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蝗灾为什么不吃蝗虫 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网友提问:

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优质回答:

先说说当代的一次蝗灾。

2017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惊现大量蝗虫,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这些蝗虫如黑云压境一般,黑压压盖入农民的庄稼地,肆意啃咬着马上结穗的玉米,数分钟不到,一颗颗玉米就只剩下了玉米杆。

农户们望田兴叹,今年的收成完了,孩子的学费没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然而,剧情突然反转了!农民的脸瞬间阴转晴天!

原来,农民们发现了商机,这些蝗虫居然10块钱一斤,堪比猪肉价格。附近小商小贩闻风而动,纷纷赶往峡山区收购蝗虫。

这不是天降灾害,这是天降人民币啊!

一时间,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有的老婆孩子全家齐出动,纷纷举着网、拿着筐兜蝗虫。甚至晚上也不休息,拿着手电筒捉蝗虫,峡山区到处灯火通明,就像过节一般。

后来,有记者采访农民:“蝗灾影响收成吗?”

农民回答:“肯定影响,不过这蝗虫收入远远超过玉米,他一晚上能抓到300多斤蝗虫,算起来就有3000块钱收入,而一亩地玉米才不到1000块。还是抓蝗虫来的值啊。”

蝗虫们一脸蒙圈,难道走错片场了吗?老祖宗的法子怎么不灵了啊,以前到哪都耀武扬威的,百姓不是磕头就是烧香,这次栽了大跟头,全成了舌尖上的美味了!

时代变了啊!

蝗虫,俗称蚂蚱,富含蛋白质,营养成分堪比牛肉,用油炸后,味道既香又脆,堪称人间美味,油炸蚂蚱成为大排档不可或缺的美食。

三五好友,点一盘油炸蚂蚱,再要一盆麻辣小龙虾,再来一箱啤酒,吹着夏日的凉风,聊着幽默段子,别提多爽了!

这是现代,在古代可不是这么回事!

古代,蝗灾就是天灾,这个灾害甚至比地震、洪水、大旱危害更大,地震、洪水、干旱属于偶发灾害,但蝗灾属于频发天灾,平均两到三年就爆发一次。

有一种说法,叫作大旱之后必有蝗灾。蝗虫喜欢干旱的环境,特别是湖水或者河水干涸后,湖底或者河底往往成为蝗虫的最佳繁殖地。

蝗虫爆发之时,遮天蔽日,犹如黑云压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古代农民,拿这种天灾毫无办法,只能望蝗兴叹!

蝗灾之后,农民无粮可食,或四处讨饭,或卖儿卖女,成为流民。这些数以万计的流民,政府如果没有办法妥善处置,极易生变。

有史以来,数次爆发的农民起义,很多都因蝗灾而起。如黄巢起义、李自成起义等等。

古人认为一切的灾祸皆因人而起,蝗灾是上天降下的灾祸,以惩罚无德的世人。唯有祭祀或者祈祷方能消解上天的震怒,于是各地建起了许多蝗神庙,百姓争先祭拜。

如此说来,百姓视蝗虫为神虫,自是不敢食用蝗虫的。但也有不迷信的,唐太宗就曾亲口生嚼蝗虫,以示抗击蝗灾的决心。

唐玄宗时期也爆发了蝗灾,唐玄宗修德、祭拜、节欲等招数都用完了,还是无济于事。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宰相姚崇建议利用蝗虫的趋光性,用火引诱蝗虫,然后举火烧之。

唐玄宗采纳了建议,还下旨凡事灭蝗不利的,一律就地免职。在全民皆兵的打击下,蝗灾得到了控制。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人迷信,对蝗虫带有敬畏情绪,将其称之为蝗神,民间还立过蝗神祠来祈求平息蝗灾。古代的皇帝在天人感应之说出现后,就成了主力背锅手,”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天下的灾殃罪祸,都归咎到朕一人头上,还会下达罪己诏来安抚百姓。

蝗虫可别来中国,来了正好,本来我们这里是不吃昆虫的,但是它如果来了,我正好让我的狗狗吃大餐,炸它两大脸盆,一个狗一盆。听说蝗虫营养塞过牛肉,味美如虾,自己也可以尝尝鲜。

其他网友回答

当今社会人们,都吃东西是讲究啊,可谓是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是吃了一个遍,就拿出了名的蝗虫,都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油炸,红烧各种制作手法层出不穷,既然蝗虫可以作为一道美食,那么很多人就要问了,为什么古代闹蝗灾,致使无数灾民饿死,为什么古人们不拿蝗虫充饥呢?

