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被袁世凯害死的吗 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是如何躲过清朝皇室追杀的?

网友提问:

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是如何躲过清朝皇室追杀的?

优质回答: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光绪去世后不久便病逝于仪鸾殿。

由于光绪无子,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在慈禧生前的安排下,被过继给光绪,成为清朝最后一任皇帝。由于溥仪才3岁,光绪的皇后隆裕又无辅政能力,于是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与隆裕共同执掌国政。

(载沣旧照)

没想到,载沣上任后想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袁世凯,那么他和袁世凯究竟有什么仇什么怨呢?

说起来,载沣对袁世凯是非常痛恨的。

早年戊戌政变前,光绪本想借助袁世凯新军之力,逼迫慈禧交权。没想到拥护变法的袁世凯表面应承,转头就向荣禄告密,结果变法失败。光绪不光被剥夺了行政大权,还被慈禧囚禁在瀛台。

载沣是光绪的弟弟,对于告密者袁世凯,当然非常痛恨。

另外,皇亲贵族们对袁世凯,也是相当不满和妒忌。

原来,自从太平天国开始,养尊处优的八旗军和花大价钱养起来的绿营兵,根本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全靠汉族大臣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和李鸿章创建的淮军来平定内乱。

根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汉族大臣渐渐成了清王朝的顶梁柱。

袁世凯的机会非常好,他在平定朝鲜甲申政变后,由于表现突出,得到了李鸿章等重臣举荐,成为训练新建陆军的总教头。也正是此时,他培植了徐世昌、段祺瑞等亲信。随后,袁世凯又升任山东巡抚。

(袁世凯旧照)

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时位极人臣。再加上他的确办了一些实事,深得慈禧器重,很快便成了慈禧身边的小红人。

在官制改革和预备立宪等政策上,袁世凯不光在政治上出尽了风头,军事上亦由他说了算。

北洋六镇编练成军后,除了第一镇八旗军是由满清贵族铁良统领,其他五镇全在袁世凯控制之中。袁世凯又把培植的亲信,安排在军中重要将领职位,因此他很快成为军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

皇亲贵族们眼看袁世凯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大,那是相当辣眼睛。他们担心世袭地位会受到袁世凯的威胁,也感叹一直崇满抑汉的满清,竟然沦落到封疆大吏多由汉人出任的局面。所以,他们对袁世凯多有弹劾。只是慈禧正是用人之时,放眼望去,这些皇亲贵族哪个不是徇私舞弊,一心只想捞油水,根本就挑不出一个能用的人。所以,他们明知道袁世凯权势太大,却也毫无办法。

慈禧去世后,手握军政大权的袁世凯,重金收买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两人很快组成利益集团。奕劻图钱,袁世凯借奕劻的名号,在朝中大肆打压异己,垄断朝政,四处安插亲信。这样一来,不光军中将士唯袁世凯马首是瞻,朝中亦处处是他的党羽。

早就对袁世凯又妒又恨的皇亲贵族们,自然团结在摄政王载沣的身边。他们列举庚子之乱时,慈禧下旨要地方官员进京勤王,但南方汉人督抚却拒不执行朝廷命令,还与洋人互通搞“东南互保”的例子,指责袁世凯。

紧接着,近支皇族有人又揭发袁世凯密谋赶截沣下台,拥立隆裕太后垂帘听政。总之,这些团结在载沣身边的皇亲贵戚们,一心想借载沣之手,除去他们的心腹大患。

载沣其实也很明白,就算没有杀兄之仇,但手中的权力,早晚也会被袁世凯架空。所以,他决定诛杀袁世凯。

(张之洞旧照)

那么,袁世凯又是如何逃过这一劫的呢?

