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

网友提问:

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

优质回答: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离世。这首极其情韵的七言绝句,正创作于这一年。大历五年暮春时节,在阔别四十多年后,杜甫与友人李龟年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偶然重逢。此时二人境遇相似,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处境很是凄凉。这让诗人感慨良多,于是他写下本诗,借以抒发历经苦难战乱的故人久别重逢后的复杂心情。一、二句是对当年与李龟年交往情形的回忆。”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开元盛世时期两个有名的名流汇集的地方,当年诗人常常出入其间,于是结交了李龟年这样的有才之人。如今,过去的辉煌已经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境,只能在回忆中寻找当年的美好时光。这种回忆,流露出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深深眷恋和怀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的儿子李范,封岐王,因好学爱才杨名,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中排行第九,所以人称崔九。三、四句写眼前的情形。眼下正是江南风景秀美的大好时节,置身其中,原本应欣喜陶醉,但诗人看到的却是凋零的落花和颠沛流离的白发人。哀景衬出悲情,”落花时节”里,身世之感,时代之痛,显现其中。”正是”和”又”,一转一跌,隐藏着诗人的深深慨叹。诗歌未用一字直言感伤之情,却在叙述当中使之如涓涓细水,一点点流出,耐人寻味。

其他网友回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在这首诗上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将其评为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写此诗以赠。

江南,指长江、湘水一带。李龟年,唐朝著名音乐家,擅长唱歌。得唐玄宗优遇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杜甫年少时曾「出游瀚墨场」,常在歧王、崔九的宅第中出入,所以见过李龟年。

这两句是互文。以前,我经常在歧王和崔九的府上遇见你,多次听到你美妙的歌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现在,江南一带风景正好,没想到在这落花的时节里,又遇到了你。

这首诗的好处,就是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包含了巨大的情感体量。有诗人年华逝去的感慨,有彼此经历战乱飘零游离的凄凉,还包含了一个时代的感伤。可以说,这一首诗,表达出了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那一代人的内心感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从往昔写起,那时,还是盛唐,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那时,诗人杜甫还是青春年少,流连于王公贵族的宴会,还能听到大唐第一歌手李龟年的歌唱。

而李龟年,则是那时最得意的艺人,他深得唐玄宗的恩宠,成为王公贵族的座上宾,他的歌声,就是那个盛唐的象征。

这两句,勾连起了青春年少的杜甫与红极一时的李龟年,点染出了曾经的那个盛世,为后两句的情感抒发作了深厚的铺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现在,风景不殊,然而河山有异。

毕竟,一个时代过去了。

曾经青春年少的杜甫已是暮年。

曾经出入王公府邸的李龟年已流落江湖卖艺。

曾经的大唐盛世也一去不复返了。

「正是」说的似乎是「恰好」,然而,所谓的「好风景」,只是诗人的无奈苦笑而已。「落花时节」象征着彼此的乱离飘零,象征年彼此年华的逝去,也象征着繁华盛世落下帷幕。

在这个凋敝的时代里,两个暮年流离的故人相遇,此中感慨,已是言语无法表达,所以杜甫将情感深深的藏在诗里,藏在对往昔的眷念里,藏在无奈的苦笑里,藏在不经意的「落花时节」里。

杜甫在写完这首诗的冬天,死在了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答者:谢小楼

其他网友回答

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原诗及其大意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其大意是:李龟年啊,我的老朋友!我们原来经常见面的啊,比如说在歧王的府第里,比如说在崔九住宅的大堂里。现在江南春暖花开,风景殊好,没有想到在春花快要落尽的时候,在这里我又见到了你,我的老朋友。

