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多铁呢?
优质回答:
铁帽子王就是王爵的世袭罔替制度,可以世袭,无须降等。在清朝享有这项待遇的只有十二人,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最高等级就是和硕亲王,其次是亲王世子等,因此只有和硕亲王才可以世袭罔替。
(铁帽子王)
除了清初设立的八个铁帽子王,如代善、多尔衮、多铎等,其余四个分别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和硕怡亲王,咸丰皇帝的六弟和硕恭亲王,光绪的爸爸和硕醇亲王,晚清著名贪官和硕庆亲王奕框。
(多尔衮)
在设立这项制度的时候,满清期初只是为了笼络亲贵,安抚宗室。在满清入关的时候,一些皇亲国戚都立有不世之功,拥有极大的权力。
那么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否可以“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努尔哈赤时代有满族八王议政的传统,这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这套制度对于结束裂土分封制度,维护中央权威有重要意义。
但是清王朝的封爵制度比以往朝代更为严厉,有封号而无封地,只能居住在北京的王府,不能掌握军队,而且除了世袭罔替的王爵,其它王爵都要隔代递减,这样就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的隐患。
(清代爵位)
而且铁帽子王也没有“免死金牌”,以多尔衮为例,其跋扈的擅权,严重威胁到了顺治的统治,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下诏削多尔衮爵位,直到乾隆年间才平反,追谥为睿忠亲王。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39篇)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铁帽子是很铁,但是戴铁帽子的人并不是多铁,因为传承的是爵位,而承袭爵位的人是可以随时换的。
很多人觉得清朝的铁帽子王很牛,就像周星驰演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里面的僧格林沁一样。
而事实上僧格林沁并不是铁帽子王,但是由于僧格林沁对大清的功劳很大,所以允许他的蒙古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就和铁帽子王也差不多,只是十二大铁帽子王里面没有僧格林沁而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的王爵分封经历了多个过程。
清朝的爵位分封
清朝的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清朝初期,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后金时代,那时候的爵位规定没有成型,只有比较有名的“四大贝勒”,是努尔哈赤称大汗时封的,其实当时的四大贝勒就类似于后面的亲王爵位。
1636年,皇太极规定了王公以下十二等爵位,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而异姓功臣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云都尉、轻车都尉。著名贪官和珅就承袭过三等轻车都尉,只是后来他一路高升,直接干到了公爵。
公爵以上的都可以称为“超品”,所以不要觉得不入八分的国公好像很低级,其实品级并不低。“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
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不是指不入流,是指可以不在京城当差或者居住。
清朝的爵位承袭和明朝的不一样,明朝的爵位承袭采用的是“一子承袭,余子降等”的制度,简单的说就是亲王的儿子有一人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儿子无论嫡、庶都是郡王。
这就太厉害了,明朝的王爷经过明成祖之后,整天不能参与朝政,无所事事,就知道生孩子,最后导致了明朝的藩王太多,造成了可怕的经济负担。
清朝吸取了明朝的藩王制度的弊病,采用了降袭制度,比如亲王的儿子只有一个能承袭爵位,承袭了也只能是郡王,郡王再往下传只有一个儿子是贝勒爵位,以此类推。
当然降爵也是有底线的,亲王爵位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郡王降到辅国公也不再降了。
这里有人会问,亲王的其他儿子呢?其他儿子是什么爵位?
答案是其他儿子什么爵位都没有,但是又不能太寒酸,毕竟都是皇亲国戚,所以其他儿子可以通过“考封”获得爵位。
所谓“考封”就类似于一种考试,内容主要有为翻译、马箭、步箭三项。三项考的都很好,也只能获得一个“不入八分辅国公”,如果考的不好是要在“不入八分辅国公”的基准线上再降等,考的太差都可能没有爵位,直接就是“闲散宗室”。
清朝这样的承袭爵位制度将清代宗室里有爵位的人的比例压缩到了6.3%,其中入八分(亲王到辅国公)的比例只占6.3%内的1/4。也就是说大多数清朝宗亲都是没有爵位的,这样就降低了清朝的经济负担。
并且清朝的皇子也不见得就能获得比较高的爵位,这点和明朝也不一样,明朝的皇子必然是亲王,而清朝的皇子如果混的不好,得不到父皇的宠爱,可能都没有爵位。
乾隆的十二阿哥永璂,因为母亲(乾隆继后那拉氏)的原因,很不讨乾隆喜欢,所以这个嫡子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爵位,还是个光头阿哥。
而乾隆皇帝的五阿哥永琪,因为能文能武,很受乾隆器重,所以被乾隆皇帝封为亲王。还有十五阿哥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因为母亲(令妃)的原因,没当皇帝时,就获得亲王的封号。
所以清朝皇子的爵位,完全凭皇帝的喜爱,来封爵位,这样也导致清朝皇室亲王爵位不是太多,就有数的那些人。
“铁帽子王”是怎么来的,哪个皇帝定下的?
