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周易》应该怎样读,或说怎样用,怎样理解?
优质回答:
《周易》是中华古代哲学的结晶之作,要想学东周易,首先得学会“阴阳”的概念和意向。
发展历程:中国的古代哲学都是建立在自然界观察的基础之上,古人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白天和黑夜的规律,于是把面向太阳的一面(白天)定义为阳,被向太阳的一面(黑夜)定义为阴。
后来通过对自然界人、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发现任何事物都存在的对立性,于是把所以对立的东西用阴阳来表示。比如大小、寒热、燥湿、外内、粗细、男女、老少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表示。
定义:一切自然的相互对立、矛盾的人、事、物的关系称之为阴阳。多数人认同的是,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
哲学体系
普遍性:任何东西都具备阴阳得特性,任何事情都能够用阴阳来解释,大到宇宙、小到细胞;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大到全球大事、小难道生活琐事都是和阴阳息息相关……
对立性:阴阳存在相互对立的特性,二者是相互矛盾的,一切“正反“”的性质都是阴阳的表现形式。
同一性:阴阳是相互包含的,任何事物不可能只有阴,也不可能只有阳,古人所说的“孤阳不生,孤阴不存”也就是这个道理。
分类:阴阳又分为了几种不同的符号,即是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古人说的“两仪生四像”就是这个意思。从五行上来说,大概意义上阴阳分为了木、火、金、水四类,即是木为少阳,火为老阳、金为少阴、水为老阴,土为阴阳转化的介质。
也许你还想知道永远的蝴蝶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小秘书的邀请!
《周易》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性作品,而后人解读《周易》的《易传》充满了个人误解和偏见,导致了《易经》其精华与糟粕并存。不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应用,我们都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与质疑的精神去对待《易经》,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但由于古老《周易》本身只有64卦象,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易理、卦象与卦辞或爻辞的关系,简短的古文卦辞或爻辞非常难懂。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沿着“交易”之理,而非“三易”之理的思路,科学地理解和使用《周易》。
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本文的《周易》特指周文王时期的64卦象的《周易》,而《易经》则是包括了《易传》的内容。与大多数研究者和爱好者解读和使用《易经》的思路和方法不同,我们不仅局限于用具体卦辞或爻辞解读《易经》,或者用中医、占卜等方法实践《易经》,而更重要的是分别借用了经济学的市场交易理论、量子力学中基态、叠加态和纠缠态的概念、哲学中对立统一辩证法等现代科学理论对《易经》的理、象和术进行了解析,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希望对大家理解和使用《周易》有帮助:
第一、要懂得“易理”,正确区分“三易”之理与“交易“之理,才能科学认识《易经》,避免盲人摸象。现在的文献如《易传》中,将“易”解释为“简易、变易和不易”,即所谓的“三易”之理。但是这种“三易”之理,仅仅能描述一个主体的阴阳变化过程,并不能解释64卦象的形成,以及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可是,我们借助于经济学的市场交易理论和辨证法的对立统一,对《周易》中“易”的精髓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周易》中不仅有一个个体的“三易”之理,而且更重要的是两个主体之间的“交易”之理。而这种“交易”之理的本质是“优势互补、合竞共赢”,也就是《易经》中“义与利”的对立统一。《周易》的”交易“之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中“交易”理论,本质上是相同,也凸显了《周易》的科学性。用“交易之理”不仅可以很好地解释64卦象的形成,而且更容易理解卦辞和爻辞的内容。
第二、按照“交易”之理的思路,8卦象表达了每个交易者拥有的8种对策,64卦象是两个人博弈结果的64种对策组合(或选择),也就是两人“交易之理”的模型。现在的文献由于不懂易理,虽然在《易传》中给出了各种卦象,但不了解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充满了迷信和猜测。我们借助于量子力学中基态、叠加态和纠缠态的概念,对《易经》中“三易”之理与“交易”之理以及与其相应的卦象进行了梳理,得出结论是:《易经》的“三易”之理对应的“一”、“二”、“三”、“八”四个状态(或卦象),表示了一个主体的演变过程。而《易经》的“交易”之理对应的“四”个卦象或“六十四”个卦象,表示了两个主体“打交道”的模型。具体来讲,当两个人只有阴与阳两种对策时,他们的“交易”之理的模型是四个卦象,即“两仪生四象”。而当两个人有阴、阳与阴阳三个状态八种对策(八卦)时,他们的“交易”之理的模型是六十四个卦象,即“八八六十四”。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交易”之理与各种卦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排除了《易传》中各种迷信的说法和道德说教的糟粕。
第三、按照“交易”之理的思路,卦辞和爻辞是古人借助于八种自然现象对上述64种博弈结果(吉与凶)的预测,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几千年前,殷商的商人善于交易,但它们在具体的行动之前,一定要占卜一下,预测其结果是凶还是吉。预测结果对殷商商人有巨大影响,他们并根据预测结果是否行动以及采取具体的对策。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思路理解《周易》,就会发现卦辞或爻辞所表达的内容很简单。例如,乾卦的卦辞只有“元、亨、利、贞”四个字,可以按其最原始的本意解释为:开始很好,一切顺利,可以获利,占卜一下。这种解释虽然简单,但符合交易行为的要求。而现在《易传》等文献对乾卦的解读十分复杂,成为一种道德说教,与交易和占卜的本意相差很远,是一种典型的糟粕。
