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灭亡只是安禄山导致的? 唐朝的安禄山是怎么突然武力大增的?

网友提问:

唐朝的安禄山是怎么突然武力大增的?

优质回答:

我是【今古言堂】,感谢题主的邀请,这个问题我来答。

安禄山,一个几乎颠覆盛唐王朝,为曾经繁盛的唐王朝带来万劫不复之祸的男人,他的野心与他的欲望一样无法被填满。

面对唐王朝一次又一次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他想到的不是回报赏识他的唐玄宗,反而是在看透了唐王朝的外强中干后,选择了反叛,满足自己的野心。下面今古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安禄山的军事实力是如何一步步膨胀起来的。

初为捉生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任命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安禄山、史思明为捉生将。

安禄山、史思明在唐玄宗在东北边境实行,委任骁勇善战之蕃将安抚、钳制奚族与契丹族的机会中,逐渐获得了唐王朝的信任。

获得营州军权

唐玄宗在734年灭掉契丹将领可突于之后,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继续加大对幽州军备的投入,并使安禄山获得了营州的军权。

“八月,乙未,以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勃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安禄山成为范阳节度使,独掌幽州兵权

之后随着安禄山在营州地区镇压边族事务处理果断,为东北地区唐朝的统治营造了良好的局面,为此唐玄宗进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他完全控制了幽州地区的所有军权。

玄宗封安禄山东平郡王,独揽三镇节度使

天宝二年(743年),安禄山又申请将怀远军纳入范阳节度使管理;

同年,唐玄宗再次设置卢龙军,划归于平卢节度使;

天宝九年(750年),唐玄宗赐安禄山为东平郡王,自此唐朝封异姓王的开端。并在八月任命安禄山为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向唐朝索要河东节度使的职位,被唐玄宗允诺。自此安禄山不仅领有了唐王朝在幽、营地区的军事大权,连河北道的行政权及军权也被其掌握了,可以说整个唐王朝在东北方向的所有军力都交由安禄山一人之手。

结语

此时的唐朝,对节度使军权的控制力削弱,节度使逐渐将帅专兵,尤其是安禄山所辖的东北三镇,不仅拥有着全部的军权,同时还在三镇中任意截流中央财税,以供军需。唐朝用来防御奚与契丹两蕃和东北诸族的唐朝精兵已完全归安禄山私人所有。

经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持续三十多年的努力经营,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已经将幽州地区的军力建设成为唐朝最强,当时整个唐朝只有10大节度使,军力49万,而安禄山一人就兼任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镇紧密相连,军力又是边镇之中最强者,拥兵15万,实力强大。

而反观唐朝内部,此时府兵早已腐朽,不堪大用,而京畿禁军仅有12万且大多未经战事,战力堪忧。同时,其他节度使的兵力大多在遥远的西北地区,对安禄山的三镇钳制作用几乎为零,而安禄山已经封王,他的仕途已到天花板,而军力强盛的三镇与繁华的长安距离又不远,盛唐也开始出现衰败的迹象,这才使得安禄山的野心得以放大,毕竟对于这个胡人来说,哪有放在嘴边的肉不吃的道理。

于是乎,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极而衰!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安禄山本来就是唐朝最有实力的军阀。

他是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掌握今天河北省、山西省以及辽宁西部的军政大权。

当时全国只有10大节度使,安禄山就占了3个,等于是其中三分之一。

更倒霉的是,10大节度使中:安西、北庭、拢右、朔方、河西五大节度,拥兵25万,占全部全军总量的52.7%,却必须驻守西北和西南地区,都面临强敌吐蕃、突厥、南诏,不能随便抽调到内地作战。

那么,大唐可以调动的机动兵力中,安禄山占了几乎一半。

同时,安禄山长期同奚族和契丹族打交道,必要时候可以争取这些游牧部落的强力支持。

所以,安禄山能够动用的常备军力,就有至少15万。

后期不断增兵,军队数量又有猛增。

而大唐能够使用的机动兵力不过15万到20万,关键是素质比较差。

安禄山的部队需要长期对付当时北方游牧部队,时刻备战和交战,所以战斗力很强,同于大唐边境部队。

由于大唐的作战都在边境,精锐善战部队也都在边境。

中原腹地多年没有战争,府兵制度已经相当腐败。

曾经精锐的府兵已经久不操练,士兵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敌人,都沦落为民兵性质的混混。

