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评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 《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

网友提问:

《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

优质回答:

首先题主的认识我是认同的。

大体上说本诗的首联和颔联写景,颈联和尾联是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景生情,抒发羁旅之愁和思乡之苦的感慨。

在这个基本共识的前提下,我很愿意和题主进一步探讨对于本诗的一点儿更加深入的看法:

《秋兴八首》是一套组诗,如果想更真切的理解本诗,最好的方法是把它和其它的七首放在一起欣赏。

创作背景:这组诗是大历二年(766年)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的,再过四年,诗人的人生就要走到尽头。虽然当时杜甫也不过54岁(今天这个年纪还没有退休),但是对于他来说已经到了暮年时分。

主要内容特征:《秋兴八首》八首蝉联,结构严密。从整体上来说第一首整首诗都是为这组组诗起兴的。下边的七首“具发中怀”,相互照应,相互阐发,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可拆分,也不可颠倒。

情感特征:诗人身在夔州,暮年飘零,回想起长安,今昔对比,触发无限哀愁。目睹国家残破、满目疮痍,而自己老病孤苦对一切都无能为力。诗人不能明言,也不忍明言,婉转低回的绵绵悲哀化作一唱三叹的无尽感慨。

《秋兴八首》其一是这组组诗的序曲,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抑郁孤独之感和深挚的忧国之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因秋感兴,本诗的首联开门见山上去就写秋天萧索的风景。“巫山巫峡”萧森的境况,又烘托出诗人所处的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从本诗来看是由景入情,抒发感慨;从组诗整体来看,则下启第二、第三首。第二首,写作者身处孤城;第三首,写晨光中的孤城。这两首也有着承上启下的逻辑关联,并且还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秋兴八首》强烈的对比手法:有于萧索中见富丽的特征。

深秋的冷落荒凉,心历的寂寞凄楚,却没有让老杜甫一味的只书写凄凉、凄惨。相反,他使用了很多绚丽的字词来反衬这种凄苦。在组诗中我们能看到诸如“瑶池”、“紫气”、“日绕龙鳞”、“珠帘绣柱”等等绚丽的词汇。本诗首联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枫树林的是“玉露”,玉露是白露,它很冷也很美。

这种超乎常理的描写手法,使得意境更加深远,随之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从以上情况看来,《秋兴八首》包括这首其一,写景不是简单写景,抒情也不是简单的抒情。作者写景时使用了一些看似情感对立的字句,却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抒情效果。此外在本诗中开门见山“因秋起兴”,放在全组诗中,本诗全篇又身担为全组诗起兴的作用!

我们通常说的诗歌中的起兴,是指“先言他物,再引起所咏之物”,《秋兴八首》最后要咏的是对故园的追思,对国家人民的忧虑,对无可奈何人生际遇的感概,是一个真诚伟大的人发出的有别于“普通呐喊”的“呐喊”。

我们今天的读者想要真实的体验古代的文学作品,需要沉下心了充分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来龙去脉。很高兴题主在对于本诗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还愿意进一步探索它的深层意义!对于《秋兴八首》的了解,从个人角度来说,也还比较粗浅。但是我衷心希望以上回答,能对题主有些许的帮助!

谢谢阅读,我是襟亚。

其他网友回答

读了几遍,感觉好像是前半段写了巫山深秋景色,后半段写了自己行船回归故里的压抑心情。似乎有些凄凉。没读懂[捂脸][捂脸]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你说的是对的,不过不称前两联后两联,而称颈联和颌联。巜秋兴八首》其一的颈联是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可以说是因秋托兴,也就是描写三峡秋天壮观的景象起兴。

颌联是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确实是触景伤情,流下“他日泪”,产生“故园心”

这首诗的全文是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杜甫的《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之秋,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是一首组诗,组诗就是由于受格律的制约,不能尽兴的内容,需要扩充,诗人就会多写几章,少则两三首,多则二十首都不止。

杜甫的《秋兴》这一组诗写了八章,所以也题《秋兴八首》。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杜甫《秋兴八首》之一

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是“兴、比、赋”。兴,就是有感而发;比,就是比喻的意思;赋,就是排比铺陈的意思。所有的诗歌创作手法都逃不脱这三种手法。《秋兴八首》这一组诗,三种手法都有。因为写于秋天,所以也是因秋有感而发的诗作。

你的提问说第一首诗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生情”,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格律诗有严格的结构。不是按前两联和后两联划分结构的,因此,绝对不能这样划分结构。

律诗共八句四联,两句为一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这四联的结构关系是:起、承、转、合。

