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看完《美丽人生》这个电影,你有何感悟?
优质回答:
《美丽人生》是一场喜剧,从一场悲剧变成了喜剧。
悲剧的事实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电影的灵感来源,是一位二战集中营幸存者写的自传《最后,我击败了希特勒》。作者鲁比诺·萨尔摩尼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描述悲惨的集中营生活,他认为自己成功地走出集中营并娶妻生子,有了美好的生活,这等于是破坏了希特勒的邪恶计划。
他在某种程度上打败了希特勒,这个结果是一个喜剧。
片名的灵感来源于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得知斯大林下令要杀掉自己的时候,他说:“无论如何,人生都是美丽的。”
他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死亡的悲剧,被他曾经美好的年华所淹没了。释怀了悲伤的部分,剩下了快乐的光影。
到了电影中,所有的“悲”,不但是用“喜”的方式表现,而且也被转换成了“喜”。
开场的场景绝对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因为车子刹车失灵,罗伯托·贝尼尼饰演的犹太青年圭多被误认为是意大利领导,“麻烦让开”的手势被误认成纳粹的敬礼手势。
群众欢呼雀跃,迎接不速之客的到来。
明明是意大利法西斯的崛起,黑暗悲剧的来临,却因为嘲笑和讽刺,变成了喜剧。
这也奠定了全片的黑色喜剧的基调。另外汽车的失灵为后面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圭多和女主角多拉的遇见。
多拉从谷仓二楼不小心掉了下来,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幸运的是圭多反应及时,接住了多拉。这可以看作是后面剧情的一次暗示,多拉从“高处”掉了下来与圭多亲密接触,也就是她脱离上流社会与圭多相爱。
一开始是患难,后来却是幸福与真情。
圭多的理想是自己开书店,果然犹太人大都是天生经商的材料。
只不过他要申请开店的时候却被负责审批的鲁道夫蔑视并拒绝。
有理想却不能得志,这是令人失望的事情。
但经过罗伯托·贝尼尼的戏剧化处理,办事不公正的鲁道夫得到了惩罚,观众没有感到失望,反倒是喜笑颜开。
开不成书店的圭多只好去当服务员,工作中他得知罗马派来了一个督学来视察学校。
想起女神多拉在学校里任职,圭多想到了一个表现自己的点子。
于是本来是督学前来向小朋友们宣扬种族主义的道德沦丧,被半路杀出的圭多渲染成了取悦小孩子的儿童欢乐剧场。
这么演的意思好像是说,希特勒的种族主义是低龄的,幼稚的。
等圭多终于争取到了和多拉的第一次非正式约会,糟心的事情扑面而来。
多拉的裙子破了,两人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
本来是一场失败至极的约会,圭多的心情却一直好得不得了。一系列的“巧合”逗乐了多拉,即便圭多说出了那段如饥似渴的经典表白台词,多拉也表现得十分大方。
如果不是因为喜欢上了圭多,她势必是两三个巴掌予以回应了。
可多拉毕竟是上流社会的人,在三四十年代,她的婚恋自由难免会受到约束。
圭多再怎么乐观,也得接受多拉要被安排嫁给权贵的事实。
多拉和未婚夫宣布订婚的晚宴,眼看就要成为圭多的心碎之夜,没想到神奇的事情又发生了。
充满虚情假意的订婚宴最终变成了一场闹剧。
可能有观众角色这段情节太假了,圭多这么一个小人物,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拐跑“公主”的。
但其实全片的荒诞情节都有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详情最后会聊到。
全片的下半部分与其说是悲剧,不如说是一场大型惨剧。
圭多被抓进了纳粹集中营,集中营生活有多凄怆,就不必多说了。
在绝望的时刻,圭多的儿子乔舒亚眼中却充满了希望。
圭多把集中营包装成了一场游戏,本来还纳闷的乔舒亚逐渐投入到了游戏当中。
既然是玩游戏,又怎么会感到苦呢。
圭多用伟大的父爱阻止了黑暗对乔舒亚的侵袭。他的故事告诉了世人,父亲的一大责任,是保护孩子纯真无邪的精神世界。
他成功了。
惨剧扭转成了喜剧。
罗伯托·贝尼尼在集中营部分实现了演技爆发,他“苦乐合一”的表演堪称是神乎其技。
被送往集中营途中,为了安抚乔舒亚,他努力地喜笑颜开。一半黑暗的灯光影射着他内心的恐惧,他大笑的时候,笑出了一种无奈的感觉,配合其他被捕者苍白的面孔,场面沉重而惆怅。
圭多在集中营遇上那位相熟的德国军医,以为自己有了救星,等着救星施以援手,却得知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之时,罗伯托·贝尼尼直接用演技诠释了圭多的心理状态——心里面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崩腾。
巨大的心理落差把影片的悲凉情绪推到了一个高点,即便如此,圭多还是用一己之力扭转局面。
他把音乐对准了窗外,为妻子放歌,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居然变得浪漫了起来。
结局自然是全片最让人痛心的部分。
没有这个真实而残酷的结局,《美丽人生》可能就不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并且在豆瓣Top250榜单排名第五。
明明最后是彻底的悲剧,怎么又变成喜剧了呢?
