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华容道义释曹操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做的对吗?

网友提问:

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做的对吗?

优质回答:

关于华容道义释曹操,虽然只是一个演义故事,但却有它深刻的内涵。用对与不对的是非观来评价关羽这一行为是很难的。

纵观关羽的一生,他所追求的价值观,首推义字,这也是发生在他身上那么多感人故事的一条主线。当年曹操有恩于他,这是不争的事实,故而当曹操有难求于他时,报恩就成为他不由自主的选择。尽管他此行立下了军令状,放跑了曹操,他要承担违反军令的罪责,一时间他的内心也很纠结。但义字当先终究是他不能割舍的为人做事原则,为此他可以甘愿受罚。

反过来说,如果此次他没有释放曹操,而是把曹操抓了起来,或者杀掉,那么他也就不叫关羽了,也就会有历代后世人们对他的无限推崇和顶礼膜拜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否则就不是关二爷!

其他网友回答

关羽杀了曹操《三国演义》往后面怎么写……

其他网友回答

当年赤壁之战后,曹操丢下几十万军队逃跑,可谓之是悲惨之极,当然这个问题我们是建立在《三国演义》当中的,在《三国演义》当中,东吴的孙权是没有打算抓曹操的,因为一口气灭了曹魏大军几十万,已经赚了,抓曹操真心没用,抓了反倒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毕竟虽然说曹魏损失了几十万大军,但是此时的曹魏依然强大,而赤壁之战,也不过是曹操中计,骄傲自大,不懂水战而造成的败局,也就是说赤壁之战的失败并非必然,所以周瑜想到一个毒计,那就是不抓曹操,将曹操撵到刘备属地,希望刘备抓住曹操,将曹操杀死,这样的话,吴国就一石二鸟了,结果诸葛亮却早已猜出了周瑜的毒计,但是没办法,这得接着啊,思来想去,还是拍关羽堵华容道合适,因为曹操对关羽有恩,后来关羽真的把曹操放了。

然而关羽的身份又有所不同,放走曹操之后,一群人在使者鲁肃面前装傻充愣,刘备叫喊着要杀关羽,鲁肃作为使者,面子上过不去,反倒客气了一下,替关羽说了情,所以华容道事情就是这个样子。

至于华容道释曹操做的对吗?那自然是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曹操是个烫手山芋,不放不行

周瑜之所以驱赶曹操到刘备地盘上,自然是为了让刘备抓了曹操,周瑜再以盟约压一下刘备,刘备唯有斩曹操,刘备斩了曹操之后,就得罪了整个魏国,那么曹魏所有的怒火就直接会烧到刘备身上,以当时刘备的势力,根本承受不起,而对于周瑜来说,这可是一石二鸟,完美!

关羽的大义,对曹操释怀

其实诸葛亮一直对关羽不放心,主要体现在,关羽曾经受曹操的大恩,如在关键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变数,然机会来了,那就是华容道,这件事后,关羽以差点掉了脑袋成就了义字,为天下所唱诵,并且成功躲过了周瑜的阴谋,还解决了关羽这个思想变数,可谓之一石三鸟,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的,欢迎留言。

其他网友回答

华容道上,故人相逢,四目相对却是另番滋味,曾为座上客,今为阶下囚,即便枭雄如曹操,在青龙偃月的光芒之下也不得不祈怜求饶。这样的场景发生在赤壁之战的华容道上,发生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

但是,它也仅仅是发生在三国演义中,正史中的曹操并没有走华容道,关羽也没有义释曹操。

因为赤壁之战虽然以曹操大败收场,但曹操的主力仍在,长江以北的地盘也在,他是有序撤离,而不是狼狈逃窜,他走的是大路,而不是华容小道。

不过我们要是做一番假设,曹操如果与关羽真的在华容道相逢,关羽放走了他是对的吗?

在我看来,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关羽义释曹操如果真实发生的话,也不是正确的选择。

关羽是什么样的人?是整日《春秋》不离手,大义摆中间的人。何谓大义?民族、国家、君臣是大义,何谓小惠?个人私下的恩情才是。关羽既然是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在这样的关头怎能忘却孰轻孰重?曹操的恩再大,那是个人对个人的,曹操的仇再小,那是国与国,君与君的,为了自己曾经个人受到的恩惠而不顾夺取天下的志向,实在不应该是关羽这样的人做出来的。

试想一下,当时关羽放走的可不仅仅是曹操,还有他身边几乎所有的曹魏中坚力量,如果那时候将他们消灭,魏国(当时没有称魏)一定会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但是这一虚构情节的设定让关羽放走了曹操,罗贯中本来是想再一次烘托关羽的重情重义,但是却忽略了这种个人恩情的看重反而降低了关羽的格局,实在是画蛇添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做的对吗?.jpg”/>

与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做的对吗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