起了杀心的载沣和隆裕太后,把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和军机重臣张之洞请来,共商诛袁之事。

谁知奕劻听罢便长跪于地,只是不言。

倒是张之洞,虽昔日与袁世凯有隙,但他却坚决反对。他认为皇帝刚驾崩,就诛杀老臣是不祥之兆。再加上新君继位,皇权不稳,袁世凯势力遍布朝廷地方和军队,此时杀袁世凯,必会引发朝廷动荡。

载沣虽觉得张之洞所言有道理,但还是耿耿于怀,担心袁世凯发生兵变夺位,所以他一直没放弃刺杀的决定。

不过,由于军机处到处都是袁世凯的亲信,很快袁世凯就得到了消息。他为了以防万一,以“助朝廷平兵变”为由,命段祺瑞带兵回北京,随时应对不测。

载沣看到这一切,深知诛袁已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便以“足疾”为由,撤销了袁世凯所有的职务,命他回家安心养病。

袁世凯眼见权力再一次被人从手中夺中,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模假样带着家眷回了河南。

随着辛亥革命爆发,载沣很快就发现,北洋新军根本不听他派去的满洲大臣的指挥。眼看清王朝就要覆灭,载沣只得请袁世凯重管军事。这次袁世凯没有马上上任,他一直以“足疾未愈“为由,拒不上任。

万般无奈之下,载沣只得解散皇族内阁,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并辞去监国摄政的职务。袁世凯这才“勉为其难”,走马上任。

让载沣万万没想到的是,袁世凯上任不久,清王朝便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史料:《清史稿》)

其他网友回答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世凯入朝作战,因“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年23岁的袁世凯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得到了朝鲜上下的一致好评。

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此举粉碎了日本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这正是日本人痛恨袁世凯的主要原因。

袁世凯也因此入了李鸿章的法眼,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朝鲜的太上皇。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兵败如山倒,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天津练兵大臣兼直隶按察使,在天津小站训练六镇(师)北洋新军,也正是此时,培植了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心腹。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1898年,戊戌变法,光绪本想借助袁世凯新军之力,成就大业,不料袁世凯二面三刀,转头向慈禧告密,结果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瀛台,六君子被杀,慈禧重新出山。

1906年,老道的袁世凯主动向慈禧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7年,慈禧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将调离北洋,到朝中任职。

袁世凯大肆联姻,他的十五个女儿中除四、八、十五早夭外,其余多嫁给张人俊、薛福成、杨毓珣、陆宝忠、孙宝琦、荫昌、曹锟等权贵后代,与他们结成牢固同盟。

1908年11月,光绪、慈禧接连病逝。

由于光绪无子,遵慈禧遗旨,醇亲王载沣的3岁儿子溥仪,成为清朝新帝,醇亲王载沣被任命为摄政王,与隆裕共同执掌国政。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道光帝之孙,光绪帝同父异母弟,溥仪之父。

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监国摄政,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

慈禧去世后,袁世凯与首席军机大臣庆奕劻大搞权、钱交易,袁世凯借奕劻的大旗,在朝中大肆打压异己,垄断朝政,渐成为实际掌权者。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平定内乱全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人,满族皇亲贵胄平时就是逛窑姐、玩鹰、耍酷,现见袁世凯权力暴涨,一些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洲亲贵集团认为汉人以对他们地位构成严重威胁,诛杀袁世凯的呼声此起彼伏。

载沣也认为,袁世凯势力日隆,同时袁世凯推行新政跟自己作对,不但自己的日子,将来自己儿子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加之杀兄(他认为是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然而袁世凯告密是否直接导致戊戌维新成败的主因,至今仍有争议。近年的研究发现,光绪发动政变,实起于袁告密之前,且袁世凯告密无确切证据。并且,以袁世凯当时掌握的七千人新军战力,亦不足以对抗听命于荣禄驻扎在北京附近的九万人部队)之仇,决心杀死袁世凯,除去心腹大患。

袁世凯又是如何逃过这一劫的呢?

