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操有哪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优质回答: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蒿里行》、《苦寒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史家说他“御军卅余年,……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风貌。
一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如《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献帝初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但是会师之后,袁绍、袁术等军阀却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这首诗便是反映了这一史实。特别是后六句概括地写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并流露出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后人评之:“汉实录,真诗史也。”
二表现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这类诗悲歌慷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全诗共八解,开头两解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爱才若渴的心情,末解表现了他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怀抱。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功业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观沧海》则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质朴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不仅对建安文学有开风气的作用,对后代文学也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曹操的事迹,我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来很多,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杂文。
但要说其文学作品,估计不少人也就只能知道《观沧海》、《短歌行》等等寥寥几篇,实在是令人感到遗憾。
其实曹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其文学成就丝毫都不逊色于其在政治上的影响。
曹操诗歌分两途:古题乐府和游仙诗
说起曹操的“诗歌”作品,就不得不提到“乐府诗”的发展历程。
“乐府”本来是一个朝廷机构,在出土的秦代文物之中曾经发现过刻有“乐府”二字的编钟,当知此机构在秦代已经设立,而汉承秦制之后,自汉武帝开始才重视这一部门。
汉武帝时期,“乐府”是创作歌功颂德音乐的机构,所出产的作品有点类似《诗经》中的“颂”,主要用于祭祀等场合。
后来这一文体逐渐被民间文人所利用,将之赋予现实内涵,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汉乐府“美刺”的传统。
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那些反映民间疾苦、揭露社会弊病的汉乐府就是指这一部分作品而言的,其中像《孤儿行》、《东门行》、《疾妇行》、《战城南》等等都是传世名篇。
而这时候的汉乐府有两个很固定的特征:
其一就是名字都是“古题”,即在很早就流传出来的篇名,和诗歌内容并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关联。当然,只是关联不大,并不是一点关联都没有。
其二就是内容上往往都很模糊,让人不知道作品中的故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情感是真的就可以。
而这两种固定的写法在曹操笔下有了一定的进展,虽然他写乐府诗歌还是用“古题”,但内容却往往写时事。
这就是“以古题写时事”,也叫作“旧瓶装新酒”。
这可以说是“乐府诗”这一品类第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从注重抒发情感为主开始转向以内容引发情感共鸣的叙述方式。
比如曹操的诗歌《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歌就是借用了乐府中“蒿里行”这一旧题,所咏的却是汉末三国这一段时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各诸侯不肯齐心、反而互相争斗的场景,还有袁绍、袁术二兄弟另立、自立皇帝的悖逆之举。
其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二句,更是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伤痛,历来被人传颂。
钟嵘在《诗品》当中曾经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在《诗评》当中更是说: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雄浑。
这都是指曹操以古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歌而言的。
除此之外,曹操还有另一种诗歌也比较出名,那就是“游仙诗”。
“游仙诗”一般为讲述与神仙同游、或者化身神仙等等情状的诗歌作品,在魏晋时期尤为盛行,后来李白、李贺等人的诗歌也受到了这一诗歌品类的影响,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就是一首游仙题材的作品。
曹操的“游仙诗”写得不少,传世的有七首之多,质量还颇高,文风非常潇洒,有些作品在形制上还比较规整,可以看出当时杂言诗向五七言诗的转变风向。
但因为这一类诗歌个人情感抒发特别多,比较难以形成共鸣,所以在文学史上并不是非常受重视。
但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其想象瑰奇,言辞华美,还是值得称赞的。
曹操的“游仙诗”显示帝王气度,感慨人生短暂与渺小,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是应该被承认的。
散文成就极高,《述志令》让人钦佩
如果说背诵几句曹操的诗歌,还有很多人可以完成,但要说背几句曹操的散文,估计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他到底写了什么。
古人最为重视的两种文体就是“诗”和“文”,并且形成了“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长期处于文坛的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长久以来的状貌,从未变化。
曹操的文学地位不是几首诗歌就能形成,其自身的写作功底还是比较过硬的,作为“邺下文人群体”的核心“三曹”之一,在“诗文”领域都要有一定的建树才行。
这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的“散文”到底为何物了。
其实现在都有很多学者在争议一个问题,那就是秦汉这些实用功能极强的文章作品到底算不算文学。有些学者认为这些作品应该属于“应用文”,而不是文学作品中所谓的“散文”。
其实,具有文学特色的“散文”作品在当时应该是汉赋,而如《出师表》这样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被划分到“应用文”之中的,这样的分类有一定的道理。
但我们必须要明白,应用文也应该是文学的一种,只不过较通常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史记》、《汉书》等历史散文都属此类。
而曹操在当时写下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作品,叫做《让县自明本志令》,也称《述志令》。
在这篇文章中,曹操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其从一个小小的官宦子弟如何一步步走到“魏王”这一显赫地位的历程,并且以非常真诚、不加掩饰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事的真实想法。
他剖析自己的势力如何发展,由此进一步指出自己的志向是如何壮大的。
曹操的语气非常自负,但也非常真诚,比如他说: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针对当时很多人对其行为的猜忌和弹劾,曹操表示,如果汉末时间没有他这个丞相,整个大汉天下早就分崩离析了。他今天说这样一句自大的话,就是为了让这些眼红其地位的人闭上嘴。
不仅如此,面对有一些人劝他解甲归田,回到自己封地的“软刀子”,他更是非常耿直地讲: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坦诚了,他说我不回自己的封国,不交兵权,就是为了防止你们这些小人害我。
而在这一篇讲述其雄心壮志的文章当中,曹操还加入了一些儿女情长。让人感觉惊讶的是,他所言的内容竟然是让其妻妾在自己死后改嫁这样的琐事。
从这样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来,曹操的文风实际不醉心辞藻修饰,也不注重内容打磨,而是以自己真诚的内心剖析为主体。
这种风格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出师表》虽然也有这样的风气,但终归做不到如曹操这般随意。
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曹操的作品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价值其实并不太逊色于专以文学擅长的曹植。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龟随寿
其他网友回答
虽然本人才疏学浅,但也有幸拜读过一两首曹操的诗作,至今印象深刻的唯有《龟虽寿》和《观沧海》了,我觉得这两首诗大气磅礴,特别能表达曹操的政治抱负。
曹操不但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大多气势恢宏、慷慨激昂,有君临天下的不凡气度和坚若磐石的志向和信心。比如下面这首《龟虽寿》:
龟虽寿——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大意是:
神龟和腾蛇都是能通灵长寿的生物,但它们终究还是难逃死亡的结局,衰老的千里马虽然只能卧伏在马槽边,但仍不能改变它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胸怀远大抱负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依旧壮志凌云发奋进取,人的寿命长短,不仅仅是由上天决定,只要调养好身心,一定可以延年益寿。
诗中,曹操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自己的勃勃雄心和伟大抱负,他坚信人定胜天,更笃定自己在晚年一定会干出一番“千秋霸业”来。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作,表面上是在描写大海,描绘大海的波涛汹涌,其实曹操是在借景抒情。海水的浩瀚无边何尝不是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野心,整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慷慨悲怆,不愧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作。
当然,曹操还有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以上不过是我个人以为的代表作,欢迎列举出你喜爱的佳作。
其他网友回答
诗歌主要是诗以言志,抒发人生理想,主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散文主要是政论文章主要有《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学术著作有《〈孙子兵法〉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曹操有哪些重要的文学作品?.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