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
优质回答:
苍茫大地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出生侗族的杰出将领粟裕,他是网上公认的主席的五虎上将之一,隐隐有和林总并驾齐驱之势。
一、主席及多位元帅对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褒奖有加。
1944年3月车桥战役胜利,歼日军三泽大佐以下460人、伪军480人、摧毁日军碉堡50座。主席听说后赞道:这个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1946年7月,在主席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希望各区仿照办理。
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后,主席通过新华社赞叹:华东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爱国自卫战争中,担负的任务最严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
1947年8月夸粟裕:我华东野战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
1948年1月,在陕北米脂中央会议上说:战争仍是华东打得好!
淮海战役胜利后,主席赞到: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61年他对来访的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
朱老总早在井冈山时就慧眼识英才,一次朱老总带粟裕帮老乡收麦子,有人见老总年纪大,劝他多休息,老总说:没关系,革命就像接力跑,一棒一棒传下去,我老了,有粟裕。粟裕时任警卫连连长。
苏中七仗七捷后,朱老总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解放战争时,朱老总在一次大会上表扬粟裕: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粟裕决心果断,不轻易改变决心,特别能领会统帅部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意图,善于捕捉战机。
苏中七战七捷后,林彪特地让人把此战的资料找来,关在屋里研究了两天两夜,最后对参谋长刘亚楼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林总建国初深居简出,经常交往的有两位战友,同陶铸谈哲学,同粟裕谈军事。林总和粟总两位军事奇才竟如此惺惺相惜。
豫东战役后,刘帅说:打这样的大仗,我是做不到的,没有这样的胆识,没有这样的气魄。1949年9月27日刘帅在《人民日报》上评粟裕:智深勇沉、百战百胜,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有古名将风,是中国的战略家。渡江战役后,刘帅对邓政委说:将来过了江,我就不带兵了,把部队都交给粟裕。
48年元旦,陈毅总结: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中的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
德高望重的叶参座建国后平日称粟裕为粟总,叶帅曾当着众人面对粟总说:你是全党、全军、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名的战将,打了很多胜仗,对革命战争贡献很大,又有丰富的战争经验,你的军事才华令我们大家钦佩。
二、辉煌履历及战绩。
粟裕并不是军事科班出生,他本和主席一样是师范生。25年考上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心向革命的进步校长被杀,粟裕转往武昌,投笔从戎,任叶挺24师教导大队学员班长,1926年11月入团,1927年6月入党,南昌起义时任警卫队班长,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到了井冈山,由连指导员改任连长。粟裕的成名之战是七溪岭之战。其时粟总21岁,是红四军的连长,奉令攻占七溪岭,岭上扎有200多守军,粟裕攻了数次未果,粟总下令休息,令炊事班生火做饭,炊烟飘往敌阵,敌人麻痹。粟连长率9名敢死队员上阵,六人控制附近制高点,粟连长率另三名冲上阵地,一百多点守敌投降,粟裕一战成名。29年后因战功升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1932年2月,调回四军任参谋长,12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委,1934年11月调闽浙赣军区参谋长,与寻淮洲、乐少华率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团合编成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原军团长寻淮洲降为师长。下面我重点谈一下谭家桥战役,1935年1月红十军团大败谭家桥,我以为主要责任应由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乐少华负。当时遇国军悍将、智将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孤军深入,红十军团决定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粟裕、寻淮洲力主由擅长野战的原红七军团改编的寻淮洲19师主攻,但拥有黄埔一期、伏龙芝军事学院文凭的刘畴西轻敌,令红十军团由地方部队组成擅长游击、不擅野战的20师、21师主攻,结果大败,寻淮洲牺牲。全军被迫突围,方志敏、粟裕率前锋400人安抵闽浙赣苏区。刘畴西率主力本可突围,但他见不得全军疲惫,全军多休息一夜,在玉怀山陷入国军重围,方志敏返回玉怀山,与刘一起被捕,后在南昌一起英勇就义。