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汉字有什么优点?

网友提问:

汉字有什么优点?

优质回答:

汉字是祖国的文字,祖国的五千年灿烂文明,汉字功不可磨。世界上各个优秀的民族,都有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说,一个民族有没有自己高尚且优美的文字,是衡量这个民族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消失了,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个民族也基本上被别的民族同化了。

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集形、声、义三位一体,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有这么一种现象,用汉语的民族学习英语等拼音文字相对容易些,而用英语等拼音文字的民族,学习汉语相对难些,这说明用汉语文字的民族更具智慧和才能。

一个汉字不但优美,它还能透露出许多的信息,这是其它文字做不到的。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艺术,凝结着人类高超的智慧,在世界历史上,没有断代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关,往细的说,与汉字的应用也有关系。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字三段论」曾经是中外语言学界普遍认可的「普适规律」:

形意文字——意音文字——拼音文字。

汉字作为一种「意音文字」,长期以来是被作为一种落后文字来看待的,「拼音文字」被认为是先进的文字。

这是上个世纪最普遍的看法。所以,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之道,首先,就是从我们的语言文字进行「开刀」。

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国音运动、切音字运动、简化字运动,各路仁人志士,百家争鸣,方法不同,但大家都是想挽救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

许慎对文字的总结是非常到位,文字乃「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垂后,后人识古」。

人类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不是语言,而是文字,文字突破了语言的局限,能够跨越时空,传到远处,留给未来,可以说文字是人类的科技树之根。

如果文字落后,就决定了起点的落后,导致整个民族的落后,所以,才有那么多先辈投入毕生的精力到这场「革命」当中。

我们今天要以「理解之同情」的心态,充分考虑时代的局限性进行审视,不要开「上帝视角」认为你比他们高明。本文也没有丝毫此意,我只是根据文献,有什么说什么。

鼎鼎大名的周有光先生,在《汉字改革概论》一书中就说,更是斩钉截铁的说:世界文字会殊途同归,迟早要变成拼音文字,不会因为语言特点和社会习惯而又例外:

周有光先生早年著作《汉字改革概论》一书中的书影截图:

引自:周有光,《汉字改革概论》(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页1-3

新中国的文字改革争议不在简化字,简化字是毫无争议的,而是长远目标:汉字拼音化。主要争议就是在这一点上,这个争议主要在知识分子中间。

当时中国政府没有想要「汉字拼音化」,「汉语拼音」不是为汉字拼音化做准备,网上一些人喜欢道听途说胡说八道。

相反政府当时对这个问题非常谨慎,甚至将「汉字拼音化议题」排除文字改革范围,周总理在文字改革会议上说得非常清楚。

详细可以参考1958年1月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所作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

周总理的讲话非常清楚,汉字前途问题你们(指知识分子)可以争鸣,但不属于文字改革范围:

鼓吹汉字拼音化的有周有光、吴玉章这些人,周、吴两人后来承认把这个问题看简单了。

所以,新中国的文字改革中,完全是周总理负责具体的事物,政府知道汉字拼音化的复杂性,对汉字前途到底是拼音化还是怎么回事,没有急于定调。

毛说过汉字将来可能要拼音化,但他也意识到现阶段是不可能,等于割断历史,应该先搞简化字。

汉字前途问题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当年的文字改革是没有说一定拼音化的,这几十年其实一直都没有什么结论,缺乏突破性的进展。直到近几年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文字三段论」并不是普适真理。

香港中文大学的张学新教授通过实验发现:中国人在阅读汉字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特定类型的脑电波,阅读拼音文字的人没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指出汉字和拼音文字完全属于不同的两个系统。

张学新,男,河南平顶山人。中国科大少年班本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耶鲁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个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论文指出:

阅读汉字和阅读拼音文字有不同的脑加工过程,会产生一种特有的脑电反应,将其命名为【顶中区N200】:

张学新, 方卓, 杜英春, 孔令跃, 张钦, & 邢强. (2012). 顶中区n200:一个中文视觉词汇识别特有的脑电反应. 科学通报, 57(5), 332-347.

