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
优质回答:
易经不是迷信,而是我们的祖先通过客观分析观察归纳成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一代代祖先不断修正整理出来的指导思想,后面的诸子百家各个学说派系都吸收融入了易经的智慧,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中华民族能得以五千年传承,生生不息,追究源头就是得益于易经衍生出来的种种学术,中医治疗疾病预防瘟疫,天文历法指导顺应时节进行农耕,法家思想指导治国理政,儒家仁义道德观念指导修身齐家,道家指导敬天爱人寻求天人合一而不沉沦于物质欲望,兵法指导御敌平乱与外交,佛教流传至今,它的虚空,无常,六道轮回,十二缘起,地火水风,四圣谛,八正道,八苦,也于易经思想中的,无极,阴、阳两仪,天、地、人三才,春、夏、秋、冬四季,金、木、水、火、土五行,六爻,八卦乃至六十四卦互相交融暗合,例如易经所说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生生不息,佛经也说万事万物都是虚空相,都在不停变化,包括自己的身体,没有一个固定的你称之为你,当你说现在这两个字的时候,现在已经成为过去。
易经包含的周易六十四卦,是指导我们如何适时把握恰当的时机,不停的修正自己,创造有利条件,让我们如法的生存,并作出对前景的预测。许多人利用易经的预测功能去算命,看风水骗钱,导致大家都以为易经是迷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就有,谁都无可奈何的事情,这就像是阴阳的功用,这个世界上有白天就有黑夜,善恶也是永远并存的。
其他网友回答
卦者,挂也,这里不谈玄乎其神的东西,只谈最平淡细微处的内涵。万事万物有它运行的规律,如果强行干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好比道路上不遵守交通事故会发生车祸,人不遵守作息会猝死。学习《易经》通常会有三个不同的方面:象法术,三者有所差别,却是对立统一的。64卦便是64种挂起来的警示,提醒我们自身已有的或者欠缺的,需要修养自身来提升自己的境界。
君子求诸己,庚子年后,大家会逐渐的回归内心,重视世界的本质,慢慢的脱离浮华,但易经是一门讲变、流动的学问,有不易、变易。在我们这个欲界之中个体很难不易,因为我们有了对不易的追求,而周围环境总是变易,所以才更加的追求修德行来对冲变易的后果。
天人合一,小处见大,万物的存在即合理。我们上学学习物理的时候总是知道去计算力、反作用力、合力,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去计算自己行为对于周围事物、对于宇宙大环境所产生的作用力。易经闲谈|万物象法术,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肺炎下如何修卦德?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追逐,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为色,诸法空相,然而我们却一直看不透,前仆后继,千万年仍然乐此不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然而在科学日益昌盛的年代,大众身负的德却越来越微弱,我们需要有一种上古时期的精神回归,其实很简单,《黄帝内经》里开篇就提过,如何解决?为清心寡欲尔。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以为“易经”十本晦涩难懂的书,是一本封建迷信占卦的书。其实真的不是。看看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亢龙有悔。
穷则变,变则通 。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其实这些都是来自于易经。想不到吧。因为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传承。自上古伏羲画卦以来,经历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又有外来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这也是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完整存在的命脉。
而易经的核心就是“三易”,简易、变易、不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语出:《易传·系辞上传》)
而之后的道德经的阴阳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跟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何其相似。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传承,历史很多规律,咱们的老祖宗都事先洞明了。
易经是本讲万物规律的书籍,是本哲学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古籍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而追本溯源,“易经”这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化起源不得不读、而且是必须读的一本书。毕竟再往前,也没有古籍可以参读了(连山、归藏已经遗失,其他的古籍也没有师承下来)。而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研究古文化,真的不要再崇洋媚外了。
通过研究易经,研究中华文化之源,了解中华5000年的文化,结合当代的先进科学技术,为中华崛起做好准备!
其他网友回答
认为《易经》是迷信,主要基于对占卜的不认可,也分不清预测与迷信之间的关系。迷信本身不是贬义词,是指信任某一事物并执迷于此,于是在批评的时候往往加上"封建"两字。《易经》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宇宙的规律及变化之理,规律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受和利用的,规律的延伸便是预测,比如人人皆知太阳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一年会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国的农民兄弟也会依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进行农事活动与安排,何来迷信之有?批判《易经》为迷信的人,首先肯定是不了解,我们对未知领域指手划脚妄下结论这本身就不科学;其次是为自己开脱,因为他没能力也不想去花时间去了解一个事物;第三,批判之人没有遇见过高人,因本身的固执也无此因缘际会!