1935年2一4月,建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师长(手下400余人),5一8月粉碎国军第一次围剿,壮大到一千人,10月5日,任闽浙边省军区司令员、省委组织部长,38年4月奉令组建先遣支队任司令,6月17日韦岗处女战,歼日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余人,6月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后代司令员,39年1月,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歼日伪400余人、俘日伪57人,8月任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1940年10月至41年1月发动黄桥决战,新四军七千人打败国军韩德勤所部1.5万人,歼89军及独立旅1.1万人,89军军长李守维淹死、独立旅旅长翁达自杀。
皖南事变后,粟总任新四军一师师长、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41年8月指挥反扫荡,连续作战42昼夜130余次,歼日军1300余人,8月中旬领导持续8个月的要点争夺战,七保三仓、五保丰利、毙伤日军800余人。44年3月发动车桥战役,具体上文已讲,不再唠叨。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司令员,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海段战役,歼日伪2万余人,使华中、山东连成一片,1946年7月,粟裕指挥华中19团3万人抗击,历时45天,歼敌6个旅5个交警大队共5.3万人,史称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后,粟裕负责战役指挥,栗裕充分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947年1月起,指挥宿北战役、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战役,共歼敌7个军、一个快速纵队,包括头块王牌七十四师,解放军大反攻后,挥师挺进鲁西南,指挥沙土集战役,歼57师,迫使国军从山东和大别山抽调4个师来援,随即挺进豫皖苏。1948年5月,被军委任为华野司令兼政委,推辞后任代司令、代政委,1948年6月16日发起开封战役(豫东战役第一阶段)5昼夜,22日攻克开封,歼守敌及援敌一部4万余人,27日发起睢杞战役(豫东战役第二阶段)六天歼敌五万余人,7月12日发起兖州战役,歼敌6.3万,孤立王耀武于济南,48年9月任华野总指挥,9月16日至24日全歼济南10.4万,活捉王耀武。1948年11月6日指挥华野17个纵队参加淮海战役,歼敌44万,主席曾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1949年4月下旬,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杭州,五月指挥上海战役,在外围歼敌8个主力军。49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参加政协,被选为政协委员、军委委员。49年9月30日继毛泽东、朱德、贺龙、粟裕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铲土。这是人民共和国对功臣的最高奖赏。
1950年奉令指挥攻台作战,1950年7月上旬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54年10月31日任总参谋长,55年9月授大将衔。
三、三次让帅,冯异再世。
光武帝刘秀打江山时,冯异每次冲锋在前,每当刘秀论功行赏时,冯异总是居于大树底下,从不争功,人称大树将军。粟裕也是如此谦恭。
1945年,中央基于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及战功,发电报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粟总考虑到张鼎丞资历老、在二支队时又是司令员是自己的领导,主动向主席请辞,后张鼎丞任司令员、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要知道当时的华中军区和陕甘宁晋绥军区(贺龙任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山东军区(陈毅任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司令员)、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司令员)并列的七大战略区平起平坐的。但栗裕负责军事指挥,责没有少担。
1948年,粟裕说服中央军委收回让他率华野一兵团(三个纵队由叶飞、陶勇、王必成挂帅)挺进江南的陈命,让华野、中野联手在长江以北歼灭国军主力。中央书记处决定粟裕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调中原局任第三书记兼中野第一副司令员,陈老总对粟裕直言:中原局、中野文有小平、张际春,武有伯承、先念,到中原局只能办军校啰!粟总考虑到陈老总和华野的感情,找主席面陈意见,于是陈毅两面挂旗,人到中原局啦,仍兼华野司令员、政委(空挂),粟裕任代司令员、代政委,责任没少担,有替人做嫁衣的遗憾!网上有文友说粟裕辞帅是要陈老总压阵,这是扯蛋!粟裕的职务是中央任命了,华野各高级将领都是有党性的,都会服从。何况放眼华野,谁的军事指挥才能能与粟总比肩?粟裕全面负责指挥华野后,那个老资格的、有些使性的将领在济南战役之后不是养病去了?“错过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第三次在建国初评军衔时,粟裕又向主席当面辞帅,主席曾对粟裕老战友华野谭震林副政委、卫士长李银桥说过:粟裕论功、论资、论才、论德都可以授帅!粟裕竟谦恭到如此地步!
