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难道就不能既做学问又不寂寞吗?
优质回答: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首李白用170多字写成的《将进酒》诗賦,是我可背颂诗词中最长的一首,至今亦可一气呵尽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 ,先从金字塔最高端,“圣,圣上”开始吧。
孔子在《系辞传》中讲到“亢龙有悔”说:亢者高也;高到极点,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我们都知道,古时皇帝,圣上都自称“孤家”,“寡人”,可见其甚是寂寞!因为他们所听到的都是好话,假话,恭维话;随之晦气也就接踵而至,痛苦,烦恼,无助,孤独,迷茫,乃至孤寂如影随行……
我年轻时曾很多年自以为“皇帝不愧高人几等!身居庙堂之巅,居然此等谦卑……”
后来才知道,皇帝也如此孤独寂寞;
“贤,先贤,贤达之人”呢?就更多了!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段子:昔西伯拘羡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下面一句话是核心,是概括!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奋之所作也……
所谓“发奋”?
西伯“拘”羡里;孔子“厄”陈蔡;屈原“放逐”;左丘“失明”……那应该是无奈之发奋,是孤独之发,寂寞之奋……当然,他们留下的却是:中华五千年熣烂的文化!文明!
老子的“寂寞”,在于他的那句“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孔子的“寂寞”,在于“乐天知命,故无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恰恰,漫步至少两千年耒我们无数的贤人、达人、诗人,皆“苦读圣贤之书,禀受皇权之命”,终其毕生,“抱残守缺,用尽废退……” 把本应辉煌的生命,在孤独,寂寥中不了了之……
还有最悲惨的,刘伯温;后人对他的极致的评议是:(可怜的七个字) 长于言而短于行……
呃!忽然想起苏轼晚年在詹州的一首词: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行人,衰鬓久己白,旅怀空自清,荒原有经纬,虚织竞何成。
据说,两年后,苏轼在詹州荒野自行搭建的、我们无法想像的、那个“天作帐、地为床”的《桄榔庵》中凄惨死去……
鸣呼!上苍啊!你真的有眼吗!?……
亦或;他们所处的时代让他寂寥;
亦或;是他们的个性令他寂寞;
亦或;他们的命运迫于无济;
亦或;是他们所揹负的背景文化使他们终生俏无声息……
然而,他们留下的,却是,灿爛的,千年文化!熣璨的,万年文明!……
其他网友回答
圣贤皆为柳下惠,无心寻问寂寞事。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学问要安安心心的做,受不得外界的打扰。一张桌,一本书,文房四宝,足矣。甚至,在田地,在厕所,在人群,在鸡叫时,在孤灯下,都不曾停歇。
古来圣贤,一边躬身自省,一边埋头苦读,衣不解带,废寝忘食,日日夜夜,勤奋不缀。
孔子学琴,连弹十天而不换曲,曰必通其乐理才可。他自己评论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是可以忘记一切,包括岁月流逝的。他的心里只有学问,只有勤奋的练习,根本不懂得寂寞。
再者,圣贤读书读多了,胸襟和眼界也自然而然,水涨船高。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能解决别人抓耳挠腮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因此他和周围的人有一层界限,仿佛有一团淡淡的光辉在他身后若隐若现。有时候,没人能交流,也是挺寂寞的一件事情。
鲁迅说过,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所以,孤独才是天才的标配,寂寞才是圣贤的风范。
其他网友回答
因心态专一之故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高处不胜寒,做学问到一定高度,思想境界就提升到一个无人可以真正懂的地步,所以,会觉得孤独,因为俗世已经无法理解你的灵魂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有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什么?难道就不能既做学问又不寂寞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