其他网友回答
前两天在下写了篇文章,感兴趣您可以看看。
《易经》不是迷信!读懂《易经》,也就读懂了人生……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作者和出处。
其实易学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反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是中国人就都不会陌生。因为“它”早已根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
——有孚君
笔者和一些90后、95后,乃至00后的“年轻人”聊天时,问过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易经》吗?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算命(算卦)的吧?
无可奈何之余也感到痛心疾首。诚然《易经》可用于占卜,但“它”的功用却远不止如此。《易经》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最宝贵的智慧。毫不夸张的说,读懂《易经》,就读懂了人生。
因此笔者想尽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传播易学文化,让更多的人接触《易经》,正视《易经》。若有缘,亦想结识更多同道。
另一方面。笔者学易经年,每每回想起入门时的艰辛,仍深感苦恼。若不是恩师当初的指引,或许早已放弃。所以提起了做【易学入门杂说】,这个专栏的念头。主要想介绍易学的基础知识,给想入门的人一个参考。也带着想玩卦的人把卦玩起来。
此文算是这个系列的开篇。
01 先对《易经》做个简单的介绍
写之前先说说《易经》大致发展的三个阶段。
上古时期,伏羲氏一画开天,始定八卦,到中古时期文王演六十四卦(就是《封神榜》里“钓”姜子牙的那个“老头”),与他的儿子周公写就《周易》,再到近古时期孔子为《周易》作《传》(又称《十翼》)。
伏羲一画开天,创先天八卦
即《汉书 文艺志》所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可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其实就是《周易》+《十翼》。(注:关于易学的发展和《易经》全貌,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介绍。)
《十翼》可以理解成对《周易》这本书的全方位解说,让人们更明白的读懂《周易》。孔子他老人家写的很“嗨”,就是太高估后人的知识水平了,所以这个“人们”只限于他那个时代的人……
02 言归正传,来说说何为“易”?
学一门学问之前,总要弄明白“它”是什么?别人问起时才总好说出个条条道道。尤其是学易。一提起《易经》,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算卦”。实际上算卦的分两种,一种确实有真才实学,另一种是则是江湖骗子。这也是为何《易经》总被误解为封建迷信。
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和一个没接触过《易经》的人介绍“它”呢?
说什么“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说“易为弥纶天地之学”?高大是高大,但是太虚无缥缈了。高处不胜寒,也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了。其实易学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反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是中国人就都不会陌生。因为“它”早已深植入我们的民族血液中。
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概念,哪怕没学过易的人也多少会有了解。我们都知道一天12个时辰,一年四季365天。也知道十二生肖,谁还没有个属相?还有二十四节气,直到现在还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
再有像元亨利贞、自强不息、九五之尊、虎视眈眈、云行雨施、谦谦君子、正大光明、物极必反、匪夷所思、殊途同归、否极泰来、革故鼎新、文过饰非、防微杜渐、天地玄黄……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
包括乔峰他老人家的降龙十八掌,从潜龙勿用到亢龙有悔,嘴上总念叨的那几招。
皆是源于《易经》!
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孔子说的)
正所谓“道不远人”。(《中庸》说的)
亦所谓“道在屎尿”。(庄子说的)
我们平时接触的大事小事,或多或少都与《易经》有些渊源。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
那什么是“易”呢?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类似莎士比亚那句“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曾仕强老先生说:“《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
笔者认为《易经》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构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之万世而不悖”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五千年还是五万年,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展,易道皆可以将其囊括。听说就连二进制的发明和海王星也都有运用到了易学的思维。《易经》的广大精微,无所不包。正在于此。
《易经》绝不是迷信。占卜只是“易”的功用之一。
所以,如果非要给“易”下个能理解的定义,笔者认为“它”是门艺术,是自然科学,也是门哲学。
03 为什么学易,学易有什么好处?
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如果你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无论是儒释道,还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很难不对《易经》产生兴趣。除此之外呢,我为什么学易?