一,古代蝗灾的危害性巨大

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蝗虫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我国就有300余种,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

在中国古代,水灾,旱灾,蝗灾是危害性最大的灾难,给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唐代陈子昂曾经描述过蝗灾后的惨状:“自河已西,莫非赤地,循陇已北,罕逢青草”,意思说的很明显,蝗虫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连青草都碰不到,一旦发生蝗灾,良田植物就会被一扫而空,而百姓们由于没有了粮食,只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

二,古代发生过的几次巨大的蝗灾,给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289年间共发生蝗灾50余次,平均每八年一次,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唐高宗李治时期,当时,可谓是天灾不断,刚刚经历了水旱两灾,又闹起了一场蝗灾,此次蝗灾造成大量灾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甚至由于饥荒,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到了唐德宗时期,也出现过,两次规模巨大的蝗灾,当时闹灾正值冬日,气温极低,蝗虫群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而且蝗虫会咬人,足够多的蝗虫飞来时,是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咬什么,人力根本无法抗衡,灾民被冻死的,被饿死的不在少数。

三,可见,在古代,蝗灾造成的灾难时巨大的,那么当今社会蝗虫作为一道餐桌美食,古人们为什么不食用蝗虫充饥呢?

大家心里肯定有疑问,蝗虫是可以吃的呀,也算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可是为什么古人们宁可饿死也不去食用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有一点,古人在饥荒的时候确实食用过,当人们真的到了饥寒交迫的时候,啃树皮,吃草根也不是没有过,更何况区区蝗虫,据记载,唐德宗时期就有过灾民食用蝗虫的记录,由于连年的灾害,蝗灾,导致粮食连年的歉收,灾民们饿的实在没办法,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灾民连草皮都啃不到,无奈之下,灾民们就把蝗虫蒸熟嗮干充饥。

其次,至于说为什么已经有食用蝗虫的先例,干嘛宁愿饿死不食用呢,原因很简单,蝗虫根本不足以填饱肚子,何况古人们的制作工艺问题,能吃多少呢,又能连续吃几顿呢,哪像我们当今社会,蝗虫可以油炸,红烧,蒜蓉,做出各种口味,即便如此蝗虫也只能作为菜肴,也不可能天天吃。

最后,就是古代医疗卫生条件极差,虽然蝗虫可以食用,但是大家知道,自然灾害之后,灾民流离失所,瘟疫鼠疫横行,难保不能保证食用的蝗虫是不是带有病菌,一旦大规模食用昆虫,更容易导致病菌感染,在古代医疗这么差的情况下,等待灾民的还是死亡。

综上诉述,在古代,蝗灾带给百姓们的灾难不比水灾旱灾来的小,甚至更大,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古人们是有食用蝗虫的情况,但是蝗虫对于大批的灾民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况且还有病菌等不确定因素,因此还是有很多的灾民因此而饿死。​

也许你还想知道杂交水稻什么时候问世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行将饿死的人,连石头土块都抓进肚子里,叫做饥不择食,更何况是“蝗虫”这样的活物呢!古人当然知道蝗虫可以吃,不仅吃蝗虫,还把蝗虫晒成干保存吃很久。但是为什么一场蝗灾就会干掉一个地区的人呢?现代版的蝗灾