张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汉字的【拼义理论】:

张学新. (2011). 汉字拼义理论:心理学对汉字本质的新定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这个研究曾经非常轰动,我没有相关的学术训练,无法进一步解读这个实验的意义,也不敢瞎说。

——————————————————————-

那【顶中区N200】和【拼义理论】目前来看意味着什么?

张教授拼义理论给出的答案是:

「汉语、汉字」二位一体,无法分割,汉语有高效简洁的优势,这必定会带来上下文预示性稍差,所以,汉语无法脱离汉字存在,这是汉字不能拼音化的根本原因。

汉语构词功能最符合人类思维模式,「义基」与「义基」的拼合产生新的意义,不像拼音文字的复杂词,是通过语义简单组合而成。

所以,初步来看,汉字可能无法拼音化。

或者说如果要将汉字拼音化,其实制约的汉字的优点。

我们没有必要诉诸「汉字拼音化」进化成『高级文字』,或者说拼音文字并不是比汉字更高级。

简单的说:汉字拼音化可能让汉字简洁、高效、构词符合人类思维模式的优点荡然无存,得不偿失。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答。汉字有五千多年悠久的,灿烂辉煌的发展史。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汉字有象形字,形声字,逻辑字,哲理字形等等字形。书写起来娟秀美丽。能书写出多种字形。有龙飞凤舞,万馬奔腾,行云流水之势。美妙无比。

汉字组成语言更是波涛汹湧,起伏跌宕,顿挫有致,铿锵有力。惊风雷,泣鬼神。这就是汉字汉语。

全世界的文字中,唯有汉字奥妙绝伦。学无止境。

汉字。亮如星。美如月。灿如霞。汉字万岁。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曾经被被唱衰,面临存亡境地

汉字问题是近代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以及后来较长一段时间争议颇大的话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很多著名文人唱衰汉字,其中包括鲁迅、钱玄同、瞿秋白、吴玉章、陈独秀等,这些学者在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或附和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论点。早在清末就有学者萌生了“废除汉字”的想法,比如对创制汉语拼音有贡献的卢赣章就说:“汉字是普天下之字之至难者。”清末《新世界周刊》的编者吴稚辉也认为“中国文字,迟早必废。”

当时唱衰汉字成为一大潮流,俨然到了汉字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的。一大批接受西方科技和教育的学者,以新文化新思想武装头脑,极力抨击当时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力图挽救中华民族的颓废之势。他们偏激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万不可因此轻易贴上“中华民族败类”的标签。

汉字经历了一次劫难最终还是坚强且茁壮地存活了下来。这同汉字的自身的优点是分不开的,天生具有坚强的基因,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摧毁。

天生具有延续了数千年的坚强基因,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摧毁

下面我们就汉字的优点进行总结和讨论:

第一、汉字具有形体优势,宜于辨认区分

汉字的外在形态基本呈现一字一形体,字字之间便于分别,方块形状整体美观。这种外在规整的形体利于阅读识记。而拉丁文单词则长短不一,呈线性排列,极为相近,阅读时要着眼于字母的变化。据调查,英文与中文曾做过阅读速度的对比,结果中文阅读速度是英文的1.6倍。这里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拼音和汉字的对比阅读:

第二,汉字就像积木一样,可以组合出许多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因此这使得汉语字词的量大大少于拼音文字的数量。

汉语基本都是单音节词,单字可以作为词根使用,可以组合称若干新词。比如“人”,可以组合人民、人群、人格、人性、人物等新词。使得词语的理据分明,易于记忆。汉字自古至今大约有5万左右,但常用汉字只有三千左右。

1956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常用字为1600个,次常用字为2004个。至1981年有所增加,一级常用字为3755个,但《人民日报》社字库里的汉字数只有3000个左右。我们再来看英语,每有一个新概念就要重新利用26个字母来造新词。有关资料显示,英国供小学生使用的词典,单词量就达到60多万,数目惊人。