虽然清朝的爵位采用的是降爵世袭,那么凡事都有例外,也有少数宗亲,因为深得皇帝宠信,并且在清朝建立初期立有大功,这些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也就是说传给下一代嫡子继承人不降级,这样的被称为“铁帽子王”。
清朝一共有“十二大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开国功勋,他们为清朝的建立立有大功,所以赏赐铁帽子王的待遇。
这八位开国功勋,基本上是皇太极和顺治帝在位时封的。其中皇太极在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施行封爵制度,分封诸兄弟子侄军功。
册封:大贝勒代善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墨尔根戴青贝勒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额尔克楚虎尔贝勒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贝勒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后坐事降为贝勒,崇德四年去世,追封克勤郡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这次的分封有亲王、郡王7人,贝勒2人。基本上就是开国的八大铁帽子王。另外还有代善的第三子萨哈廉原为贝勒,此前一直卧病,当时未能封王,但是萨哈廉在皇太极登基时立有大功,所以萨哈廉病逝后,皇太极很伤心,追封为亲王。
所以皇太极时期有亲王、郡王8人(加上追封的),顺治帝登基后,有封了一次,但是基本上就是皇太极时期的那些人,新加的有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为多罗承泽郡王,后来又因为军功硕塞被封为亲王,其爵位由子博果铎承袭,改称庄亲王。
虽然清朝有皇太极和顺治帝两次封爵,但是当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这些爵位有的降爵,有的被改,有的甚至被夺取爵位,比如多尔衮的睿亲王。
等到乾隆皇帝在位时候,乾隆是个喜欢搞事情的人,他借着为多尔衮平反的时机,从皇太极和顺治帝两次封爵的这些人当中,选出了八个对清朝有功劳的宗亲,世袭罔替,也就是我们说的“铁帽子王”。
乾隆的原则就是:
第一,是凡有爵位名称变迁者,以各王去世时的爵位名号为准。
第二,后世子孙偶有错误以致降爵者,仍恢复原来爵位。
第三,凡生前犯谋逆一类的严重错误而被削爵、降爵、处死者,或后人因严重错误被削爵、黜宗室者,不再恢复。像阿济格,是多尔衮的弟弟,被顺治除掉宗籍,自然也就不再恢复了。
其实还是乾隆说了算,比如多尔衮,就恢复了睿亲王名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说明乾隆很崇拜多尔衮。
于是,皇太极封的8个亲王、郡王爵位,再加上顺治帝增加的硕塞,一共9位,除掉废除宗籍的阿济格,一共正好八位王公。
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廉的儿子),共八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这些王爷都是大清的开国功臣,他们战功卓绝,理应受到如此殊荣。
除掉这些立有大功的王爷,还有恩封的几位铁帽子王,分别是: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还有恭亲王奕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这几位都是为皇上立过大功的,所以才会恩封铁帽子王。
铁帽子很“铁”,但戴铁帽子的人一点都不“铁”
既然铁帽子王这样牛,承袭爵位都不降级,那么是不是犯什么罪都没事呢?