对懵懂无知的乔舒亚来说,坦克真的出现的时候,那就是喜剧。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是,最后一句台词,揭示了整部电影的故事是由乔舒亚来讲述的。
父亲圭多的行为对他影响深远,这意味着,他有可能会模仿父亲为他做的那样,为观众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这样一来,上文提到的订婚宴抢亲,以及圭多在集中营乱放广播却毫发无伤等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情节,都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因为故事是乔舒亚讲述的,他用了一些“夸张”手法。
过度解读一下,圭多和多拉童话般的故事也可能是乔舒亚虚构的。
希特勒早在1935年就推行禁止犹太人与雅利安人通婚的相关法律,1939年后意大利作为法西斯国家也应该要配合执行。
就算圭多和多拉打破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困难,也还得搞定律法上的问题,总之,他们要在一起,绝不是电影所呈现地那么简单。
如果你不愿意相信童话和奇迹,那圭多和多拉就根本没有在一起过,他没能抱得美人归,而是和另外一个犹太女子结婚,多拉只是作为朋友偶尔来看望他。可惜圭多真正的妻子难产而死,为了让乔舒亚相信他有妈妈,圭多编造了一个童话故事。
然后,乔舒亚改编了那个童话故事给我们听。
如果你相信乔舒亚的故事,那圭多和多拉就真的曾拥有过一段幸福的日子。
一如圭多那舍友提到的“叔本华的魔法”,意志决定一切。
“叔本华的魔法”是真正贯穿全片的命题,影迷众说纷纭的猜谜游戏应该更多只是为了铺垫那德国军医的情节,有资料说导演本人都说最后那谜语只是为了反映战争的荒谬,没有确切的答案。
战争只是故事的大背景,主题核心不是讲战争,而是讲如何(用乐观的态度)面对悲剧,如何把悲剧变成喜剧。
叔本华的理论是一个出发点,“我想怎样,就怎样。”
我想睡着就会睡着,我想娶妻生子就会娶妻生子,我想战争变成游戏那战争就是在玩游戏而已。
当然这不是说说就能办到的,这是思想的功夫,要认真,要运用精神力量。
圭多正是运用了“叔本华的魔法”,用意志和行动让乔舒亚相信,给予了乔舒亚一个美丽人生。
其他网友回答
电影《狮子王》中,老狮子王木法沙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辛巴,被狮子刀疤陷害跌到悬崖下惨死,这一幕震撼了很多的观众。在很多人的心中,父亲对孩子的爱,总是更直接、坦荡,相比《狮子王》中木法沙这种“壮烈”的父爱,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奎多对儿子乔舒亚的爱,才是更深沉的。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她笑,她就会给你灿烂;你给她脸色,她就会还你颜色。道理很简单,但是,人在逆境的时候,就极少有人能做到笑着面对。电影《美丽人生》讲述的就是主人公奎多在逆境、混乱的时代,笑对生活的故事。
《美丽人生》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39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整个意大利都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所笼罩,有犹太血统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生存也比较艰难。而男主角奎多,他有犹太血统,但天性乐观的奎多,虽然地位卑贱,但他却一直积极面对生活。而他的乐观、有趣,也吸引了意大利女教师朵拉的青睐,两个人最后私奔,并生下了儿子乔舒亚。
奎多一家三口在意大利的小镇过了一段平静而快乐的生活,但是灾难还是降临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因为有犹太血统,奎多父子被纳粹抓到了犹太人的集中营,而奎多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被抓,毅然决然的跟着踏上了去往集中营的火车。
《美丽人生》的导演兼主演罗伯托·贝尼尼,他以一种轻松而幽默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沉重而悲凉的故事。尤其是在奎多一家被抓紧集中营后,为了不让儿子乔舒亚内心受到创伤,奎多以游戏的方式,让乔舒亚一边免受纳粹的残害,一边愉快的生活。
而最让人心灵震撼的就是奎多被枪杀的那个场景。纳粹撤离的最后一个晚上,乔舒亚被藏在了铁柜中,奎多在找寻妻子的途中被抓,他被一个士兵押解去角落执行枪决,在路过儿子藏身的铁柜时,奎多留给儿子的还是一个“游戏”般的背影。
《美丽人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5分,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也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美丽人生》的整个背景都是灰色的,但是,奎多这个男人,他却在那个灰暗的世界,活出了自己的灿烂。
奎多的死虽然让观众觉得悲痛,但是,乔舒亚坐上美国大兵的坦克,又在被解救后和母亲重逢,这样的结局,却冲淡了奎多死去的悲伤。或者,乔舒亚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父亲已经在保护他和母亲时被残害了,因为,在乔舒亚的世界里,没有阴暗,没有邪恶,每个人,都是和他玩游戏的善良人。