后安禄山的大军杀来,尤其是游牧骑兵凶神恶煞的进攻,这些府兵闻之丧胆,更不要说打仗了。

安禄山也就是看清楚大唐中原部队战斗力低下,才敢于叛乱的。

其实,即便如此,如果大唐迅速招兵买马,正确应对,还是可以对付安禄山的。

比如扼守关卡,抽调边境主力,加强现有部队训练,大量征集新的部队,完全可以消灭安禄山。

毕竟安禄山是叛军,内部成分复杂,只要一次决定性大败就会崩溃。

但李隆基又采用的错误的军事战略,不懂军事却干涉将领指挥。他迫使将军们在部队实力不足,新编部队训练没有完毕情况下,擅自去野外和安禄山决战,结果一战崩溃,主力差点就被歼灭。

这导致潼关失守,长安沦陷。

其他网友回答

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锦州)杂胡,本姓康,母突厥人,后再嫁胡将安延偃,故冒姓安氏。安禄山通六种“蕃语”,曾任“诸蕃互市郎”。后投靠唐军,因骁勇善战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捉生将。因残酷镇压契丹、奚人有功,得到玄宗信任。天宝元年,安禄山被擢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天宝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拥有重兵18万人,在各节度使中实力最为雄厚。

安禄山为人狡诈,善于逢迎,常厚赂往来,竭力讨好玄宗与杨贵妃。他多次深入长安,在与朝官及宫廷的结纳中,对唐政府的腐败和京畿空虚的情况有了充分的了解,“有轻中国之心”,萌发了蓄意谋叛的野心。于是暗地里扩充军马,积聚粮草,笼络众心,任用失意汉人儒生严庄、高尚为谋主,并用胡将32人代替汉将,又收养同罗、奚、契丹等8000壮丁为“曳落河”,作为军事骨干。安禄山的同乡密友史思明,也出身于杂胡,经历与安禄山早期颇为相似。他曾入京奏事,博得了玄宗的喜欢,赐名思明。安禄山起兵时,史思明官至平卢兵马使。在经过10余年的精心准备后,便于天宝十四载冬,以“将兵入朝讨杨国忠”相号召,发兵15万,在范阳举起了反叛大旗。因他的密友史思明与其协同叛乱,故史称“安史之乱”。次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安禄山坐镇洛阳,恣行暴虐,导致众叛亲离。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在汉人严庄等的密谋下,杀父自立。

所以说安禄山的强大是毕然的,心狠

其他网友回答

新唐书里松赞干布给唐朝的信里有称过臣,后来还接受了册封(西海郡王)。 安史之乱前的100年里,双方的大战集中于青海附近,吐蕃的胜利基本只是保住家门口,短期占领西域又被唐军夺走,唐军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几次大胜占了青海、勃律,全面压制了吐蕃。安史之乱,吐蕃趁乱占领长安15天,唐勤王军赶到,吐蕃退兵,之后双方长期在陇右交战,不过在唐朝内讧的情况下,崔宁李晟韦皋等还多次打败吐蕃军,吐蕃王国灭亡了。

在双方争夺的地区中,青海被吐蕃控制的时间长,陇右、安西被唐朝控制的时间长。(唐朝要对付突厥契丹高句丽大食等等,吐蕃也要对付大食回鹘,同时对付多个敌人方面差不多)

吐蕃军趁唐朝安史之乱严重内讧以及之后的君臣不和等因素占领长安15天,唐勤王军赶到,对方就撤了,如果依此说吐蕃比唐强的话,是不考虑严重内讧的因素,这样的话的话,还可以说唐军打的吐蕃亡国了。 在双方都没有严重内讧时,唐军曾占了青海、勃律,在对方的东部到西北的半个边境全面压制他,威胁他的腹地,而无论安史之乱之前还是之后,对方从没做到在唐朝的半个边境上压制唐朝,也从未威胁到唐朝的腹地-东南经济区……

同时考虑双方的内部问题的话,高宗武则天时期,唐(周)内讧大清洗,吐蕃趁机赢了几次,短暂占领安西四镇但又被唐军夺回,论钦陵要求唐军撤出安西被拒也无可奈何……双方的主战场在青海附近。玄宗时期双方都没有内讧,唐军多次胜利并占了青海、勃律,在对方的东部到西北的半个边境全面压制他。安史之乱唐朝严重内讧,吐蕃没有内讧,吐蕃占陇右,8世纪后半叶唐朝一面压制节度使内讧一面防御吐蕃,韦皋的唐军取得几次大胜,9世纪中叶吐蕃尚婢婢等人内讧,唐朝藩镇内讧,唐军收复陇右,不久吐蕃王国在内外交困下灭亡……吐蕃赢唐朝的部分多是由于唐朝严重内讧,而唐朝赢吐蕃除了最后公元9世纪利用对方内讧之外,其他并没有乘人之危。总体来说,互有胜负,唐朝处于优势。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唐朝的安禄山是怎么突然武力大增的.jpg”/>

与大唐的灭亡只是安禄山导致的?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