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原因 安禄山叛乱的动机是什么?

网友提问:

安禄山叛乱的动机是什么?

优质回答:

看到大家说安禄山叛乱就是为了美女杨贵妃,我都要笑死了。这个原因我不排出,但原因全部归结于此,显然是不对的。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都原因都放到安禄山一个人的动机上,这是不公平的。

首先,李世民本来就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上位的,这个就带有原罪,太宗之后,其实这个一直在影响他的子孙为了政权而撕咬。他死之后皇位一直在被以非正常的方式争来争去,玄宗更是闹出了抢儿媳杨玉环做贵妃的事情。所以盛唐也有脏唐之说。可以说唐朝的政权交替的传统不好。

其次,玄宗不断给安禄山以军权和执掌一方的大权,而安禄山有不是纯正的汉人血统,与生俱来充满了野心,可谓养虎为患。野心不断滋长,也就想得到的越来越多,到最后就只有造反能满足他了。

再次,盛唐的富庶繁荣,使得天下人都仰慕,然而在这之下也危机重重,杨国忠这些人和安禄山很不对付,不断在玄宗耳边吹风说坏话,传到安禄山耳朵里,安禄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最后,仅是猜测,安禄山估计也真的会垂涎杨贵妃,毕竟历史上还真的传说他们二人之间是有一腿的。造个反,把美人夺来自己享受的想法,作为一个男人有也不并不奇怪。

左壁观书右壁观史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我是“盛唐豪歌李艺泓”

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安禄山叛乱,与杨国忠有直接的关系。

杨国忠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杨贵妃的堂兄,心胸狭窄,凡有官员不听命于他的,无不遭到贬逐的命运。杨国忠把持朝政的几年,打击异己的同时,大肆收受巨额贿赂,仅绸缎便达到惊人的三千万匹。在李林甫、杨国忠时代,大唐帝国的中枢已经紊乱不堪,盛世渐渐揭开了虚幻的面纱。

唐玄宗沉溺于酒色之中,给杨国忠予一手遮天的机会。

安禄山并不把权力薰天的杨国忠放在眼中,杨国忠与李林甫的阴险不同,心浮气躁,缺少威严。杨国忠决心要扳倒安禄山。手握重兵成为杨国忠攻击安禄山的把柄,他不断地在唐玄宗面前打小报告,称安禄山必反。但是唐玄宗压根就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在他眼中,安禄山只是一个胸无城府、憨厚老实的胡人,对杨国忠的小报告,皇帝置之不理。

杨国忠深信安禄山必反,他对唐玄宗说:“安禄山心怀异志,如果陛下征召他入京,他一定不敢来。”唐玄宗虽然信任安禄山,但谋反这事是任何一位皇帝都忌讳的,便采纳杨国忠的意见,征安禄山入京。

出乎杨国忠意料的是,安禄山居然快马加鞭赶到长安,并且反咬一口,在唐玄宗面前哭诉道:“臣本是胡人,蒙陛下宠爱而擢升到今天这个位置,却被杨国忠嫉恨,看来臣剩下的日子不多了!”

安禄山固然不是省油的灯,但杨国忠的步步紧逼,也是他最终选择叛乱的重要诱因。

天宝十三载,安禄山从长安城返回范阳。他担心杨国忠下毒手,一路狂奔,昼夜兼程,以每日数百里的速度返回驻地。他以牧马总监的身份,将一批优良的战马转运到秘密的地点,充实骑兵的力量,同时大举提拔部将,收买人心。随时可能遭到杨国忠致命打击的安禄山,显然已经做好了必要时候叛乱的准备。

天宝十四载,即755年,安禄山对高级将领再次作了重大调整,以三十二位蛮族将领代替汉族将领。杨国忠、韦见素再度向唐玄宗发出警告:安禄山可能要造反!但是唐玄宗仍然无动于衷,他甚至给安禄山打保票:“禄山,朕推心待之,必无异志。东北二虏,藉其镇遏。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杨国忠要致安禄山于死地,他日夜搜集安禄山企图谋反的罪状,甚至包围了他在长安城内的府第,逮捕其门客李超并秘密处死。安禄山如履薄冰,甚至担心杨国忠会派出刺客前来刺杀,每当有朝廷使者前来范阳,他都称病不出迎,只在严密的戒备下才会见长安来使。杨国忠欲置安禄山于死地,安禄山不反也得反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九日,安禄山集中十五万大军,在范阳起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变,“安史之乱”爆发,这标志着盛唐时代的谢幕。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在它统治的290年里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却因为一场叛乱而走向了衰亡。“安史之乱”一场爆发于盛唐的叛乱,这场叛乱让一代明主唐玄宗成为了一个落寞的老人,也让四方臣服的唐朝变成了一个藩镇割据的烂摊子。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便是安禄山的“皇帝梦”。很多人不知道安禄山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偷羊娃,因为偷羊被抓后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气概,被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入帐下,提拔为偏将。在这之后,安禄山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而一路高升,并被张守珪收为义子。