摄政王召开军机会议,提出要杀袁世凯,张之洞虽昔日与袁世凯有隙,但他认为皇帝刚驾崩,主少国疑,诛杀重臣,决非吉兆,袁世凯势力遍布朝廷地方和军队,此时杀袁世凯,必会引发朝廷动荡。

奕劻反问摄政王:“杀袁世凯不难,但他的北洋六镇十万人马如果造起反怎么办?”

袁世凯一年几百万上供的真金白银发作了,杜月笙别人存钱,我存人脉,原来他是从老袁那学的!

耳目众多的袁世凯得到消息后,命令心腹段祺瑞带一镇(即一师)人马,荷枪实弹,到北京近郊“剿匪”,有事没事的放上几炮。

这几声炮响,让载沣明白了一切。

袁世凯瞅准时机,上了道辞职的奏疏,请求回家养脚病。载沣贵为监国摄政王,无胆识,无谋略,万般无奈下,只好借坡下驴,放了袁世凯。

袁世凯在得到朝廷保证到此为止,以后绝不加罪的承诺,先磕头谢恩,之后还不忘高呼万岁,假模假样带着家眷回了河南。

袁世凯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每天面上赋闲垂钓、吟诗作画,写下“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实际却是“世凯虽家居,而奕劻在政府,政无大小毕报,北洋官吏布满京外,惟世凯意旨是瞻。”

1911年6月铁路风潮引爆10月武昌起义,载沣立即惊慌失措的调兵遣将,竟发现北洋新军中的五镇只效忠于罢黜回籍的袁世凯。

明知重新起用就是与虎谋皮,上天无门的载沣唯有重新起用袁世凯,10月14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令他南下镇压革命。

可袁世凯认为清廷并没有把前方军事的指挥全权交给他等原因,依旧用“足疾未痊”为借口拒绝出山。

11月1日,清廷无可奈何任命袁世凯为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自此,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实际被袁世凯所掌握。

1912年2月12日,以“月月所用用四百万元”,换来隆裕以太后《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延续了2000多年封建统治宣告终结。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题主这题目出的,老梁蹲电脑跟前,将一杯茶水灌下肚这才有了个头绪。所以这题目要想把他回答的好喽,咱得从袁世凯是如何崛起说起,这才能完美的回答题主的问题。

得,咱这就开讲,袁世凯是如何崛起的?

大家伙都知道,袁世凯有一外号叫袁大脑袋,原因就是他有一个硕大无比的大脑壳,这脑袋瓜配上他那个五短身材,有点搞笑的意思,所以背后人们都叫他袁大脑袋。

这么说吧,这脑袋虽然大,但真装不下多少圣贤书,最后没得法子,想要赌一把,这就扔了手中的笔,脑袋上套一军帽,拿着大刀片子就挤进了军队,靠着武力值混个一官半职的。

他这决定让他的人生从此走上了咱大中华历史大舞台的前沿。而袁世凯袁大脑袋之所以能走上人生的巅峰,和他赌徒一般的性格有着莫大的联系。

说道这里,也许有人要扯着老梁的袖子问:“人家咋赌的?咋就能赌出个总统,外加八十三天皇帝的命?”

老梁在这里,举个例子,大家伙瞅瞅。

当年袁世凯袁大脑袋,还在朝鲜那嘎达蹲点的时候,朝鲜发生了甲申政变,这有人想要赶走当时的朝鲜国王,将国王这帽子按自己脑壳上。

咱转过脸,瞅瞅那个蹲在小岛上的矮地瓜小鬼子,这货一直就有想离开生自己养自己的破岛登陆大陆的想法,这朝鲜来这么一出,小鬼子拍着大腿根可就乐坏了。

这一家伙就派一队矮地瓜们冲进了朝鲜四合院,啊,口误是王宫。打的招牌就是保护朝鲜国王,这国王可就落在了小鬼子的手里。

本来朝鲜就是咱的属国,大清的大头兵就在旁边瞅着,小鬼子来这么一出。大清一帮子官员可就傻眼了,小鬼子这是要闹几啊?咱咋整啊?咱没有朝廷的指示啊?咱请示之后,来了指示最快都得半个月,到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咋整啊?要是让小鬼子整个朝鲜独立,咱又咋搞呀?

