员们总是要穿着厚实的皮衣的原因。

如何才能让飞机飞得更高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当然要从气压着手,为了让飞行员们摆脱气压影响,密封加压舱问世了。

所谓的“密封加压舱”指的是通过向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填充空气,使这个空间里的大气压始终接近地面大气压值。

这样一来,身处密封加压舱里的飞行员就不再受到高海拔的制约,飞机想飞多高就能飞多高了。

密封加压舱技术率先在美制B-29轰炸机上实现实用化,这也使得该型轰炸机能在10000米的高空中飞行,战斗机无法对其进行拦截,高射炮也很难打这么高。

二战结束后,密封加压舱技术被应用到商业运营飞机上,客机得以实现洲际飞行,采用密封加压舱技术+抗负荷服技术的高空侦察机甚至能在30000米的超高空中巡航飞行。

下图为B-29轰炸机的驾驶舱,由于采用了密封加压舱技术,飞行员具备了穿着短袖驾驶飞机的条件,不再需要穿着厚重的防寒服升空。

当人类开始探索载人航天技术后,解决宇航员在真空环境中生存问题的方法同样需要密封加压舱技术,因此不论是宇宙飞船还是空间站,它们的本质就是一个密封加压舱,这一点与客机、轰炸机、战斗机的密封加压舱并无区别。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是密封加压舱,为什么战斗机的飞行员需要佩戴氧气罩吸氧,而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却不用呢?

答案与过载有关,所谓“过载”指的是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的合力与飞机重力之比。

当飞行员驾驶战斗机做出高机动战术动作时,飞行员就会承受相应的过载值,过载值越大,对飞行员的身体影响就越大。

当高机动中的飞机所产生巨大离心力时,过载就会作用在飞行员身体上,血液循环就会失衡,引起脑供血不足,造成飞行员灰视甚至是黑视,最后导致飞行员短暂晕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斗机飞行员除了要穿着抗负荷服以外,还要吸入纯氧以确保在脑供血不足时保持大脑清醒,大脑缺氧而晕厥。

很显然失重状态下的空间站并不存在过载问题,宇航员漂浮在充满空气的密封加压舱内并不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现象,因此不用带着氧气罩吸氧也能自由行动,其中自然就包括说话了。

这个答案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空间站不能像科幻片里那样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来模拟重力的原因,如果真的用这样的方式来模拟重力,那么宇航员可真的就需要像飞行员那样穿抗负荷服、戴氧气罩吸氧了。

下图为我军金头盔飞行员正在带着氧气罩用无线电和手势与僚机交流,做空战前的战术安排。战斗机在开展空战时往往要做很大强度的机动动作,如果不为飞行员供氧,那么飞行员就会在空战中晕厥。

其他网友回答

在空间站里面,只要是宇航员活动的舱室,舱内一般都是充满空气的,就跟地球上空气成分差不多,宇航员能自然地呼吸,不需要借助宇航服里面的维生系统。

在宇航员进入空间站之前,会有一些压缩气瓶通过货运飞船先期发射上去,在宇航员到达后,这些空气会迅速充满宇航员需要活动的舱室,那么宇航员就可以脱下沉重的宇航服,在空间站里很轻松地活动,这也有利于进行一些科学实验。

除了从地面上携带一些压缩气体之外,空间站还为宇航员配备了强大的生命保障系统(LSS),这个系统可以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水又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和氢气来合成,这就可以达到资源的可再利用,有助于宇航员在太空长期活动。

我们的天宫空间站上面就有这样的生命保障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支持3名以上宇航员3个月以上的生存。

那在天宫空间站的舱内,和地球上的大气差不多,那当然就可以很自然地说话了,由于有空气,声音也可以正常传播,三名宇航员当然就能和全国人民打招呼了。

其他网友回答

6月份我们神舟十二号把三名宇航员送到了太空,所以一时间天和空间站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对于天和舱的内部乾坤很好奇。

可是很多人却说不清楚到底空间站内部氧气是如何分布和如何形成的。

首先来谈谈天和舱内部的空气,其实和地球上面的分布比例是一样的,这也是经过漫长的变化进步才到今天这一步的。之前最初国际空间站是宇航员必须携带氧气罩,之后开始在舱内充斥纯氧,可是因为纯氧环境特别容易出事故,经过几次失败之后,开始采用现在的和地球差不多空气比例的环境,也就是多数为氮气、少部分为氧气。

然后是氧气从哪里来呢?其实最初也是从地球携带,可是这完全不够用,后来就采用的是电解水的形式,基本上1升的水,完全电解释放的氧气就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需求量。

二是二氧化碳怎么处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电解水过程中加入了催化剂,之后再通过系统和二氧化碳反应,这样循环再产生水,达到循环的一个效果。

其他网友回答

天呐,你这种问题是如何从脑袋里产生的?

人,肯定不能缺氧气。

缺了氧气分分钟玩完。

但是,你如何感觉航天员和全国人民讲话脱离氧气了?

空间站是密闭的,里面缺啥都不能缺氧气。航天员的航天服(头盔)里也有氧气……。

算了,不说了。这问题答的自己都不知道所以然了,还是去看科普知识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中国宇航员怎么不用吸氧气就可以和全国人民说话.jpg”/>

与中国宇航员怎么不用吸氧气就可以和全国人民说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