在张守珪的栽培之下,38岁的安禄山于开元二十八年任平卢兵马使。第二年河北采访处置使张利贞到营州考察,安禄山当即对张利贞及其随员厚赠了大量的金帛。次年,40岁的安禄山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我们都知道唐朝的节度使有点像以往朝代的诸侯王,掌握了一方水土的土地、人口、税收,是个实实在在的土皇帝。

安禄山在成为了平卢节度使之后,第一次品尝到了做“皇帝”的滋味。这样的权力让安禄山着迷,为了更上一层楼,安禄山在天宝五年吏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监察河北的时候,又如法炮制“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结果席建侯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力称安禄山“公直、无私、严正、奉法”。如此一来,安禄山慢慢的得到了唐玄宗的宠信,也赢得了入朝觐见的机会。

初入皇宫的安禄山,看到了富丽堂皇的皇城宫殿,也看到了唐玄宗坐拥绝色美人杨贵妃,自然是心生羡慕。在这一次入宫之后,安禄山便在内心的深处种下了造反称帝的念头。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怀揣着“皇帝梦”的安禄山,为了让自己的梦想实现,便开始了周详的准备。一方面一如既往的贿赂朝廷上下官员,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另一方面费尽心思的巴结唐玄宗、杨贵妃,本来体重三百三十斤的安禄山连走路都困难,但是为了巴结唐玄宗跳起了胡旋舞,动作快得跟旋风一样。为了巴结杨贵妃,安禄山也顾不得年龄的差距,向唐玄宗请求当杨贵妃的养子。长此以往,安禄山便赢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最后居然成为了平卢、范阳、河东三地的节度使,手握十几万大军,几乎占据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

“山高皇帝远”的安禄山处理好了朝中的隐患之后,便在自己的管辖地,积极的囤积力量。他在范阳郡城北边筑起了雄武城,表面上看来是防御侵略,实际上是储藏兵器、粮食做坚守范阳的部署。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安禄山便开始等待机会。

上天给他的第一个机会,便是丞相李林甫的去世。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禄山唯独害怕李林甫。早些年,安禄山入京觐见的时候,仰仗着唐玄宗的器重目空一切,瞧不起文武百官。一次李林甫为了打击安禄山的锐气,故意同时接见王鉷与安禄山。作为唐玄宗极度宠信的一员大臣的王鉷,在李林甫面前表现得百依百顺、诚惶诚恐的样子让安禄山不知觉的对李林甫恭敬起来。

等到了王鉷退下后,李林甫才转过身跟安禄山聊天。在聊天的时候,李林甫将安禄山此时的心理、意图和为人都说了出来。被人像剥衣服般地曝光后的安禄山当即惊恐万分,要知道当时正处寒冬,而安禄山却汗流浃背。这件事之后安禄山对李林甫是又惊又怕,每当自己的使者去长安回来后,安禄山问的第一件事是李林甫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如果是夸奖自己,那么安禄山则是高兴万分,如果是责备自己,安禄山则是惊恐万分,并小心做事。

天宝十二年,李林甫病逝。自此满朝上下再也没有人能够压制安禄山,新上任的丞相杨国忠为了与安禄山争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表明安禄山可能会造反。最初安禄山考虑到唐玄宗对自己确实不错,并不准备在唐玄宗任内造反。但是在杨国忠一次又一次的挑唆之下,安禄山终于忍受不了,打着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的旗号发动了叛乱。

长期的和平让唐军在这场叛乱当中节节败退,好在在太子李亨跟名将郭子仪的带领之下,这场叛乱终于平定下来。安禄山也在兵败之前,被自己的儿子暗杀而亡,苦苦追寻的名与利在安禄山身死之后都化为了土,而那个“皇帝梦”自然也是烟消云散。

其他网友回答

杜甫所作的《春望》一诗想必大家都十分的熟悉,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与唐朝发生的一起事件有关,那便是“安史之乱”

在这场叛乱中最大的“发起人”便是节度使安禄山。

那么安禄山叛乱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安禄山自身实力的不断扩大。二是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纠葛。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那便是唐朝的政治制度。

一、自身实力的不断扩大

开元时期,唐玄宗为了朝廷内权力的相互制衡,设立了节度使,为安禄山便是其中的一员。而安禄山一人,更是成为了河北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

而安禄山管辖的三地离长安皆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也为安禄山壮大自身实力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安禄山上任后,便神不知鬼不觉的换掉了唐玄宗分配的大臣,而换上自己的亲兵。之后更是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军队。

久而久之,安禄山的实力与势力都不断壮大。用现在经常用来调侃他人的句式便是“不想当领导的下属使不是好节度使”,随着自身实力的变强,安禄山的野心也不断变大。

反叛于安禄山而言,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安禄山不等自己羽翼再丰满一点再进行叛乱呢?这与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便是“杨国忠”。

二、与杨国忠的纠葛

在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纠葛,还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李林甫。唐玄宗开元后期,李林甫成为大唐的宰相,而李林甫是一个十分有才干,且有政治手段的人。

