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网友提问: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

优质回答:

以前的作家,大部分对封建社会的制度怀有情绪感,白居易那个时代创作相当艰苦,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都存在着寻私舞敝的现象,写歌、写诗、写小说、写书的都对当时的社会制度有一种厌倦,没有办法,只好写歌词找个出囗发泻一下。封建时代的文人都受压迫,他们的优良作品都是到第二个朝代或者第三个朝代才发表出来,在当时根本发表不出来,旧社会你发表文章只有朝廷通過才能排板印刷,印刷出来的书籍,朝廷众文臣看过没有异义才批准按期印刷出版,你看:《西游记》、《聊斋志`异》、水许传他们这些创作者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甚至食不裹腹,写下了这些优秀作品。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代圣君,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传奇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相信我们大部分的印象都来自于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长诗给我们描绘了唐玄宗和杨玉环至死不休爱情故事,也由于这个故事的发生距离白居易写这首诗歌仅仅五十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唐玄宗和杨玉环这一生的旷世奇恋。

唐肃宗(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大家都知道,杨贵妃的衣冠冢就在那里,他们谈起上皇和贵妃的事情都感叹不已,王质夫是皇亲国戚,认为这样大的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的被人们忘了,他认为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意思是白居易擅长写情诗,你就试着把这个故事写下来吧。白居易欣然允诺,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读到的《长恨歌》。他们三人都是当时的大才子,陈鸿也有一篇《长恨歌传》是以小说的形式描写了他们的故事。

白居易的《长恨歌》重点不是评价唐玄宗的是非功过和杨玉环是不是红颜祸国,而是形象的描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这样的起点一下拔高了这首诗歌的主题,不落俗套。他经过艺术再加工,创造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有着真挚的感情,只是受困于一个是帝王身份,一个只是帝王身边的一个女人,宠爱太多有失帝王的责任,太少,感情得不到满足。就算他们有着这样至高无上的身份却一样的不得自由,到最后还要背上祸国,误国的罪名,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白居易却用自己的感情和想象丰富了这个故事使这个爱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在叙事上采用想象和虚构的手法着重描写了两人生前死后的依依相恋之情,从“三千宠爱在一身”到“宛转娥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这生前的深情延续到死别后,“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天入地也要重温往日的恩情。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出来的的这一艺术形象早就超越了历史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歌中体现的“长恨”成功的使大家产生了对这一爱情悲剧的认同。

白居易不愧是写情诗的高手,这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感情浓烈,情景交融,句式骈散结合,音节和谐,是古典诗歌中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典范。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看他的爱情故事,你就明白了,他是想借古喻今,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他的长诗是系列的,《李夫人》、《长恨歌》都是写自己的爱情悲剧。

他是37岁结婚的,他贵族出身,官宦家庭,为什么37岁结婚?因为一个女子,湘灵,一个出身底层的女子,跟他身份不合,他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娶,而湘灵终身未嫁。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其他网友回答

对盛唐时代的向往。开发的民风、物质的丰富,让人们可以尽情诗歌般的生活,无忧无虑,快意人生。

对杨玉环真容的惊艳。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白居易想一睹美人容颜。千里传颂,万年讴歌,都不如一见。

也许是向“诗仙”李白致敬。同是文人雅士,渴望与李白饮酒作诗,交三两好友知己,畅聊人生志向,抒发心中愤懑之情。

又或许是自己兴起之作。只是当时酒入穿肠,信手拈来,写心中所想,记酒后真言,洋洋洒洒,与众人共享。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jpg”/>

与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