第四、按照现代人们交易的习惯,我们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周易》产生的本源和具体使用方法。根据现代市场交易理论,交易者可以先知道交易理论(即易理和模型),再进行交易的实践和对策;交易者也可以不知道交易理论,直接去进行交易实践。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如果自己不明白,可以找经验丰富的人给予指导。但不论如何,交易者都要充分准备,并对可能都出现的好(吉)与坏(凶)的各种情况,提出预备方案和对策。现在也有一部分人在交易前,先占卜,以获得心理的安慰。但64个卦象的每一卦都包含了好(吉)与坏(凶),具体情况,具体决定。如果我们也占卜一下,再准备如何决策。那我们就和3000年前的殷商商人一样,并没有什么变化。
总之,由于我们把《周易》的“交易”之理,错误地认为是“三易”之理,再加上对“周易”的卦辞和爻辞的一些错误的解读,导致了大家认为《周易》非常难懂,不好使用。实际上,《周易》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象和术体系,我们可以按照科学的方法理解和使用它。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现代人一说到《周易》,似乎就是算卦的,其实这是对的!易经本来就是远古卜辞汇编。但是,现代人读周易,重点在看易理,不要再学占算了!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周易预测技术。而是说,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预测的准确率,一定会超过人,至少是绝大多数的人。
相反,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许终究会发现,周易、中医,甚至西洋的星座、塔罗牌等等,都是上一次文明的遗迹,都是大数据。在大数据的预测机制下,不需要知道“为什么”,只需要找出相关性,也就是“会怎样”,给出一个大概率的结论,这与周易预测也是十分相像的。
所以,未来,你要么有天赋和机遇,能在周易预测这个领域,做到前10%甚至是5%,否则还是不要涉足这块了,拼不过机器的。
现代人读《周易》可以学一些易理,既可以仰望星空,也可以引爆心灵
换句话说,就是从周易里求“慧”。智慧这个东西,其实“智”是智,“慧”是慧,“智”是可以记忆、习得的,比如数理化文史哲;“慧”这个东西,“慧根”、“慧心”、“慧眼”——未必可以学来,只好领悟。恰好周易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引信!
举例来说,比如周易归类取象的精神
如杨振宁先生所言:“……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从最早的阴阳爻,到八卦,直到六十四卦,其实都是对于世界的取象归类。
对此,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是:
爻卦符号系统是宇宙之道的图象,其作用类似于一种“变数”,是作为某类或者某些类具体事物的替代物。属于某一类别,并且满足某些条件的一个具体事物,可以纳入某个公式和某个变数,由此也可以纳入某个卦辞和爻辞所说的内容。在此,这个爻和卦就是这一事物的符号或者象征,成为某类对象所应当遵循的指示。
如果简单来说,套用赵抡元先生的观点,周易包含:
一个真理——太极两者对待——两仪(阴阳)四种现象——四象(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八项原则——八卦(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六十四种方法——六十四卦无穷技术……
这样的归纳分类之法,简单却又高明,万事万物纷纭复杂,但能够归于阴阳、归于八卦……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这也算的是一种“慧性”吧?
再比如,对立统一的变化原则
关于周易的变化原则,东汉郑玄有著名“一名三义”: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变三也。”
第一,易简。
大道至简,越是高深的理论、根本性的规律,其表述似乎越是简单明晰。《道德经》五千言,却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治身治国,并在其中”。阎崇年曾在《百家讲坛》评述满清勃兴,承继天下,究其原因,只用了一个字:“合”,实在意味深长,尽在其中。《周易》虽然难懂,但其中的道理如真能为人所领悟,大约也是如此简易。
第二,变易。第三,不易(不变)。
这两点必须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周易从本质上,是讲“变”的,同时也是讲“不变”的,变与不变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是一体的两个方面。所以《系辞》中说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所谓“周流”、“无常”、“相易”等,即体现了变易;又有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所谓“定”、“位”、“常”等,便又体现了不易。
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变是必然的、一贯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有着特定内涵或质的规定性的客体来说,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变中必有不变,必有相对的稳定性。特定阶段变化中的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
变与不变的哲学,犹如火车行于双轨,飞鸟翔于两翼,保障了中华民族的长期持续发展。一个民族能秉持和发扬不变哲学,就会凸现信仰层次的建构,争千秋而未必争一时;同时,一个民族能秉持和发扬变化哲学,就会避免因不变哲学而落入宗教性格,就会强调因时而变、顺势而行,努力求其今生今世的成就和利益。幸运的是,在周易的光辉笼罩下,中华文明数千年薪火相传,长期辉煌而不堕,恐怕正是因为兼顾了变化哲学与不变哲学的缘故吧!
