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和古代文武官员的朝服有关吗?
优质回答: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衣冠禽兽是一个汉语成语词汇。在许多辞海和成语词典诸多工具书中都被解释为贬义词。在《辞海》中还直接解释为:比喻道德品质极其败坏的人。意为“徒有人表,行为却不如禽兽。
衣冠禽兽一词来源于明朝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1)文官服饰绣禽,(2)武官服饰绣兽。根据品级不同所绣的兽也不相同。
明朝文官规定: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文官绣锦鸡,三品文官绣孔雀。四品文官绣云雁,五品文官绣白鹇,六品文官绣鹭鸶,七品文官绣鸳鸯,八品文官绣黄鹂,九品文官绣鹌鹑。
明朝武官规定:
武官一品和二品绣狮子,三品武官绣猛虎,四品武官绣豹,五品武官绣熊,六品和七品武官绣绣彪,八品武官绣犀牛,九品武官绣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至九品穿绿袍。
由此看来,”衣冠禽兽”一词在明朝当时颇有“褒义词”之美称。
由褒义词变成贬义词的转化:
到了明朝晚期官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死谏,武将死战”的优良传统彻底被颠覆。为官者腐败昏庸,文官贪钱武将怕死。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百姓視这些官员为匪盗瘟神。长而久之,衣冠禽兽就逐渐的成了他们形容这些当官的无恶不作的代名词了!
”衣冠禽兽”的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出现过。到了清代后”衣冠禽兽“一词遂用于贬义词,泛指外表衣帽整洁,行为却禽兽不如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衣冠禽兽和明朝有关!
在明朝你说一个人“衣冠禽兽”,人家会很高兴的,因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成为“衣冠禽兽”,这主要和当时官员的服饰有关。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从思想、文化、习俗等各方面都着力恢复汉家传统,而对于官员体系也作出了重要的建设。
最有名的就是对文武官员的官服设计: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绣兽;而且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以显示森严的等级制度!文官如下: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 鹌鹑。
武将如下:一品、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虎,四品绣豹,五品绘绣熊,六品、七品绘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而且文武官员从一品到四品穿红袍,五品到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衣冠禽兽”在大明朝并不是骂人的话。
说实话,只要是有点志气的人都想成为“衣冠禽兽”。
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思想开始活跃。
明朝官场一扫前期的严肃、紧张、清廉的气氛,变得奢侈、浪荡、无拘起来,加上宦官政治的影响,大明朝已经渐渐失去了“文死谏、武死战”的政治理念。
而土地兼并,贪腐横行,更是让百姓对明朝官场痛恨不已,以至于语境也发生了变化!到了清朝的统治时期,因为清朝文武官员的官服补子继承的也是明朝的等级体系,加上清王朝在平定天下时采取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让怀念故明的反清义士怨恨深重!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大量故明属官纷纷投靠清王朝,转而身替异族压迫同胞,替清王朝剿灭反清力量。
比如洪承畴、吴三桂,就是典型的代表!
故而,“衣冠禽兽”也就逐渐成为骂人的话。
说到底,还是汉语语境的文化深厚,使得“衣冠禽兽”成为前后不同的两种意思!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和古代文武官员的朝服有关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