可以学会占卜预测,成为别人眼中的大师?可以时不时给自己占上一卦看看吉凶祸福?可以结识一群别人看起来神神叨叨的易友,还可以在和别人聊天时显得自己很有学识?最不济,遇到个算卦的骗子,也能怼他两句!
其实这些都是学易的附加属性。真正学了,你会发现生活中能用到地方很多。孔子说:“如果再给我几年的时间,让我50岁的时候学易,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
【注:孔子第一次接触易学是五十岁以后,可惜因为公务繁忙错过了。第二次是晚年68岁以后,孔子利用这最后一次机会倾其全部心血写就了《十翼》。】
笔者想说,无论什么年纪学点易总是没坏处的。占卜预测也好,读易正心也罢。易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18岁学易。别的不说,至少看个手相面相,撩起妹来事半功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女生撩汉……【注:我有个小师弟,现在是我的“铁杆粉”。学易的时候还没成年,四五年过去都快生娃了。】
话虽玩笑,但若在年轻时懂易,这个人的人生高度或许都会变得不一样。
如果30岁学易也不晚。下了班,泡壶茶,窝在沙发里捧着本书读读。总比玩游戏或者刷抖音要好的。
退一步讲,读什么无所谓,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40岁学易更不晚。拉着孩子一起学,总比小孩子也玩游戏或者刷抖音要好……就算孩子学不下去,总还能在他(她)心里种下了颗种子,早晚有破土而出的那天。
即便如孔子50岁读也不晚。在知天命的年纪知天命,最合适不过。
无论男人女人,什么年纪学都不晚,学成如何也不必太在意。
读易,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
学着你会发现原先很看重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在意了;原先很讨厌的人也没有那么讨厌了;原先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的生活也慢慢有了寄托。
因为学易会让你接触到中医,多少了解些养生的知识;会让你喜欢上烹饪,做一餐属于家的美味;会让你发现诗词中的无限美好;更会让你的心变得平静。
……
学得久了,心性会更通达,会觉得这个世界都变的更美好了。阳光更明媚了,树叶更绿了,东风中飘逸的花香都更浓郁了……
说的比较玄,但确实有这样的感觉,品尝到一丝“复得返自然”的意味。
有些事情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是不传,是说不清楚。
所以学一些,体会一下,总没有坏处。
04 说了半天,怎么学习《易经》呢?
笔者当初和老师学六爻时,记得《增删卜易》的序,极具煽动力。整篇序文都在叙述占卜的神奇与简易。好像只要浅学粗通就可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摘录一段:卜易之道,乃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大圣人之心法也。得其精者可以参天量地;粗知其理亦可趋吉避凶。凡学卜者可以深求,亦可浅学。浅学者只要先学装卦,知道动变及卦之六冲,卦变六冲看熟用神章中占何人占何事以何爻为用神;再看何为旬空、月破及春夏秋冬四时衰旺、生克冲刑即知决断祸福。】
没入门的人看到这么多名词肯定蒙圈。简单翻译下就是:我教你,很简单!虽然难免有些夸大和做广告的嫌疑,但《增删卜易》这本书还真算“入门经典读物”。野鹤老人(《增删卜易》的作者)无疑是一名智者。
因为与其长篇大论说道理,不如让人感兴趣来的直接。
所以我推荐入门时可以适当的多玩玩卦。学进去了之后,自然会接触和感受到易道的神奇与伟大。然而无论怎样都要以端正的态度去学。不要连上个电梯都起一卦问中途会不会停,上来几个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就学偏了。
怎么学?无外乎三种方法:
(1)自学。
(2)找个靠谱老师教。
(3)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易路相孚”,跟着我们一起学!
05 和我们来一场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
我们的本土文化,无论儒家、道家,抑或兵家、医家都脱离不开《易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都是由“易”孕育出的。
道家、中医与易学一脉相承,自不必多言。孔子写《十翼》,传承易学,从此儒家与《易经》剪不断理还乱。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指出:“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至繁。
所以说《易经》是群经之首,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所在。
作为中国人都应该或多或少的接触易学,也应继承和发扬易学。
正所谓,知其来自知有所往。学易,即是这样一场“寻根”之旅。而这条路我们会一直陪你走下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果喜欢请关注公众号<易路相孚>,让我带你领略《易经》的神奇!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易经真的不是迷信易经知识你知道多少.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