第三、汉字形体的形义结合性,易于区别同音异义字。

音同字形相同会给交际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汉字的形体则并不是完全由音决定,多数情况下是由意义来决定的。汉字音同但汉字却不一定相同,字形为意义的表达带来了便利。如果汉语采用拼音文字“机”“讥”“饥”“鸡”“肌”“吉”等则是完全相同的,就给交际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看到了汉字就会立刻联系到了意义。

第四、汉字更易于电脑处理

说到汉字的电脑处理,可能很多人会说,汉字在此方面远远落后于英文。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毕竟电脑技术是在英文环境下产生和设计的。汉字的电脑处理起步虽较晚,但也非常顺利地实现了中文的机械化。在多次电脑比赛中,汉字形体结构的编码速度都超过了拼音编码的速度。

第五、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书写工具,还是特殊的艺术形式。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等,汉字的每一个阶段都赋予了艺术特色,很多汉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征。透过汉字我们能了解远古祖先的生活生产情况,甚至能窥探先人的思维方式。比如“農”字的产生,就与古代使用以河蚌(蜃)制作的农具相关,“辰”为“蜃”之本字,所以“農”由“辰”构形。

另外,汉字匀称的形体特征,笔画的多彩变化,人们借此创造出了具有美学价值的书法。这是拉丁拼音文字无法超越的。

结语

当国家陷入困境,新文化传播走进死胡同,作为载体的文字首当其冲;但是真金不怕火炼,最终,破局,汉字依然光芒万丈!

汉字当然也有不足,为切合正题我们今天只谈优点。也正是汉字的优点使它成为唯一发展延续下来的象形文字,并最终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甚至影响到全世界。

(原稿:字本论;第二次完善:好友一片叶儿飞。特此感谢好友!)

参考文献:

贺友龄,《汉字与文化》,1999年。

其他网友回答

汉字是人类现有传承文字最古老、却最具生命力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起源上限已不可考,但至迟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早年,汉字已发展成为系统完整的成熟文字。如果说商代的甲骨文留下的只是一堆卜辞,没有多大的现实生活意义,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浩若烟海的各类文献,记录下来的却是活生生的社会画面和动人场景。孔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编修的《诗经》,收录的多是自西周早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间的民间民歌,其中首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现在幼儿园小朋友都能背诵,可见古老的文字仍具强大的现代生命力。

汉字字库可能超过十万,可常用字却不过四五千。认识和掌握了八百至一千汉字,就能书写简单的便条,同时借助字典就能看书看报;认识二千汉字,就能达到扫盲标准;认识三千汉字,阅读古典四大名著完全没有障碍;认识四五千汉字,阅读原版古籍已不在话下,而这一切只需读完高中就可以了。

近代中国是中国社会生活剧烈变动时期,虽然新词组海量巨增,但新造汉字可能不过百,且多属新发现的科学新元素,如碳氢氧、铀镭钚等,如果不深究,可能感觉不到是新造汉字。现在虽然已步入信息爆炸时代,我还真不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新造过什么汉字。现在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每年不知道要产生多少新概念、新词组,而古老的汉字完全可以通过字义组合组成新概念新词组,做到不留痕迹。如“激光”的命名,就是中国科学家根据外来词义“受激发射”的意思而创造的,我等虽是科盲,但看到“激光”一词,也能了解“激光”大致是什么东东。

反观西方拼音文字,虽然新增单词可以不费力读出读音,但要明白是啥意思,靠猜肯定做不到,大有“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之慨。特别是科学论文,专业性极强,想跨行跨专业阅读,不进行专业培训可能做不到啊!据说要想完整阅读四五百年前莎士比亚原著,本科生未必做得来。

汉字的新生,我们得感谢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得感谢“现代毕升”王选那一代探索者。据说当年评选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发明创造,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荣膺第二,而第一是赫赫有名的“两弹一星”!

为我们祖国灿灿的文化自豪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汉字有什么优点.jpg”/>

与汉字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