李林甫为相时,安禄山便十分惧怕李林甫,原因是李林甫在安禄山的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他都明了,这导致了安禄山非常的惧怕李林甫。

每次向李林甫汇报工作的时候,安禄山总是提心吊胆。

据说汇报当天,如果李林甫不满意安禄山的工作,安禄山便会十分的担忧,但是李林甫如果露出满意的神色,安禄山便能高兴上好几天。

李林甫驾驭属下的手段十分高超,而当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后,一味地打压政敌,这也让安禄山十分的不满。

同时安禄山对于杨国忠无半点畏惧之心,这也导致了二者相互看不对眼的原因所在。一国之相的杨国忠与手握重兵的安禄山也由于这些原因十分的不合。

杨国忠作为当朝宰相以及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的哥哥在唐玄宗身旁更是十分的受重视。杨国忠便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唐玄宗说,安禄山定会起兵叛乱。

安禄山本就有叛乱之意,又被杨国忠如此刁难,于是本着破罐子破摔的精神起兵造反。

无论是安禄山自身实力的强大,亦或是与杨国忠的纠葛,这些都不是安禄山叛乱的主要原因。

当我们回顾那段山河虽存,却国破家亡的岁月,便不难发现,政治上的制度因素才是当时安禄山叛乱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唐朝的政治

无论是那个朝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问题总是存在。于安史之乱也是如此,促成安史之乱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和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

唐玄宗时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而这些召募来的将领与地方军阀相互勾结,两者形成一种特殊复杂的裙带关系。再加上开元以后,节度使的普遍设立,使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

到天宝元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四分之三,仅安禄山的军队便达到了十五万人,且每一支军队都训练有素。

反观中央的军队,数量不足、质量太差,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更是不堪一击。

这也使边将势力不再畏惧中央,而他们日益强大,也使得他们与中央政权矛盾日益加深。

最终,安禄山发起兵变,爆发了安史之乱。

叛乱似乎是每个朝代必经之事。当你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你便想要更多的权力。

当你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你便会想要更高的地位,野心总是会随着能力的攀升而日益变大,欲望终是会因为权力的诱惑而逐渐膨胀。

这像是齿轮一般,一环推动一环,无法避免,无法摆脱。人们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想要追求更多,不计后果,不择手段,这也许便是人性。

其他网友回答

自古以来,权位争夺并不少。安禄山,一个胖子,唐朝时期的官员,本姓康,名轧荦山。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来他的母亲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所以他为胡人。

安史之乱:唐代发生的叛乱,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的叛乱。为什么有这样的一场叛乱呢:最让人的相信的原因无非是:权位的争夺。

在古代,是以皇帝权利最大,可以主宰管理下所有人的生死,可以得到所有稀罕的宝贝和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为了权位,什么都可以做,安禄山正是这样的人。关于他的叛乱有几个原因:

一.安禄山是节度使,节度使管辖数个州,不单管理军事,而且还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而兼管辖区内的行政、财政、人民户口、土地等大权,这就使得原来为一方之长的州刺史变为其部属。节度使的权力大为增加。

身为节度使的安禄山有权利,所以他有了反叛中央的资本。安禄山的野心很早就露出来了。在天宝十一年八月,安禄山带领士兵讨伐契丹,最终安路上经过各种原因之后,打败了契丹,并且吞并了骁勇善战的朔方军,实力大增,在边境的地方愈加肆意妄为。行为十分放肆,当时的行为简直不把唐玄宗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人是贪心,已经得到这么大的权利了,肯定需要更大的。

二.唐玄宗最宠爱的妻子杨贵妃是安禄山的养母,杨贵妃为唐朝第一美女,美若天仙,身为一个男人,见到杨贵妃的美貌动心并且想要得到她。事实上是安禄山自己请求杨贵妃成为自己养母的,安禄山也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知道当了杨贵妃的养子后,接触的机会会更多,而唐玄宗对自己会比其他臣民要熟,戒心会更少,而且安禄山每次进宫的时候,都是先拜见养母杨贵妃,再去拜见养父唐玄宗的。

唐玄宗曾经过问过安禄山本人为何这样做,他说:臣是胡人胡人,都是母亲在先的”。可此话一出,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便让唐玄宗对他的戒心变小了。毕竟“百行孝为先”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儿子,其它地方也是很好的。可这只是安禄山为自己的好色找的借口而已。

三.当朝宰相杨国忠多次更唐玄宗说安禄山一定会叛乱,安禄山知道杨国忠是唐朝的宰相,在他的述说下,唐玄宗必定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严重时会对自己产生杀意,等到那时就晚了。为了自己自保,必需提前做打算。唐玄宗有征召安禄山进宫参见,安禄山推辞了。之后唐玄宗又召他进京,他推说生病没有来。给他的大儿子安庆宗赐婚,命令他出席观礼,又推辞了。其实此时的安禄山正在为叛乱做准备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安禄山叛乱的动机是什么.jpg”/>

与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原因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