其实“铁”的是爵位,而不是拥有爵位的人。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乾隆皇帝定下的这些铁帽子王,他们的封号是不会降低的,也不会被除掉,只是承袭爵位的人如果犯了错误,肯定也是会被夺取爵位,然后换个人承袭爵位而已。
简单点说就是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比如怡亲王胤祥,他是铁帽子王,所以他的爵位一直传到了载垣手里,载垣是胤祥的五世孙。
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等人发动辛酉政变,载垣是顾命八大臣之一,被慈禧赐死。
所以载垣的爵位被夺去变成了不入八分辅国公,怡亲王爵位改由弘晓的玄孙载泰承袭,这就可以看出铁帽子王犯罪,一样处治。换个人去继续继承爵位就可以了。
那么有人会问铁帽子王可以调动军队吗?
这个得看什么时候,清朝前期的铁帽子王都是八旗旗主,而当时八旗旗主掌握着本旗的军队,可是说是相当有实力的。
比如皇太极登基时,他也只能管理自己旗的军政事务,不能插手别的旗里事情,别的旗有旗主管理。
并且很多事情,比如军事行动,需要八旗旗主坐在一起商量,大汗不可以一意孤行。
所以皇太极为了改变这样的不利局面,整死了阿敏和莽古尔泰,顺利的一步步掌握了三旗到四旗的兵力,可以做到基本上说了算的地步。
可是皇太极死后,豪格压制不住多尔衮,八旗旗主又开始了争夺皇位,所以皇太极时期根本没有改变八旗旗主自己掌握权力的情况。
直到清军入关后,顺治帝亲政后,八旗旗才慢慢的退出舞台,再加上八旗部队战斗力下滑,到了康熙年间,八旗旗主影响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康熙又设立了都统一职,八旗旗掌握的大权被都统分担,算是彻底的没有了权力。
所以等到乾隆皇帝时期,铁帽子王(基本上都是八旗旗主),一点军权都没有了,还调动什么军队,能调到军队的只有皇帝一人。
铁帽子王的好处就是待遇好,如果不关心政事,基本上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惬意生活。
因为铁帽子王不会降爵,而是俸禄不少,清朝规定铁帽子王的岁俸白银1万两,禄米1万斛。这个已经很高了,正一品的官才几百两银子。
铁帽子王还有朝廷赐予的世袭罔替的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日子别提多自在了。
而如果铁帽子王想参与政治,则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万一站错队,则可能被杀头,夺取爵位,就像载垣一样,即使你是铁帽子王,一样难逃一死。
小结:不要觉得铁帽子王就能随便犯罪,即使不是谋反大罪,皇帝只要看你不顺眼,一样把你交给宗人府治罪,轻的罚俸禄,重的也可能削去爵位,再换人就可以了,反正又不缺后人。
由此可见,要说铁帽子王有多“铁”,这个爵位是很铁,基本上不会变,而戴铁帽子的人并不保险,如果不能老实本分,一样要被治罪。铁帽子王不是免死金牌,任何朝代都没有“免死金牌”,就像朱元璋开国时赐给了功臣免死金牌,不一样把开国功勋杀的差不多了吗?
所以,不管是铁帽子王,还是免死金牌,最终解释权都在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的铁帽子王,指的就是世袭罔替的王爵,共12位,分别是和硕礼亲王、和硕郑亲王、和硕睿亲王、和硕豫亲王、和硕肃亲王、和硕庄亲王、多罗克勤郡王、多罗顺承郡王、和硕怡亲王、和硕恭亲王、和硕醇亲王、和硕庆亲王。
铁帽子王里,庄亲王硕塞最特殊,不是正妻所生,也不配享太庙,他是死了100多年后,乾隆为凑数钦定的铁帽子王。
古代各朝的爵位制度各不相同,有的爵位子孙可以承袭,有的只能降级承袭,有的不能承袭,还有的可以保持原有爵位无限承袭,这叫世袭罔替,比如明朝的王爵都是世袭罔替的,而宋朝禁止世袭罔替,而清朝绝大多数王爵都是降级承袭,一代降一代,直至闲散宗室,只有12位王爵受皇帝特殊恩典,允许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世系最为曲折,世袭者曾4次被削爵换人,图为末代克勤郡王晏森,清亡后拉洋车。
12位“铁帽子王”里面前8位是清朝前期封的,在开创满清王朝立下显赫军功,属于军封,后4位是清朝中后期封的,跟当时的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而受封,属于恩封。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优越之处主要在于荣誉,是超品的存在,世袭罔替是的有宗亲望成莫及的,除享受亲王一切福利外,另赐一座规格更高的世袭罔替王府。