二、杜甫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杜甫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文豪,他被后世称为“诗圣”,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当过一段时间小官,世人也因其官职称其为“杜工部”或“杜少陵”等,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除当过一段时间小官外,一直郁郁不得志,生活也非常拮据,晚年生活潦倒客死于舟上。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同情人间疾苦。他的诗以古体和律诗见长,对音律、对仗研究很深,具有沉郁顿挫的特点。世人把杜甫与李白合称为“李杜”,他现存的诗词大约有1400余首。他诗艺特别精湛,备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唐朝在经历开元盛世后,繁荣一时,贵族官僚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李龟年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歌唱家,经常到达官贵人家去演唱。由于统治者过着荒淫奢侈,纸醉金迷的生活,终于导致了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明皇慌慌张张地逃到成都去了,天下大乱,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李龟年和杜甫不约而同地流落到了江南,这首诗写于他们意外重逢的时候,当时他们都已进入了暮年,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四、具体赏析

“歧王宅里寻常见”句。李龟年你是天下闻名的歌唱家,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原来经常在歧王的宅子里见面,欣赏你那优美的歌喉。在这里点明了,一是李龟年当时天下闻名,受到了歧王的重视,是歧王府的常客。二是我因为受人的引荐经常在歧王府里见到李龟年的。轻描淡写地道出了两个人已经认识很久了,回想当年,那时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啊。

“崔九堂前几度闻”句。此句承上句,意思和上句差不多。我不但在歧王府里多次见到你,而且在崔九的家里也经常见到你,或者经常听人说到你的。这句和上句都是说以前的事,说我们原来在很多地方是有交集的。另外,通过排比的句式,也可看出当时贵族生活的奢侈,普遍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也道出了李龟年受欢迎的程度。

“正是江南好风景”句。现在正是江南春好的时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要是换在以往,该有多少人愿意到江南来寻春啊。唉,但现在世道炎凉,民不聊生,人民忙于生计,哪有心思去探花寻芳啊。这句是写现在,从分开到重逢,中间不知过了多少年了,现在也算是江南春好吧。

“落花时节又逢君”句。在江南晚春的时候,百花凋零,没成想却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见到你啊,李龟年,我的好朋友。句已完,意未尽,无声的感慨尽在不言中。想当初,我们在京城认识的时候都是年青有为、意气风发,到现在重逢的时候却是繁华落尽、垂垂老也,为生计而流浪。真是相对无言、欲哭无泪啊。

全诗仅仅四句话,两句写过去,两句写现在,将深情隐含于平谈的语言中,从过去现在两相对比中,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这是一首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佳作。

谢谢大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交流讨论!

如果喜欢就请点赞,请关注头条号;0红旗漫卷0,谢谢!图片来自于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名叫李范,是开元年间长安文艺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经常组织一些上流社会的文艺沙龙。

崔九,名叫崔涤,博陵崔氏成员,属博陵崔氏安平房成员。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都是唐代山东郡姓中的佼佼者,所谓五姓七望,崔氏说是天下第一家族也不遑多让。崔涤的祖父是中书侍郎,父亲是户部尚书,哥哥崔湜更是当过宰相,他自己也是唐玄宗的宠臣。家世清贵,长安文艺界有他的一把交椅。

唐代科举初创,还非常不健全,每年录取的人数非常少,中位数据说只有23人/年。为了进入官场,年轻人常要游历天下,结交朋友,进而去长安拜会高官或文艺界的领袖人物,期望能获得他们的垂青。

历史上,李白、王维、孟浩然这些盛唐诗人,都有过这种求宦的经历。其中的成功者王维,获得玄宗弟弟岐王和妹妹玉真公主的青睐,于是状元及第,走上人生巅峰。更有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场合结交了大官,通过娶人家女儿的方式获得机会,这被叫做“巧婚巧宦”。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可以理解“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所举办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聚会了。这种聚会代表了盛唐时期权利场,政治中心的靡靡之音和推杯换盏中,一个个年轻人被权贵接纳或是鄙夷。玉真公主和岐王、崔九的沙龙热闹非凡,著名乐师李龟年的琴声,是属于魏晋人物品评的绝唱,也是盛唐即将终结前最后的繁华。

实际上,很多人指出,李范和崔涤都去世于公元7 26年,才十四五岁的杜甫是没什么可能与他们论交的。杜甫真正进入长安的名利场,要到二十年后的天宝年间了(748年)。真正出现在岐王崔九的沙龙中的人,是通过家族与科举融入其中的王维。