首联叫开头,也叫“起”,颔联和颈联叫展开,是“承和转”,尾联叫收尾,是“合”,这个结构关系是不能搞乱的。

所以,你说的前两联,应该是前两句。前两联叫“上半阕”,后两联叫“下半阕”。

但是这首诗也不能用上半阕和下半阕来划分。因为这是一首完整的诗,他的文章结构是三个部分。即:开头、展开和结尾。

杜甫的《秋兴八首》第一首诗,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起手,是触景伤情。

“玉露”就是秋天的露,因为很冷了,所以是玉露“凋伤”了枫树林。杜甫写诗用字非常厉害,所以,这个句子也很经典。“凋伤”二字,直接从枫树林一直到“巫山巫峡”,境界从眼前延伸到无边无际的巫山巫峡,气象非常宏大,可谓怨而不伤。

第二联和第三联是由秋兴的“玉露”这个小境界,延伸到具体描写的和想象描写的复合,它扩大了眼界,丰富了层次,充实了思想。

以饱和的力度,分别用“兼天涌”、“接地阴”、“他日泪”、“故园心”给予了夸张的想象描写,令读者浮想联翩。

杜甫在“凋伤”的枫树林中,给我们平添的这些江间浪,塞上云,丛菊泪和孤舟心,也让我们为“兼天而涌”、“接地而阴”、“他日之泪”、“故园之心”而唏嘘感叹,这就是抒情的色彩。

以上三联,由第一句的起,到第二句的承,第三句的转,把我们从近景“玉露”,引向穿越时空的“丛菊两开”和“他日之泪”的“同伤”之境。它点出了杜甫,已经两年没有安宁之日了!今天,也是飘摇不定的心。

我们知道,杜甫是永泰元年(764)的四月,因他的支持者严武突然暴亡,而引起蜀中军阀混战,仓惶离开居住了五年的成都的。

然后杜甫自己买了一条船,飘飘摇摇一年,经过忠县、云安等地,才来到夔州暂时安稳下来的。

杜甫之所以能够流寓于夔州,是因为夔州的军政首领,夔州兵马使叫柏茂林,他曾经是支持严武的一位下属部将,所以,对杜甫还是非常友好的。杜甫在夔州也居住了三年呢!

《秋兴八首》是杜甫来到夔州第一年的秋天写的。当时,他刚刚安顿下来前途未卜,一年多来,战乱未已,朋友凋零,他颠颠扑扑,来到夔州这个非常偏僻的地方。逢秋必悲的诗人,更容易多愁善感,写下自己心中的悲愁。

在《秋兴八首》的第一章,他从眼前想到了两年以来自己的曲折之路,和孤独无助的凄凉。

但是在尾联,还是回到了“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眼前,这两句诗中的“寒衣”和“白帝城”都是夔州的景。虽然诗人无法看到“处处”,但是,从一处可以联想到处处,这是比较现实而合理的想象。因为诗中写到他在白帝城听见了砧石上杵衣的声音。

这两句诗又回到了“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现实情景之中。诗中的寒衣处处。白帝城高。与枫树林,巫山巫峡。都在同一时空。所以,这就是“合”,诗歌创作起承转合的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呼应,要首尾相呼应。

所以,我们不能把前两联诗和后两联诗,看作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从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段上来讲,用的是起、承、转、合。从文章的结构来讲是开头、展开和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是首联,展开是颔联和颈联两联,结尾是尾联一联。

我们分析诗歌创作的结构,要把他的创作手法和文章的内容结构区别来看。

《秋兴八首》第一首的创作方法,起、承、转、合的格式没有任何变化。第一联因秋伤情。这在第一句“玉露凋伤枫树林”中就已经直接点出“伤”了,这一个“伤”字,就给全诗定下了基调,也给其它的七首诗定下了基调。所以,第一句是因秋伤情。第二联和第三联是这种伤情的展开和推进,它衬托和丰富了伤情的情感成分和意境的氛围,而诗歌的最后一联,通过家家户户都在“催刀尺”和“急暮砧”的细节,把这种悲情推向高潮。令人首尾之间,荡气回肠于秋寒之伤。

虽然尾联只有两句十四个个字,但是内容非常的丰富。毫无空洞之感。例如“寒衣处处”的“催刀尺”和“白帝城高”的“急暮砧”都写的非常生动,字字有神。它描写秋天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过冬的衣服,时间有点紧,所以有时不待我的催逼之感。天虽然晚了,但是必须把衣服洗干净,早点晾晒。

这两句伤秋的诗句,写的非常有情感和痛点,它远远超过了从大笔淋漓的伤景铺陈的虚写,到对伤人的实写的痛点上。把“玉露凋伤”于“枫林”转移到“寒衣处处催刀尺”的痛点上了。

这正是诗歌起、承、转、合一般技法和大开大合的思想境界相结合的艺术手法的统一。

杜甫诗歌的境界之大,就在于他把个人的悲和人民的悲,把时间的悲和命运的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水乳交融的一幅伤秋的图景。

下面我们再看看《秋兴八首》第一首的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他网友回答

以文表秋意,借景抒情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jpg”/>

与《秋兴八首》其一前两联因秋托兴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呢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