又比如,周易中的阴阳哲学,这里既有归类取象又有对立统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按照冯友兰先生的观点,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的意义,在于解释世界的本源,认为宇宙中一切现象都是由阴阳两个原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同时,阴阳里也有对立统一的变化规则,例如:阴阳转化,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平衡。
1、阴阳转化。
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其转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各自变到自己的对立面,阳变成了阴、阴变成了阳。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最经典的是老子的至理名言:“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比如某君的人生,最近厄运缠身、久困难解,但如果理解了阴阳转化,自然就会淡然处之,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罢了,吉利运气或许下一秒就要爆发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并非不可能吗!
2、阴阳互根。
阴阳双方是各以对方为生存条件的,没有阴(阳)、则阳(阴)也就不存在。
这世上没有高富帅也就无所谓屌丝,没有白天也就谈不上黑夜,把皇帝一个人扔在孤岛上,也就没有尊卑君臣之分,简直比衣锦夜行还让他难受。
有慧根者如范蠡,早早就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就只有“智能”,无此慧根,最被赐死。后世历史中,这一规律也是不断的在重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某种程度上,阴也就是阳、阳也就是阴。平时我们说“菜单”,上面反而大多是鸡鸭鱼肉;我们说“这可不敢当”,其实内里早已是当仁不让;我们说“还请您笑纳”,其实目的恰恰是想从对方那里求得点什么……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吧。
3、阴阳消长。
阴阳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存在着,而是不断地比消此长、此消彼长,以此才能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如果说阴阳转换是质变、是结果,那么阴阳消长就是量变、是原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其里就有对阴阳消长的解释:“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对此,孟子却看得更为深远。基于阴阳消长是一种持续作用,他指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难怪历朝历代,开国皇帝的英明神武最多延续个三五代。到民间,则变换了一下说法,叫“富不过三代”。这么看来,倒也不无道理。
4、阴阳平衡。
阴阳在变化消长中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平衡是宇宙间事物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根本条件,自然界失去平衡就会有自然灾害,人体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疾病。
这一点,金庸先生借少林寺里的扫地僧之口,讲得颇为惊骇:“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则戾气深入脏腑……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厉害百倍”。想想《天龙八部》里面鸠摩智、慕容博的彻骨之痛,看来阴阳一旦失衡,结果往往是不妙啊。
剧烈的阴阳失衡,必然带来彻底的阴阳转化!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老子为什么要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也许还真不是说反话,为的就是要加剧阴阳失衡而加速事物向对立面的阴阳转化。无独有偶,古希腊也流传这样一句类似的话:“上帝要让谁灭亡,一定先使他疯狂”。足见东西方之比,异曲同工。
最后,现代人读周易,切忌生搬硬套
如果是中小学生,你问我月亮在哪里,老师说我画给你看。
如果是成年人,你问我月亮在哪里,《周易》说我伸手指给你。
作为现代人,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自己去行走,去探寻就好了,每个人的路,每个人的月亮,都会精彩而各不相同。
但是,如果紧盯住手指头不放松,恐怕是什么也看不到,这个东西哪里像是月亮呢?也许你还会对着手指头说,你是个大骗子。
几千年前的古人,不可能在操作层面上,对今天的你我留下什么有效的指导,但仅仅是指月之手,就已弥足珍贵了!
但后人如果还在看手指头,又是何其的懒惰和可悲呢!
最后要说,题主的这个问题,真是出的很大,以上拙见,不能解其万一,各位行家有何高见,还请多多指教!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易经》好不好,要看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所有读书人都研究易经,把易经奉为神圣的国度,逐步从强大走向了衰弱,那么它的指导意义在哪里?现在还把它说的神乎其神,现实吗?
其他网友回答
《周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周易》是由太极衍生而来,它是古代人们算命的必备读物,它的作用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周易》对现代科学有着重要贡献。
现在人对《周易》的看法褒贬不一,目前有人说《周易》是迷信和科学的结合体,《周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古人用《周易》来预测未来、把握国家大事以及反映社会现象,这也是古人面对未知世界所依托的一种手段,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在《周易》中有些解释与科学相符,因为有些解释有科学合理性。 通过《周易》了解自然与人类关系,为了未来幸福静下心来品读《周易》是很有意义的,现在人们习惯把《周易》叫做《易经》,《易经》中包含四百五十卦,易卦揭示着:和相应吉凶的现象,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因此《易经》类似于现在看风水,算命,《易经》讲述人与自然和成功的方面,这就是它的精妙之处。 在《易经》中包含了很多的哲学道理,比如其中的阴极必反——凡事不要太过,要有分寸;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既要注意天时,又要把握自然变化,更要注意人和,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也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周易》应该怎样读或说怎样用怎样理解.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