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洋务运动把什么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网友提问:

洋务运动把什么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优质回答:

洋务运动首要任务是保证清政府的统治地位,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维稳,通过改革确保统治阶级地位的稳固,改革的气息只是表面之像而已,真正的本质是分出部分利益笼络才能之人为清政府所用,巩固既得利益阶层自身的利益。

其他网友回答

目的有很多,强兵富国,抵御外敌等等。但仔细看来,归根结底,洋务运动的首要任务,还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场“表面”光鲜,却治标不治本的“虚伪”改革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使国力锐减,清廷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背景下,统治阶级才被迫进行了洋务运动,以缓和国内外压力,来维护自身统治。

但,这样的改革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一,清廷内部斗争严重,没有形成有效的力量进行改革。

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他们得到慈禧太后的允许后,开办了先进的军事工业制造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创办新式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等)积极发现近代轻工业,中国近代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行业继而相继出现和发展,派遣留学生,去西方学习先进技术。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内外压力,使得清廷得到了喘息。

但在中央,还有同治帝的老师、工部尚书、大学士倭仁和宋晋等守旧派对洋务运动持反对意见。两方势力相互角力,使改革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实,守旧派也只是慈禧怕改革派一家独大,威胁自己统治而树立的政敌而已。她内心根本没有真正想强国富民什么的,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利才是她的真正目。

两方对立到什么程度?例如,修建铁路。其实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次年(1863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汉口至广东、汉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镇江至北京、广东至云南六条干线铁路,亦被拒。同治四年(1865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不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光绪六年(1880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终于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

后来由于日本侵华意图日益显露,光绪七年(1881年)才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有如此顽固的守旧派在一旁掣肘,想要彻底进行改革实在是比登天还难。

二,封建主义体制下的清廷政风败坏,弊端严重,没有制定相应的完整计划。

洋务运动中,不管什么工业的工厂,除了官办的,就是官督商办的,清廷始终没有真正放手来举全国之力发展洋务运动,从而使洋务运动变成了只在朝廷内部进行的小范围改革。甲午战争中的吉野号是当时英国新建的最新战舰,其实最先看上它的是李鸿章,当他极力劝说慈禧购买此舰时,却被慈禧以用钱修园子驳回了,真是荒唐至极!上至慈禧,下到守旧派,都不能看到改革派权利过分增大。这种封建官僚主义,怎能把改革做好?

直到中日甲午战争,把清廷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复兴梦彻底撕碎后,世界才认识到,清朝表面上的“强大”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虚像而已。

总结下来, 洋务运动是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内外交困后,清廷为维护自身统治而被迫进行的改革而已,它始终没有摒弃落后的封建主义,“物”的改革只能徒有其表,而“思想”的改革才是可以彻底改变落后局面的根本。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洋务运动把什么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jpg”/>

与洋务运动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