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起兵反了的意思 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打的又是什么口号?

网友提问:

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打的又是什么口号?

优质回答:

安禄山造反,给唐王朝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表面来看,安禄山造反打的口号是清君侧,要讨伐逆臣杨国忠,但是真正的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安禄山

安禄山造反的真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实力太强

安禄山当时的实力非常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坐拥三镇近十九万兵马,占了当时唐朝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且这三个地区的财政、军事的大权尽归其手。说其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这三镇兵马又皆为同罗族、奚族、契丹等民族,战斗力强悍,武器装备精良。安禄山又利用职权将汉将全部换了成藩将,对唐的归属感又强,可以说全听安禄山的。再加之河南三镇地理位置险要,可以迅速席卷关东,进军太原,进而攻击关中。过强的实力使安禄山有了反意,人在欲望面前是很难自控的。

二、对朝庭内部了如指掌

安禄山不仅和唐玄宗与扬贵妃关系好,他与朝中很多大臣的关系也很不错。再加之有刘骆谷在京。这使他对唐朝庭的实力了如指掌。知道此时的唐朝庭只是空架子。由于边境兵力太重,府兵制度的衰亡,导致关中、山东等地出现无精兵亦无良将的现象,由于军队长时间不打仗,武器装备差,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安禄山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更为其造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无人能制服他

安禄山本是胡人,不太懂礼数,得势之后,更为嚣张,谁都不服,唯独俱李林甫一人。他初见李林甫时对其不屑,李林甫便叫来当时很得势的大夫王鉷,王鉷当时身兼二十余职,可对李林甫仍是毕恭毕敬,李林甫问什么,王鉷便立马回答,丝毫不敢怠慢。这使安禄山也对李林甫十分恭敬。而且李林甫总能猜透安禄山的真实心思,安禄山心里暗暗惊服,也十分恐惧。后来李林甫被罢免,再也没有人可以制服他了。再加上当时安西精锐距离太远,能压制安禄山兵马的人也就只有河西与陇右之兵了,但王嗣忠死后陷入群龙无首境地。这样,无人能对安禄山造成威胁,使安禄山的胆子变得很大。

四、安禄山自己的野心

安禄山这个人其实很有野心和心机,这一点从他用尽手段讨好唐玄宗与杨贵妃就可以看出,他成为唐玄宗义子后,平步青云,权力甚大。他在担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的十几年里,悄然无声的将唐将换为蕃将,将唐军之精锐握在自己手中。又利用职权将朝庭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派部将刘骆谷在京打探消息。最终,他看到唐玄宗沉迷酒色,朝政荒废,便假借“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综上所述,安禄山自己的野心,再加上各种有利条件,使他起兵反唐。

其他网友回答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安禄山是一只大苍蝇。唐王朝那时就是一个充满了缝隙的蛋。

安禄山是胡人,北方游牧民族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进中原,做中原的主人。

只能说安禄山做了游牧民族想做而没做到的事。

为什么没做到,实力不充许。

安禄山做了,而且做到了(虽然最终失败了)

也是因为其实力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结果。

坐拥二个半节度使的权力。

相当于二个半军区的兵力。

而此刻的唐王朝,看似繁荣盛世。

实则已危机重重。

唐玄宗本人的骄奢淫逸。

芙蓉帐暖春宵夜,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林浦,杨国忠等奸臣当道。

腐败成风,军备荒驰。

而且唐朝军队重外轻内。

河东之地几无重兵。

让安禄山有机可乘。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是大唐由强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对社会的破坏性和影响力是巨大的,由此开始了唐未藩镇割据和宦官干政的乱象。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甲子日,安绿山调拔他所统领的将士以及他所掌控的罗、奚、契丹、室韦等胡人军队总计十五万有余,在范阳集结扯起反叛的旗帜。随后命令范阳节度副使贾循镇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镇守平卢,偏将高秀岩镇守大同,其余将领带领兵马在夜间出发,向长安方向挺进。《唐书》记录:“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那么安禄山大权在握,深受唐玄宗宠信,连家里人都许以高官厚禄,为何要造反呢?

首先,拥兵自重。从开元二十八年的平卢兵马使到平卢节度使、御史中丞,到天宝三载的范阳节度使,天宝六载,又被提拔为大夫。到天宝十载,又被唐玄宗授予河东节度使。这几个重镇的行政大权都落在安禄山的手里,还受封上柱国,并赐东平郡王一爵,首开大唐开国以来受封外姓武将的先河。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个从前朝历史当中都可看出,最著名的当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六国,都是由征伐沙场的武将登基称帝的,安禄山作为一介武夫已位扱人臣,唐玄宗后宫的奢华及杨贵妃的倾城肯定是他梦寐已求的境界,从他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可以看出来,他不但处心积虑地迎合贿赂朝庭派来视查的官员,对唐玄宗更是花言巧语,一昧奉承,如果不怀有图谋不轨之心,何必那么大费周章呢。再加上当朝李林甫为相为非作歹,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凡是对安禄山不利的官员都被他打压,生性奸诈残忍。安禄山对他还是有几分佩服和惧怕的。

李林甫倒台后,昏庸无能的唐玄宗已无力控制安禄山。当初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就发现安禄山私藏大量兵器,并找机会截留他的兵马,王忠嗣多次上疏说安禄山有反心,受到李林甫嫉恨而丢官罢职。

其次,是被逼谋反。我们说他有反心,但未必就一定会进行谋反行动,这要具备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因素才行。这外在的因素就是李林甫的继任者宰相杨国忠。安绿山惧怕李林甫是因为其奸滑的手段要超过自己,而且每每自己的心思都会被李林甫把握。可是杨国忠上任后,安禄山认为他是靠裙带关系谋得高位的,没什么本事,所以看不起他。杨国忠好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对于安禄山的轻视当然耿耿于怀。于是就有了“杨国忠欲厚结翰共排安禄山,奏以翰河西节度使”。这个翰是指与安禄山同为胡人的大将哥舒翰,其目的就是为了制衡安禄山。

天宝十四载二月,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入朝请求唐玄宗任用三十二个蕃将代替汉将,唐玄宗斗准允。杨国忠建议改派其他将领分封安禄山的兵权,唐玄宗犹豫着就派宦官辅璆琳带着果品去赏赐安禄山,实际上是去摸底。安禄山依旧以丰厚的财物贿赂,没想到这事被人揭发,唐玄宗就给他安一个别的罪名处死。到这时唐玄宗才开始怀疑安禄山。

另外扬国忠也加紧搜索安禄山反叛的证据,哪怕栽赃也好,他派京兆尹包围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抓住他的门客李超等人秘密处死。唐玄宗使者带着诏书宣安禄山入朝,并骗他说为他造了一处温泉池,十月在华清宫等你。

安禄山并没有按礼制下跪接旨,而是随可问了句“圣上安好”。并对使者说”十月我会尽快去京城的。

果然不错,十一月份安禄山就带着兵马气势汹汹地来了,他造反的口号就是入朝讨伐杨国忠,也就是以往贯用的“清君侧”之名。

其他网友回答

我感觉用矛盾论来理解容易些,安禄山受唐皇一类恩宠是一方面,受杨国忠一类排挤是一方面,随着大唐国运由高走低再加上本身安禄山有实权,难免不会叛乱,即使不是他也会有别人。汉朝削藩其实就是防患于未然。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安禄山造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打的又是什么口号.jpg”/>

与安禄山起兵反了的意思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