其他网友回答
光是国共两党的少数民族名将就不少:
一,回族将领
1.白崇禧,广西桂林人,新桂系首脑,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伐名将、抗日名将,曾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参谋总长。善于用兵,人称“小诸葛”,后来病逝台湾。
2.马本斋,河北人,八路军军分区司令兼回民支队司令,1944年病逝,如果授衔时其健在的话应在开国中将军衔左右。2014年,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二,蒙古族将领
3.乌兰夫,内蒙古人,原名云泽、云时雨,1925年入党,1931年开始做兵运工作,组织部队抗击日伪军。成立内蒙古自卫军任司令兼政委,后来统一内蒙古并派兵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任自治区主席。建国后任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共和国副主席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三,维吾尔族将领
4.赛福鼎·艾则孜,新疆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四、满族将领
5.于永波,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曾任总政治部主任。
五,藏族将领
6.阿沛·阿旺晋美,解放军开国少将,原为西昌藏军将领,为和平解放西藏做出贡献。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六、侗族将领
7.粟裕,湖南人,开国十大将军之首,大军事家,有“战神”之称。指挥的苏中七战七捷、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建国后曾任总参谋长等职务。
七、彝族将领
8.龙云,云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为滇系军阀首脑唐继尧部下,1927年联合少壮派军官逼唐继尧下野,成为新的“云南王”,直到1945年被蒋介石解除军权。1949年宣布起义投入人民阵营。
9.卢汉,云南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原为龙云部下,抗日将领,曾参加台儿庄战役,后任集团军总司令、方面军总司令等,1945年接替龙云成为云南省主席、省保安司令,成为最后一个“云南王”,直到1949年宣布起义。
(下图乌兰夫)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的国家就如同一个海纳百川的汪洋一般,融合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才构建成了我们现如今有着万千特色的国家,在近代的历史中,除了汉人将领打拼天下、建立下不世奇功之外,许多的少数民族将领也不甘落后,纷纷在近代史的乱世中各自建立了一番大事业。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地了解一下近代史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名将。
壮族名将韦国清
韦国清出生在地处南疆的广西东兰县,是一个壮族出身的将领。
在韦国清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为某些因素的原因,被人给杀害了,在他的父亲被杀害后,年仅15岁的他就参加了东兰县的农民自卫军,随同这支军队一同攻打了当地的县城。
在他16岁的时候,他参与了百色起义,然后从此加入了我军的阵营,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年轻有为的他参与了许许多多艰苦的战斗,并慢慢地成长了起来。
在抗战爆发的早期,韦国清主要在八路军内进行着自己的工作,而在南方的新四军被卷入了皖南事变的风波后,他开始加入了新四军的阵营,成为了新四军的一名旅长,来到了南方地区进行抗战活动。
因为所建立功绩巨大的原因,所以在开国后,韦国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回族名将白崇禧
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是一名回族出身的将领。
白崇禧人生的辉煌是在他和李宗仁、黄绍竑等人联手击败了广西的旧军阀、主导了广西的大权之后开始的。
白崇禧这个人平常素有智计,因为他早期计谋的绝佳,所以他被人冠之以了小诸葛的名号。
在抗战爆发后,李宗仁和白崇禧纷纷离开了广西,参与到了全国的抗战大局中。
当时的李宗仁被蒋介石安排到了第五战区去担任统帅身份,而白崇禧则来到了国民政府的国防部中,开始成为了一名身份非同寻常的参谋高官。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可不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参谋高官,这个时候他是掌握着很大兵权的。
而他手中所掌握的兵权则是李宗仁交给他的桂系军队指挥权,李宗仁到第五战区去进行抗日活动是不需要带着他的广西部队去的,于是这些部队就被李宗仁交到了白崇禧的手中。
