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送灯有什么讲究 正月十五小孩送灯有哪些习俗?

网友提问:

正月十五小孩送灯有哪些习俗?

优质回答:

题主的问题是:正月十五小孩送灯有哪些习俗?我想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差异,民族不同,正月十五小孩送灯的习俗不尽相同。在这里,我来说一说我们豫东农村地区在这方面的民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灯笼已经发展成光、电、声、色相结合的产物。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前大小灯笼高挂,到了夜晚,处处都是红彤彤,染红了大街小巷,衬托出春节的喜庆祥和氛围。

今天我要说的是五、六、七十年代,豫东农村正月十五舅舅给外甥送灯笼、小孩子挑灯笼的习俗。

有一句民俗谚语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应该与这个民俗有关。具体这个民俗的传说和来历,不是我在这里说的重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络上去查,我要说的是正月十五舅舅送灯笼、外甥打(挑灯笼的习俗。

五六十年代的豫东农村,物资匮乏,不通电,基本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因此,过大年穿新衣、挑灯笼、放鞭炮,吃饺子,则是小孩子们睡觉前躺在被窝里掰着手指头计算还有几天过年的事儿了。

正月初十前后,集市上已经开始有卖灯笼的小商贩了。人们赶集、上会购物的重点物品也是灯笼,因为人们都要赶在正月十四之前,舅舅们必须把灯笼送到外甥家里。

那时的灯笼都是手工制作。选用农村的高粱秸秆迷子(有韧性、强度的高粱秸秆外皮)做支撑,竹子迷子(细竹子杆儿)或细铁丝(#6铅丝)做成U型的提子,外面用红纸、浆糊粘、裱成球形、圆柱形或方形等。在灯笼的红纸上面,有的画上花儿、鸟儿、虫儿或者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灯笼的上下口处粘贴上緑纸剪成的花边。这样,各式各样的灯笼就制作而成。

手艺高超的民间艺人,能够把灯笼做成西瓜、公鸡,以及十二生肖形状的灯笼。还能扎成比较大型的走马灯。不过,这样的灯笼比较少见。

舅舅在正月十四之前给外甥送去了灯笼,如果舅舅没有外甥,有外甥女,舅舅也是要送去灯笼的,不管男孩、女孩,到了正月十五都要挑灯笼的。

正月十四晚上叫做试灯。就是点燃蜡烛装进灯笼里面,小孩子们挑着灯笼到大街上玩一会儿。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村子里的孩子们都挑着灯笼,从各家各户出来,汇集到大街小巷,一起展示各自的新灯笼。一簇簇,一片片的红灯笼映红了一条街、一条胡同,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汇集成了灯的海洋,把春节吉祥、喜庆、欢乐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还可以再挑最后一次灯笼。过来正月十六,就不能再挑灯笼了,因为农村有十七、十八晚上摸瞎的说法。意思是说,到了十七十八晚上,别说挑灯笼,就是家里点煤油灯也要晚一会儿,摸一会儿“瞎”,这一会儿是老鼠“娶媳妇”时间,不能惊吓到它们。虽然老鼠在农村是害虫,老百姓过年时也考虑到它们,可见中国老百姓的善良淳朴了。

其他网友回答

像元宵佳节,很多人观赏花灯,看庙会,有时候看着漂亮的花灯,小孩吵着要,大人就忍不住买一个。

“送孩儿灯”这一习俗在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流行传播,是流传很久的民俗文化,在元宵节时,娘家会送灯给自己女儿,寓意为添丁,因为灯与丁谐音。如若女儿已怀孕,还得再添一对小灯笼,祝福孩子孕期平安健康。

还有一个元宵节送花灯的寓意习俗可就没多少人知道了。

但此“花灯”非彼“花灯”,而是一种用黄豆制成的豆面,是有讲究的。“花灯”选料主要是豆面,和着油跟白糖,不经发酵直接做成。

这是一种特殊的祭祀方式,即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时,要去逝去的先人坟前送灯,寓意为送去温暖和光明,虽然先人已逝,但家里的亲人还是思念着他们。

“花灯”主要分两类,祭祀花灯和祝福花灯。

祭祀花灯做起来的模样跟蜡烛很相似,但比蜡烛短且粗。

用手指细细捏出碗状,中间插上一根棉棒搓成的灯芯,灯芯表面缠绕着一圈儿棉花,裹着蜡油,这样燃烧的时间就能更长些。

祝福花灯常见的有关刀灯、莲花灯以及绵羊灯。

大人希望孩子长大有武才,便给孩子送关刀灯。希望孩子有文才则送状元骑马灯等。而莲花灯是送给女孩字的,寓意女孩越长越漂亮;希望往后另一半对自己温柔体贴,女孩就会便送男孩一盏绵羊灯。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正月十五小孩送灯有哪些习俗.jpg”/>

与正月十五送灯有什么讲究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