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侯景之乱时候景为何要灭王谢二族?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侯景同江南两大名门望族王、谢家族的私人恩怨说起。
从东汉中后期开始,士族的势力不断壮大,到东晋、南朝时期,更是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在这些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中,尤以王、谢两家的势力最强,在与外界通婚方面,也更看重血统和身份,非名门高第决不能入其“法眼”。这种情况曾让不少想跟他们攀结的名人感到羞辱,其中便包括南梁大将侯景。
侯景本是北魏、东魏大将,作为大军阀高欢的心腹,曾在北方战场屡建殊功,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台,统辖河南十余州。高欢死后,长子高澄接班,由于和侯景素来不和,引得后者的忧惧。侯景担心高澄会加害自己,便携带土地归顺南梁,被梁武帝封为河南王、大将军。
侯景投降后,考虑到自己的出身(塞外鲜卑化的羯人),很想攀结名门望族,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名声。于是在南渡后不久,侯景便向梁武帝上表,请求他赐婚,而且一定要在最高贵的王、谢两姓女子中进行挑选。然而侯景根本不了解江南的实际情况,漫说他一个胡虏杂种,就算皇室子弟都不一定能娶到王、谢两家的姑娘,原因无他,两家是百年名门望族,对身份、血统的认同非常严格,绝不肯让族中女子降格出嫁。
所以在看到侯景的奏表后,梁武帝一阵苦笑,然后对使者讲:“侯将军的提议朕知道了,可考虑到实际情况,王、谢两家的女子恐怕他是娶不起的,不如在门第稍微低一些的朱、张两姓女子中择选,如何?”使者将皇帝的话告知侯景,后者感觉自尊心严重受伤,愤怒之余立下毒誓,说今天他们看不上我,等我哪天上位后,必定要将江南女子全部发配给兵士当奴隶。
侯景的志向没过多久便得以实现。当年梁武帝之所以接纳侯景,看中的无非是他控制下土地,为接管这些州郡,武帝还特意派出侄儿萧渊明支援侯景。没成想侯景刚叛变,高澄便派兵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不仅把失地全部收回,还顺带俘虏了萧渊明,只有侯景率领少数残余,像丧家犬一般撤往江南。
梁武帝损兵折将、辛苦半天,到最后只得到一个无法安置的胡虏降将,心中大为不满。此时,高澄为得到侯景以明正典刑,便遣使到达江南,提议用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觉得建议不错,便遣使回访,以商定交换俘虏的时间和方式。不巧的是,这件事竟被侯景探知明细。侯景惊怒交加,在谋士王伟的建议下,决定举兵叛乱,时在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
侯景发动叛乱时,部众仅有八百人,可迎击、防御的梁将要么不懂军事,要么畏敌如虎,竟然让侯景一路上长驱直入,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渡过长江,进逼建康城下。此时,侯景的部众已达十余万人。建康城坚兵广,侯景本来没能力攻取,但好在他有亲王萧正德做内应,所以没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京师。侯景进京后不久,便扶立萧正德做了傀儡皇帝。
次年初,侯景又率军攻破台城,拔掉建康城最后一个据点,由此彻底控制京城。侯景既然已拥立萧正德为帝,自然不能再让武帝活下去,但他又不想背上弑主的恶名,于是便对其采取断粮断水的方式,意图将其饿死了账。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85岁。
从侯景进入建康城的那一刻起,江南高门士族的厄运便接踵而至。侯景将当年被拒婚的羞辱全发泄在他们的身上,不仅将王、谢两家的男子斩杀殆尽,女子全部配给士兵做奴隶,而且还对其他士族大开杀戒。经此浩劫,江南士族家庭基本上全被消灭,以至于大名士颜之推在事后不无沉痛地写道:“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见《观我生赋》自注。)
侯景先后扶立萧正德、萧纲、萧栋三位傀儡皇帝,后来又把他们全部杀死,自己僭位称帝,国号为汉。侯景祸乱江南5个年头,民众备受兵燹之苦,死于战火、饥荒、疾病之人难以计数,真可谓赤地千里、白骨累累。昔日繁华无比的江南,经过侯景这一番折腾,很多地方都变成无人区,惨景令人不忍描述(“生灵涂炭,宗社丘墟。”见《南史·侯景传》)。
公元552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围攻建康,失却民心的侯景一触即溃,仓皇间准备外逃,结果被部下杀死,就此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
侯景,南北朝时期北魏末年的边将。侯景是个鲜卑化的羯族人,原来是北魏边镇怀朔镇的普通镇兵,后来做了低级军官,在六镇起义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队伍投靠了尔朱荣,并结识了高欢。当高欢取代尔朱荣并渐渐势力大起来的时候侯景一步步做大了自己的势力。