有一种精神,早已经超越了生死,奎多面对生活的那种豁达而乐观的精神,不仅仅让他自己活出了灿烂的人生,他也是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价值。用自己的智慧和能量,保护了自己要守护的人,奎多的愿望就是这样的简单。
只是,黎明前角落里的那串枪响,很多观众更希望角落里走出来的,是那个笑起来有点坏,长相也不出众的奎多,这就是贝尼尼塑造出的这个人物的真正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美丽人生》位列于豆瓣电影排名第五,是一部战争中的爱情亲情片,被评为好于99%的战争片,同时好于99%的爱情片,它的魅力在于电影本身的美好,映射的人心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影片以二战为主线,前半部分是和平美好的日常生活,欢快,轻松的基调;后半部分纳粹党的到来,弥漫在战争的摧残下,但电影没有给我们传递太多的血腥与残酷的迫害,没有呻吟、拷打以及枪决的场面,这都取决于伟大的父亲基多超人的智慧与幽默。
这部剧的背景是二战,法西斯纳粹党的任意妄为,滥杀无辜,但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给我们依然呈现出美丽的画面,值得留恋的人间。给我们诠释了美丽的心灵才是人世间最美的礼物。
既是导演又是主演的罗伯托·贝尼尼在这部剧获得了最高荣誉。《美丽人生》在豆瓣被75万人打出9.5的高分,获得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第5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23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奖项。它的价值意义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赎》相媲美。
父亲基多是一名犹太人,所以儿子也是犹太人,在二战的笼罩下,犹太人只能死不能活。当基多和儿子被送上火车去集中营时,妻子多拉也义无反顾地跟着走了。
在集中营,父亲基多告诉儿子,这是一个游戏,每天完成相应的指标,过关就可以赢得积分,够1000分就可以得到一辆坦克。父亲基多找买各种机会保护儿子,始终没告诉儿子他们是要判死刑的人。
最后,基多牺牲了,儿子真的见到了坦克,找到了妈妈。
这是伟大的父爱,也有忠贞的爱情。是一部感动至深的电影。
其他网友回答
你好,我是钱总,一个电影爱好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1.?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全部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美丽人生》这个电影背景十分的沉重,即使是电影的前半段,圭多在向公主示爱的时候,看上去仿佛是轻松的,但是无数镜头都透露出了种族阴影,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那批舅舅的白马被涂的花花绿绿;还有他去找公主进行哗众取宠的演讲之时,不就是在表示对种族主义的抵抗吗?2.?看这个电影之前,闺蜜给我推荐了一个同类型的作品《穿条纹裤子的男孩》,背景都是犹太屠杀,集中营,但是《美丽人生》有一个很震撼的地方就是:伟大的父爱,太深沉太伟大了,从他和他的儿子进入集中营的那一刻起,这种父爱就被赋予了时代的影子:他要让自己的儿子活着走出集中营,不仅如此,而且是要健全完好的走出集中营。所以他一直在编织一份梦幻的谎言,告诉儿子要攒积分赢坦克,哪怕是电影最后,为了儿子要牺牲自己的时候,也不忘记搞笑的从儿子身边走过,这个镜头至今想起来眼眶都会湿润。3.?电影的细节也拍得特别好,比如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谜语,特别是医生在体检时说的那句鸭子的谜语,以及后来猛敲桌子的细节,都是在表示自己想帮忙但是无能为力的感受。4.?不过我也看过一种说法是导演本尼尼说这个鸭子谜语其实是没有任何含义的,最后猛敲桌子不是医生想帮忙,而是医生压根就忘记了圭多,他把圭多调去当服务员也只是因为他只是想知道谜底的答案,而圭多那个表情也不是医生无能为力的失望,而是得知医生只想知道谜语的答案,看见人性本性的悲凉。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美丽的谎言,从容不迫!
这是整部片子看下来后我最大的感悟!
影片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曲折,更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却能在我们心中施放魔术,让我们在倾听“老朋友”讲故事的时候,把它的情节铭刻于心,使本来阴霾冰冷的集中营的天空,也能刮起温和的太阳。
感动于每次做完繁重的体力活还和儿子笑着说今天又离坦克更近了一步。
感动于基度冒着危险在集中营的广播里嫉妒喊出“早安,公主”的浪漫。
感动于集中营的迷雾中响起的那首熟悉的老歌为迷茫的一家带来希望。
感动于基度最后的那个鬼脸让这个谎言继续继续…
太多的感动太多太多最后我想说美丽的谎言,那么的从容不迫!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看完《美丽人生》这个电影你有何感悟.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