奕劻,本是清晚期庸碌无为的主,在戊戌政变时帮了慈禧大忙,被封为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庆亲王,清朝存在时只有他一代。
有一点要注意,铁帽子王虽是世袭罔替,针对的是爵位,而非人,意思是爵位永远不变,人是随便可以换的,另外清朝较明朝不同的是,清朝是鼓励王爷们参政,可以当官大显身手,铁帽子王们一般担任满蒙都统,镇守一方,但由于皇族内部斗争,前面说到铁帽子王爵不变,人可以换,所以铁帽子王并非铁打不动,也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喜怒哀乐,很多铁帽子王爷身陷囫囵,会无情摘掉,死于非命的,真正能保持此尊荣的很少。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
首先先阐述一下什么是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通俗叫法,简单说就是世袭罔替,有以下几个特点。
1.铁帽子王属于宗室爵位,不外封。
2.王爵世袭罔替,永不降爵,不像其他亲王,传一代降一级爵位,所以称之为铁帽子。
3.配飨太庙。
4.亲王俸禄.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清朝在开国之初,曾敕封八个铁帽子王,分别是:
肃亲王,礼亲王,英亲王 ,睿亲王 ,豫亲王
,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后期又恩封四位.
怡亲王 有名的十三爷,各种清宫戏经常出现
恭亲王 鬼子六
醇亲王 光绪帝生父
庆亲王 有名的巨贪
铁帽子王”是爵位,不是官职,只有封号、俸禄、府宅而没有封地或藩国领地,所以无法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这就使中央政府更加集权,保证皇权一统,避免了因宗室内讧而战乱不断的现象,所以终清一朝都没有发生过类似八王之乱的皇位争夺战争。
初期的铁帽子王在传过几代以后,基本被排除出权力中枢之外,只剩下亲王待遇。当朝的铁帽子王的权力要看当时的皇帝,比如怡亲王在雍正朝就是擎天柱式的人物。
铁帽子王爵可以世袭,但如果获罪王爵可废黜,甚至杀头。如咸丰末年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怡亲王载垣,在辛酉政变后被慈禧赐自尽,废王爵。
其他网友回答
有多铁?就是让你当大爷,还是那种祖宗十八代都能轮一遍的大爷,你说铁不铁?
“铁帽子王”主要是一些皇族子弟或者颇有军功的皇族成员才有资格享受此等殊荣。清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赏赐那些功勋卓著的大功臣们,特意设立了一套完善的封爵制度,而能够享受封爵之人都为皇室成员,这个封爵制度中,分为12等12家亲王铁帽子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12等爵位】中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将军他们这些人是在爵位的传承上是按照降爵顺序世袭爵位的,也就是说获得这12等爵位中的任意一个人,在传承给自己 的子孙的时候,这个爵位是降序传承爵位的,不会按照原本爵位传承的。但是降爵位传承也不会让你传着传着就没有了爵位,而是降序到【辅国将军】就不再会进行降级传承。
而这【12家铁帽子王】就不一样了,他们爵位的传承是不会降序传承的,而是沿着固有的爵位一直传承下去。
而这12家铁帽子中出名的有我们经常听到的代善。多尔衮等等,这项殊荣可是说是皇族之内最崇高的荣誉,也许清朝为了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辙,所以才会在爵位上大做文章,而且降级传承的爵位他的俸禄响应的也会减少,所以不会导致给政府很高的财政负担。
可是清政府也许不会想到,即使如此稀释爵位的含金量,满清的贵胄依旧钱多的花不了,(正是应验了如今马云的那句话:即便我将阿里巴巴的股份稀释到这种地步,我还是这么有钱)。
但是遇到特大的罪过也会直接削爵,或者给你进行降爵。而这又显得铁帽子王并非有那么“铁”了,只是在名字上特别好听,而且他是清王朝最富有含金量的“铁饭碗”,没有经历过开国大业的风风雨雨,没有特殊的重大贡献,这个“铁帽子”王是不会直接给你的。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多铁呢.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