好吧一堆的问号和问题,就怼在了这帮子官员的脑壳上,大家就蹲在办公桌子上开始了大讨论。

咱本文的主角袁世凯袁大脑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瞅这架势,得,这帮人你就是给他一年的功夫,他也解决不了问题。

“大家伙先讨论着,俺老袁出去撒泡尿!”袁大脑袋一抬手和大家伙打了一声招呼,这就出去了。

咱袁世凯袁大脑袋真去撒尿了吗?那不是扯淡吗?他这是要去赌一把,一出去就召集了自己的队伍,一股脑就拉到了朝鲜王宫那四合院里,要和小鬼子干一架。

这两帮人可就怼一块了。说道这里也许有人问:“老梁这两帮人是谁开的第一枪?这是国际事件,开第一枪的要负全责的!”

不知道,就这问题那些个前辈们都讨论了一个多世纪了,都没结果,反正双方都不承认是自己先开的枪,这就是一桩悬案啊!

但袁大脑袋在战斗中发现,自己的亲兵倒下那么三五个,顿时火冒三丈:“弄死这帮瘪犊子!”一声令下,一帮子大头兵可就开始冲锋了。

小鬼子一瞅,哪来这么一帮子不要命的主,撤吧!这就滚蛋了,咱就赢下这一局。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就这么一出让小鬼子安排的甲午海战深深的拖后了十一年,就现在小鬼子那帮子矮地瓜们还为这事,骂袁大脑袋不是个东西。

得,咱转回头,再说正事,事后袁大脑袋的事被老寡妇慈禧知道了,那个夸呦。好吧,小凯子的名号就落在了慈禧的脑子里了。

小站练兵

这转眼就赶回了国内,正赶上满清要建立新军,在小站练兵。慈禧眼前的红人荣禄觉得袁大脑袋不错,想要让他主持练兵,但朝堂上却派了一个姓胡的翰林。这胡翰林除了读过一本兵书之外,关于兵事啥也不懂,荣禄瞅着胡咧咧的胡翰林,挤了一脑袋的疙瘩,那叫个气。

最后在荣禄的操持下,胡翰林和袁大脑袋来一场金銮殿大pk。袁大脑袋一听就傻眼了,这咋和原来说的不一样呢?

但到手的权利,总不能让他溜了啊,转过头来,袁世凯又赌了一把,花了大价钱买通了李莲英来个作弊。

朝堂上,李莲英双腿并拢,你袁大脑袋这个话题就闭嘴吧,老寡妇不爱听,李莲英双腿这么一岔,你袁大脑袋继续而且要详细的说,老寡妇爱听。

这里应外合的就把个只懂绍兴话不懂官话,而且说话都漏风的胡翰林给比了下去。老寡妇算是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热闹,打着哈欠就安排袁大脑袋去练兵了。

巩固手中的权利

在练兵的过程中,袁大脑袋安插自己的亲信,最有名的有三个,北洋军阀中人称龙,虎,狗的王世贞,段祺瑞和冯国璋,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让手下的大头兵知道,你们能吃好的喝好的都是吃我袁大脑袋喝我袁大脑袋的,这一步步的小站除了第一镇的兵之外,全都成了袁大脑袋的私兵。

袁大脑袋深深的知道,这下层稳固了,这上层的关节还得打通,这不就花了大价钱结交,朝堂上给铜钱当狗的官员。李莲英咱就不说了,这最大的一头就是庆亲王奕劻。那小碎银花的“嘎嘎”的,袁大脑袋连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有人不吃钱,咱这袁大脑袋就和他唠人情,千方百计的让他欠下自己的人情债,您要是喜欢有才学的,那更没问题,他就抖落自己的练兵的才学,让对方感觉,他袁大脑袋就是个人物。

通过这些个手段,这不朝堂上基本上没有敌对袁大脑袋的人。

说道这里,有哪些个细心的朋友有发现:“基本没有,那就是还有喽,谁呀?”

