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王姓起源在哪里?
优质回答:
最近十余年的百家姓人口数量普查,“姓王的”和“姓李的”算是杠上了,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排名非常神奇:
2006年:李,王,张,刘;
2007年:王,李,张,刘;
2008年:李,王,张,刘;
2010年:李,王,张,刘;
2013年:王,李,张,刘;
2014年:王,李,张,刘;
2018年:王,李,张,刘;
所以,现在“王姓”成为中国第一大姓,1.015亿人姓王,压倒了姓李的,成为老大。而“张刘”二姓,排名非常稳定。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
据南宋《通志·氏族略》中记载:京兆、河间之王,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此姬姓之王;出北海、陈留者,舜之后,此妫姓之王;出汲都郡,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
这个记载也是王姓的起源中最有说服力,也最为人传颂的来源。
大意是:在京兆、河间一带的王氏族人,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在北海(山东境内)、陈留(开封周边)一带的王姓则传说是帝舜的后代;而在汲都郡(河南新乡)的王姓,则称自己是王子比干之后;
这三个“王姓”之人本身就是一个“王”,与其身份相关。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
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周朝初年,被分封到陕西咸阳,春秋时期,其后代奔晋,被分封于魏,与赵韩三家分晋,最后被秦所灭,树倒猢狲散,但因为都是王者之后,故被称为“王家”。
王姓的其他来源有:
太子晋的王氏、周平王太孙赤之后、出自元朝王室、出自少数民族等,无论源自何方,其本源正主都是当权者,有“王”者风范。
所以王姓之人在历朝历代繁衍至今,且因为“王”姓的尊贵,历史上有乌丸氏改王氏、胡支姓改姓王氏、刘姓改姓王氏等多次它姓改成王姓的历史事件,所以生生不息,至今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是有其历史原因在其中的。
其他网友回答
王姓来源有六个方面: 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及外族改姓王等。现祥分述于下:
一,子姓之王: 子姓之王是王姓最早的来源。世人公认比干是子姓之王的太始祖。比干死后,部分后人守护祖墓,以王为姓,取比干为殷朝王子之意。
二,姬姓之王: 姬姓中第一支王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后代。第二支王姓的先人为东周平王(姬宜臼)的太孙姬赤之后。太原王氏的开山始祖便是周平王的太孙赤。姬姓中第三支王姓的祖先出自周王的王子成父(亦作城父)。姬姓中第四支王姓的先人是周灵王太子晋,又名王子乔。
三,妫姓之王: 源于妫姓之王,其祖根是上古帝王舜。舜的后裔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是古君王之后,故为王姓。
四,源自赐姓的王姓: 新朝皇帝王莽赐某刘姓改姓王。明朝时,当政皇帝赐许多蒙古人姓王。
五,源自改姓的王姓: 改姓的王姓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后秦灭魏,魏国王族的子孙改姓王。也有谢姓改王姓的。
六,王姓还有其他来源: 古代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政权君王的后代也有以王为姓的。如,出自西域的王姓。宋朝以后,不少蒙古人,满人改姓王。出自鲜卑族的王姓,出自羌族钳耳氏的王姓,出自高丽人的王姓,出自回纥人的王姓,出自匈奴族的王姓,出自契丹族的王姓,出自女真族的王姓等。
其他网友回答
太原垂徽 三槐世第 清节流芳 四杰传芳
王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全国王姓人口将近1亿。以长江为界限,北方占比大于南方占比。而追根溯源来说,王姓来源于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四种情况,而它的始祖则是东周时期的姬姓。
源出姬姓
周灵王的儿子是太子晋,因为直言上书被贬为平民。因为他出身在王族,所以当时人称“王家”,后人遂以“王”为姓氏。先秦时期聚集在河南,天下大乱就后移居山东琅琊、山西太原两地。
Δ太子晋
源出子姓
商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上书,最后反而被杀。而比干是王子,后人就以“王”为姓氏。秦汉时期一直居住在河南等地,也就是很有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分散到了甘肃、山东等地。
源出妫姓
这一分支是舜的后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分支。武王伐纣之后,这一支的先人妫(guī)满被封为陈,在齐国担任官职,在这时期改姓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齐国田建后人改姓王,汉朝王莽就是属于这一支的后人。
Δ王莽剧照
少数民族改姓
王姓大家族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因为每个朝代,都避免不了吞并周围的少数民族。从西汉时期的匈奴人开始,之后有高丽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满人等等。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王姓,优先选择改姓汉族王姓,如今北方很多王姓处于这一个分支。
从刚开始活跃于中原地区,秦汉以后开始飞跃发展。特别是隋朝时期,开始全国范围迁居。而其中的王审知南迁福建,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如今福建王姓分支的鼻祖。而明朝中期,王姓开始跨越海峡来到台湾。
关于所提到的堂号,太源堂是总堂号,而分堂号有九十个:
槐南堂,三槐堂,渭北堂,半仙堂,六和堂,玉冰堂,三白堂,大本堂,五教堂,仁安堂,正义堂,世贤堂,世德堂,四合堂,四柏堂,永承堂,永思堂,存友堂,仰德堂,亦文堂,交德堂,孝友堂,孝睦堂,两仪堂,利文堂,佑启堂,尚德堂,佩传堂,思孝堂,思植堂,保后堂,衍白堂,叙伦堂,冠南堂,素风堂,振趾堂,挹渊堂,恩义堂,恩荣堂,务本堂,梓荫堂,崇本堂,崇孝堂,崇德堂,惇叙堂,淮泽堂,斯美堂,敬爱堂,植三堂,植本堂,植槐堂,畲经堂,敦本堂,敦厚堂,敦伦堂,敦睦堂,敦义堂,槐秀堂,槐政堂,槐荫堂,槐德堂,嗣槐堂,爱敬堂,义德堂,源远堂,嘉会堂,辅德堂,齐寿堂,谷诒堂,馀德堂,馀庆堂,燕翼堂,燕誉堂,树德堂,兴仁堂,笃行堂,笃伦堂,笃亲堂,锡类堂,亲爱堂,环庆堂,礼基堂,双柏堂,镇楚堂,彝叙堂,怀德堂,继周堂,继兰堂,听槐堂。
专注于文化历史,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
其他网友回答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3、源出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5、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 南北朝时的高丽人, 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鹘族阿布思氏族, 契丹人, 金朝时女真人, 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少数民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姓起源在哪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