故而,有人认为这首诗是王维写的。这属于不熟悉诗歌的写作手法,“笑谈渴饮匈奴血”说得不是匈奴而是女真,“汉皇重色思倾国”说得也不是汉朝的皇帝而是玄宗。熟悉借代的修辞格,就知道岐王和崔九并不是真的那两个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杜甫没有见过岐王和崔九,却也曾为了名利奔走于这样的宴会,曲意逢迎,强颜欢笑。所谓“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是杜甫的夸张语,能出入于长安顶级的艺术沙龙,听李龟年的演奏,绝不是穷汉子能做到的。

随后,安史之乱的烈火烧毁了一切,盛唐的诗人们也就此凋零。杜甫作为盛唐诗人中的年轻一代,在帝国的西南听闻了兄长们的死亡,三夜频梦君,斯人独憔悴。

公元八世纪中期,杜甫与李龟年相遇的时候,那烈火烹油般的名利场已经不复存在,那些闪亮的名字也早已消逝。这首诗是那个时代的悼词,大唐盛世迎来了落花时节,一代诗人也星分云散。

那个时代的花儿落了。

其他网友回答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

你喜欢杜甫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绝句因为篇幅的容量小,所以比起其它的诗体来,就更应该以委曲、含蓄、自然取胜。在要求委曲、含蓄的同时,又要做到自然,不要矫揉造作,故作艰深。不过,要做到这六个字:委曲、含蓄、自然,是很不容易的,这往往也成为衡量一首短诗的艺术性的标准。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却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傍样。先把这首诗解释一遍。

“歧王宅里寻常见”——这是说“往昔”。以前在歧王的宅邸里边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遇见你李龟年的。李龟年是开元、天宝时的著名的歌唱家,他是经常在一些王公贵族家里歌唱的,杜甫少时在洛阳,由于当地前辈的援引,时常出入歧王的宅邸,听到过李龟年的歌唱,所以说是“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这和上一句的意思是相近的。崔九,名涤,当时任殿中监,是中书令崔湜之弟。就是说,在崔九的庭堂之前,曾经几次听到过你悠扬动听的歌声。

“正是江南好风景”——这一句写的是现在。这正是在大历五年(770)左右,江南风景特好的时候。

“落花时节又逢君”——在这暮春的落花时节,我又在江南(此指潭州,今长沙)和你偶然相逢了。

整首诗写得很平常,很普通,很自然。无非说过去我曾经听过你歌唱,现在我又遇见你了。——如果从字面上解释,而不深究的话,就是这样。这样的话,就不能算作一首好诗,而是一首很拙劣的诗。

不过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我们要了解这首诗的话,要结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要知道李龟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变迁。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知道这首诗委曲、含蓄的所在了。

在开元、天宝间,唐王朝表面上还是十分繁荣的,歌舞升平,艺人们很为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所器重。特别是象李龟年这样的著名的歌唱家,今天在歧王家里演唱,明天在崔九家里登堂,生活是过得极豪华的。统治者们的荒淫奢侈,沉缅于声色酒马,终于导致了连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明皇在长安呆不下去了,仓忙奔蜀,生灵涂炭,尸横遍野。经过了这一次大动荡,大变乱,唐王朝就此一蹶不振,走下坡路了。李龟年也随着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另外据《云溪友议》记载,他曾经在湖南采访使筵上唱过王维的几首诗。这时候的“唱”和昔日的“唱”已是大不相同了,虽不能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但亦是今非昔比了,怎不令人感慨万分!

诗人正是运用了这种对比的手法,两句写往昔,两句写现今,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含蓄在这四句诗中的今昔盛衰之感的。

杜甫虽然在安史之乱前并未受到唐王朝多少恩遇,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惨酷的现实,他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不正和流落在江南的李龟年一样吗?感情的交流,使诗人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它自然而然地流露,便成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你喜欢杜甫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jpg”/>

与怎样鉴赏杜甫千古名篇《江南逢李龟年》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