2017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突现蝗灾,遮天蔽日的蝗虫如饥似渴的赶过来。仅用几分钟就能啃食完一整片粮食地。农民们长吁短叹,惟愿蝗虫赶紧飞走。然而蝗灾竟变成了一场商机,蝗虫价格10/斤,和猪肉相同,闻得有蝗灾出现,一时间附近人家驱车赶往此处抓捕蝗虫,兜售给附近城市的饭店抑或通过网络现捕现售,当地居民夸张的说道“捕蝗虫的人比蝗虫还多”。

这是现代版的真实“蝗灾”,面对家中有很多余粮,完全不担心未来一年生计的吃饱了的人,蝗虫无异于“野味”,成为了消遣之物,然而古代的人可不这么想,一场蝗灾过去,如果没有朝廷赈济,铁定完蛋。

古代版的蝗灾

明弘治年间刻本《潞州志》中记载: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晋宁、潞州及壶关、潞城、襄垣三县蝗食禾稼,草木俱尽,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又罄,则人相食。

元顺帝时期,出现蝗灾,蝗虫啃食庄家,所到之处,寸草不留,遮天蔽日,人马都不能通行,落在地上的蝗虫把坑都填满了溢出来了。饥民们捕捉蝗虫作为食物,吃不完的就晒干留着下顿吃。然而很快晒干的蝗虫也吃完了,就开始“人吃人”。

可见古人在遇见蝗灾的时候,不仅吃蝗虫,而且还跟松鼠存粮一般,储存蝗虫,然而没什么卵用。

老百姓吃蝗虫最早的记录要追溯到唐朝:

(唐)贞元元年,夏蝗,东自海,西尽河陇,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遗,饿殍枕道。秋,关辅大蝗,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古人不傻,现代人吃蝗虫主要是油炸,蝗虫作为零食被广为传颂,甚至出现“蝗虫养殖”的行业,如果告诉古人今人在养蝗虫,绝对连皇帝都震惊了。而古代首先没有那么多的油去做成美味的蝗虫,遇到蝗灾,为了求生,被迫以蝗虫为食,试想一下,盐、油都极度缺乏的状态下,做出来的蝗虫,您还会吃的津津有味么?

蝗虫为何不能活人?

蝗虫那么多,为何蝗灾过去,老百姓最后都难逃一死,除非逃命或者朝廷赈济?

1、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假设1吨粮食够100个人吃,那么蝗虫吃了这1吨粮食,那么这些蝗虫所含的能量仅够10人吃,剩下的90人就会被饿死;而蝗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只吃蛋白质是不能活人的。

2、接第一条,蝗虫在不断“迁徙”中飞来飞去,啃完这一片立马就飞到下一片,饥民只能在本地被“啃食”的时候,才有时机抓蝗虫,试问才能抓多少?

3、蝗虫造成的毁灭性伤害是延时发生的,蝗灾通常发生在粮食抽穗的成熟期,所以蝗灾发生的地方,未来一年的粮食“零蛋”裸跑,古代的老百姓交了税赋留下的口粮仅够温饱,甚至大多数时期撑不到下一季粮食收获,根本不可能有余粮,所以蝗灾过后,死伤枕藉。

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

所以命题人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晋惠帝复生‘何不食肉糜’”式的想当然思想。

以今观古,却不去研究古人的生存环境,无异于管中窥豹矣。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不管是哪一个朝代,不管是多么的富有,但粮食生产总是局限很大,就是四海无闲田,但粮食的单产还是非常有限的,记得大生产队的时候,亩产三百斤的田地,就算是上好的良田了,后来有了化肥,粮食单产又翻了一翻,也就是个六七百斤,后来袁隆平研发了杂交水稻,亩产又翻了一下,现在粮食亩产一千二百斤左右。以前的生产力低下,所以粮食单产更低,家中的存粮有限,农村有句俗话说:庄稼不收当年穷。所以遇上蝗灾,逃荒要饭成了唯一的生路,以前农民大迁徙也是非常普遍。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何古代闹蝗灾会有无数人饿死难道古人不知道蝗虫可以吃吗.jpg” />

与古代闹蝗灾为什么不吃蝗虫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