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薛定谔的猫在生活中比喻什么?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就怪了,薛定谔的猫纯属量子问题,可能薛定谔也没想到在现实比喻什么。
因为直到现在,科学家测定一个粒子,都必须用一个光子去照射这个粒子,因为直到今天,科学家都没找到比光子更小的工具,而光子和粒子的质量差不了多少,你用光子去照射粒子,光子便会对粒子的运行轨迹造成干扰,所以你对粒子的速度测的越准,则对粒子的质量测的越不准,反之你对粒子的质量测的越准,则对粒子速度测的越不准。
这就是
“测不准原理。”
而爱因斯坦根本就不相信测不准原理,便说:
“上帝不会扔骰子来决定粒子的性质。”
薛定谔反唇机讥说:
“一个盒子里装一只猫,你知道是死猫还是活猫?”
所以薛定谔的猫在现实中并不比喻什么,硬要比喻的话就是张玉环案了,杀害孩子的一切疑点都在张玉环身上,却没有直接证据,办案人员便想尽办法取得张玉环的口供,然而有口供没证据仍是疑案。
这也算是测不准原理吧,所以现实中的张玉环也就成了薛定谔的猫。
其他网友回答
薛定谔的猫在生活中比喻“待证实的未知”,在科学上指“叠加态”。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当你不去观测它时,它是处于“叠加态”当中的。
比如在观测前,“猫即是死的又是活的”,“胎儿即是男孩又是女孩”,“回答者即是胖子又是瘦子”。
以下叙述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是我还是希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废话。
所谓的观测分为两部分,即“观”与“测”。
测
测需要“工具”,这里工具不止是我们说的尺子、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它指向的其实是用以定位事物的“附加条件”。
譬如,我们每借助一种工具,就相当于添加一重假设,用科学的话来讲,就是“维度上升一重(维度不只有空间、时间)”。
观
“测”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观”就很难理解了。观是一个量子理论中非常暧昧的话题,也就是说从什么“角度”去测的问题。
换而言之,就是谁才是“真正的观测者”的问题。
到底谁看到猫,猫就被确定生死?到底谁说的话算数?
这里显然涉及到了形而上学的层面,也会牵扯出一系列科学史。当年玻尔被爱因斯坦诟病也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他一直态度暧昧。
其实这就是暗指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背后那个被称作“神”的“主观”视角。
所以当玻尔一屁股坐在神坛上不下来时,爱因斯坦就非常不爽了。毕竟,他认为自己的公式应当是最后一个物理学公式,玻尔的位置应该是自己的。
换而言之,爱因斯坦只是认为不应该有一个“自己以外的人格化的神”在掷骰子,这个“神”应该是自己,自己在掷骰子,而对别人来说,这个世界应该看上去是符合因果律或者命定论的。
爱因斯坦不是不承认量子理论的正确性,他只是不愿意承认玻尔自封为“神”(因为这个理论是他提出的)。
我们会发现,薛定谔和玻尔之所以分道扬镳,根本上也是因为这个封神之战的最终胜利,最后,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
犹太教不希望有人自封为神,不希望世俗讨论形而上学,所以最后把爱因斯坦抬出来封神了(媒体就是权力的传话筒)。
薛定谔的猫,乍一看上去只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名词”,好像只是代表了“实践精神”,而事实上,它背后牵扯的是形而上学,是神学,是信仰之争。
当然,现在我要用最大的声音喊出,我相信量子理论,但是我支持爱因斯坦,因为我支持我自己才是“主”(开个玩笑)。
以上不代表作者观点,也不涉及违禁内容,请对作者手下留情。
其他网友回答
薛定谔是奥地利的科学家,他是一个横跨多学科研究的等一人,由他开启了人类DNA的研究和关于平行宇宙的猜想,他的这个试验用即死又活的猫来描述生活中未知的不确定结果。
其他网友回答
你约女孩出去吃饭,你约了才知道结果她是去还是不去,你不约就永远不会知道她会不会去。
其他网友回答
您想弄清一枚鸡蛋的好坏……不敲开它,它可能有好有坏,敲开它,它就真“坏”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薛定谔的猫在生活中比喻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