在抗战结束后所爆发的一些战争中,广西部队也大都由白崇禧指挥,不够在国民政府最终失败的时候,白崇禧却没有听从李宗仁的意见,坚持和蒋介石一同去了台湾。
“被侗族”的粟裕
粟裕是我军拥有着极高军事指挥能力的将领,因为粟裕的军事能力实在太过于高超的原因,所以即便过了那么多年,粟裕将军的很多事迹也仍然在被人们所流传。
因为曾经战绩的辉煌,所以在开国后粟裕被授予了大将军军衔,成为了开国十大将军中的第一号人物。
在曾经和人聊天的时候,粟裕将军曾经公开表明过自己的汉族身份,表明自己是一个确实无疑的汉族人士。
但是在粟裕将军去世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他的妻子将他的民族从汉族改为了侗族,就此粟裕将军的民族开始发生了变化。
至于其中为什么发生如此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彝族名将卢汉
卢汉是云南昭通人,是一名彝族出身的将领。
卢汉早期曾经就读过云南的讲武堂军校,在从讲武堂军校毕业后,他就加入了云南的滇军中,投靠到了云南早期军阀唐继尧的部下。
在唐继尧被龙云等人给推翻之后,卢汉开始坚决投入了龙云的阵营中。
其实在此之前,卢汉就和龙云有着非常深厚的关系,首先卢汉和龙云是表兄弟的关系,同时卢汉又娶了龙云的妹妹,这个时候二者之间可以说得上是亲上加亲的。
后来在卢汉等人的帮助下,龙云击败了他的其他对手,最终成为了云南唯一的军阀。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龙云留在云南坐镇起了他的地盘,而卢汉则作为滇军的主要抗日将领,在统一抗战的号召下带领着许多滇军士兵外出云南、前往了国内的各大抗日战场开始抗击起了日本人的入侵。
在抗战刚爆发的时候,卢汉只是抗战队伍中的一名军长,但是随着抗战的推移,他慢慢升任为了集团军总司令、方面军的总司令。
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用去越南接受日本人投降的名义把卢汉以及大部分的滇军调到了越南,然后派自己的爱将杜聿明控制住了盘踞云南多年的军阀龙云,至此,开始把云南收入了自己的掌握之中。
不过为了更好地控制云南,蒋介石就把卢汉这名滇军的老将委任为了云南的主席,在自己控制云南一部分权力的时候,把一部分的云南军政大权交到了卢汉手中。
所以说这就是近代史中的少数民族名将,在近代史中,少数民族的名将数量是非常繁杂的,因为他们的人数众多,不适宜全部排列出来的原因,所以我们就暂且只介绍上面几位名将,至于其他名将,如果大家有所了解也可以分享一下。
其他网友回答
近现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自然首推蒙古族的开国上将乌兰夫和壮族的开国上将韦国清。粟裕大将生前一直自认是汉族人,虽然现在被列为少数民族,但不应扭曲本人意愿,就不把粟裕大将列为少数民族名将了。开国上将蒙古族名将乌兰夫
乌兰夫(1906-1988),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1925年入党,同年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和国民党关系密切时期,苏联人为培养中国革命者专门开设的大学,国共两党大批高层人物如蒋经国郑介民邓小平左权等人都曾经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1929年从苏联回国,在内蒙古地区开展革命工作。乌兰夫作为蒙古族的代表人物,在抗战中对动员蒙古族参与抗日起到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内蒙古是较早整体解放的省区,乌兰夫功不可没,乌兰夫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创始人。
在整个蒙古族历史上,乌兰夫都是排名前列的伟大人物,有人认为乌兰夫是仅处于成吉思汗的蒙古人,甚至有人认为乌兰夫已经超越了成吉思汗。
1955年,乌兰夫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
(乌兰夫)
开国上将壮族名将韦国清
韦国清(1913-1989),广西东兰县人。1929年加入共青团,同年参加了白色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长征。
抗战中,转战多地,屡有战功,1944年成为新四军第4师副师长。
解放战争中,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的身份参与了围歼整编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
建国后,担任驻越南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指导参与指挥了越军抗法战争中的奠边府等重大战役。
1955年,韦国清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
(韦国清)
说韦国清是壮族历史上排名第一的伟大人物,应该争议不大。
其他网友回答
象回族抗日名将,东北抗联司令杨靖宇,河北名将马本斋,革命将领刘格平等很多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