北魏末年政局不稳,在洛阳掌控朝局的高欢与关中势力宇文泰夺权。北魏末帝孝武帝元修西出潼关投靠宇文泰,高欢另立新帝元善见迁都于邺城,于是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当时的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的后三国时代,北方有东魏、西魏,长江以南还有南梁。两魏之间的争夺非常白热化,以至于高欢再没有精力在东魏之内排除异己。于是不得不许以厚利以高官显爵维持着侯景以免他叛逃。这个问题留到了高欢去世之后。高欢的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爵位和职位掌握了东魏政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成为傀儡。这时侯侯景叛逃到了南梁。这个很难说是主动叛逃还是被高澄逼走的,但是因此给南梁引来了祸端。
当时北方多战乱,南梁相对安定。梁武帝在位时间长,以至于江南承平日久,十分繁华富足。侯景在南梁一边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一边从南梁的宗室高官中寻找内应,梁武帝则一味对侯景纵容。梁太清元年侯景起兵反梁,一度火烧大司马门,水淹台城,饿死梁武帝,杀死简文帝,最后自己篡位为帝,史称侯景之乱。侯景之乱被南梁陈霸先、王僧辩,东魏慕容绍宗等几方势力共同所灭。
如果说侯景和王、谢有什么恩怨,可能就是侯景想求娶王、谢家的女郎而被拒绝。《南史》说,侯景“请娶于王谢,帝曰: ‘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要说侯景灭了王、谢二族,没有史书记录作为依据。再说当时王僧辩遣将入台城也剽掠民众,是不是也荼毒过王、谢就不好说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公元548年,东魏叛将侯景不满梁朝与东魏通好,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起兵叛乱,于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活活饿死梁武帝萧衍,诛灭以王、谢两家为首的士族门阀百家,从此南朝士族衰亡,寒族趁势崛起。侯景消灭士族门阀主要是这两个原因:
1、侯景是鲜卑化羯人,本来是东魏丞相高欢的部下,官封司徒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公元547年高欢去世,高欢的儿子高澄上台,侯景一直看不起高澄,立马叛变。本来侯景想取得西魏权臣宇文泰支持,但是宇文泰早就看出侯景是个反复小人没接受,侯景战败不得不投靠了南朝梁武帝。
侯景属于北方羯人出身,再加上是个叛变降臣,因此在自命为汉人正统的南朝根本就吃不开,受到士族门阀的羞辱嘲笑。特别是侯景当时为了在南朝有些根基,向士族门阀领袖王家、谢家求婚失败,这些被心高气傲的侯景视为奇耻大辱。
2、自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来,大量北方士大夫和贵族为躲避战乱迁居到长江以南。特别是王导扶持晋元帝司马睿登基称帝,号称“王与马共天下”,北方来的士族门阀成为南朝的真正统治者。
经过百年发展不论皇帝是谁,士族门阀都大权在握,侵吞民田、欺压百姓,大量普通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变成奴婢;南朝士族整日醉生梦死,大肆挥霍,根本不管民众死活,因此矛盾已非常尖锐。
侯景当时起兵为了获得人心,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消灭士族,解放士族家中的奴婢,任用南朝士族家的奴婢为官,使得造反队伍迅速扩大,起兵时仅仅8000人迅速扩大到十万人,其中有大量的梁朝奴婢和农民加入。
所以侯景造反后即为了报仇,也为了收获人心,攻入建康后,士族门阀遭遇灭顶之灾,除了被屠杀的,还有许多士族饿死。中国古代文学家颜之推曾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其他网友回答
侯景是塞外人,能打,但没文化,内心常生自卑感,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就向梁武帝提出想娶江南望族王、谢的女人为妻,但梁帝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回拒的话伤了侯景的自尊心。后来侯景发誓要报复梁帝,将王谢家族及萧氏宗室全部杀完。这便是侯景之乱。
其他网友回答
由于联姻遭拒,王谢两家名门望族惨遭屠戮,也就有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南北朝时门阀制度下的士族阶层拥有极高的地位,以“王、谢、桓、庾”四家为名门望族,其中“王、谢”两家居首,这些名门望族之间的事情,有时候连皇帝也无能为力,甚至皇帝以与他们结交、联姻为荣。
侯景,鲜卑族人,原是北朝东魏将领,为求自保,投降南朝梁朝。侯景投降后,曾多次向梁武帝提出要求并得到满足,但始终有个问题困扰他,就是虽然地位高,但身份不高,为提高自己的身份,他向梁武帝请求让自己与王、谢两家中的任何一家联姻,但这不是梁武帝所能做到的事情,毕竟梁武帝不想因此得罪名门望族,而且他深知王谢两家看不起侯景,于是表示:“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意思是,这两家门第太高,不如换朱、张吧。
侯景自尊心严重受挫,侯景之乱后,将王、谢两家屠戮殆尽,王谢两家就此衰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侯景之乱时候景为何要灭王谢二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