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秋源
南颜旧
素闻中国一向有神童,天才之称谓,但多泯然众人、藉藉无名。细想所谓的神童、天才之流,大概也不过昙花一现,更甚乃无趣之闲人作无聊之绯闻而已。
文化传承经千年而不衰,文风学骨历万世而不朽。其因一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二为:锦衣荣华之必须。古人深学而出新流芳百世,苦习而强识钟鼎食鸣。目的十分重要,古人因目的而作古贤,而出古纪,而有古遗。时变世迁,效法不古….。
今人搞文化、作学问当然也有”目的”。一为、发财,二为:出名。却无古人之苦学与革新,只有现代之投机与取巧。前人文化一字不知谈,后人学问半句不提言。既失承上,又无启下;既少智慧,也失蕴美。
或有观前人文章半解”,知今人文化“半知”,臆后人学问“半虑”。文人作文做事——半公半私,半理半谬,糊糊涂涂而了了明明……。
文学只是方式、手段,决不可做目的,也定不会成为目的。追求名利、财富,也只能是过程,决不会是结果,更不能是目的。纵得了名誉,发了大财也决不是文学所赋予的目的和文学最后的价值。
我谈作学问、搞文化目的”性,是为发挥它的积极性。我所讲论的目的观点,一在文学本身的目的:即文学本身对个人、集体、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对人类发展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二在学问人本身:即文学对客观的“我”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包括艺术、才华、气质、追求等精神层次,物质层次更高趣味的改变。
将文学“目的“化,是为更深层面的解知文学同个人、社会的联系。彻底摆脱观赏,娱乐性文学的空假虚泛,做实际于发展、有效于建树的研究是我所认知的良点。
“目的”式的文学不是鼓励角逐名利之争使之正义化而是对作文人有更高要求。要求:文人作文深层化,实利化。写有所指,言有所职。能更全、更深、更透的作学问。不拘一格,推陈出新。
唯有文学真正客观的目的“化,我们才能脱离功利化,才能使文化传承不衰不朽,不息不灭;文学词章千古长存,精神信念生生不绝。
一切的学问都有所指,这是学问人赋予的;一切的学问人都有追求这是客观社会现象造成的。只有当学问人和他的学问向美向善问究本来的目的时,那些记载着本民族礼乐华章、独属智慧的文化才能赖以发展、传承乃至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