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道日损”的含义是什么?
优质回答: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什么?损什么?为什么非要认为"益"和"损"的是欲望呢?为什么非要把为学和为道对立起来呢?
关于学习,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要"把一本书越读越薄",我倒觉得和老子这句话有相似之处。读一本书,当我们完全消化和理解,并且将其阐述的内容融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的时候,书将不书。
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随着知识越学越多,我们懂得的道理也就越来越多,我们的境界也就越来越高远,我们距离悟"道"也就越来越近。这就是"益"。
没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就没有办法接近"道"。就好比爬山,知识就是台阶,"道"就是山顶。当我们抵达山顶,台阶的作用也就成为"无"了。这就是"损"。
所以"为学"是为了"为道"。
其他网友回答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求学问要一天天增多,每天都有进步,就如同《大学》里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更新知识。修道则是一天天减少,每天都要减少再减少,以至于全部放下达到无为境界,正所谓“大道至简”。
“为道日损”,学道与做学问相反,是要不断的放下,就是今天丢一点,明天再丢一点,一点点把自己放空。说到这里又想起了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就是自然法则,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以上是个人观点,与同道共勉,勿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减少对财、色、名、食、睡的欲望,使心逐渐归于清净。系心一念,复归本源。
能量消耗逐渐减少,高能聚集,层次不断提升。
私心杂念逐步减少,为国为民,不计私利,与万物同化,与兆民同体。
其他网友回答
学到的知识越是增多,修“道”的成果就越是减少。要不断地破除和减少知识,以至于根本不用知识而任其自然,任其自然才能无所不为。要想夺取天下,就应该不做出什么举动;如果举动表现了出来,就无法取得天下。
【延伸阅读】
老子认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要掌握“道”。在老子眼里,越是学习、增加知识,离“道”就越远。因此,他提出,要真正掌握“道”,就要不断地破除已有的知识,以达到无为——无知无欲的境界。
《老子》是辩证的,将“为学”和“为道”区别开来,指出这是两种认识方式;但它未免又过于极端,将学习知识和掌握“道”对立起来,宣称学习会妨碍修“道”,而认识“道”是不依赖感觉经验,也不需要理性思维的。这种神秘主义的“直观论”,《老子》表述得淋漓尽致。
那么,老子把“为学”和“为道”区别开来,有没有道理呢?各家说法不一。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有理”呢?因为有些貌似有学问的聪明人,往往被自己的聪明所误:有的只会寻章摘句,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有的只会高谈阔论,不会进行实际的工作。更有甚者,有的用学到的知识去欺世盗名,有的用学到的知识去犯罪害人……这不分明如老子所云,知识越多,离“道”越远吗?
其他网友回答
您说得很好!
为道日损,是说为道要日损,要做减法。减去什么?减去执著。
以太极拳为例!
注意,此处的太极拳,不是指玩花架子的拳架,而是练出太极内劲。
为道日损,损去的是僵劲,是局部力,获得的是整劲,圆力。
这需要靠站静桩为基础,才能慢慢地出功夫。
站得全身通透合一了,中上等的根性,大概需要三年。
之后再练拳架。于运动中,亦不失静桩中获得的通透合一,不失中道。
可以通过互相推手,来帮助体验找回这种无法言说的圆满通透,体验“无意之中是真意”。不以有心推,不以无心推。在离绝一切中,找回自心本具的神感与妙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道日损的含义是什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