溥仪的亲爹摄政王载沣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要问:“为啥呀?”

简单的来说,就俩原因,第一个,当年光绪要搞慈禧的时候,就遭到了袁大脑袋的出卖,结果被老寡妇给囚禁了,年纪轻轻的死了。而光绪恰恰是载沣的亲哥哥,这就是仇啊。

第二个,满人一概的惯例,根本就不相信汉臣,你说你一个汉人居然握着国家最高的暴力团体,而且这暴力团体是最牛掰的一组,他能放心吗?显然不能。

这两个原因足够,载沣要了袁大脑袋的命了。

再有一帮子少壮派的满人,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权利!这权利最大的是什么?军权!而这东西恰恰是袁大脑袋不能给的东西。

所以老寡妇慈禧一挂了,这帮人就开始出手了。

出手

朝堂上可就掀起了一股子弹劾的热潮,这玩意拍的袁大脑袋都有点懵了,多的数不过来,最后定下了十二个所谓的权势之重的表现,实质性的东西一个都没有。

要是按照有魄力的人,您真要是感觉到了袁大脑袋的危险,找个机会,哪怕是上朝打开的功夫,把他给剁了,也就没啥事了。

可载沣就是个没见过啥世面的书生,让他做这个决断可真有点难为。

这不,袁大脑袋也感觉到了,后脖子上冷嗖嗖的刀锋,这一个眼色丢过去,段祺瑞就出手了,借着几个胆肥的军官耍钱,耍恼了掏枪火拼的事,集结起部队,武力弹压。

明眼人都瞅出来,这就是下面的大头兵告诉上边的人,俺们老大要出啥问题,咱可是要闹事的,你们看着办。

就这么一闹腾,载沣一下子就怂了。转过头来这就找人商量,你说他找谁不好,找了张之洞。

张之洞一瞅载沣这德性,心里想,整个满清的朝堂上能和你们叫板的汉人,就是剩下俺张之洞和袁大脑袋了,你要是把他给弄死了,指不定下一个就是俺老张,有袁大脑袋在前边抗着,你们还想不到俺,所以结果很明确举双手反对这事。

接着载沣又找了奕劻,前文咱也说了,这东西早被袁大脑袋的银子给喂食的饱饱的,他能给你说正常话吗?当然是不能啊!

得,这双保险一下,袁世凯真没事了,借着脚丫子出了毛病的空,这就溜了号躲了起来,蹲在幕后指挥自己那帮人,搞风搞雨的。就等待一个再次复出的机会,这机会大家伙也知道,他等到了,捎带着把个满清给按到了棺材板里。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回答

一直存在这样的一种说法:由于袁世凯的背叛,让戊戌变法功亏于溃,光绪临终时恳请载沣“杀袁报仇”。

据悉,光绪临终时并未恳请载沣,载沣清算袁世凯处于别的目的。

一,社会舆论的压力。士大夫对袁世凯嗤之以鼻,慈禧一死,便有人上疏载沣,指出袁世凯“他日必生意外之变”,以及“善构骨肉”,暗指光绪帝深受其害;康有为四处演讲,指责袁世凯毒死光绪帝,如果光绪帝非正常死亡,便是袁世凯下手的;如果光绪帝正常死亡,那也是袁世凯害的。康有为请求载沣诛杀袁世凯,“为先帝复大仇,为国民除大蠹”。

二,载沣意识到,自己作为监国摄政王,为巩固权力,必须要扫除袁世凯一大障碍。一方面是袁世凯与奕劻结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是袁世凯基本掌握清王朝北方的军事大权。

