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郦道元到过三峡么?
优质回答:
题主提问的隐含前提是:古文名篇《三峡》是作者郦道元的亲身见闻。
《三峡》也即《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中一个段落:
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说《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但是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其实,郦道元是为古代文献《水经》作注,也就是整理、校勘并做出注释,其著作就叫《水经注》。
《水经》的原作者有说是东汉的桑钦,也有说成书于三国、魏晋等等…….成书年代、作者一直存在有很大争议(这就是另一个复杂问题,另文再谈)。
其实,古代记载河流的地理学著作,都可以叫《水经》。
秦代、汉代都有《水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到底是哪个时代成书的《水经》,原作者是谁,郦道元也没说。
也就是说:
我们不知道郦道元注解的《水经》原本是什么样子。因为这本《水经》已经散佚。
郦道元在校勘、注解《水经》的时候,引用了很多文献材料补充到《水经》中,有些注明了来源,如:《史记、汉书》。
有些没有注明来源,因为古代著作并没有文献注释系统,并不像今天一样,引用别人的文献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那么,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代文献的散佚,我们并不知道《水经注》文本中哪些《水经》原有的,哪些是引用别人文献中的,哪些是郦道元自己写的。
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初等语文教育来说,没必要讨论这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就直接将《三峡》的作者视为郦道元。
好,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再来谈郦道元有没有去过三峡,也就是说:
《三峡》到底是不是郦道元的亲身见闻?
我的结论是:郦道元极有可能没有去过三峡,并不是亲身见闻。原有有两点:
第一,文献考证证明:《三峡》这段文字是郦道元引用南朝刘宋侍郎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一书。
我刚好有一本王国维校勘的《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页1068)指出这段话出处是《荆州记》:
《荆州记》成书时间早于《水经注》,但《荆州记》这本书已经亡佚,《隋书》有这本书的记载:
《隋书·经籍志》云:《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
非常巧的是,北宋《太平御览·卷五十三·地部十八·峡》恰恰有引用《荆州记》中描写三峡的原文:
引自:维基文库——《太平御览》,from: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A4%AA%E5%B9%B3%E5%BE%A1%E8%A6%BD/0053
可以看出,从第四句开始,和郦道元《三峡》完全是一模一样。
所以,可以说《水经注·江水·三峡》一文引自南朝侍郎盛弘之的《荆州记》,并不是郦道元的原创。
用今天标准来看,郦道元就是抄袭。
第二,如题主所言,北魏疆域从未达到三峡所在湖北、四川地区。
如下图所示:北魏(北朝)和齐(南朝)疆域图:
而南朝(齐)和北朝(北魏)可以算作是「敌对国家」,作为北魏官员郦道元,跑去敌国去南朝的腹地——三峡,游山玩水的可能性很小。
其次,也没有史料记载这一点。
综上所述:郦道元属于官二代,博学多才,有著书立说搞学术的才能,也有游山玩水的经济基础。但是当时的华夏大地处于南北分裂并敌对的情况下,作为北方官员的郦道元,不可能无障碍的游遍南方。所以,他应该没有亲身游历三峡,只有引用一些文献来弥补。而《水经注·江水·三峡》这一段,就是引用自南朝刘宋侍郎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一书的部分文字。
古代没有引用注释体系,而《荆州记》一书又散佚,所以,这个引用也就不为人知。但是,根据古人的转引,我们仍然可以考证追溯其引用来源。
这就跟《竹书纪年》一样,这本书在宋代靖康之乱中散佚,但是,古代学者经常引用,后世学者通过这些转引将其拼凑起来。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郦道元到过三峡么?.jpg”/>