如何清算袁世凯,满洲贵族表示“杀”,但找不出任何理由杀袁世凯。有人提议等袁世凯上朝孤身一人时,派遣御前侍卫动手,先杀了再说,甚至恭亲王溥伟自告奋勇,拿出祖传宝刀决定手刃袁世凯。但载沣十分矛盾,他认为杀袁世凯必须“合法”,从而对天下有个交代。

没想到,载沣犹豫不决下,决定找来军机大臣商量,而袁世凯作为军机大臣被拦截在外。除袁世凯外,其余军机大臣分别为奕劻、世续、张之洞、鹿传霖。其中奕劻和世续与袁世凯私交甚好,载沣认为只要张之洞和鹿传霖站在自己这边,便大事可成。

虽然张之洞与袁世凯不和,但张之洞不认可满洲亲贵说杀就杀的做法,决定阻拦,表示“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随后奕劻跟着附和,“杀袁世凯不难,如果北洋军造反怎么办?”

载沣虽然贵为监国摄政王,但无胆识,无谋略,万般无奈下,表示不杀袁世凯,奕劻也退一步,表示将袁世凯撤职。

没想到就在商量如何撤职袁世凯时,袁世凯出逃。后世续知晓袁世凯下落后,亲口保证袁世凯安全,袁世凯这才回京。

清朝对袁世凯的处理意见是让其回籍养病,这就为日后他东山再起埋下伏笔,相反,袁世凯回河南老家时,随身带着无线电台,通过这个,他依然和自己的军队保持紧密联系,知晓京城发生的一切。

当时有人这样形容赋闲在家的袁世凯,“世凯虽家居,而奕劻在政府,政无大小毕报,北洋官吏布满京外,惟世凯意旨是瞻。”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末时期是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腐朽不堪,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军阀混战让时局变得更加混乱。由慈禧太后带领的清政府不能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也不能平定北洋军阀的混战,甚至对当时想要改变的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镇压。当时在位的光绪帝有心改变却苦于无权。此时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准备着。在当中有一个起着特殊作用的人,他帮助孙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但同时他又窃取了革命成果。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而后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想要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并且引发了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有人说袁世凯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也是一个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在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向慈禧太后告密,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他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一些支持。而他向慈禧太后告密而导致光绪被囚禁的事得罪了日后的摄政王,载沣。载沣是光绪帝的堂弟,两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的感情非常好。因此在慈禧太后死后,载沣一直想杀死袁世凯。那么,袁世凯是怎么保住自己的性命的呢?

当时的庆王爷奕劻与袁世凯勾结在一起,他告诉了袁世凯载沣要杀他的消息。袁世凯冷静分析局势,知道自己想要活命,只有对载沣软硬兼施。袁世凯自己称病,说自己行走不方便。如此一来,袁世凯就可以安心躲在家里。另一方面,这也是服软。接着,袁世凯通知了自己铁杆心腹段祺瑞,让他带兵来威胁载沣。载沣明白了,袁世凯代表着整个北洋军队,他要杀袁世凯就是要杀了整个北洋军队。由此可见,袁世凯不能杀。正在这时,袁世凯也瞅准时机,上了道辞职的奏疏,请求回家养病。载沣知道这个袁世凯给的一个台阶,袁世凯已经猜透了自己的心思,自己杀不了他,他只能准许袁世凯回乡养病。袁世凯得以逃脱。

袁世凯之所以能保住性命,在于他自己的计策。在得知消息后,他没有选择与载沣硬来,而是多番进行周转。抓准了时机,又进行软硬兼施,最后给了载沣一个台阶,自己得以逃脱。由此可见,袁世凯的保命之策在于自己的计谋与实力。慈禧太后死后,他就料到了这样的局面,因此他可以早做准备,最终逃命。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袁世凯深刻领会到了这个道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是如何躲过清朝皇室追杀的.jpg”/>

与慈禧太后是被袁世凯害死的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